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精选2篇)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 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概略人民教育出版社温立三 内容提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语文教育改革进入了教材建设的实战阶段。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积极应战,编写出新世纪第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001年5月,教育部审查通过了三套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人教版是其中的一套。本文从封面设计、写在前面、目录、导读、课文、练习和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介绍这套新教材的特点,试图以此呈现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活综合探究板块弹性平台开放性知识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终于问世了。目前,它正在全国的八个试验区试验,并将从明年开始迅速扩大试验规模,在三年左右时间里全面取代现行的初中语文修订教材。
笔者自始至终参与这套新教材的编写工作。下面带领大家对新教材来一番巡游,从中你将看到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
拿到这崭新的课本,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它精美的封面设计:整个封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下半部分是国画大师徐悲鸿所画的奔马。“语文”二字是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一贯使用的遒劲有力、充满灵气的郭沫若体。整个封面给人的感觉是古色古香,既有丰厚的文化意味,又有时代的动感。这里继承了人教社50年来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封面设计向你昭示,与以前的初中语文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文化含量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七年级上册”几个字表明,今后若干年内,国家将逐步实行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
下面的落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为人教社成立所题写的社名。这七个字,深入了一代代青少年学子的心中,成为他们一生抹不去的美好记忆。它是一个让人信任值得依赖的名字。
翻开书,迎面走来的是著名作家冰心,这是青年时代的冰心的照片,她是那样的端庄,又是那样的娴静,一双明亮的眸子似乎在期待着与你展开心灵的对话。在总共四页的彩插中,有居里夫人在工作、法布尔在观察昆虫、安徒生在给家人讲故事的照片,有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组图,有千姿万态的云的倩影,有《皇帝的新装》中皇帝裸体游行的场面,还有孔子给弟子传道授业的画面……这一切表明,这将是一本融科学人文于一体,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于一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教材。
再往后翻,你将发现,几十年沿用不变的、板着面孔的“说明”或“前言”没有了,代之以下面的“写在前面”:
亲爱的同学们: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心里一定会想,又一阶段的语文之旅开始了。
在旅行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你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又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留连忘返。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一个提示,一篇课文,一个问题,就是千里之行的一小步,生活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在召唤着你。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新的语文课本中,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语文的“丝缕”。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课本将提醒你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学会与人共享。所以,当你眼前跳出“网络”这样的字眼时,请不要感到意外。
为了用好新课本,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棗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谱写语文学习的新篇吧!
与过去的“说明”相比,“写在前面”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有极强的针对性,给人无限的亲切感。这里暗含了新教材一系列新理念,并集中于一个重大的视角转变:教材编者与学生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对话关系,以此郑重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百分百的主体地位。
浏览目录可以发现,新教材告别以往初中语文教材头绪繁多的编写体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等若干个系统),构建崭新的语文教材体系: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个系统。(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不纳入教学任务,由学生自学。)细看目录,结合内容进一步考察这一体系,你将发现,这套教材在构建新体系方面有更深一层的考虑:继续高举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多年来坚持的语文联系生活的大旗,并以此为编排教材的线索,按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单元专题:人生(第一、二单元)、四季(第三单元)、科学(第四单元)、亲情(第五单元)、想像(第六单元)。这六个专题都可分别归入以上三大板块之中。(后面五册的各个单元均按这种形式编排,也无不纳入这三大板块之中。)由此说明,这套新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线索简明,突出重点,便于师生操作。
二
目录之后,语文之旅正式开始。你第一眼“亲密接触”的便是下面的文字: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年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这便是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再看第二单元:
人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这个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纵观新教材的“单元提示”,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理念: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并强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语文。实际上这两点体现于教材的每一个环切,贯穿教材的始终。
课文每单元5课,6单元共30课。它们大都是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古代作品,有选自孔子的《论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复的《浮生六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中的章节;现代作品,有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冰心的《纸船棗寄母亲》、何其芳的《秋天》等;当代作品,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流沙河的《理想》、张晓风的《行道树》、周国平的《人生寓言》、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等;外国则大作家安徒生、法布尔、泰戈尔等“榜上有名”。以上这些选文的经典性,使教材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含量,有利于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而一些表现新时代新理念的新锐作家的文艺作品和科学单元中的《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等科普作品,又赋予教材强烈的时代色彩。选文忠实体现了课程标准“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假如把学习每一篇课文看作是师生互动而演出的一出戏,那么这出戏肯定有一个序幕。在新教材中,这个“序幕”就是每篇课文前的导读: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课文是用文言写的,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细体会这种文体简洁的特点。(沈复《童趣》)
★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用心体会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周国平《人生寓言》)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朱自清《春》)
★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法布尔《绿色蝈蝈》)
★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张之路《羚羊木雕》)
★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我们怎能不为之动情?(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看了这些导读文字,可以让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先入为主的框框没有了,代之以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性表达;注重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设定的氛围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导读之后当然就进入课文的阅读了。有必要提醒的是,在七年级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要在意文体(这一问题将在八年级集中学习)。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体丰富多样:从文学体裁角度看,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从表达方式角度看,有抒情文,有叙事文,有议论文,有说明文;从语体角度看,有白话文,有文言文,等等。还需要提醒的是,教师不要满堂灌、满堂问,而应该真正将阅读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自主地探究;学生不要张着嘴等着老师“喂”,甚至把老师的讲解当成“圣旨”背下来,以应付考试。为此,教材编者强烈主张: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各自个性和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发自内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
“探究与练习”放在课文后面,但这并不说明两者是历时性的,而是共时性的,即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带着导读中的问题,又要联系“探究与练习”中的习题。“探究与练习”并不是学生放学之后带回家的沉重负担,而是帮助课堂上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师生展开讨论的依据和指南。关于“探究与练习”,需要作以下几点具体说明。
一、练习题量与以往相比大大减少,这体现了我们“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把学生从过去练习题的“汪洋大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扎扎实实地多读几遍课文,多读一些课外作品。
二、将过去的“练习”改成现在的“探究与练习”,目的是倡导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既为探究,就需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得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记住由老师宣布的所谓“标准答案”。
三、每课练习中至少有一道向课外延伸的练习,它们或不同文章的比较阅读,如第一单元《生命生命》一课后有一篇同题文章,第三单元《秋天》一课后有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第五单元《散步》一课后有《三代》;或由课内文章向课外名著的扩展阅读,如第五单元《诗两首》一课“探究与练习四”是“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或以课内为引子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第四单元《绿色蝈蝈》“探究与练习二”是“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这说明我们试图打通课内外,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
四、以课文内容为话题,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六个单元的阅读部分“探究与练习”,总共有十几次口语交际(或复述,或概括,或讨论,或辩论,等等,形式活泼多样)和片断写作练习。这是这套新教材中实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融合的两个大胆尝试之一(尝试之二是把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五、新课标强调能力,淡化知识(尤其是汉语知识),应精选少量知识随课文穿插传授。为此,新教材中第三单元《春》的“探究与练习三”和《济南的冬天》的“探究与练习二”分别安排了“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内容。以后各册所涉汉语知识均将以这种方式出现。
另外,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处处出现“网络”字眼,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关注网上阅读这一新型的阅读形式,强调跨学科学习,练习设计讲求弹性,等等,也是“探究与练习”的显著特点,在此不赘述。
紧接“探究与练习”之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是编者精心设置的“读一读,写一写”,把本课生字词尽收其中,既认又写。这体现了人教版语文教材注重基础训练的传统优点,又贯彻了课程标准规定的七年级学生继续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要求。
三
综合性学习作为这套教材中每个单元两大部件的另一部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个项目,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这套新教材的最大的改革举措,它具体表现以为下九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与阅读单元相联系。或与本单元专题内容相关,如第三单元阅读专题为四季,综合性学习设计为“感受自然”,第五单元阅读专题为亲情,综合性学习由设计为“我爱我家”;或从阅读单元中的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如从第四单元的《月亮上的足迹》中引申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专题“探索月球奥秘”。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使教材单元类似板块式的编排结构,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材编写观念。
二、以语文活动的形式呈现综合性学习,并以此传递出一种语文教育的新信息: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里又一次鲜明地体现出教材编者提出的加强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主张。
三、写作与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学习之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取写作与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学生的说与写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这有望逐渐纠正长期以来学生的说写往往脱离生活实际、搞假大空的弊病。
四、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行组织人员,开展活动,或搜集信息,或采访人士,或展开调查,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再行筛选、研究,最后以说或写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五、对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设计,力求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如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目标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月球的基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继续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进行写作练习。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它的学习目标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断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人类起源观、破除“神创论”,学习欣赏神话传说,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六、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刚刚开始,现在处于尝试阶段,故幅度不宜过大,所以教材中的六次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与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大型综合性学习规模大,难度大,要求高,重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小型综合性学习多为较简单的语文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本册教材中,第一、三、五单元即为小型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则为大型综合性学习,以后各册莫不如此。
七、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跨学科性质,即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沟通,其着眼点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相互融合。第六单元“探索人类起源”,跨生物、历史、文学等学科领域,这对于学生无疑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八、综合性学习集中体现了当代课程的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每一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若干个子活动,让同学根据条件和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它无法穷尽这一研究课题的所有资料,它只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开展活动的平台,围绕这一问题的大量资料不是由编者和教师提供(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事实上也无法做到),而是由学生在课外主动搜集、筛选和研究,并希望学生作无限的开掘。这就与传统的封闭自足的知识体系的语文教材就有本质的区别。
九、与阅读部分的“探究与练习”的特点一样,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最集中地看出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翻开这三大综合性学习的设计,都非常强调上网查找资料,“探索月球奥秘”还提供了几个网站名,这在以前的语文教材中是不可想像的。
四
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有了一套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新观念的语文教材,离成功还差得很远,因为决定性的环节是在广大的语文教师。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似乎更加明确了:课堂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特别要摒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三段论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绝对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下大力气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不要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惟一依据,而应注意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即使是考试,也应方式多样,应逐渐减少标准化考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
我们坚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有了高素质的、不断探索新教法的广大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精彩演绎,语文教育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1]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概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 温立三
内容提要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语文教育改革进入了教材建设的实战阶段。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积极应战,编写出新世纪第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001年5月,教育部审查通过了三套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人教版是其中的一套。本文从封面设计、写在前面、目录、导读、课文、练习和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介绍这套新教材的特点,试图以此呈现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活 综合 探究 板块 弹性 平台 开放性 知识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终于问世了。目前,它正在全国的八个试验区试验,并将从明年开始迅速扩大试验规模,在三年左右时间里全面取代现行的初中语文修订教材。
笔者自始至终参与这套新教材的编写工作。下面带领大家对新教材来一番巡游,从中你将看到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
拿到这崭新的课本,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它精美的封面设计:整个封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下半部分是国画大师徐悲鸿所画的奔马。“语文”二字是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一贯使用的遒劲有力、充满灵气的郭沫若体。整个封面给人的感觉是古色古香,既有丰厚的文化意味,又有时代的动感。这里继承了人教社50年来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封面设计向你昭示,与以前的初中语文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文化含量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七年级上册”几个字表明,今后若干年内,国家将逐步实行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
下面的落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为人教社成立所题写的社名。这七个字,深入了一代代青少年学子的心中,成为他们一生抹不去的美好记忆。它是一个让人信任值得依赖的名字。
翻开书,迎面走来的是著名作家冰心,这是青年时代的冰心的照片,她是那样的端庄,又是那样的娴静,一双明亮的眸子似乎在期待着与你展开心灵的对话。在总共四页的彩插中,有居里夫人在工作、法布尔在观察昆虫、安徒生在给家人讲故事的照片,有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组图,有千姿万态的云的倩影,有《皇帝的新装》中皇帝裸体游行的场面,还有孔子给弟子传道授业的画面……这一切表明,这将是一本融科学人文于一体,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于一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教材。
再往后翻,你将发现,几十年沿用不变的、板着面孔的“说明”或“前言”没有了,代之以下面的“写在前面”:
亲爱的同学们: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心里一定会想,又一阶段的语文之旅开始了。
在旅行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你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又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留连忘返。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一个提示,一篇课文,一个问题,就是千里之行的一小步,生活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在召唤着你。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在新的语文课本中,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语文的“丝缕”。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课本将提醒你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学会与人共享。所以,当你眼前跳出“网络”这样的字眼时,请不要感到意外。
为了用好新课本,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棗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谱写语文学习的新篇吧!
与过去的“说明”相比,“写在前面”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有极强的针对性,给人无限的亲切感。这里暗含了新教材一系列新理念,并集中于一个重大的视角转变:教材编者与学生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对话关系,以此郑重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百分百的主体地位。
浏览目录可以发现,新教材告别以往初中语文教材头绪繁多的编写体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等若干个系统),构建崭新的语文教材体系: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个系统。(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不纳入教学任务,由学生自学。)细看目录,结合内容进一步考察这一体系,你将发现,这套教材在构建新体系方面有更深一层的考虑:继续高举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多年来坚持的语文联系生活的大旗,并以此为编排教材的线索,按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单元专题:人生(第一、二单元)、四季(第三单元)、科学(第四单元)、亲情(第五单元)、想像(第六单元)。这六个专题都可分别归入以上三大板块之中。(后面五册的各个单元均按这种形式编排,也无不纳入这三大板块之中。)由此说明,这套新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线索简明,突出重点,便于师生操作。
二
目录之后,语文之旅正式开始。你第一眼“亲密接触”的便是下面的文字: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年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这便是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再看第二单元:
人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这个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纵观新教材的“单元提示”,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理念: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并强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语文。实际上这两点体现于教材的每一个环切,贯穿教材的始终。
课文每单元5课,6单元共30课。它们大都是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古代作品,有选自孔子的《论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复的《浮生六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中的章节;现代作品,有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冰心的《纸船棗寄母亲》、何其芳的《秋天》等;当代作品,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流沙河的《理想》、张晓风的《行道树》、周国平的《人生寓言》、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等;外国则大作家安徒生、法布尔、泰戈尔等“榜上有名”。以上这些选文的经典性,使教材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含量,有利于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而一些表现新时代新理念的新锐作家的文艺作品和科学单元中的《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等科普作品,又赋予教材强烈的时代色彩。选文忠实体现了课程标准“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假如把学习每一篇课文看作是师生互动而演出的一出戏,那么这出戏肯定有一个序幕。在新教材中,这个“序幕”就是每篇课文前的导读: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课文是用文言写的,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细体会这种文体简洁的特点。(沈复《童趣》)
★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用心体会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周国平《人生寓言》)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朱自清《春》)
★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法布尔《绿色蝈蝈》)
★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张之路《羚羊木雕》)
★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我们怎能不为之动情?(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看了这些导读文字,可以让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先入为主的框框没有了,代之以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性表达;注重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设定的氛围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导读之后当然就进入课文的阅读了。有必要提醒的是,在七年级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要在意文体(这一问题将在八年级集中学习)。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体丰富多样:从文学体裁角度看,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从表达方式角度看,有抒情文,有叙事文,有议论文,有说明文;从语体角度看,有白话文,有文言文,等等。还需要提醒的是,教师不要满堂灌、满堂问,而应该真正将阅读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自主地探究;学生不要张着嘴等着老师“喂”,甚至把老师的讲解当成“圣旨”背下来,以应付考试。为此,教材编者强烈主张: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各自个性和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发自内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
“探究与练习”放在课文后面,但这并不说明两者是历时性的,而是共时性的,即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带着导读中的问题,又要联系“探究与练习”中的习题。“探究与练习”并不是学生放学之后带回家的沉重负担,而是帮助课堂上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师生展开讨论的依据和指南。关于“探究与练习”,需要作以下几点具体说明。
一、练习题量与以往相比大大减少,这体现了我们“少做题,多读书”的主张,把学生从过去练习题的“汪洋大海”中解救出来,让他们扎扎实实地多读几遍课文,多读一些课外作品。
二、将过去的“练习”改成现在的“探究与练习”,目的是倡导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既为探究,就需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得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记住由老师宣布的所谓“标准答案”。
三、每课练习中至少有一道向课外延伸的练习,它们或不同文章的比较阅读,如第一单元《生命 生命》一课后有一篇同题文章,第三单元《秋天》一课后有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第五单元《散步》一课后有《三代》;或由课内文章向课外名著的扩展阅读,如第五单元《诗两首》一课“探究与练习四”是“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或以课内为引子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第四单元《绿色蝈蝈》“探究与练习二”是“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这说明我们试图打通课内外,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
四、以课文内容为话题,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六个单元的阅读部分“探究与练习”,总共有十几次口语交际(或复述,或概括,或讨论,或辩论,等等,形式活泼多样)和片断写作练习。这是这套新教材中实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大融合的两个大胆尝试之一(尝试之二是把写作和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五、新课标强调能力,淡化知识(尤其是汉语知识),应精选少量知识随课文穿插传授。为此,新教材中第三单元《春》的“探究与练习三”和《济南的冬天》的“探究与练习二”分别安排了“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学习内容。以后各册所涉汉语知识均将以这种方式出现。
另外,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处处出现“网络”字眼,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关注网上阅读这一新型的阅读形式,强调跨学科学习,练习设计讲求弹性,等等,也是“探究与练习”的显著特点,在此不赘述。
紧接“探究与练习”之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是编者精心设置的“读一读,写一写”,把本课生字词尽收其中,既认又写。这体现了人教版语文教材注重基础训练的传统优点,又贯彻了课程标准规定的七年级学生继续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要求。
三
综合性学习作为这套教材中每个单元两大部件的另一部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个项目,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这套新教材的最大的改革举措,它具体表现以为下九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与阅读单元相联系。或与本单元专题内容相关,如第三单元阅读专题为四季,综合性学习设计为“感受自然”,第五单元阅读专题为亲情,综合性学习由设计为“我爱我家”;或从阅读单元中的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如从第四单元的《月亮上的足迹》中引申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专题“探索月球奥秘”。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使教材单元类似板块式的编排结构,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材编写观念。
二、以语文活动的形式呈现综合性学习,并以此传递出一种语文教育的新信息: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里又一次鲜明地体现出教材编者提出的加强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主张。
三、写作与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学习之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取写作与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学生的说与写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这有望逐渐纠正长期以来学生的说写往往脱离生活实际、搞假大空的弊病。
四、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行组织人员,开展活动,或搜集信息,或采访人士,或展开调查,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再行筛选、研究,最后以说或写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五、对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设计,力求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如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目标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月球的基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继续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简单获取资料的方法;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进行写作练习。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它的学习目标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断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人类起源观、破除“神创论”,学习欣赏神话传说,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六、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刚刚开始,现在处于尝试阶段,故幅度不宜过大,所以教材中的六次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与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大型综合性学习规模大,难度大,要求高,重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小型综合性学习多为较简单的语文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一般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本册教材中,第一、三、五单元即为小型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则为大型综合性学习,以后各册莫不如此。
七、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跨学科性质,即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沟通,其着眼点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相互融合。第六单元“探索人类起源”,跨生物、历史、文学等学科领域,这对于学生无疑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八、综合性学习集中体现了当代课程的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每一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若干个子活动,让同学根据条件和兴趣进行自由选择;它无法穷尽这一研究课题的所有资料,它只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开展活动的平台,围绕这一问题的大量资料不是由编者和教师提供(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事实上也无法做到),而是由学生在课外主动搜集、筛选和研究,并希望学生作无限的开掘。这就与传统的封闭自足的知识体系的语文教材就有本质的区别。
九、与阅读部分的“探究与练习”的特点一样,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最集中地看出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翻开这三大综合性学习的设计,都非常强调上网查找资料,“探索月球奥秘”还提供了几个网站名,这在以前的语文教材中是不可想像的。
四
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有了一套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新观念的语文教材,离成功还差得很远,因为决定性的环节是在广大的语文教师。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似乎更加明确了:课堂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特别要摒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三段论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绝对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下大力气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不要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惟一依据,而应注意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即使是考试,也应方式多样,应逐渐减少标准化考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
我们坚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有了高素质的、不断探索新教法的广大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精彩演绎,语文教育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