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精选12篇)
综合练习 篇1
练习二十的第7、10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的第15*题。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的第5、11、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有关知识.及数的整除的有关知识。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及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教学过程 :
一、有关数概念的练习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复习中的问题.适当出一些题目进行练习。如出以下判断题:
(1)大于2而小于6的数只有3、4、;这三个数。
(2)最小的八位数比最大的七位数大,
(3)因为0.30=0.3.所以。把0.298保留两位小数得0.30,也可以写成0.3。
(4)在整数的末尾添写三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5)在小数的末尾添写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6)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7)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8)能被3整除的数是奇数。
(9)不能被4.整除的数也不能被2整除: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前面出错比较多的题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特别要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有关四则运算的练习
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上:
1.口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的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也可以让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供其他同学参考。
2.笔算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汀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哪道题用了简便方法。对没有用简便方法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做练习二十的第12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最后的思考题。
三、小结(略)
综合练习 篇2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页练一练第3、4、5题以及课本第17页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2、3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2、让学生学会用2、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条理地表达个人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乘法口算卡片、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 )十八 三七( ) 三九( ) 二三( ) ( )五一十
二( )得八 五( )三十 五九( ) 三六( )
2、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2 5×7 2×6 8×3 5×9 3×3 4×2 8×5 2×5 7×3
二、巩固练习
1、课本15页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扮演“啄木鸟医生”,给同桌捉捉虫子,如果同桌全对,可以奖励一个 。)
2、课本17页练一练的第3题。
师:小朋友们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了。接下来,大家就来帮帮小动物们过河。如果你计算对了,小动物才能顺利过河。能帮助4只小动物安全过河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3、课本15页练一练的第4题。
师:每个人都有两年宝:双手和大脑。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每人都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个手指头?
生:每人都有2只手,每只手都有5个手指头。
师:下面这道题,就和我们的手有关,大家认真读题,试着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解答)
师:图中有几个小朋友?(4个小朋友)4人有几只手?你是怎样解答的?
生:一个人有2只手,4个有就有4个2,4×2=8(只)
师:很好,用乘法可以求出4人一共有8只手。那第2个问题,8只手有几个手指呢?
生:8只手一共有40个手指。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8只手就有8个5,所以用5×8=40(个)。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原来在我们的身上就能找到数学知识,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大家看,这几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4、课本15页练一练第5题。
(1)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生:小朋友们在分水果,每人1个苹果,2个梨。
师:这里有5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呢?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换意见。
(3)集体交流反馈。
生:每人一个苹果,5人就需要5个苹果;每人两个梨,5人就要10个莉,一共要15个水果。
师:××同学是先算出两种水果分别需要的个数,然后再算出总和。这个办法很好,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想:每人1个苹果,2个梨,合起来,每人就要3个水果,5人不正是5个3吗?所以我用5×3,求出一共需要15个水果。
师:真是个好主意。先算出每个人一共分的个数,再算出5个人一共需要数量。同样一个问题,大家能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方法解答,真了不起!
三、数学故事(课本17页)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分水果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瞧瞧,淘气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看图)
1、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的情节。
2、集体反馈。(引导学生有条理、较完整地表达整个故事的情节。其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到淘气身上诚实的思想品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淘气应还给售货员多少钱?
师:引导学生说出想法:一套书6本书,每本3元,一共要18元,应找回2元,可售货员给了淘气5元,淘气应该还给售货员3元。
4、小结
师:从故事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四、寻找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师:在小朋友的身边,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乘法来帮助解决呢?
(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
五、总结
师:大家在这节课上,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略)
六、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综合练习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练习十二的第20—2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加、减法各部分问的关系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20题。
让学生把口算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同桌同学互相订正。
二、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1.做练习十二的第2l题。
让学生先自己写,写完后说一说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写的。
2.做练习十二的第22题。
写出两小题的得数后,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根据什么关系写出的。
3.做练习十二的第23题。
第(1)题,既可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再加一遍进行验算,又可根据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的方法用减法进行验算。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验算并说一说两种验算 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第(2)题,两种验算方法都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进行的。做完后,也要让学生说说验算的依据,以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
三、简便算法
1.做练习十二第2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多说各题是怎样计算的。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5题。
四、选做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下面的题。
1.做练习十二的第26*题。
2.做练习十二的第27*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8*题。
综合练习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通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亿级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
一、读数、写数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5题。
读数前,教师说明下面是1994年我国一些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然后让学生读数。读完后,教师还可以选一、两种产品的产量,与前一年的产量比较一下,用以说明我国工、农业生产是逐年增长的,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做练习十的第6题。
先指名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横线上面的数,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亿以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o。同时要结合第4小题说明储蓄对国家相个人都有好处,存款多了说明人民生活富裕了,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每一分钱。
3.做练习十的第7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把1600000000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改写的。 然后再把第7题的其他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一下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4个o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个“亿”字就行了。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8题。
做题前,教师板书出两组数:24400000000 244000000
356000000 358000000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出比较两个数的两种情况及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三、。
1.做练习十的第9题。
先给出一个数,如:7800500000,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各是由几个十亿、几个亿、……组成的,数字“7”、“8”、“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如9080000000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做练习十的第10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再把它们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各数是如何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的。
3.做练习十的第11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写出比l万大1和比1万小1的数,并用万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 数。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1题:写出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并用亿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使学生体会到比1亿大l和化1亿小1的数的近似数都是1亿。
综合练习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练习十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亿级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
一、读数、写数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5题。
读数前,教师说明下面是1999年我国一些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然后让学生读数。读完后,教师还可以选一、两种产品的产量,与前一年的产量比较一下,用以说明我国工、农业生产是逐年增长的,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做练习十的第6题。
先指名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横线上面的数,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亿以上的数,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在那一位上写0。同时要结合第4小题说明储蓄对国家和个人都 有好处,存款多了说明人民生活富裕了,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每一分钱。
3.做练习十的第7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把10600000000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改写的。然后再把第7题的其他各数写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做完后,让学生比较一下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写上一个“万”字就行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亿位后面的8个0去掉,写上一个“亿”字就行了。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8题。
做题前,教师板书出两组数:2440000000 244000000
356000000 358000000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说出比较两个数的两种情况及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的第9题。
先给出一个数,如7800500000,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各是由几个十亿,几个亿、……组成的,数字“7”、“8”、“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9080000000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做练习十的第10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再把它们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各数是如何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的。
3.做练习十的第11题。
做题前,先让学生写出比1万大1和比1万小1的数,并用万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1题:写出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并用亿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使学生体会到比1亿大1和比1亿小1的数是近似数都是1亿。
综合练习 篇6
一、练习的目标:
1、 通过综合练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册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信息,从而调整复习的策略。
2、 学生通过综合练习也能准确地知道自己在这册中那些是掌握的比较好的,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还需加强的。
二、练习的内容;
(一)填空。
(二)判断题。
(三)选择题。
(四)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4、计算图形面积。
(五)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看:----XX学年的期末练习试卷。
综合练习 篇7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12—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包括被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及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学会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关键:使学生的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26×3 16×50 62×4 60×50
35×11 800×7 400×2 400×60
2、竖式计算,并口述笔算法则。
36×14 127×34
二、指导练习。
1、引言。这两天同学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为了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同时提高同学们两位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2、指名板演并回答问题。
(1)408×67 (2) 204×85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②0乘任何数得几?被乘数十位上的0怎么乘?
小结:遇到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数,不能跳过去不乘,乘的时候如果有进上来的数要加上。
(2)676×20 320×40 2900×30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
②乘得的数的末尾要添写几个0?为什么?根据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算式,可以用简便算法,但要注意:乘完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订正错例。
1050×60
(1) (2)
(中间0漏乘) (末尾少添一个0)
三、作业 。做练习四的第12—16题。
综合练习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 篇9
四基达标
1.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4)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 ]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2.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不怒自威
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
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的问题
3.文中写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们俩叫‘合二而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段文字共有三句话,主要的意思是突出“我”与万芳的友情特深
b.在写法上此段文字属于概括叙述
c.“在一起”和“形影不离”都是说明友情特别深厚,意思一个样
d.“合二而一”加引号,表明是引述了老师的话
4.《羚羊木雕》和《背影》两篇课文结尾的共同特点是
[ ]
a.篇末抒情,照应开头
b.篇末议论,引起读者思索</pgn0097a.txt/pgn>
c.篇末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
d.篇末点题,深化中心思想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解释
无可挽回________
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所说的“这样”是指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好?奶奶说这句话时,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奶奶的话批评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部分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试用比喻句描述“我再也受不了了”时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pgn0097b.txt/pgn>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_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伺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喜欢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地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pgn0098a.txt/pgn>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根据文章,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当一切恢复__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的神色。
[ ]
a.安静 恳求 b.平静 哀求
c.宁静 请求 d.沉寂 央求
2.短文所写的主要事件是________。
3.对“跑”与“踩”一类的词,母亲比我更敏感的原因是
[ ]
a.对“我”“踩毛毛虫”一事的反感
b.怕伤“我”的心
c.对“那回带你去北海”一事的留恋
d.怕勾起伤心的事
4.母亲动员“我”去看花的意图
[ ]
a.鼓起“我”生活的勇气
b.让“我”出去散散心,解解闷
c.顺便带“我”去“仿膳”
d.让“我”陪她一起去赏花
5.对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这一情节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我”的病情有了好转
b.“我”理解了用心
c.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
d.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终于恢复生活的勇气
6.最后一段,“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pgn0098b.txt/pg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四基达标]
1.a 2.b 3.c 4.d
[能力提高]
1.事情没有任何转变的余地
2.妈妈逼孩子要送出去的羚羊木雕,伤害了孩子间的友谊。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而左右为难的心理。
3.重财轻义的行为
4.心理、动作(比喻句略)
[开放探究]
1.d 2.去看花 3.b 4.a 5.a
6.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综合练习 篇10
一、知识练习
(一)、用“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感触(chù cù ) 谦虚(qān qiān )
(二)、选字填空。
1、毫 豪
( )杰 自( ) ( )毛 一丝一( )
2、连 联
( )系 关( ) ( )长 心( )心
(三)、多音字组词
觉 jué ( ) 教jiào ( )
jiào ( ) jiāo ( )
二、能力训练
(四)、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句子。
1、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
2、课文最后一节萧伯纳说的话。
(五)阅读片断,完成练习。
随着日历的翻动,冬天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春天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路边,小草破土而出,一片嫩绿。高高的白杨树托起一层绿茸茸的嫩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湖边,柳树已是枝繁叶茂,柳条上点缀着无数新绿的细叶,弯弯曲曲地垂下来,如细柔的长发,轻轻地从人们的肩上拂过。花园里,迎春花开了,那金黄色的花瓣和花蕊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风铃。月季花也开了,散着阵阵清香,像娇羞的少女不时向人们点头微笑。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小草 ( )的白杨 ( )的柳树
( )的长发 ( )的花瓣 ( )的少女
2.这段话共有( )句话。主要通过对 、 、
这三个地方的景物的描写,写出春天的美景。
3.文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综合练习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综合练习 篇12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复习提纲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一、国民收入的分配
1、我国80年代以前实行票证的根本原因: 。
2、社会总产品: 。
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 。
(注意:社会总产品是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由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
3、国民收入: 。
(注意: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和
的能力。
☆4、增加国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
☆5、国民收入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类:
:① (主要部分,例如建工厂、修铁路、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② (例如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
③ (应付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① ② 。
☆★6、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二者具有一致性。积累主要用于 ,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 的基础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 ,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 ;
(2)二者又具有不一致性(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 的关系。如果用于积累部分过多,会造成
;相反,消费部分过多,对生产成果“分光吃尽”, 。
☆★7、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 。
积累的最低限(也即消费的最高限)是 ,积累的最高限(也即消费的最低限)是 。
(2) 。
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 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 数量相一致。
(3) 。
注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就是上面的三点)的制约。所以上面三点又称为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或者是制约因素。
8、判断消费和积累是否合理安排的标准:能否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相互促进。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财政就是国家的 ,是国家凭借 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其本质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2、国家财政是通过 实现的。
⑴、预算是 。是国家的 ,
是国家财政的 。决算是 。
⑵、预算体系:① ;②
⑶、预算包括 和 ,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3、财政收入来源:⑴ (最主要形式);⑵ ;⑶ ;⑷ 。 这四种简称: 、 、 、 。
(注意: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请参见高中政治)
4、财政支出
⑴、财政支出的作用:①、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 得以实现;②、财政支出规定了 ,也可以反映 。
⑵、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分为① ;② ;③ ;④ 。
☆★5、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
⑴、财政收支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 。因为这时, 。
①、如果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意味着 ,
对 不利。
②、如果收小于支,意味着 ,这种状况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可能导致 的不平衡,引发 。
③、财政赤字,是指 的经济现象。国家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
(注意:对“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请参见高中政治)
⑵、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
。
⑶、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或者 。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1、财政的巨大作用:(重点理解掌握)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注意: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否是否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呢?)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⑴、 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故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 。
⑵、在一定时期,由于国民收入一定,国家的 政策也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①、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 的收入,对 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 。
②、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过少,会直接减少 的支出,降低 ,最终也将不利于 。
所以,必须从 综合考虑,在保证 的基础上,实现 。
第二节 税收与纳税人
四、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税收是 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各项职能服务的)。
☆2、税收的基本特征 、 、 。
列宁: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体现税收的 )。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首先, ;
其次, 。
总之, 。
4、主要违反税法的行为:
(1) :方式: 。
表现: 。
(2) :方式: 。
(3) :方式: 。
集中表现: 。
(国家退税的目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
(4) :方式: 。
五、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1、税收的共性:都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服务的。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都是以 为前提的分配关系,分配的主体都是 ,税款都是 。
☆★2、我国税收的性质: 。
新型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⑴、税收主要来源是 。
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 。
税收体现的关系 。
⑵、从税收的用途看, 是其最终受益者。
☆★3、作用:(注意与财政作用区别开来)
(1) 。
(2) 。
(国家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 。
六、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 。
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由 决定。
2、主要税种:
⑴、增值税:
征税对象: 。
计税方法: 。
这种计税方法的作用: 。
⑵、营业税:
征税对象: 。
作用: 。
(营业税不受企业盈亏的影响)
⑶、消费税:
征税对象: 。(注意P26的征税范围)
作用: ;
。
⑷、企业所得税:
征税对象: 。
作用: 。
⑸、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注意P27的征税范围)
作用: 。
(注意: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纳税人意识”的基本含义:① ;② 。
⑵、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自觉纳税:(为什么?)
①、从我国税收性质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税收的性质是 ,
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②、从税收作用看: 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各种税收做物质保证。
③、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 ,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自觉纳税也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④、从法律角度看:税收具有 ,负有纳税以外而不纳税,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⑶、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权利。
(积极关注 ,监督 。)
⑷、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但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升降等。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以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在财政预算中,收支平衡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是因为( )
①收支平衡,表明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②如果节余过多,社会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 ③如果财政出现赤字,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 ④收支平衡,经济结构一定会得到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运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现在我们治理通货紧缩,主要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拉动内需。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是( )
A.解决社会总供给落后于总需求的矛盾,抑制过快消费
B.解决社会总需求落后于总供给的矛盾,控制经济过热增长
C.实现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D.扩大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增长
3.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 )
①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②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全部产品 ③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 ④社会总产值减去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李某承包了一家工厂,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帐,把销售收入作集资款入帐等手法,不纳税,用这部分钱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投入生产。李某的行为属于( )
A.偷税 B.骗税 C.欠税 D.抗税
5.后经群众举报,人民检察院经过缜密侦查,一举破案,对李某依法提起公诉,李某可能会受到如下法律处罚( )
①追缴税款 ②处以罚金 ③刑事处罚 ④取消承包资格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6.由这件事,我们应得到以下启示( )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 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每个公民都要自觉纳税 ④要正确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二.不定项选择题:
7.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乱涨工资、乱发奖金,职工的平均工资增长率高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从而造成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这违背了( )
A.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B.国民收入分配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关系
C.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的原则 D.正确处理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8.(2004年江苏卷31)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B.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每个公民的所有收人都在纳税范围
三.简答题:
9.材料一:某饮食娱乐酒楼老板在地方税务局追查该店的假账时,不但逃避检查,还伙同店员殴伤了二名税务人员。
材料二:某企业经理不仅本人坚持按章纳税,而且教育本企业其它工作人员主动纳税。几年以来,无一人偷税、逃税。
(1)上述两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
(2)简要回答税收的作用、性质,并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分析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四.辨析题:
10.发行国债既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国债发行越多越好
五.论述题:
11.材料一:
税目
税率(税额)
税目
税率(税额)
一、 烟
1.甲类卷烟
2.乙类卷烟
45%
40%
四、护肤护发品
五、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六、鞭炮、焰火
17%
10%
15%
二、 酒与酒精
1. 粮食
2. 啤酒
3. 酒精
25%
220%/吨
5%
七、汽油
八、柴油
九、汽车轮胎
十、摩托车
0.2%
0.1%
10%
10%
三、化妆品
30%
十一、小汽车
3%~~8%
材料二: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我国的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材料三:2005年中央预算草案的汇总情况是: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28828亿元,增加2858亿元,增长11%,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同步增长。2005年,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及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合计达到1754亿元。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三是支持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部地区崛起,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四是加强边境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反恐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需要国债资金支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治淮工程等在建重大项目。
应用经济学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⑴材料一说明征的是哪一种税?征收这种税的意义是什么?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⑶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关系是什么?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B 6.C
二.不定项选择题:
7.A、B 8. A、B
三.简答题:
9.(1)①材料一表明,酒店老板的行为是偷税、抗税,应受到法律的惩罚。②材料二表明,该企业经理作为一个公民,有很强的纳税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①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②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种种社会服务的同时,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都是违法行为,应负法律责任;每个公民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也有义务同这些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四.辨析题:
10.(1)发行国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当前,国家适当增加国债发行,用于经济建设,特别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对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3)国债发行要适量,要考虑偿还能力,使用方向要正确。否则,对经济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笼统地说发行国债越多越好是不科学的。
五.论述题:
11.⑴消费税。征收消费税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调节、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某些特殊消费品征收消费税,还具有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⑵材料二说明税收是最稳定、最可靠、最基本的财政收入形式。国家必须依法征税,单位和个人应依法纳税。材料三说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还说明了财政对保证国家经济建设、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⑶材料二和三的关系是:①只有依法纳税,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只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民族的团结和人民的共同富裕。②材料二和材料三也说明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说明了税收和财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上一篇:《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下一篇:数学教案-《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