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例说
湖南沅陵县第三中学;向明康<?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教育部在〝中考改革意见〞中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遵照这一指示精神,各地中考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时,尤其注重了对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强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力度,给予学生解题方法的有效指导,切实提高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结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对几种答题方法作些解说,供参考.
方法一: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在原文中捕捉答题的有关信息,直接摘引原文语句答题.这是因为构成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上下句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有的试题可以通过对上下文的综合分析,进而从原文里找出现成的试题答案.
有这样一道中考阅读试题,其阅读材料如下:〝照理说,这类野生飞禽,在高原沼泽之间,应该是成群结队,有时甚至是遮天蔽日才对,但现在却屈指可数.这就可见,我国野生动物减少得是多么惊人了.〞命题人根据这段材料拟制了三道试题:①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②中心句里的关键词是什么?③文中表现对比的词语有哪几个?
怎样运用上述方法来解答这几道试题呢?根据答题要求,该方法只适合解答第①②两题.答题应分两步走,先要根据试题要求仔细阅读文字材料,以整体把握文段的要旨.然后,在把握了要旨的基础上,精心筛选有效信息,准确捕捉答题要点.读文后会发现,该段文字虽只有两个长句,但却有两层意思,即每句话是一层意思.第一层简述自然界生物活动现象;第二层是作者对此所持的看法.对两层意思略加分析比较,即可认定第①题的答案就是第二层那句原话.经对第①题答案的再分析,便可得出第②题的答案就是〝惊人〞二字.解答这类可用原句作答的试题,不需考生重新组织语言答题,难度不大,可是又很关键.因为两道题联系紧密,若第①题答错了,那么,第②题也将随之出错,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方法二:通过理解选文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答题.一般来说,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的上下句,上下句群,上下段落之间都是有一定关联的.因此,有许多试题需要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答题.
有这样一道中考阅读试题,阅读材料选自《藤野先生》最后两段,命题人根据这两节文字拟制了以下几道试题:④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使我感激〞的是什么?〝给我鼓励〞的是什么?⑤藤野先生对〝我的热心的希望〞是什么?⑥作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是什么?(用语段中的两个字答)⑦作者采用哪三种方式表达对藤野先生的纪念?⑧这两节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⑨结尾的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解答第⑨题,必须对两节文字的内容作具体分析.读文时可看出,前节文字侧重叙写藤野先生〝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使得〝我〞〝时时记住他〞,说明作者与先生之间是有深情厚谊的.后节文字侧重写这种情谊使〝我〞有了收订讲义、悬挂照相等怀念先生的实际行动.如此分析后,前后两节文字之间呈因果关系,不是明摆着的吗?
方法三:根据题目的要求,把作者的意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答题.把作者的意思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不外三种情况;一是作者比较抽象、概括的话,能对之作出具体的解释;二是作者的具体阐述,能对之恰当的予以概括;三是作者比较含蓄的语言,能对之进行正确的阐发.
从题目要求来看,上例试题中的④和⑤,属该法中的第一种形式,即对作者比较抽象、概括的话作出具体的解释.题④要求考生回答〝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原因所在.题目指明要〝结合全文内容〞回答,这就需要我们对全文进行回顾,才能正确答题.回顾课文内容时我们不会忽视作者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如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等.其实,这就是该题的答案.解答第⑤题需要重点分析前一节文字,并应紧扣题干中的〝希望〞一词.这样,读文时就可发现文中共两处用了〝希望〞这个词语.抓住了解题的这个关键,就可以推知其后的文字〝中国有新的医学〞和〝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即是该题的答案了.
答试题⑥和⑦,属该法中的第二种类型.即对作者的具体阐述进行恰当的概括.第⑥题要求考生用语段中的两个字表达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细读文段,发现涉及先生形象和性格的词语仅两个---〝黑瘦〞与〝伟大〞.经分析比较,便可确定〝伟大〞一词为答案.第⑦题要求考生概括的回答出作者对藤野先生表示纪念的方法有哪三种?这需要考生对两节文字的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故仍要细读选段的所有文字.读文后会发现,与题目要求有关的集中在后一节文字中.后一节文字写了三方面内容:第一层从〝他所改正的讲义〞到〝寂无回信〞,重点说讲义一事;第二层仅〝只有他的照相……书桌对面〞一句话,是有关先生的照相一事;第三层从〝每当夜间疲倦〞至结束,重点说先生给予作者的精神激励和巨大影响.将其概括起来,则分别为〝收定讲义〞、〝挂照相〞、〝写文章〞,这三点便是该题答案.
试题⑧,属该法分述的第三种情况,即对作者比较含蓄的语言能加以正确的阐发.解答该题时,首先必须深刻理解语段中的〝正人君子〞、〝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的涵义.〝正人君子〞系反语,表现了作者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及其御用文人的憎恶;〝良心发现〞是指作为中国人,为了祖国,应该具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增加勇气〞就是增加对敌斗争的胆识和勇气,是指作者决心用笔作刀枪,同〝正人君子〞们开战,为光明呐喊,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一切,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的深刻而良好的影响.总之,从上述三个关键词语的涵义可以看出,结尾的一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文人坚决斗争的精神和勇气.
以下介绍的两种答题方法,比较而言,它们更适合解答以课外材料拟制的阅读试题.
方法四:参照原文利用积累的语文知识答题.
例如:湖南省怀化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从课外选择了一个议论文语段,根据语段拟制了四道题.其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层次划分及理解选文中的关键词.解答这几道试题时,考生需要议论文方面的知识积累,然后运用知识积累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有积累又善迁移,即使是以课外材料命制的题目,解答起来也不会难.
方法五:通过比较、联想的方式解答试题.
例如:湖南省长沙市2003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就是需要考生的比较和联想能力.
先说比较.命题者选定《孔乙已离开咸亨酒店后》这篇《孔乙已》的续写文字,命制了以下两道题;①选文中孔乙已的悲惨遭遇与鲁迅小晌午的《孔乙已》相对照是否合乎情理?②选文所描写的孔乙已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是否切合鲁迅先生的笔下孔乙已的性格?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这两个题目都紧扣〝比较〞而设置,答题时必须整体观照课文与选文,以期在比较中区分异同点.就该题〝比较〞的内容看,有人物性格的比较,又有故事情节的比较.由于是主观性试题,所以只要能言之成理,解答就是成功的.
再说联想.命题者选了一篇名为《峭壁上的树》的课外散文,根据这篇托物抒情的文章拟制了五道试题.其知识点包括理解词语的情境义,细描其〝形〞以显其〝神〞,景物烘托、环境衬托及把握文章主旨等方面.乍看这些题目,似乎有一定难度,其实,考生只要联想到课文《白杨礼赞》,一切都将迎刃而解.因为这些题目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均是在《白杨礼赞》的学习中见过的.有了这篇同类课文的知识基础,再借助分析和联想,用课内学过的知识解决课外同类文章中的问题,应该是不难的.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第二期)
上一篇:课外古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