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1、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⑵ 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⑶ 质疑问难。
2、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⑵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3、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⑵ 学生朗读,质疑。
⑶ 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4、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⑴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⑵ 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懂得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让学生预习本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谈。
师:本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到消失的全过程。
二、初读:
1、自读。
师:请同学自己默读课文,来感受一下小村庄前后
变迁的全过程。
2、抽生读
师:谁想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读。
三、深入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很留恋小村庄往日的美丽,那时它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谁想来说一说,并且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早先的小村庄确实很美丽,那里环境优雅、美如画卷,如果那里的人们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舒心哪,谁想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享受一下小村庄的美丽。
生:读。
2、学习第二段。
师:可是这美丽的小村庄却伴随着人们生活中斧头的出现发生了变化,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交流并朗读本段。
师:相机引导生理解下列的词语:
“谁”、“两个谁”、“拎”、“一棵一棵”、“再现……裸露”。
3、学习第三段。
师:村里的环境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可是尽管如此,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仍然豪无肆意地过量采伐,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他们凭借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又在做些什么呢?
生:交流、朗读。
师: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词语:“不断……不断……”、“变成……变成……变成……”。
师:谁想再来读一读,要读出对树木大量流失的惋惜。
生:读。
4、 学习第四段。师:人们在尽情地无休止地享用着树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可是由于人们的过度地砍伐树木,导致了土地大面积地流失,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最后致使一场大雨过后,小村庄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多么可悲?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生:读。
师:启发学生自己理解“还”、“大雨没喘气儿”、“咆哮”。
师:谁能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洪水的无情,感受一下“村毁人亡”这令人痛惜的场面。
生:读。
5、拓展思维。
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连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就这样消失在了洪水中,小村庄的命运让我们沉默,让我们叹息,可是这样的结果又是谁造成的呢?
生:交流。师: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他们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他们自己亲手葬送了自己美丽的家园。
6、 学习最后一段。
师:谁想来读最后一段?
师生共同分析“什么”、“一切”两个词语的含义。
师: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锋利的斧头”?为什么
要强调“锋利”二字?
生:交流。
师:表明了人们对森林破坏的残酷无情。
7、 拓展。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同学们有的对小村庄的人们进行了遣责,有的对他们进行了劝说,有的对他们表示的同情。如果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听了同学们的一番话,一定会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所感悟。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坐好了,我们掩卷而思,再来回想一下这个小故事,真是耐人寻味,让我们感慨万千,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如果不珍惜大自然,大自然就必将对人类做出残酷的惩罚,让我们共同来珍爱大自然吧,保护了大自然就是为我们自己赢得了一份生存的环境。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背景】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沪教版的第五册教科书上第9课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变迁的故事。小村庄原先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后来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在许多年后,一场连续的大雨引发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文本揭示了乱砍滥伐、不爱护自然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旨在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品味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笔者觉得: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实现言语训练,使得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语感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预设上,主要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在课堂实施中,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发现,讲讲自己的感触,读出自己的滋味,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启迪。
【片段一】
师:今天,我带大家去看一个小村庄。(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可用:“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村庄 ,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一说。
生1:那里是一个古典的村庄,你瞧,那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树木茂密,那里的人肯定很喜爱这个小村庄。
师:最好把“古典”改为“恬静”,这样显得更为恰当。
生2: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你瞧,清澈的河水从村前缓缓流过,村后山坡上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像一块大型的绿色屏障。
生3:这是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油油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吃着草儿,鸟儿们在鲜嫩翠绿的树叶上啄着露珠,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许多人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师:你们的语言可真丰富!对呀,整个小村庄里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祥和的气氛。有段话是这样描述的: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出示读)
师:如果你住在这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4:这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如果我住在这里会感到很快乐!
师:那就把你这样的感受带入这个句子之中,读出来。(生4读,评价)
生5:这是一个人间仙境,如果我住在这里会感到很幸福。
师:那就把你的感受带入这个句子之中,读出来。(生5读,评价)
师:请大家再看着景色图片,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些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并试着把它积累下来。
学生积累词语。
(出示课件)师:原本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是什么样子?
生6: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困惑呢?
生7: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8: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师:带着问题,让我们走进第9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进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探究竟。
【反思】:
这样的引题新颖别致,通过图片及背景舒缓的音乐的展示,让学生想象村庄的美,再对比后来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做法可谓是一箭多雕。一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调动学习兴趣;二是把言语对象转化成鲜活的表象,增加了学生对小村庄原来如此美丽的认识,从中引发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赞叹、向往,达到了由表及里的认识,为朗读指导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三是为学生搭造了语言学习的平台,不仅进行了说话训练,还积累了词语;四是设伏笔,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与后面什么都没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这时会为美丽的小村庄的消失而感到吃惊、痛心、疑惑,这样不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反差,激发思维上的困惑,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兴趣。【片段二】:
当学生理解了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特指: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从房顶上冒出的柴烟……
师:所有靠斧头得来的一切本来应有尽有,后来为什么都没有了?
生9:因为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出示训练,加深理解:
去年,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今年,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明年,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生10:去年,谁家想做窗户,谁家想做床,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今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桌子,谁家想柴火来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明年,谁家想做椅子,谁家想造门,谁家想做床,谁家想做柜子,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师:从“谁家”可见非常随便,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这就叫——(生接:乱砍乱伐)。对这种行为你感到怎样?
生11:我感到很伤心。
师:请你把这种感觉放进句子中读出来。(生读,评价)
生12:人们的做法真是太随便了、太自私了,我感到愤慨。
师:请你读出这感觉来。(生读,评价)
师: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后,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山坡没有裸露之前会怎么样?裸露之后会怎么样?
生13:没有裸露之前山坡上面有很多树木,好象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裸露之后,山坡没有东西遮盖,什么也没有。
师:于是——(生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先通过文字字体的加大和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画面的不断扩大,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增加学生对这句话表象的理解。
师:这句中,“扩大”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失去的仅仅是不计其数的树吗?还失去了什么?可以用上以下的句子: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 )变得( )。
生14: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光秃秃的;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生15: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荒芜;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浑浊了;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变得不再湛蓝。
生16: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不再郁郁葱葱;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不再清澈;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空气变得浑浊的。
师:此时你的语调这样低沉,你的心情怎样?
生16:沉重又担心。
师:你为什么沉重而担心呀?能说说理由吗?
生16:因为村庄里的人们只顾自己物质生活的需要,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造成了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环境在不断恶化。我担心以后遇到灾祸。
师:对呀!(吟诵诗《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郁郁葱葱的树木可是我们地球最好的朋友。
风沙来临时, 它是勇敢的守卫者;
雨水咆哮时, 它是坚实的阻挡者;
空气污染时, 它是神奇的过滤器;
气候多变时, 它是奇妙的调节器;
噪声满天时, 它是厚厚的隔音墙。
师:你的担心成了现实。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请闭上眼睛,听一听狂风暴雨、洪水来临时的声音,让大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雨,怎样的洪水?你还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17:这是一场不停歇的大雨和来势凶猛的洪水。
生18:我仿佛村民们害怕极了,呼喊着,逃窜着,可还是很多人被卷进了洪水,有的拼命挣扎着,有的被洪水冲走了。
生19:我仿佛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人们挣扎着、哭喊着,眼睁睁地看着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被洪水卷走了。
师:洪水过后,小村庄又是什么样?
生20: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21:洪水过后,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师:想到村庄中的人们在洪水中垂死挣扎,想到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什么都没有了。此时,你想说什么呢?
生22:村庄里的人们,你们后悔吗?我想你们当然后悔。因为你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忘了整个村庄的未来。你们不停地用锋利的斧头去砍伐树木,导致大量的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来了,一切都没有了。你们真是目光短浅呀!
师: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听到后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生23:我想对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说,都是贪心惹的祸!有了斧头,你们乱砍乱伐,拥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可最终却什么都没有了。你们知道后悔了吧!别以为砍伐树木就可以过得很好,只顾目前,不顾以后,会受到惩罚的!以后不能乱砍乱伐树木了!
师:你的告诫让大家深思。确实,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会遭到危险,受到惩罚。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我们不但应该对小村庄里的村民说,还应该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让我们共同呼吁:让森林常绿茂密,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成为好朋友,共同来保护、打扮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吧!
【反 思】:
课文中的有些内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能领悟到,而有些内容则需要教师设法激活学生的想象,帮助其通过自己的想象,建构起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从而增强语感,陶冶情操。
在片段2中,通过“去年、今年、明年”想象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谁家”是指非常随便,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这样激起学生对村民乱砍乱伐的正确认识,也激发了朗读的基调。
在“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中让学生想象省略号所指的—失去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森林变得不再郁郁葱葱,河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的,天空灰蒙蒙的。这样引发了学生们的担忧,通过教师朗诵诗《你知道吗》,点出了树木的作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乱砍乱伐,这是导致村庄消失的主要原因,而一场大雨引发的洪水起到了加速作用。这样,学生就达到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创设暴风雨、洪水肆虐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到人们及村庄的悲惨遭遇。情境的创设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震撼着、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再通过“此时,你想说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就喷薄而出,语言也就显得精彩纷呈。“言为心声”,在对话、交流中,学生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加深了对文本的领悟,积累了语言,增强了言语表达能力,也达成了情感的内化与升华,滋长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同上,教师如在设计时激活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拓展文本,学生在接触、咀嚼、品味、揣摩、感悟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就会相得益彰,课堂就会呈现出灿烂的生命活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课的重点.
2.培养学小爱护环境的意识是难点
教具: 一次性筷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拿出一次性筷子)
师:这是什么? (点突出“一次性”,用过了就扔掉)这些一次性筷子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树木)有谁知道一棵树长到成材需要多少年?(介绍树木成材的时间,十年。)
过度:是啊,俗话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告诉我们树木要的成材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树木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师口头叙述。
在很久很久以前,行…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村庄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村里的人们都在用自勤劳的双手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小村庄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过度:你们喜欢这样的小村庄吗?为什么?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现在的小村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做上记号。(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读书读得很投入,说明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了你,那老师要检查一下,看谁的字音读的最准。(课件出示字词)
师:同学们,你们不但读书很认真,字音也读得准。那刚才读书的时候(没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洪水冲走了呢?)同学们对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是什么原因造的都非常关心。请同学们分小组共同学习,找出原因来。
(学生分小组讨论)
从学生的自由回答中引出斧头 。板书:画一把大斧头。
师:看,就是这把锋利的斧头,曾经是小村庄家家户户都有的劳动工具,砍倒了一棵棵树木,(画树)让小村庄的人们失去了家园。课文有哪些句子与斧头有关,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找句子,自由汇报。
找一找与斧头有关的句子
(1)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
(2)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3)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产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的还都不错。
(4)什么都没有了一一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选择你们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来研读,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的你的学习伙伴或者同桌讨论,待会汇报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思考)
师:同学们讨论的多投入啊,现在来说一说,你们感兴趣的是哪一句,读懂了什么?
(1)家家都一两把锋利的斧头。(家家都有,说明斧头在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
(2)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上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人们想盖房和造犁都砍树,一点都不考虑后果。人们用树木盖房子,造犁)板书:房子,犁。
师画树桩,边画边叙述:人们用锋利的斧头将一棵棵的树木砍下来盖房和造犁,山坡上剩下一个一个的树桩。树木减少了,大地荒凉了,鸟儿也不唱歌了,小动物们的家园也越来越小,出现了什么样的土地?师板:土地,生板:裸露。
(3)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产户都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的还都不错。(怎样的不错是日子呢?漂亮的房子,各种各样的家具,工具。)
(4)什么都投有了一一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同学们不仅句子找得准,而且体会得非常深刻,但是还有一个句子,没有直接写斧头,但与斧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再仔细地读课文,看谁能找出这个句子来。(学生找句子)
(出示句子:树木变成了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空中。师:对,这是你的发现,了不起的发现。老师想问问你(你是怎知知道这句话和斧头有关系的?谁还想读这句话,找了个学生)那你能告诉我读这句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可惜)(惋惜)。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板书:家具,工具,烧柴
小村庄的人们不仅用这些树木使自己过上了好日子,更为可恨的是他们还将大量的树木当柴烧了,出示课件。大家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再看看这红红的火苗和滚滚的浓烟,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心疼)谁能试着读出这种感情来。(学生读句子)陈惠敏读得很好,老师高评价。
师:锋利的斧头砍下了一棵棵的树,做成了这些(指板书),剩下一个一个的树桩,就这样——
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学生读句子,师一边在黑板上添画树桩)你从这句话中感情到了什么? (重点读句子,抓住五年年,说明什么? (时间长)那你读给老师听听,读出时间长来。一代代,说明什么? (砍树的人多)指名再读,再谈感受,全班齐读。)
师:是啊,小村庄的人们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的砍树,以为这样不错的生活会永远的延续下去,他们还在继续对大自然贪婪的掠夺和侵占,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一场灭顶之灾即将来临。大家请看,师传述: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材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课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了一一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音乐)
师:什么都没有了!边说边贴曾经靠这把斧头得到的一切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都没有了。此时此刻,我的心难以平静,好像也被咆哮的洪水冲击着,就像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你们的心情怎样? (悲伤)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谈谈自己观看录像后的感受,抓住学生情绪,读课文)。
小结: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就是用这把斧头,将一棵棵的树砍下来,做成了这些,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这样无节制的砍伐,终究逃不过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也像小村庄里的人们一样不爱护环境,那么我们也将什么都没有。板书:感叹号!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文内容。
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的心情是那么的学生。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三个学生分读后三个一自然段,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小村庄的惋惜,听出了你们学生的心情。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呢? (必须爱护树木,不乱砍伐树木,保护环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得多好啊,如果你们自己说的能够做到就更好了。
四、重建美好家园。
是啊,小村庄的人们,他们受到了这样的教训后,也痛定思痛,决心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小村庄是什么样的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
我们大家都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看,大自然回报我们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五、作业
1.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
2.根据你周围的环境,写一份环保小建议。(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两个作业,你们任选 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诉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篇课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已经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往往关心的是小村庄的人们是怎么逃生的,他们最后又到了哪里,偏离课文蕴含的道理。
设计理念:阅读自悟、讨论交流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艘即将远航的船,那么教师就是把握航向的船长,而学生是实实在在的水手,他们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本课的17个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锋利的斧头”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这几处来,出声读一读。
(1)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
(2)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锋利的斧头”和这座小村庄的消亡有什么关系呢?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村里的人家靠着锋利的斧头做了什么?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造成的结果呢?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村里的人家靠着锋利的斧头做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2、出示句子:造成的结果呢?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村里的人家任意砍伐树木,作为柴火。大量的树木就是这样消失的。)
3、造成的结果呢?
(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抓住“减少”、“扩大”两个词,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指导读出语气。
四、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联系上下文说说意思。
(人类通过用锋利的斧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所获得的一切都将失去,甚至连人类自己也将灭亡。)
五、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对任何自然资源的滥用,都是一种毁灭。人类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理念,我们要保护绿色家园。)
2、交流查找的有关绿色家园的资料或图片。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洪水卷走
锋利的斧头 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区性 出现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我从“锋利的斧头”入手,娓娓道来小村庄面貌改变的过程及小村庄最后的命运。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村庄的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毁的惨状,并通过读把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尝试用以下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在激趣引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小村庄说说画画,学生非常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了。接着就课文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了:1)“一切”是什么?2)小村庄为什么消失了?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让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基本上把问题解决了。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深入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通过探究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学会了联系其他知识展开想象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按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基本上体现出探究的意味。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教学本课,我以学生的疑问入手。以斧头为线索,展开了斧头对小村庄做出了贡献还是危害地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很特别,孩子们兴趣很浓。讨论的结果有两种意见。然后安排孩子去文中找一找斧头对小村庄的贡献的句子和危害的句子。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斧头对小村庄的贡献和危害。
1、学生汇报斧头对小村庄的贡献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3)、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2、找一找斧头对小村庄的危害的句子。
1)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
3)不知过了多少年……
4)什么都没有了——)
全文以斧头为线索,通过斧头对小村庄的贡献以及对小村庄的危害的对比,逐句交流,体会斧头对小村庄的贡献是表面上的,危害是毁灭性的。从而认识到斧头只是工具,只是帮凶。真正的凶手是人,是人对大自然的破坏。
二、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我国的被调查者对国内目前的环境状况的评价是15个国家中最差的,其中最为突出的环境问 题是饮用水源的污染以及大量农田被侵蚀。
北京距离沙漠只有70公里。
由于森林的减少,将有450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酸度也在不断增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其中包括我国在内,酸雨都将日益严重。
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坏,进入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匮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
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三、教学后的反思:
这节课是我比较满意的一节课,教学时我以斧头为线索。通过斧头对小村庄的贡献及危害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了乱砍滥伐的危害是重大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上搜集的资料。如“北京距离沙漠只有70公里”。“由于森林的减少,将有450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对学生的触及很大。课结束时,我总结:“小朋友们,地球家园万物生,人类生存赖环境。自然生态有规律,开发利用要平衡。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没想到,我这几句简单的话,引发了孩子的一个大举动。下课以后,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拿着撮子跑出了班级。当时我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当我再回到班级的时候,发现撮子里满满的,都是孩子从操场上捡来的垃圾。当时,我的眼泪就含在我的眼圈里,心里莫名的激动。我为有这样一群孩子而感到骄傲。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保护环境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1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精读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教育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整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保护环境”的主题,通过质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段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构建,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课堂讨论交流呈现出“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引导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滥伐树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我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加深后再读,再体验,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我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熟读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了解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
2、领会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已经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走向毁灭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学提示:
(1)第一遍读文要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要把字音读准。
(2)第二遍读文要轻声朗读,边读边画词语。
(3)第三遍读文要默读课文,然后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卡认读,重点强调“裸”字的读音。
(2)出示词语卡认读、开火车读。
(3)质疑:在生字词中有哪个字你还不认识,或记不住,或不理解意思,都可提出来,集体交流。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裸”“葱”“黎”,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接读课文。
2、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3、最后两段又写了什么?
4、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走向了灭亡呢?
生:人们乱砍树木
四、积累好词佳句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挂图导入:
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幅美图:(课文插图1),仔细观察图,你能给它起了名字吗?
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一个漂亮的小村庄
生: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
好,那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哪段是描写这幅图的?
生:第一自然段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谁能带着美丽的心情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其它同学画出描写小村庄美丽的词语。
2、出示(课文插图2):同学们看图,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生:一个暴风雨中的小村庄
生:一个被洪水吞没的小村庄
生:一个走向灭亡的小村庄
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段落。
3、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图时,心情怎样?
生:难过
生:伤心
生:沉重
师:那谁能怀着沉重的心情读一下这段课文?
指导朗读。
4、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走向了灭亡呢?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默读。
(1)填空:在人们锋利的斧头下,树木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还有 。
(2)这是个排比句式,谁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练习说话。
(3)“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人们把树木当柴禾烧了。
(4)是啊,有的甚至把树木当做柴禾烧了,这是多么低效的一种利用方式啊!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树木在人们锋利的斧头下,一棵一棵地被砍掉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桩。树木可是吸收大量的水分,稳固土壤,对大地起着保护的作用,可小村庄的人们却只顾眼前的利益,乱砍滥伐,致使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多,大地失去了这件绿色的外衣做保护,于是悲剧发生了。发生了什么?
生: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5、“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
生:雨一直在下。
“咆哮”原指野兽的叫声,在本文指什么?
生:指河流的波涛声奔腾轰鸣。
生:形容水声很大,波涛汹涌。
6、讨论:文中几次出现“锋利的斧头”?是“锋利的斧头”惹的祸吗?
生: 文中出现三次。不是斧头的错,是人们用斧头砍的树。
师: “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
7、在“锋利的斧头”下,“什么都没有了”,大家想象一下,都没了什么?
生:房子、家具、工具。
生:家里的一切。
生:人也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8、那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吗?
生:我想说:“你们当初不应该砍树,要不砍树,小村庄就不会被洪水卷走。”
生:我想说:“你们不该只顾眼前的利益。”
9、是啊,谁破坏了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那你想为环保做点什么吗?
生:我想做一个宣传牌,要人们保护树木。
生:我想制一份手抄报,让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生:我想每年的植树节种一棵小树。
三、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再体会体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10
三年级说课人 胡嵘苹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全新的的教学理念呼唤着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双主教学”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风,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省时高效的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在一场连续的大雨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的事。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气氛活跃。
师: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儿有许多树木。
生:有一条小河向远方流着。
生:有许多的人家。
生:天空很蓝很蓝,河水干净极了。
师: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生活在这儿的人民一定很幸福。
师:这么树木郁郁葱葱,小溪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的甜润,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村庄,会感觉怎样?
生:我会感觉很幸福。
生:我会感觉很快乐。
生:我会感觉很自豪。
师:可是有一天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出示课件: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生:那么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了呢?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学习,汇报读懂了什么)
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冲走了,冲走的仅仅有小村庄吗?
生:还有那把斧头。
生:还有那些房子、家具、工具、柴火。
生:还有小村庄的人们,所有的一切都被洪水冲走了。
师:导致什么都没有了,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们过多地砍伐树木。
生: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大。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生:小村庄的人们,你们太愚蠢了。
生:小村庄的人们,树木是大地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生:小村庄的人们,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生:小村庄的人们,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啊!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画面,让学生看到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
在教学完这节课时,我体会到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是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趣。
二、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6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