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精选2篇)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篇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有的放矢1、知识与能力方面 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二、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突破重点不同的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三、认知探究——夯实基础,探究提高【基础提示】1.比较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 接 选 举间 接 选 举优 点局限性适用范围2.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比较
有 利 方 面
弊 端 方 面
等额
选举
差额
选举3.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及应有的态度、方式。【探究提高】 1.教材p16-17的虚框2.有人认为,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能体现民主。你认为是这样么?四、知识结构——构建体系,把握联系 五、达标检测——勤学苦练,游刃有余1、下列选举方式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有(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c.某镇各户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d.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2.XX年,上海市区、县人大进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00多万名选民投票选举产生了5000多名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我国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间接选举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3.下列对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行直接选举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的意愿 ②直接选举一般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实行 ③差额选举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的合理性 ④差额选举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为了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已经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 )a.村级 b.县级 c.省级 d.全国5.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因素的制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选举方式不同。影响选举方式的客观因素是 ( ) ①选民的文化水平 ②选民的民主意识 ③选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④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6.在某乡人大换届选举时,选民明确表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不选,不替老百姓说话的不选。这“三不选”主要体现了 ( )a.我国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 b.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d.人大代表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深圳市南山区麻岭社区居委会33位选民,致函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和南山区人大常委会,要求罢免陈某的南山区人大代表资格。据此回答7—8题。7.33名选民提交罢免函,是符合我国选举法规定的,这是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表现。这说明a.选民想罢免谁,就可以罢免谁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特点 d.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8.选民要求罢免代表,在中国政坛吹来一股清新的民主之风。这表明(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②公民的一切愿望都能得到尊重和实现 ③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④要把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六、课外作业——学以致用,提高能力9.XX年12月18日,江西省贵溪市周坊镇庙头村进行村委会的选举,选民们都进行了投票,但他们各有各的想法。村民甲说:“选举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要珍惜手中的选票。”村民乙说:“选举与我没有多大关系,随便选一个就行了。”村民丙说:“选举与我无关,我是谁都不选。” 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价上述三位村民的观点。参考答案1—8 cbdbb bca9.①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权利是非常广泛的,其中最基本的权利就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一个公民都应珍惜选举权,投出理性的一票。②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甲认识到了选举权对于公民的重要性,认为理性行使选举权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更直接体现了甲作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而村民乙和村民丙都没有认真、理性地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篇2
授课老师:罗伟强
课 题: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忽高忽低,但又不至于变化太大,商品价格变动是受价值规律支配的,懂得在市场竞争中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利就必须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整个社会要享有更多的商品就必须努力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1供求影响价格;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与教学内容: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拿出课本及笔记本)
[导入 新课]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
老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商品?(停顿、观察学生)
举手学生:用于交换的劳动商品
老师:回答得很对,请坐!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用于交换 , 二是劳动产品。
老师:第二个问题,那什么又是商品的价格呢?
举手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老师:对,看来大家都很聪明
[副板书] 价格
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当然不是是吧,比如说空调,在天气热的时候卖得比较贵,而在天气冷的时候卖得比较便宜;汽车与自行车相比,汽车的价格高而自行车的价格低,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价格的变动呢?它的变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影响价格的因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先阅读那四组镜头,想一想: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主板书]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影响价格的因素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四组镜头,镜头一是气候因素,镜头二是时间的因素,镜头三是地域的因素,镜头四是生产的因素。
除了这四个因素,书上说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影响价格,这又如何理解呢?比如说猪肉在信奉伊斯兰教国家不畅销,价格自然比较低,因为伊斯兰教信徒是不允许吃猪肉;日本人喜欢穿和服,但如果把和服拿到我国来卖,价格肯定会下跌,因为人们对和服的需求量小。
我们把6个因素总结一下,就可以得出供求影响价格。比如说高价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暴,就是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大,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就是欧佩克宣布减产原油,意味着对石油的供给减少。大家把这句话划起来: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
我们知道供求影响价格,那供求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呢?
供就是商品生产者的供给;求就是消费者的需求。
①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以口罩行业为例:
假设生产者供给 消费者需求
10万个 15万个
[副板书] 供不应求→买者竞争→价格上涨→卖者有利→(卖方市场)
我们以口罩行业为例,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0万只口罩,但这段时间恰巧爆发疫情,比如去年广州的SARS,大家都身有体会吧。人们对口罩的需求增加到15万,这就必然会导致商品的供不应求,但我们都想买口罩,这就引起买者竞争,从而商家把价格抬高,形成买方市场。
②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以彩电为例:
假设生产者供给 消费者需求
15万台 10万台
[副板书] 供过于求→卖者竞争→价格下跌→买方有利→(买方市场)
我们以彩电业为例,假设商品生产者可以供给15万台彩电,而消费者只需要10万台,这就导致商品的供过于求,但是生产厂家想把彩电卖出去,这就引起卖者竞争,我们经常听到促销、大出血、跳楼价就是商家把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
我们学习了供求影响价格这个因素,那我们想一想: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一辆自行车价格上涨,一亮汽车的价格下跌,那自行车的价格会不会高过汽车呢?
显然是不可能的,那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因素:
(2)价值决定价格。
我们先来看看
①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所以二者的关系就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辆汽车 10万元
一辆自行车 300元
正因为汽车的价值大,所以它会有10万元的价格,自行车的价值小,所以它会有300元的价格;10万元是用货币的形式表现了汽车的价值,300元是用货币的形式表现了自行车的价值。
大家把这句话划起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有价值,价值的大小就是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又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副板书]商品的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
比如说一支粉笔,我们说它的劳动量有多大,就是说生产它要花费多少劳动时间。
现在,我们来分析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劳动时间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什么是个别劳动时间呢?个别劳动时间就是各个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大家看书本,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呢?请同学回答。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A、个别劳动时间是很多的,如果用它来衡量,同一种商品就会有多种多样的价值量。B、如果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么那些劳动越懒惰、生产工具越差劳动技能越低的生产者的商品,价值量反而越大。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规律。
②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那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请大家看课本13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时间、物和人三个方面来理解。时间上是现在,物是说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人即是劳动者,是说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大家要特别注意平均这两个字,这就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整个行业来说的。
课堂练习: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生产者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20小时,试问:
(1)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
(2) 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生产者都很重要,我们看下面的表格:
类别 劳动生产率 成本 单价 利润
大多数企业 1小时20箱 20元/箱 30元/箱 200元
A企业 1小时10箱 20元/箱 30元/箱 100元
B企业 1小时30箱 20元/箱 30元/箱 300元
如果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获利多,处于有利地位。
要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就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又有何关系呢?
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2双鞋/1小时 0.5小时(假定0.5小时价值0.5元) 0.5元
1双鞋/1小时(降低) 1小时 1元
4双鞋/1小时(提高) 0.25小时 0.5元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想一想:为什么近年来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价格不断下跌?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它就是价值规律。经济学家说: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
③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A、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内容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之后,在商品买卖时,价值与价格相符。
B、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饶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
----------------------------------------------------- 价值
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了供求影响价格和价格决定价值,内容比较多也比较重要,同学们课后要复习。
上一篇: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教案
下一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