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3篇)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乘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 402×3, 204×3。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204×3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三、教学过程
1、分小红旗,学生 根据情景列出算式
2、说 0×5=?,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
师:从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学生发现的规律,全班齐读一遍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1、 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会计算吗?,
全体学生尝试计算130×5,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
(1) 100 × 5=500 (2) 13×5=65
30 ×5=150 130×5=650
500+150=650
(3) 130 (4) 130
× 5 × 5
———— ————
(1)讨论(3)(4)哪种算法简便
(2)同桌互相出题,互相订正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算法:402×3 204×3 。 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
讨论:204×3 积中间为什么没有了0
(三)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 302×5 105×3 205×4
204×2 320×5 150×3 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
教学反思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的欲望.
2. 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3. 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 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乘数中间是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204×3,这一阶段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讨论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深刻。
《0×5=?》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自第一范文网。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导语:听,清脆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假如你快乐的话,就请你冲大家“笑一笑”,抓紧时间吧,给大家“一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依次表演“笑一笑”。
过渡:停,“一分钟”时间已到。请同学们就刚才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生1:表演“笑一笑”,我快乐,大家也快乐。
生2:看到同学甜甜的一笑,我也禁不住笑了。
生3:我也很想表演,但是没时间了,我觉得“一分钟”时间太短了。
生4:表演使我明白了,如果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许多美好的事情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流逝,想要做的事就不可能实现。
教师小结:一分钟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分钟,将会给我们留下遗憾,使我们后悔莫及。那怎样珍惜“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上课伊始,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表演“笑一笑”,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又顺其自然地把时间观念渗透其中,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一分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看图读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尝试着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让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4.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情景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5.再看看插图,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引导学生看图感知,读文想象图画,形成初步的感受。这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情境化,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如:(1)熟字加偏旁认字:钟、闹、哈等。(2)熟字换偏旁认字:快——决,海——侮。(3)小组交流认字方法。(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如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识用结合)。
4.指导学生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自读。(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同桌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先自读感悟,体会元元着急的心情,再朗读,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讨论,让大家真正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4)汇报讨论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4.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3)学生练写。
(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注重“双基”训练,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性。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明确读的要求,老师的范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的交流能促进学生读得更认真、更有实效。)
四、品读析句,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过渡: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的有关句子里帮元元找一找原因。
1.指导学生懒洋洋地、满不在乎地读句子:“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从中体会元元认为多睡这么短短一分钟是不会碍什么大事的。
2.“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元元为什么要叹气?指导学生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同桌讨论:元元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4.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实现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五、总结升华,懂得“一分钟”的宝贵
1.“元元非常后悔。”他后悔什么?(后悔不该贪睡一分钟。)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演一演。
让学生根据读书感悟,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3.朗读课文,想想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以“第二天的元元”为题续编故事。
(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深化理解,学会欣赏。)
六、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生1:我一分钟可以朗读近200字的短文。
生2:我一分钟抄写生字16个。
生3:我一分钟跳绳102次,做仰卧起坐41个。
2.汇报课前调查情况: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生1: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生2:我的姑姑在市电信局工作,她一分钟能背432个电话号码,还可以接通十几个长途电话。
生3:我爸爸用电脑一分钟可以算230多个数据。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
(让学生交流亲身经历和搜集资料,明白每一分钟的宝贵,强化时间观念,懂得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反思:
通过《一分钟》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阅读对话理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2.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3.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放音乐)
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
师: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语言,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师:是呀,就在这美好的森林里,就在这甜蜜的一家人当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题目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注意“弱”的写法。
二、 释题问难,感知内容。
1、 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
2、 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还得好好读读课文。
3、 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读准词语:闷热 掀起 滂沱大雨 娇嫩纤弱
5、 那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吗?
那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是先看看事情的起因。
三、 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 指读第二自然段。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嗯,一场雨破坏了先前森林里那美好的画面。
你从哪儿知道这场雨很大呢?
指导朗读。
在来得这样快,下得这样急的大雨面前,什么显得尤其重要。
板书:雨衣
可一家四口仅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到这一段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
2、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板书:让
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疑问?(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而不直接给萨沙;妈妈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而不给托利亚……)
3、 萨沙跟你们一样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你们和萨沙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雨衣究竟应该给谁?不妨读读3——6自然段。
4、 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
5、 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生交流。
6、 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
7、 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
8、 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
9、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蔷薇花
你怎么看出来蔷薇花比萨沙更弱小?
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
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 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 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你又是如何保护弱小者的。
2、 那你又有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保护?
3、 师总结:所以,没有绝对最弱小的人,当你竭尽所能去帮助比你更弱小的人,你就已经骄傲地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再一次齐读课题)
教学反思:
从文本内容上看,课文似乎太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但通过与文本多次对话,发现这一课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好上,文章虽记述的是一件生活小事,但蕴涵深刻做人的道理:不甘于做一个弱小的人,应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抓萨沙同妈妈的对话展开教学,重点读懂妈妈的两句话很关键,这两句话实际上帮学生弄清什么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人是最弱小的人。
从教学方法上看,一开始不知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试教时总觉得把课文嚼得太碎,形散、神也散,通过反复琢磨教材,认为可先提出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丢下去,再层层深入推进,由表及里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逐一解决那三个问题,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1、“掌声献给谁”设计虽好,但落实得不太到位,掌声鼓得要明白、真挚、发自内心。2、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感到愉悦,评价时尽量不重复学生的话。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4、《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感受大树之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书写生字“各”、“异”。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大树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课题质疑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请看(ppt呈现叶子图片)这是什么?(叶子)
1.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表达(叶子美,好看,形态各异)你观察得真仔细!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3.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请同学们拿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4.齐读课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做一片美的叶子?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美在哪?)恩,同学们现在越来越会提问题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前,老师要提2点要求:(1)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下面开始自由朗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读完了吗?这些生字词你认识吗?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带词语(带拼音)。
乳汁整体位置输送茁壮发现
嫩绿葱翠肥美飘零奉献形态各异
(2)指名读,你觉得他哪个字读得好?(提醒:整、奉、零都是后鼻音)谁再来读?
(3)去掉拼音你能读正确吗?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5)这些加红的都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我们最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记住?
3.理解词语的意思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找出描写叶子的词语吗?(嫩绿、肥美、飘零、形态各异)这些词语你理解吗?(嫩绿与葱翠形成对比理解,嫩绿是淡淡的绿,而葱翠要绿得深一些。肥美,呈现图片,看了图,你知道什么样的叶子能称为肥美?叶子肥大而颜色深。飘零,看图,你能用无字词典来给我们说说吗?冬天到了,树叶从树上慢慢飘落下来,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叶子凋谢了。)
(3)课文中第六小节也出现了这些词语,谁来读?(ppt呈现第六节)提醒破折号要停顿。师范读,再请生模仿读。
(ppt呈现)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4)读了这段话,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叶子的特点吗?(形态各异)
4.指导长句朗读
师:还有2个长句,谁能读好?
(a)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b)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1)指名读句子,形态各异什么意思?(不相同的叶子)有没有同学能比他读得还好?再请生读。全班齐读句子。
(2)课文中还有很多长句,请同学自己找出来读一读。等会老师请大家来读课文。
5.自由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下面老师想听听大家朗读课文,你可以读你喜欢的段落?你想读哪一小节?
(3)师生共评课文朗读,你觉得哪个同学的读的好?为什么?(声音响亮,有感情)
三、学习课文1-2小节感受树之美
师:谁再来读读1、2自然段。(指名读)
1.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树美)谁能美美地地给我们读一读。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赞美树的歌曲《好大一棵树》,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下面请同学们边听边在文中找出描写树美的句子(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千姿百态、自由自在、形状美)云有绿色的吗?作者把那颗大树比作绿色的云,说明这棵树的形态美,而且颜色也很美。)
4.云可以升?树怎么升呀?老师觉得“升”字用得不好,你们觉得呢?(好,因为树一天天长大,枝繁叶茂,变得苍翠、茁壮。是呀,就像我们三(2)的小朋友从从幼小的生命体不断长大,慢慢茁壮成长起来。可以把“升”换成“站”吗?为什么?(“升”写出了叶子的活力及动态美)
5.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朗读课文?(指名读)是呀!树那么美,长得那么茂盛,那么葱翠、茁壮是因为什么美?(叶子美)
6.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树的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子的美!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生字,ppt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做、现、态、各、异、汁、奉、输,指名读)。
师:你觉得这些中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做、输、态)
2、这节课老师想指导大家写好2个生字“各”“异”。
3、我们来看第一个字“各”,师范写,生书空,(提醒撇捺展开,上下对正)生描红。师巡视。提醒写字坐姿:一拳一尺一寸。
4、指导书写第2个字“异”,师范写,生书空,(提醒上紧下舒横画匀,两脚高低站得稳)生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布置
1.练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两题。
本节课在自己班上之前,教案经历了三次打磨,每试上完一次,年级组的各位老师都认真悉心地对我的课进行指导点评、并帮助我对教案进行研磨,让我收获颇多!在此向年级组的何老师、李特、陆老师、万老师、陈老师表示真诚地感谢!
备课反思:1.教案过程设计要详细
2.要充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
3.教学语言要简洁
4.每个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其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片文笔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启迪人们要为我们的集体、为我们的社会,做一片美的叶子!
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在课文朗读、背诵、识字与写字。在教学伊始,我呈现了形态各异的叶子图片让学生欣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前面的几篇课文教学中我已尝试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对课题质疑。在本节课中,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叶子美在哪里?”、“为什么要做一片美的叶子?”以及“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等,从学生的提问中我发现学生已渐渐学会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字词教学环节,在年级组的何老师的指导下,我引导让学生找出描写叶子的词语来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嫩绿”“肥美”“飘零”“形态各异”。在李特的指导下,我尝试了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嫩绿”时,我借助了教室后的黑板报背景底色与“葱翠”形成了对比;对于词语“肥美”的理解,学生表达的不是很好,我通过呈现肥美的叶子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感官认识。
结合了文本的特点,我通过词语“嫩绿”、“肥美”“飘零”引导到课文第六小节“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以词语作为读句子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长句朗读,是本节课的处理的较好的环节。
本节课也有两个不足之处:一、在检查课文朗读时,我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只考虑到了个别的学生的读,忽略了以个别学生朗读带动全班的朗读,听了吴主任的点评,我知道了朗读课文的方式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手段,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在此可以让喜欢某段落的学生一起读一读。二、难文简上,深入浅出。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两小节,感受树之美时,我的提问设计的过于繁琐,把文章挖得太深,打破了文本句子的美感。文本语言美,就应该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读中内化。
以上不足之处都是在日后教学需要不断摸索与注意的地方!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向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让自己不断成长!最后,再次感谢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 揭题、读题、引题。
二、检查落实预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五、讲读第一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第 二 课 时
一、激qing导入,生自定学习目标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谁愿意看着板书说说通过学习,你弄明白了哪些问题?
2、 那么,同学们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再弄明白哪些问题呢?
过渡:那咱们就赶紧随作者和小丽一同走进可爱的草塘去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体会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品读第二段,欣赏草塘的大与绿……
1、 师描绘,生看图欣赏
(1) 瞧咱们来到了草塘边上,多么大多么绿的草塘呀!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呢!(2)仔细瞧瞧,近处草的颜色与远处草的颜色有什么不同?(3)风吹草动激起朵朵绿色的浪花,层层浪花嬉戏着,欢笑着,翻滚着……
2、 师旁白: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是啊!天涯碧草,美如画卷!作者运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描绘他所看到的碧草连天的壮美景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用( )标出有关的语段。
3、出示重点句子: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段话,然后挑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待会儿 ,咱们来交流这么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4、学生讨论交流,师随机点拨。
a、“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1) 引导理解“浪花”的意思。
(2) 引导理解这句话把“草塘”比作“大海”,让人感受到草塘非常大。
b、“浪花翠绿翠绿的……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1)引导学生:从“发光”、“鲜亮”两个词语中体会草塘的草有旺盛的生命力,生机勃勃,令人百看不厌。
(2)“欢笑”、“翻滚”词语中体会出草塘的动态美。
(3) 从这句话中也体会出作者愉快的心情。
(4) 指导学生读出草塘的动态美与作者喜悦的心情
c、“仔细瞧那浪花……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1) 指导学生:从这句中体会出草塘绿得有变化,有层次。
(2) 指导朗读,读出草塘的层次美。
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抓关键词,谈体会,再读书,弄明白了这几句话写出草塘大海般广阔,草塘的草就像是翠绿的浪花,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那样的可爱,咱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3、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品读着这精彩的语句,体会着这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是啊!在北大荒竟有这么美的草塘,这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一定感到十分惊喜,因此不由赞叹到:“这草塘真美啊!”
过渡:夏天的草塘满眼葱绿,令人神往,而冬天、春天的草塘则别有一番情趣,不信么?让我们听听小丽是怎么说的。(出示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三、合作学习第三段,了解丰富的物产
1、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谚语,说说你的心理产生了什么疑问?
2、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三段。想想这句谚语怎样理解?
3、 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师随机点拨。
说说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
小结:这个谚语非常形象地写出北大荒物产怎么样?
四、导学第四段,欣赏如画般的美景
过渡:咱们赶紧随小丽继续往前走,看看有没有更为惊喜的发现。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你最想学的语段放声地读一读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第四段。
2、 指名回答:你认为哪些语段写得最精彩?
3、 出示句子:“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4、 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话,想想这段话中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清凌凌”?
小结:体会得真好,作者突然看到这条清澈的小河,心情会怎样?
5、 指导感情朗读。(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是否把作者惊喜的心情和河水清凌凌的感觉读出来。)
6、 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真的置身于大海般的绿色草塘中,享受着风儿的轻拂,欣赏着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透明的河水里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你能无感于怀,无动于衷吗?你会做些什么?
过渡:这一段除了写小河奇特以外,还讲了什么也很奇特?
7、 引导理解小河的奇特:水泡子有什么奇特?
过渡:此时此刻,如果小丽让你回去,你会说些什么?
8、 是呀,作者此时也舍不得离开了,书中哪个词看出来?
过渡:面对着这如画般的草塘,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洗把脸,但为什么又犹豫了呢?
9、 感情朗读。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把课文最后两句读读吧!
五、总结,升华情感
1、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经过叙述的,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一步步地发生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吗?
1、 小组讨论,作者的感情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六、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6可爱的草塘 “我”的感情
呆腻
大 惊喜
景色秀丽
美
春瓢舀鱼 赞叹
物产丰富
冬捉野鸡,瓢舀鱼 爱恋
水泡子 鱼多 (爱大自然)
风光奇特
小河 清澈
《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这样的教思路,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宗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以鼓舞和力量,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根据《可爱的草塘》语言优美,内容生动,文字通俗易懂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统领全篇内容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有一定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安排四人小组讨论,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发言的机会,而他们之间的互相补充又能提高班级发言的质量。学生通过自学不同程度地弄懂了课文一个方面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使他们更加相信自己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另外,通过学生潜心读书,在书上圈圈点点,写体会,能以书中词句为依据,谈出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有时还有大大小小争论,学得生动活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快速阅读课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能力都会得到训练和提高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有助于以后学习难度更大、动作更为复杂的技术动作。
二列横变四列横队在队形变化中占有重要的的位置,也是学生集体活动中表现班级整体形象的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注意力、集体主义精神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队列队形变化在低年级出现得较少,主要以原地的四面转法为主。四年级学生处于水平二阶段,接受能力较强,而且纪律观念加强所以适当的队列队形变化练习有助于他们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注意力强的队列队形变化安排在课的一开始进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强度比较大的短跑练习房宰客的前半部分,有助于学生保证体力,保证练习质量;把以游戏形式、趣味性较强的跑跳练习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学情分析:
1、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四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3、四年级几个班的班风活跃,班级凝聚力、荣誉感强,学生守纪乐学,爱好文体活动,而且大部分学生运动能力较强,所以本节课安排两个内容短跑和跳跃练习。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掌握队形变化的口令及要领,理解短跑、跳跃的动作概念以及蛙跳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A、学会站立式起跑,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 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和下肢力量;
B、通过“障碍过关”等游戏,练习跳跃以及短跑技术与速度
3、情感目标:A、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队形变化时的要领以及队形变化后的秩序;
B、蛙跳跳跃时身体下蹲充分;
本课难点: 蛙跳起跳后的展伸动作。
六、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游戏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我要学习、我要练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七、场地与器材准备:
在一块篮球场的中间摆放三根长竹竿。第一二根之间间隔50米,第二三根之间间隔30米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9-12分钟):
1、常规教学(1-2分钟):
1)学生跑进上课场地,师生问好;
2)队列练习:体育委员口令,学生练习;学生一起口令,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2、对列队形练习-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4-5分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及四列横队变二列横 队的口令、要领;
2)教师与体育委员作示范;
3)教师口令学生练习,排头到排尾。进行队形变化练习。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二列横队相对
3、自编游戏:“青蛙过河”(4-5分钟):
方法:教师扮演“大青蛙”,学生们演 “小青蛙”,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青蛙”们在陆地上玩耍。音乐停,教师喊:“下雨了,孩子们快点回家”,“小青蛙”们迅速两两一组跳过“小河”,在“大青蛙”带领下,“小青蛙”们一起跳回家。
教学步骤:1)教师提示并模仿青蛙各种跳跃的动作;
2)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各种跳跃动作的模仿;
3)教师扮演大青蛙,共同参与游戏。
组织队形(同上)
通过上述几种练习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创设情境,通过“愉快--紧张--喜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为主教材内容的出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展开(19-22分钟):
1、短跑(5-6分钟):
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学生尝试性练习;
2)学生分组站立进行短跑练习;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短跑时的感受。
组织队形:一路纵队为一组,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练习。
2、游戏: “障碍过关” (13-17分钟)
方法:游戏分两个部分,中途设置两个障碍,一段障碍单腿跳过二段障碍蛙跳通过,通过二段障碍后快速返回,与下一个队员击掌 ,游戏继续进行。直至所有队员全部通过站好队伍,游戏结束
教学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见习生做中途裁判;
2)教师口令,学生进行游戏;
3)游戏结束,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游戏心得。教师进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组织队形:同上。
(三)延伸(9-11分钟):
1、游戏:“青蛙冬眠”
方法:1)教师提示,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口令学生练习。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变八列横队
2、青蛙“做早操”
方法:1)教师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
组织队形:同上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2个声母yw,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认读yw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会读拼音词。了解整体认读音节yu书写时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练习拼读与y、w有关的音节词。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它们的四声。
4.能够正确熟读23个声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引导孩子跟着唱。
开始上课:
一、导入情境,整体感受y、w读音
师: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看,(出示情境图。)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在做什么?
师:乌鸦妈妈在干什么呢?
师:是啊,不论是乌鸦妈妈还是小朋友的妈妈,都很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来,跟老师念首儿歌: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加衣裳。
二、借助形象,学习字母音和形
师:看,图上画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什么地方和我们小朋友不一样呵?
师:(出示y。)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声母读音和“衣服”的“衣”差不多,只要稍微读轻读短些就可以了。谁会念?
师:请一行同学“开火车”念。
师:谁发现y的样子和图上什么地方有点像?
师:你上黑板前来比划比划看,哪里像?
师:你觉得y还像什么?
师:谁能根据它的音和形编句顺口溜记住它呢?
古代衣领y—y—y、小小树权y—y—y。
(同法学习字母w,略。)
三、自主描仿,识写结合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一看课本第34页下半页的书写教材。根据红色箭头和蓝色数字,用手比划,看看每个字母怎么写的,几笔写成的,再看看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师:谁来做小老师,教我写这两个字母?
师:(播放音乐。)下面请同学们做几下深呼吸,活动活动手指,准备写字。先描书上的两个,再描习字册上面的。描一个,仿写一个,写完注意自我对照。再仿写一个。(教师巡视。)
师:写y时要注意开口度,就像衣服领子一样,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利用简便可活动的教具,加上形象的解说,使得学生领会写好这两个字母的关键点。]
四、故事导入,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有一天,大y出去玩,看见小i在哭,忙问他怎么了。小i说:“a、o、e他们三个都能单独给汉字注音,可我不行。”说完又呜呜地哭起来。大y听了连忙说:“这有什么难!来,我们俩在一起就能给汉字注音了。”说着就挽起了小i的手。小i高兴得笑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整体认读音节,(出示y_。)谁会读?猜猜看,怎么读?
生:yi。
师:小i和大y在一起很开心,头上的蝴蝶结不停在换。(出示yi的四声。)谁会读?你平时听过什么词或句子里有这个音的?(学生说的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有关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利用活动挂图,复习巩固本课音节
师:(黑板上画好草地、树丛、小河、荷叶作为背景图。出示一只“青蛙”,再出示音节wā。)谁会读?请你把它送回家,好吗?
师:再请同学来读读这个音节。
师:(出示一只“鸭子”,再出示音节yā。)谁会读?请你把它送回家,好吗?
师:小朋友们真热心。你来!
师:(出示一条“鱼”,再出示音节yú)。)谁会读?谁来把它送回家?
师:你们知道哪些鱼?[金鱼、鲤鱼、鲫鱼、鲨鱼]
师:是呵,鱼的种类可多了,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去搜集搜集各种鱼的图片,把它们贴在本子上,再把它们的名称贴在图下面,可以是汉字,也可以是拼音。有字有拼音最好!好,请你把这条鱼送回家!
(同样方法教学剩下的两个音节:wō、wū。)
二、同桌或小组活动,复习23个声母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大家拿出自己制作的声母卡片。好,请同桌两人互相出示声母卡片,比赛谁读得又准又快。
师:注意!是读声母!声音要怎样?读得响的算输。
师:好,下面换个玩法。请同桌两人把两套卡片混合在一起玩“接龙游戏”:每人分一半卡片,你出一张读一下,我出一张读一下。如果后出的卡片字母与前面的卡片字母一样,中间的卡片就算是后出卡片的那个同学的。
[用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声母。游戏的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熟记声母,使学习充满乐趣。]
三、学生自主完成书上练习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6页,先看黄色框里的练习,请你把声母旁的黑点按声母的顺序连起来,看看是什么动物来了?注意拿笔写字的姿势!
师:再请大家完成中问部分的填空练习。
师:填对了。那么字母写得好不好呢?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写得不好的自己改过来。
作业
描红、仿影。
教学后记
鼓励孩子自己编形象记忆字母的顺口溜,自己看w像什么。学生说w像睡着的“3”、像“麦当劳的标记”、像小鸟嘴…这个设计既是对教材中表音表形图的扩展延伸,又符合学生善于想象的思维特点,满足了孩子自主表现的需要。
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和谐的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智慧,为学习增添了更多新鲜水灵的资源。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到处是牛羊,还有一望无垠的草海,这个地方是哪儿呀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整体感知: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
自主研读: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请大家静静的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放声朗读:自由地,放生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反思: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样为后面"合作研读"作铺垫,有利于克服用"集体讨论"代替"自主阅读"的不良倾向.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1,引导想象
2,诗文联系,激起疑问.
(1)"茫茫"什么意思
反思: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具体写景句子起到总领作用,凸现阅读教学整体性,克服了"肢解文本"的弊端.
(2)齐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3,小结:
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五,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 请大读2-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六,抓关键句,学习"远迎"一节.
你在"飞"字中体会到什么 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小结: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主客相见时骏马奔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这哪里是马在飞,人在飞,分明是我们的心在飞,蒙汉人们之间的情在飞呀!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写相见,款待,话别这些场面的呢 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反思:
1,在师生关系上,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境界.
2,十分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典型语言"重点训练.引导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
3,自主研读与合作研读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学生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就重点句,关键句,经典句合作研读,讨论,品读,玩味.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骆驼中心学校 王渊
教学目标: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4.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5.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用指定的词语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记叙文《飞夺沪定桥》。
沪定桥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桥长100米,宽2.8米,高14.5米,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北上抗日的红军于1935年s月到达四川省沪定县过大渡河。
沪定桥建在离水面几十米高的大渡河上。沪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木板又被敌人抽掉了。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红军突击队22名战士英勇顽强,与敌人激战2个小时,夺下了沪定桥,为红军继续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讨论分段 默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夺桥的。(6—8自然段)
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像飞一样行军”的。(3一5自然段)
其余的写了什麽(1、2自然段写红军要夺桥) (9自然段写红军夺桥后的结果)
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夺桥 二(2)命令夺桥 三(3一5)飞速行军 四(6——8)夺桥 五(9)夺桥后
三.自由读课文 审题.
飞:速度快,神速。
夺: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要夺取沪定桥 飞速赶到沪定桥 夺取沪定桥 渡过沪定桥 分段
一(1) 二(2一5) 三(6一8) 四(9)
四.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
1.默读 思考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沪定桥走不可?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沪定桥可以通过。只有,唯一,说明没有其它道路可走。)
2.读出必须过桥的坚定语气。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五、学习第三段 默读思考。
(1.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麽?抢在敌人的援兵之前是夺下沪定桥的关键。
(2.红四团要抢在敌人的前面赶到沪定桥遇到了哪些困难?用笔画下描写红四团抢时间飞到沪定桥的词语。
(3.读句子体会描写表现红四团战士精神的句子。 不怕困难,机智,顽强斗争的精神。 读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定语气。
(4.找出表示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时间 地点 28日早上 离沪定桥120公里 28日晚7点钟 离沪定桥55公里 29日早晨 赶到沪定桥 飞 这段突出一个飞宇。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红军能抢先赶到沪定桥。红军战士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飞速赶到沪定桥,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学习第四段
1.小声读,思考 红军是怎样攻克天险夺取沪定桥的?分几层意思写的? 分四层 ①夺桥的困难(6自然段) ②夺桥的经过( 7、8自然段)
2.读第六自然段。用~画出夺桥有哪些困难? 桥 危险 摇晃,象……一样 水 心惊胆寒 城 凭险固守
3.指导读 读出沪定桥险情异常,使人害怕的语气。
4.为什么要写沪定桥的“险”? (突出红军夺桥的艰难,衬托出红军勇猛无畏的气概。)
5.背诵第6自然段。
6.小声读,边读边画出总攻开始了红四团是怎样奋勇夺桥的?画出动词。
7.讨论(看图看文回答) 团长和政委 站,指挥 号手们 吹 突击队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 一边一边 (奋不顾身)穿过,冲进,搏斗。
8.攻天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 奋不顾身 大无畏
七.学习第五段 默读思考.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 (和开头相呼应,说明红军胜利完成了任务,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胜利,继续北上抗日)
八.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抢时间、攻天险夺取了沪定桥的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九.指导课后作业
1.造句 仍旧——照旧,
仍旧。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边了。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烈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接到(命令) 奔赴(前线、战场) 消灭(敌人、蚊子、老鼠) 取得(胜利、进步、成功) 发动(总攻、群众、机器) 夺下(沪定桥、武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 评读 背诵 2个人互相检查
4.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词语。
沪定桥 摇摇晃晃 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发起总攻 震动山谷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
将这些词语排列一下先后顺序,它们各用在什么方面?
大渡河水,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发起总攻,喊杀声、枪炮声震动山谷;敌人放起大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听到了党的号召,奋不顾身,穿过熊熊大火,和敌人展开搏斗,胜利地夺下了沪定桥。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骆驼中心学校 王渊
一、审读题目促思维。在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读分析,先板书“泸定桥”三字,设问:
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利用上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把泸定桥“夺”过来。
二、板书要点助理解。理解作者思路和课文的段落层次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本文紧扣课题中的“飞夺”展开故事情节,围绕“飞夺”依次讲了“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教学时根据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夺桥”战斗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同时教师予以讲解指导。讲读课文时从“时间紧”“路途远”“敌我双方赛跑”三个方面弄懂“抢时间”这部分的内容,从“桥险峻” “敌猖狂”“红军勇”三方面弄清“攻天险”这部分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板书,借助板书,借助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重点悟中心。“飞夺”二字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也是对课文中“抢时间”“攻天险”这两个重点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时最能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紧扣重点段落、解难释疑,帮助学生领悟课文中心。
教学“抢时间”一段,先要求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冒雨行军”一段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想当时当地的情景,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考题: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
“攻天险”一段,具体要求学生理解红军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指导学生按照: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冒着炮火前进→三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熊熊烈火→消灭守桥的敌军这一过程进行创造性复述,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0
【设计理念】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从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选择上入手,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法。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让学生面对文本时,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能力: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和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教师: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冬去春来,花开花落,高山流水,飞禽走兽,大自然形形色色,多神奇!人世间亲情、友情、真情让人温暖在心。就说我们师生之间,五年来,看着你们渐渐长大,不断进步,老师的内心充满欣喜。我喜欢看着同学们专心读书、认真思考的样子;我喜欢同学们仔细倾听、积极交流的场面;我喜欢每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聊天;我喜欢看着你们一天天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1、出示课件:请用“我喜欢 ,因为 。”说句子。
2、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和事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喜欢》这篇散文。(板书课题)
3、谁有张晓风的资料,把预习搜集到的资料告诉大家,谁先来。(张晓风就是这样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女作家。)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谁来读?指名读,同桌对读,全班齐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作者喜欢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梳理、归纳为3类:四季景色、自然景物、美好情感)板书。
4、谁还发现文章在结构在有什么特点?(每段都以“我喜欢”开头,这就叫排比段。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的结构是分总。作者先具体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和事物,最后进行总结,抒发自己快乐的心情。)
三、细读品悟,体味情感: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才能学好它?(边读边想象、在读中感悟、写批注、反复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后交流、合作读……)
2、用你喜欢的方法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请同学提提建议,把它读得更好。
4、老师看到许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让我仿佛看到了四季美丽的景色。喜欢四季景色部分的同学举手?谁来读?
5、预设:
(1)宁静的冬天:你是用什么方法读的?(边读边想象冬天的宁静淡远。)出示课件冬天的景色。谁来说说看到了什么?这景色真美啊!喜欢吗?那就把你们喜欢的感觉读出来。谁来读,挑战读,谁来评一评(读得轻、读得慢才能读出冬天的宁静淡远)。
(2) 希望的春天: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我听出了春天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树上的小芽透着生命的希望;春天里万物热情地生长。就像是草莓,课文说它是殷勤地张结着,“殷勤”是什么意思?(热情周到,情意深厚;本文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草莓的果实结得很多,很热烈。)说得真好,这句话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草莓比作红灯笼,突出了草莓的红,已经熟透了。这段还有一个拟人句,谁来说,春天就是这样充满着希望。请男同学读一读。
(3) 热烈的夏天:你是怎样读的?(抓住重点词读——永昼、稻浪推涌、翻腾、浣净) “浣净”是什么意思?(洗得干干净净,课文是指晚霞消失,晚星才出现。)真美啊!请看大屏幕,配乐朗诵。全班齐读。
(4) 凄美的秋天:你是怎么读的?我反复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遍我知道作者喜欢秋风里的芒草。第二遍我明白芒草白得凄凉、美得孤独,所以作者喜欢它。第三遍我感受到这是一种凄婉的美,这与成熟丰富的秋天完全是不一样的美。这种美美得让人心碎,让人为之动容。你很爱读书,也很会读书,读进了作者的内心。“摇曳”的意思是什么?(摇动、晃荡,它写出秋天的芒草在风中飘逸、多姿的样子。)反复读能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5) 四季景色在作者的笔下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同学们,你们眼中、心中的四季是怎样的?
请大家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你对四季、对大自然的热爱。
1、出示课件:
快乐练笔:(挑选你最爱的一个季节来写)
我喜欢
。
2、学生交流。
五、作业超市: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钢笔书写生字,要求正确、工整。☆☆
将其中深刻的句子抄录下来,制作成书签。☆☆☆
第二课时(略)
反思: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篇文章的作者张晓风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在语言结构上两个特点:一、音乐美。文章语句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二、结构美。文章结构整齐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
针对这两个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整合,并将多元化评价落实到课堂中。
一、以读代讲,在读中学。课标指出:“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生与师的共鸣,生与生的共鸣。
二、重视说写训练,激发习作兴趣。课伊始,我便以生动感人的语言导入,再让学生以“我喜欢 ,因为 。”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在学生读中悟情,披文入情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四季、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与读、说、写进行有效地整合。课件中“宁静淡远的冬天、蓬勃向上的春天、绚丽多姿的夏天、凄美动人的秋天”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带学生走进迷人的四季,配上优美的乐曲,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朗读中感受到文章的韵味。
四、把握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时,学生零散地将作者喜欢的事物罗列出来,我及时进行点拨,学生将课文作者喜欢的景物、事物归纳为四季景色、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三大部分。有学生质疑:“我喜欢梦”这部分不应归入自然景物,于是我让他们再读这一自然段,找出作者梦中的所见的景象,学生豁然开朗。
五、这节课上对字词的把握,我做到既重视又淡化,重视对生字新词的教学,指导上分轻重、难易。 “殷勤”的“殷”字,学生掌握较难,又易写错,我便借助多媒体课件分析字形,突出重点。大部分学生能记住这个字。其他较简单的词语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谣中表现出来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 分辨“八”和“入”,“九”和“几”等容易混淆的字。
教学准备:ppt课件 、简笔画 、生字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
1、今天老师带了十个字娃娃,他们想和一年级九班的孩子做朋友,瞧瞧,他们找谁呢?(师边发卡片边说:字娃娃选,因为他准备得最好;字娃娃找和,他们俩显得特别的高兴;字娃娃看准了、和,他们正耐心地等待着字娃娃……)
2、介绍十个字娃娃给学生认识。
3、学生把字娃娃送回家——把字贴在相对应的简笔画旁边。
4、字娃娃还想找你们玩,请你亲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老师请出他们。(师依次贴在黑板上,并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识字——和字娃娃一起去郊游
(一)《去画中游玩》
1、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快来告诉我们吧!(师随机完善板书,呈现一首欢快的童谣。)
2、请出字娃娃“去”和“里”,回头再瞧瞧图中有趣的数字。
(二)《识字大闯关》
闯关前的准备:1、自由把这首童谣读一读,用笔圈出黑板上老师贴的字娃娃。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学生认一认,不认识的拼一拼他头上的拼音。
3、检查识字情况——“闯三关”。
a、第一关:除去拼音我会认(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
b、第二关:火眼金睛辨生字(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
c、第三关:我去提篮摘苹果(成功后得一个笑脸娃娃)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加以指导“三、四、十”音,辨认“八、六”等字的字形。总结学习方法。)
(三)、愉快的比赛
1、师范读课文,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2、生先跟老师读再自己读。
3、比赛读。(强调数词读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三、课外拓展——数字儿歌
游玩结束,字娃娃永远和聪明勇敢的你们在一起。
1、结合简笔画出示儿歌,跟老师学一学。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2、欣赏《红叶飘飘》。
3、鼓励学生自编数字儿歌,送出美丽的画儿。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识字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语言环境的创设,深入浅出,意境优美,饶有情趣,符合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和特点。所以,我在教学时主要采用了两大教学手段:一是以“游”为主线,精心设计,思路清晰。二是巧妙突破难点,寓教于乐,富于情趣。具体过程分析如下:
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从“一”到“十”这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贯串其中,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朴素别致的山村图,可谓是妙趣横生,意境幽远。我把这堂低年级的语文识字课设计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整个课堂从游玩开始,以游完结束。课文十个字加上“去”和“里”就是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是教学的重点。
既然识字是重点,那就让这粘有生字的“娃娃”担当主角,引领全文吧!于是“字娃娃找朋友”的情景成了课堂的第一幕。“字娃娃找,因为他课前准备得最好;字娃娃找和,他们俩显得特别的高兴;字娃娃看准了、和,他们正耐心地等待着字娃娃……”这样“一找一扬”,很快就控制了课堂的秩序,让小朋友们进入了角色。随后把手中的字娃娃送回家(课前贴在黑板下方的漂亮简笔画:三条鱼,四只鸭等),在“一送一夸“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让孩子们和字娃娃一起去游玩。先走进一幅画(课文插图),在此鼓励学生看到什么请说一说,教师随机完善板书,使之逐步成为一首完整的童谣。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既欣赏了美景,又初步熟悉了课文内容。这便是课堂第二幕。
“识字闯关”和“赛童谣”是课堂的第三幕和第四幕。这两个环节意在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落实识字和正确朗读这两个目标。以游戏闯关和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不仅调动了孩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鼓励了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学会勇敢。
最后游玩呼应开头,重新回到画中。教师一边翻开简笔画,一边教孩子读《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课堂接近尾声时鼓励孩子用所学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编儿歌,编得好就奖励一幅画,领着字娃娃回家。课堂从形象开始,以抽象结束。
在收获成功的同时,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他们经验丰富,一语中的。经过深刻反思,我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不突出,有虚无实。教学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但吵吵闹闹,叽叽喳喳之后,学生到底记住这12个看似简单的字了吗?对字音,字形掌握准确吗?不尽然!用老师们的话说——没有明确课标的要求。可我不能让“没有教过一年级的语文”成为给自己开脱的理由啊,这和“没吃过肉,还没看见别人吃过肉”是一样的。
二、语言慷慨激昂,缺乏亲和力。课堂上我倒是神采飞扬,眉飞色舞,活脱脱一个“主持人”,甚至“话剧演员”,压根儿没思考到台下的不是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人 ——一群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小朋友。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难以收到实效。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定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送一本《课程标准》给自己。只有认真阅读各年级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准备,把每一堂课落到实处。各年级教学既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又循序渐进,得心应手。
二、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艺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识水平,一年级学生由于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上来,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励。但同时也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本质功能,不能为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知识目标的完成。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巧妙布局。
三、不断加强学习,做好“四个学习”。向书本学习,尤其要向专业书刊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向他人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向自己学习,锤炼自身的教学技能;向学生学习,拓展自身的应变能力。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蜗牛得奖前后身体与心情的变化。
2吸取蜗牛的教训,懂得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趣生疑
1、出示谜语,猜谜激趣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出示蜗牛爬行图片)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3、大家谈得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双有力的翅膀呢!瞧,(出示长着翅膀的蜗牛图)多神气的蜗牛!
4、看到这两幅图,你什么疑问吗?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蜗牛的奖杯》。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指正。
3、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4、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5、交流。
三、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板贴蜗牛飞行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蜗牛很久很久以前的样子,那时,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飞起来可带劲啦!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出示)引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②标出“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什么时候感觉到非常自由?
③以前,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心情一定很—————!口头填空:这时,它是一只的蜗牛。
④谁愿意做这只快乐的蜗牛,读好这句。
⑤配上动作和表情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过渡: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小蜗牛也去了,它们比赛结果怎样?大声读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有很多发现。(生读第二自然段。)
②读了这段,你发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③板贴会意,理解“遥遥领先”:假如这里是当时飞行比赛的现场,蜜蜂、蜻蜓、蝴蝶分别飞在这里(板贴),小蜗牛该飞在哪儿?谁来给小蜗牛摆摆位置。
小蜗牛超过别人很多,没有人能赶上它,这就叫“遥遥领先”。指导读词。
④小蜗牛战胜了哪些对手呢?它的对手仅仅是蜻蜓、蜜蜂和蝴蝶吗?还会有哪些对手?
(引导生体会“……”在此处的用意。)
⑤口头填空:这时,它是一只的蜗牛。
⑥小蜗牛凭借着有力的翅膀,显示了出色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时此刻,它的心情怎样?
⑦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分享一下蜗牛此时的激动与自豪吧!
⑧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获胜的蜗牛,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蜗牛得奖后有怎样的表现呢?和同桌一块读读第三自然段,从中找一个词来形容蜗牛的表现。
交流、板书:得意洋洋。谁来读这个词?把它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②引读第一、二、三句话,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什么?现在你就是这只蜗牛,背着金灿灿的在奖杯,想到哪里去?对别人说些什么?(生戴上头包饰表演)
③听了蜗牛的话,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蜗牛?
口头填空:的蜗牛
④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这真是只骄傲自满的蜗牛,谁能把它那种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的样子读出来。)
⑤天已经黑了,小蜗牛,快放下奖杯到软软的草地上休息吧!
(生扮演小蜗牛回答。)
⑥比较:惟恐与生怕
这段话中有一对近义词都有“害怕”的意思,亮出你的火眼金睛找一找。
(从句出标出“惟恐”、“生怕”)
读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哪个词表现得更怕,它们的位置能调换吗?
小结。
⑦口头填空:的蜗牛。
⑧蜗牛天天背着奖杯舒服吗?引读第四句话。
看来,它把成绩和荣誉看得太重了,咱们都是它的好朋友,劝劝它吧!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蜗牛再也飞不能动了,更糟糕的是,(引读第一句,板贴蜗牛爬行图)
②、查查字典,“退化”是什么意思?蜗牛的翅膀为什么会退化?同桌讨论,交流。
③引读第二句,能自由飞翔的蜗牛沦落到连走一步都很困难的境地,它现在的心情怎样?口头填空:的蜗牛。
④看到这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体味形象
1、小结,
板书: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你还知道哪些劝戒人们不能骄傲的名言或故事吗?
3、名言大放送: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我们千万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雷锋
课后随想: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先请学生猜谜,介绍现在的蜗牛,再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急于探究蜗牛形体发生变化的原因,迫不及待地投入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被有效地激发了。此外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蜗牛拥有翅膀时的自由与快乐,从而能进入情境,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融理解、想象说话、朗读于一体,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快乐放飞,在想象说话中加深理解感悟,使学生进一步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0#215;5=?》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3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我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最后一篇阅读课,授课时间:一课时。《好汉查理》这篇阅读课文通过一个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在相互帮助中查理改变了自己的弱点的故事,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懂得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学生分析】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守纪律,自觉学习,关心班集体,喜欢帮助别人。但个别同学真是很好动,有的常不交作业,又撒谎,学习这篇课文,通过情感的交流。是很有必要。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
“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⑵ 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反思:
课后设疑一般难度应大一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本课中,我在总结课文时,留下一问:“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激起学生的议论,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新想法。虽然不一定可行,但毕竟是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
下一篇:《锐角和钝角》案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