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要去郊外游玩,他呀想邀请咱班的同学和他一起去,你们想去吗?(出示主题图)瞧,郊外真美啊!天蓝,水清,草绿,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在这里开心的玩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动物》。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你能帮老师数一数它们的只数吗?
2、理解“倍”含义
(师出示猴子图片在后面粘3个磁扣,出示鸭子图片在后面粘6个磁扣)
请同学们观察,如果把小猴子的只数看作一组(圈),那么小鸭子的只数可以看作这样的几组呢?
把小鸭3只一组,3只一组的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被等分成2组,每组小鸭的只数与小猴一样多。实际上小鸭数是2个3,小猴数是1个3,小鸭数有2个小猴数那么多,也就是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可以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板书)“倍”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倍的认识)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为什么小鸭子是小猴的2倍?
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6÷3=2。(板书)
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请你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算式的含义,好吗?
3、加深对“倍”的认识
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4倍的?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在本子上写一写,写好之后和你同桌说一说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生汇报)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象这样的,求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我们都是用是什么方法计算的?你学会了吗?淘气可不太相信,他要出两道题考考你,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做p46页“说一说”里面的前两小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4、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真不简单,这么快就学会了,不过淘气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这幅主题图里,还有一些数学信息,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吗?先在小组内说给其他伙伴听听。
学生汇报。
四、拓展延伸
五、总结收获
板书: 快乐的动物
猴子:○○○
小鸭:○○○ ○○○
小鸭只数是小猴的2倍
6÷3=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快乐的动物》。在整节课中运用做、说、练三个主要环节,探究 有关等分与除法之间的知识。
课时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10个彩色小圆片,白纸一组8张;挂图1幅;动物数只;幻灯片若干;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过渡语言):(放音乐)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提示:展示挂图。
(过渡语言):谁来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学你来。(能说完整话吗?)
(评析语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极了!)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
谁来试一试!h同学你胆子大一些!试试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鸭□只 小松鼠□只 孔雀□只
猴子□只 小鸟□只 小鸡□只
(用惊喜的语气肯定,我们大家向他学习!)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过渡语言:)玩耍既轻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好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提数学问题吗?(请其他同学口答)回答妙极了!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 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猴子:○○○
小鸭:○○○ ○○○
(讲解语言:)现在我们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订正:2个)
(教学语言:)请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学你来一说:
板书:6÷3=2
(评析语言:)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讲解语言:)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小组活动)(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量;过渡语言: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学语言:b同学你来回答。
(小结性语言: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实物投影出示问题。
小结性语言:我们通过前面的应用题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应用
题;教师读题一遍。
(1)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回答得棒极了,哪组还有更好的?)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4、过渡语言: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板书: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 )倍。
… …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看问题口答,d同学你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课时练习。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 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评析语言:
2、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评析语言: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讲解语言: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五、课堂小结。
小结性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五、(附)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 )倍?
( 想: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个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想:8只小鸡里面有(多少)个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快乐的动物
教材分析:
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课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的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本节内容也为五年级上册学习倍数与因数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可能达不到教学目标。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片美丽的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它们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生活的非常快乐,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去看看这些快乐的动物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倍”的含义,感受“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会求倍数关系。
(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第46页情境图,数一数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小只,填在对应的小方格里。
(二分钟之后,看谁填的对!)
检测学习效果:(一个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用手指着认真看“做一做”活动中的小鸭数是小猴的几倍?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对“倍”的认识。
(三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说的好!)
检测学习效果:1、抽生说一说对“倍”的认识。
2、教师板书:
小猴 ○○○
小鸭 ○○○ ○○○
6 ÷ 3﹦2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把“做一做”活动中小松鼠和小鸡的数量,用圆圈画出来,再圈一圈,试着把算式填完整。
(三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填的好!)
检测学习效果:(抽生黑板板演,并说一说做题的理由,再集体交流)
六、做检测题
“说一说”中的第1、2题。
(抽学生前台板演,并说出理由,全班交流,板书工整、正确的奖励一面小红旗。)
七、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课本47页第1、2题。
永城市第二小学 孙蕾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4
在一年级时,学生学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并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本节课的主题图,如果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问题,他们肯定会发现两种动物的数量间的“和”、“差”关系,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开课前复习了“比多”“比少”的减法比较的数学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区分知识。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倍”的意义,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倍”含义。
首先:初步体会“倍”含义。为了让孩子感知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圈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 6÷3=2,6里面有2个3,因此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鸭子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如果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再看与它比较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其次:加深对“倍”的认识。通过小鸭子与小松鼠比,进一步认识“倍”。鸭子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鸭子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鸭子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通过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再交流,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通过小鸭子与小孔雀比,进一步明确 “倍”。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同样都是小鸭子跟它们比,为什么3倍、2倍、6倍都不一样呀?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标准不一样,倍的关系就不一样。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5
活动背景: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小朋友对小动物浓厚的兴趣,促使我们开展了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创造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了解逐步加深,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在已有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想进一步表现自己对小动物喜爱之情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小动物。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乐的愉悦。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同伴间合作互助,相互交流,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通过教室内的环境布置、父母提供的参观条件,幼儿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材料:广告纸、旧衣服、包装纸、雨披、树枝、吸管、无用的长布、雪碧瓶的盖子、软泡、果冻壳、毛线、一次性杯子、头箍、蛋糕盒、发夹、羊角球、独木桥等;工具: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强力胶。
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
4、磁带《快乐的动物园》,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讨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由于我们在前一阶段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活动,所以幼儿对小动物的印象极深。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引导幼儿回想、讨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试想自己变成什么。
活动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大胆地畅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思思想变换成一头小猪;欣欣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惹人喜欢的小花猫……
3、幼儿自主选择各种各样材料,装扮自己。
4、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
5、对于同伴的装扮,进行彼此评价、相互欣赏。
6、布置运动会比赛场地,并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分4组比赛,每组从第一位幼儿开始(即坐在羊角球上),高兴地跳起来,手握紧手把向前跳动,穿越“山洞”,走过独木桥,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
7、幼儿进入游戏,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幼儿游戏。
8、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儿、教师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抬的抬,将活动室场地收拾干净。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每个处在学龄阶段幼儿的共性,它们可爱、听话、讨人喜欢。而这一活动,正是在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基础上,开展的。原本在设计这一活动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试着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但在实际地操作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
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仅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帮助幼儿,引导幼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做中玩、玩中乐,注重了幼儿情感的交流,使整个幼儿真正地达到了教育目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这节数学课我们就来和动物们交朋友。(板书:快乐的动物)
只要大家开动脑筋,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就能交到很多动物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
课件出示主题图
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兴了。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了?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数一数。
(1)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几只,请你数一数,填在□里。
(2)汇报。
2、做一做。
(1)请你用学具摆一摆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说)
(2)出示松鼠和小鸡
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3、说一说。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 □= □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 □= □
(3)你还能提出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吗?
(小组讨论,合作探索。)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体验成功。
1、独立解答练一练第1题。
2、数学故事:有一天,机灵狗找到淘气要比高。淘气说:“没有尺,怎么比呀?”机灵狗灵机一动,找来了几个南瓜来比高,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比的结果吧。
3、我们学校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你能根据此表填一填吗?
四、小结。
大家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小朋友多动脑,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行!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素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中进行思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巩固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机灵狗图片),看,它是谁?机灵狗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就想和大家比一比口算,你们愿意吗?(开火车口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棒,机灵狗非常喜欢你们,它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好看的画,想看吗?(出示课件)看,多美啊,天蓝蓝的,水清清的,草儿绿绿的,小动物们玩得多快乐,多开心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动物》一课,请大家和我一起大声的说一遍。(板书课题)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师: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师同时用课件演示数一数)我们现在来填填每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 谁来试一试!试试看!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鸭□只 小松鼠□只 孔雀□只
猴子□只 小鸟□只 小鸡□只
(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
1、摆一摆
师:有几只可爱的动物来到我们的教室,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在黑板上粘贴小猴子和小鸭的图片)
学生观察,分别数出有多少只?
每组发一张表。小组活动,用画图和列式两种方法解决鸭子数是猴子数的几倍。
师: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小组合作,用手中○代表鸭子和猴子,摆出它们的数量;
2、交流: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生:我是这样摆的:先摆3个红色的圆片,再摆6个红色的圆片(3个3个摆)
师:为什么3个3个摆呢?
生:是为了和上面的1个3对照的。
3、圈一圈
师板书:(师在猴子图片后面贴3个圆圈,在鸭子图片后面贴6个圆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小猴子的只数看作一组(圈),那么小鸭子的只数可以看作这样的几组呢?你能试着圈一圈吗?(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师:现在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了?
师:(课件演示想一想)我们把小猴子的只数看作一组,小鸭子的只数就可以分成这样的两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板书)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注意: “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你们知道这些数都表示什么吗?指名说说,再自己说说。
(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小鸭子的游泳比赛精彩极了,小猴子的助威吸引了两只可爱的小松鼠的观战,只有那8只小鸡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他们正在大树下悠闲的吃虫子呢,你们能不能也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一画小松鼠和小鸡的只数,并试着分一分,圈一圈呢?(生画圈,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注意,用○画出松鼠、小鸡的数量; 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生:4倍。
师:你怎么知道是4倍的?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在书上写一写,写好之后和你同桌说一说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8÷2=4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小结:(课件演示做一做)有2只小松鼠,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4倍。
(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师:在这幅主题图里,还有一些数学信息,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吗?先在小组内说给其他伙伴听听。(小组汇报)
(课件演示做一做)
学生汇报。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倍”,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学会了吗?真学会了?机灵狗可不太相信,它要出两道题考考你,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课件演示说一说)做p46页“说一说”里面的前两小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订正)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
四、 巩固练习 深化新知
1、拍手游戏
师:你们学得可真棒,老师要奖励大家,带你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听清楚要求:
(1)我拍3,你拍6,小朋友,问问你,你拍的数是我的几倍?
(2)我拍8,你拍2,小朋友,考考你,我拍的数是你的几倍?
2、47页练一练第1题(出示课件练一练)
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学生汇报,集体评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倍”,你们这节课学得高兴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想说一说?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猴子图片)
(鸭子图片) 6
小鸭只数是小猴的2倍。
6÷3=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6—47页“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的生活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教材与学生:
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在自主操作、交流后,学生真正体会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用除法表示和计算“谁是谁的几倍”就水到渠成了。
教具:
课件、绿色小棒和红色小棒(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
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
出示情景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
2、汇报。采取提问个别同学、集体回答、拍手、搭肩等形式说出动物的只数。(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认识“倍”。
1、用绿色小棒代替猴子摆出猴子的只数,用红色小棒代替小鸭摆出它的只数。(学生摆,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生:我是这样摆的:摆3个绿棒,再摆6个红棒(3个3个摆)
师:为什么3个3个摆呢?
生:是为了和上面的1个3对照的。
3、师板书,画线代替猴子和小鸭
师问:6里面有( )个3
生:6里面有(2)个3
师:1个3就是3的一倍,2个3就是3的两倍,3个3就是3的3倍……
4、总结:6就是3的(2)倍(多提问几位学生,同桌互说)
(三)摆一摆、圈一圈(小松鼠和小鸟),加深理解“倍”
1、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摆出小松鼠和小鸟的只数(学生用学具摆,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3、总结
12里面有(6)个2
12是2的(6)倍
(四)学生自己练习摆小松鼠和小鸡并总结
(五)学生静息,教师根据板书总结
(六)练习
1、10是2的( )倍
(1)、先用学具摆
(2)、说出答案并列出算式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10里面有5个2)
(4)、强调“倍”的意义
2、9是3的( )倍,并列算式
3、14是2的( )倍
(七)、总结
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用图形和除法算式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
三、巩固提高
1、做课本:做一做、说一说(先自己做,再集体交流。教师个别辅导)
2、做:练一连第2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倍”的意义)
鸭子 6只 松鼠 2只 孔雀 1只
猴子 3只 小鸟 12只 小鸡 8只
猴子○ ○ ○ 3
鸭子 ○ ○ ○ ○ ○ ○ 6
6里面有(2)个3
6是3的(2)倍
教学反思:
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本节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
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教材没有给“倍”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中的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我在设计教案和备课时在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体验过“平均分”的活动过程,本课再让学生用学具摆出猴子数1个3、鸭子数2个3,是一个多简单的操作活动啊,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应该没困难、没问题的,学生能把鸭子平均分成两份后,我就可以顺利引出“倍”了。可实际上并非我想象那样简单、顺利。有的学生不会把代表猴子的和鸭子的圆片分成两行来摆,很多学生不会摆2个3代表鸭子数,这样学生就难以观察到猴子数是一份(1个3),鸭子数是两份(2个3),难以感受到“倍”的意义。后来我发现两个会摆2个3的学生,就请他们汇报,让其他学生说说这样摆的好处是什么,再让大家照样子摆一摆、分一分,这时我才能引出“倍”,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体会“倍”的意义。这个操作活动花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后面的课堂作业不够时间完成。即使如此,我想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更加理解图意,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倍”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9
《快乐的动物》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本节课以趣引路,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感知,让学生寓学于情,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创设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特地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本节课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初步感知了倍的含义。
第三环节,趣味练习。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竞赛活动的心理,把练习设计成闯关的形式,再次将乏味的练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练习设计突出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用活所学的知识。
总之,全课的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自主探索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体验思考与交流带来的快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尝试用语言、多种身体动作表现排序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表现物体排序的多种规律。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排序的方法,体验成功感。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操作材料:不重样的四种图片若干。
3.音乐:郊游、操作音乐。
活动过程:
(一)郊游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呀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动物幼儿园。(点击课件图一)。
2.教师:你去过动物园吗?看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学习排序。
1.点击图二,发现彩旗间隔排序规律。
教师:动物幼儿园可漂亮了,看,还挂上了彩旗欢迎我们呢?彩旗呀很漂亮,它们排队有什么规律?
(a)幼儿观察,讲出彩旗的排序方法。如:红黄蓝,红黄蓝。
(b)幼儿用动作来告诉我们彩旗的排序的方法。如:拍头、拍肩、拍腿。
3.点击图三,发现小动物的排序规律教师:小动物们也出来迎接我们了,瞧,它们是怎么来的?
(a)幼儿观察,讲出动物的排队,如:一只老虎,两只兔子,一只老虎,两只兔子。两只小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填空的方法巩固幼儿的排序知识,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
4.点击图四,分组自主学习小动物的排序规律
(a)教师:又来了小动物呢,看看它们是谁?它们的排队有什么规律?两只小羊,两只小狗,两只小羊……
(b)幼儿分组自主学习,说说小动物的排队规律,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教师小结: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很能干,有规律的排好队,这种有规律的排队就是排序。我们可以用儿歌语言、动作来帮助我们学习排序。
(三)幼儿操作,巩固排序。
1.教师:动物幼儿园里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它们都非常欢迎我们小朋友,但是小动物们才刚刚上小班,还不会排队,它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助它们,你们愿意吗?(点击图五)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讲解操作要求::小动物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出规律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四)互相介绍,体验快乐。
1.操作好的给老师、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排序的。
2.教师:今天呀小朋友表现的真棒,会给小动物们有规律的排队,小动物们很高兴,谢谢你们!
3.教师: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我们也回家吧。在“郊游”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数学区投放多种排序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进一步学习排序。
2.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有规律的排序,欣赏享受规律美。
课后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快乐地动物园”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设计
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 郭进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会利用学具摆出或画图形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教具:
课件、多媒体、动物图片、圆片、小方块或圆片(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大自然里看一看小动物。出示主题图,观察:你都认识这些快乐的动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探究活动
(一)统计。
1、数一数图上各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并填在表格里。
2、汇报。指名学生说说每种动物的只数。(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摆一摆、圈一圈(猴子和鸭子),认识“倍”。
1、用一个圆片代替一只猴子,这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呢?(学生摆3个。)
师:我们可以说猴子数是1个3。那么鸭子数应该摆多少个?你想怎样摆呢?
2、学生自己用学具摆出鸭子数。
3、学生汇报、交流。
(1)教师巡视。
学生可能会摆成○○○○○○,
○○○ ○○○ 或 ○○○ ○○○
(2)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为什么?
4、圈一圈,认识“倍”。
(1)师边说明边圈: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看作1份,也就是说1个3为2份。那么鸭子有6只,就可以平均分成2份,是2个3。
(2)引出“倍” 。
像这样的两个数量,我们可以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这就是倍数关系。
(3)学生读两遍。
(4)质疑。对于这种倍数关系,你有什么其它想法、疑问或是还想了解些什么?
5、学习用除法表示。
(1)师:“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板书:6÷3=2)
(2)小组讨论:除法算式里的“6”和“3”分别表示什么呢?
(3)学生汇报。
(4)全班看着算式说一说算式的表示意义:鸭子有6只,猴子有3只,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三)画一画、圈一圈(松鼠和小鸡),加深理解“倍”。
1、学生独立尝试画图表示松鼠和小鸡的数量,并列式求倍数关系。
2、指名一学生到讲台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2个2个地圈?除法算式表示它们的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说一说。(小鸡有8只,松鼠有2只,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
4、教师小结:求倍数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用图形和除法算式两种方式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
三、巩固知识,发展思维
1、书上第46页的“说一说”。
2、书上第47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在学习中有收获吗?
五、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完整复述故事
2、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表示快乐
3、在表演中体验互助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卡
1、教师:这是谁,他在干什么?
2、幼儿讨论回答
3、教师讲述图卡一的故事
二、仔细观察图片,大胆地想像,并讲述故事
(1)教师:驴会遇到谁呢?
教师:
1、驴都遇到了谁?他们都说了什么呢?
2、他们想干什么?
幼儿讨论并猜想,并大胆讲述
3、教师讲述图卡二到图卡四的故事
(2)出示图卡五、图卡六
教师:
1、大野狼在干什么?小动物们见到它是什么样的表情
2、大野狼会说什么?
3、动物们都在做什么?表情是什么?
教师讲述图卡五、图卡六的故事
三、教师结合图卡完整讲述故事
四、理解“快乐”并能用肢体动作与表情表示快乐
1、教师:
(1)故事讲完了,你们给故事起个名字吧
(2)教师讲正确的故事名字写到黑板上
2、
(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快乐的动物合唱团”,合唱团他们快乐吗?为什么?你能说说吗?
(让幼儿说说他对快乐的理解)
(2)孩子们小动物不高兴了,可以唱歌,你不高兴了怎么办呢?当别人不高兴了,你又怎么办呢?(教师讲解自己不高兴时的方法,然后请孩子们自己说说自己的办法)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与表情表示快乐
请孩子们用你的肢体与你的表情表示一下快乐吧
总结:不开心时,我们想开心的事,当别人不开心时,你就多给他讲讲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