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号称“新生代名师”——王崧舟老师语文课的人,绝不会忘了他,不是因为他的课堂如何的精妙,理念多么的前卫,而是因为王老师个人的修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无论是他的课堂,还是他的个人魅力,一词以蔽之:特别!
今天下午,我有幸再睹王老师(以后改称先生)的风采。王先生的引读法,应该注册了。我几次冒出这句话,同行的老师们均以为然。
听说王先生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身边的人耳濡目染,深深体会到他的儒雅之气。我听到这个形容的时候,第一个跃入脑际的人是钱钟书。
王先生的声音中气足,低音混响的效果特别好,闭目聆听时,常会怀疑自己听到的是某位著名播音员的声音。放着这么好的资质,王先生却矢志不渝地做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其择业的原因也是我至今对他心怀好奇的一大因素。
很多人做了小学教师,便会认为以自己本科或专科的水准对付几十个小毛孩绰绰有余。于是,更多的研究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学业上的成长。在小学,形式大于内容的课堂比比皆是,低效自然在所难免。
王先生刚不然。出口成章,几十个小时恐怕也不会重复一句半句。钟爱中国古代文化,古诗词常常是信口拈来。没有长江黄河滔滔之水,何以为继呢?在这里没有将王先生比作大海,是因为我有个私底下的想法,以王先生“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和习惯,成海成洋断然是指日可等的事。
惊闻王先生常常潜心佛经,并且已经吃素。不禁联想到,先生该是如何淡定之人。与一些脑满肥肠的官员比起来,王先生风雅了。其实,王先生是一所著名学校的校长,另有两所应该也归其名下。
可能是距离产生美。我将王先生的一切统统往美处靠了。王先生为师,比别人多的只是内功方面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感叹王先生的课是学不会的,难不成,还会变成邯郸学步。我对此别有一番看法,如果今日开始学王先生,明天就打算学会,自然是学不会的。但如果一如既往地学,一年不会,两年呢?三年呢?甚至十年呢?当然,这个学习,要求我们抛弃很多东西,比如唾手可得的机会或者名利。我们唯有让自己变得简单起来,安静下来,深层次地充电,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强大自己的文化底蕴,才有像的可能性。多年以后,就有李崧舟张崧舟横空出世了。
我相信,今日的王先生,之所以是王先生,他已经准备了很久,说不定,他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开始准备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还会抱怨学不会,或者学会需要太久太久吗?
※本文作者:ricegrain※
上一篇:《情感散文》芳邻
下一篇:《情感散文》空闲时想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