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
评点/余映潮
教学实录----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张慧莲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评点----湖北荆州市教研室/余映潮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有力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教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2
评点/余映潮
教学实录----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张慧莲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评点----湖北荆州市教研室/余映潮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有力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教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3
公安县五洲中学(李民高 李艳艳) 黄河传说知多少 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亚洲平原之上。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更是中华民族一部博大精深的史诗。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其挥毫赞美,有多少仁人志士与之慷慨悲歌,又有多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这些都留下了生动的记录。请你查阅有关资料,将所掌握的知识按要求写在下面。1.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2.有关黄河的传说:(只写一个、写出主要内容即可) 3.有关黄河的谚语:① ② 4.有关黄河的著名古诗:① ② ③ ④ 畅游诗海读为先诗味是读出来的,是品出来的,是慢慢咀嚼出来的,特别是这样气势磅礴的歌词,更要多读,细读,还要大声的读,高声的朗读,诚所谓“畅游诗海读为先”。这首歌词我们要反复的读,第一遍,疏通诗句;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读出诗味,第四遍,读出意境,第五遍读出情感;第六遍背读;第七遍唱读……读时语调要抑扬顿挫,语气要铿锵有力;要注意节奏与停顿,注意重读与轻声。此项可分三步进行,即一读、二背、三唱。5.请你在读中体会,并将下面的这段诗句,根据朗读要求按示例划出重音与节奏: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6.请在背诵的基础上,按原文填写。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 ; ,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7.请音乐老师或会唱的同学教唱这首歌,第七册下学期《音乐》课本第19面有这首歌。了解背景达文意了解背景对掌握诗歌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学习、感知、赏析《黄河颂》之前必须要了解《黄河颂》产生背景的有关知识。1938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就是在当时产生的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请同学们认真查阅资料,并按照下面的提示填空。8.《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一个乐章,《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 为配合音乐家 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9.《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10.《黄河大合唱》的主题是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 感知品析作评点一. 整体感知1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 )字是关键,也是题眼。12.本诗从体裁看是一首( ),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 》)是紧密相联的。13.诗歌从内容看,第一节是( )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 ”)的主题。14.第二节是( )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 )字来统帅。二.重点探究15.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16.读句子,说说下列句中加点部分的表达作用。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臂膀” 三. 阅读评点17.赏析下面片段并作题。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①这节诗主要表述的内容是: ②这节诗运用的抒情方式是: ③说说加点句的表达作用。 ④朗读这节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 拓展创新乐无限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并答题。保 卫 黄 河(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选自《黄河大合唱》)18.全诗所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9.“朗诵词”里有表现当时民众奋起反抗的原因的诗句,这个句子是: 20.“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1.“歌词”中有描写敌后广大军民英勇抗敌的句子,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对《黄河颂》进行了读、背、唱、析、品……之后,你的心中一定是波涛起伏,汹涌澎湃,你也一定是激情飞扬,有许多的感受要一吐为快,抓住机会,不要犹豫,快快拿起笔来,写下你的感受,挥洒你的评价,抒发你的激情……22.请以《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为题,写一篇600字以内的文章,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如:①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②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北麓 ③流经九个省区 ④全长5464公里 ⑤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说出两点以上即可) 2.如:大禹治水的传说 3.不到黄河心不死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4.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6.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7.略 8.光未然(张光年) 冼星海 9.《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10.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1.颂 12.颂诗 《黄河船夫曲》 13.朗诵词 歌颂黄河 14.歌 望 15.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把“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16.①用比喻手法,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②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黄河的支流,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17.①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②直接抒情 ③用比喻的手法指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 ④激情澎湃,奋发向上,有一种自豪感 18.为保卫黄河而战的画面 慷慨激昂,斗志昂扬,豪情满怀,气势高昂,并有一种骄傲自豪的情怀 19.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20.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增强了华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奋起反抗的高昂情绪 21.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 22.略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4
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
1、音乐激情: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诗歌导入: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回味抒情,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②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学唱《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以诗歌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它的存在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象征,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它也成为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作品为我们激情讴歌了黄河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二、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3.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五、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
1.抄写识记字词;
2.完成《评价手册》第6课;
3.预习第7课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6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自我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体会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重点】
诵读、感悟
【学习难点】
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流程】
1、导入: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国难当头,又是你以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抗战。是啊,黄河已俨然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谱曲的《黄河颂》。共同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
2、知识链接: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8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
【自主探究】
4、读准下面字的字音:
澎湃(pēng pài) 气魄( pò ) 高山之巅(diān)
狂澜(lán) 哺育(b) 浊流(zhuó) 屏障( zhàng )
5、思考:
(1)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黄河的气势
(2)歌词包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
“歌词 ”包括三层意思: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至“劈成南北两面”)勾画了黄河的总体面貌。二层(从“啊!黄河!”至“发扬滋长”)歌颂黄河。三层:(从“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至结尾)学习黄河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
颂
2.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 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
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对中华民族奋斗精神与不屈意志的赞颂。
课堂小结:全诗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日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坚强意志,赞颂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7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钦北区新棠镇中 黄充良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突破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
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
三、了解背景通文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诗海畅游读为先
诗海畅游读为先,而要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找出错误的读音。
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诵读指导: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A、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C、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速。
(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感知品析作评点
(一)自主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活动:思考交流)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启示):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活动:从上述问题入手,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课堂反馈:
1、找出文中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特征词语: 。
2、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 。
3、诗歌最后两句采用 修辞方法,起 作用,表达了 。
4、诗歌最后一段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原因是
。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全班朗读)
六、拓展创新乐无限
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欣赏《黄河大合唱》。
学习所得:(板书 )
望 黄河气势
黄河颂
养育了中华民族
颂 黄河精神 护卫着中华大地
激励了中华儿女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情感目标: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能力目标:①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②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放短片,导入诗境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放黄河的视频)这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
2.音乐欣赏。
同学们,请欣赏时代的歌手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播放音乐《黄河颂》)欣赏后,老师的胸中也激情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激昂、雄健、悲壮!)
3.范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4.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5.朗读交流。
请一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④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6.美读课文。
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要求:①读出感情,气势;②语音清晰,准确。
7.研读诗歌。
(1)目标提示: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①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②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③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是臂膀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了战斗的决心,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④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四)绘黄河,拓展诗趣
1.描绘黄河。
展开想象,学写诵诗。
例句:啊!黄河!
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境升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
板书设计:
6. 黄河颂
序曲
主体(颂) 摇篮 屏障 臂膀 民族魂
尾声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9
黄河颂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五、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0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阿斯、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四、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1
欣赏《黄河颂》音乐,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让学生自己介绍光未然和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中的情感。
师配乐范读课文后,按序曲——主体——尾声的思路指导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诗中激情。
在读中赏析诗歌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读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3、文章结尾应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为什么?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再总结。
在对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读出诗中的豪迈气概。明确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师生配乐合作读,展示成果,感受爱国豪情。
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课时的音乐做到了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作用,学生带着热情走进课文,所以学习效率高了。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2、学生了解了歌词的写作背景,一种爱国豪情油然而生,所以情绪高涨,使课堂上多了一此豪壮气概。
3、学生带着激情诵读,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而对歌词的理解又反过来使诵读显得更有感情。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从这节课的成功可以想到,课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主动的学习效率最高。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读文时对作品的主旨把握和文中个别语句、词语的引申义挖掘深度不够。当然,还有很多缺点,希望广大同仁指出。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 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激发情感
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
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
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邮箱: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3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 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 新课(导入 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4
《黄河颂》选自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面对着黄河唱出了赞颂之歌。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号召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学习黄河的伟大坚强。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诵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这符合诗歌的教学特点。
二、让学生在聆听比较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让学生聆听比较,比较歌曲《保卫黄河》和歌曲《黄河颂》的旋律有何不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其实,诗歌是歌曲的文字载体,学生只有读懂了诗歌,方能领会音乐的旋律和精神;记住音乐旋律,便记住了诗歌,两者相辅相成。
三、让学生在修辞手法的分析中领悟诗歌的`建筑美
这首诗以短句为主,兼用长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黄河的伟大形象和伟大精神。如“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些诗句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啊!黄河!……啊!”运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感情深沉。如“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运用了直接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反复咏叹强、而有力的结尾,突出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歌词也久久回响在中华热血儿女的耳边。还有拟人、比喻等等的修辞手法,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5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突破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
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
三、了解背景通文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诗海畅游读为先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A、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C、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速。
(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感知品析作评点
(一)自主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疑问?(活动:思考交流)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启示):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活动:从上述问题入手,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课堂反馈:
1、找出文中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特征词语: 。
2、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 。
3、诗歌最后两句采用 修辞方法,起 作用,表达了 。
4、诗歌最后一段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原因是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全班朗读)
六、拓展创新乐无限
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欣赏《黄河大合唱》。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6
教学目标 :
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
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上一篇:《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
下一篇:《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