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 计 教学设计(精选2篇)
估 计 教学设计 篇1
估 计 教学设计
总第21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板书课题:估计。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46页做一做第1题: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完成46页做一做第2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估 计 教学设计 篇2
课题: 估 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方法。
2、通过对长度的估计、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长度的估计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画、彩带三条;
学生:刻度尺
一、创设情景,引人估计。
1. 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知道吗?有办法知道吗?
2. 要想知道一样物体准确长度必须用尺或其他仪器来测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往往没有尺,有时候也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只要大概的尺寸。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3. 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谁的估计能力最强。(出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引导探究
<一>画线段
1. 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肢体语言表示长度单位吗?请你表示出1米大约有多长?请你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2. 我们已经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不用直尺,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
( 生画线段 )
3. 谁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4.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请用直尺量一量,看谁画的线段最接近4厘米。
5. 指生说自己画了多长.
6. 再看黑板上画的线段,估计一下是长了还是短了?
请一生用尺测量,明明长了为什么都觉得短了呢?
7. 刚才有的同学画得很接近4厘米,有的同学画的不是很接近,不要紧,我们再来画一次.这次你想用什么方法画?
8. 画完后,再测量. 说说你第一次画了多少?第二次画了多少?有进步吗?还有哪些同学有进步,请举手.
9. 接下来我们要向新的难度挑战了。请看题:不用尺,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各自画,画完了量.
10. 说说这次你画了多长?是怎样画的?
<二>装饰画
1.刚才同学们都用非常好的方法画出了非常接近8厘米的线段,真能干!老师这里还有些彩带,也要请你们分别来估一估它们的长度。
2. 这些彩带曾老师是打算用来给一张画镶边的(出示装饰画)。我们来看这张画,我想给这张画镶上一圈边,你们能帮我估计一下吗,用上面的哪根彩带会比较合适呢?(把一张画贴到黑板上。)
3. 请你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画,两人一组,估计一下它的周长大约是多长?
小组讨论。汇报
4.下面让我们来围一围,看看情况怎么样。
(动手围)
5. 哪些同学猜对了?
<三>估计身高
1.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下面进入“眼力大比拚”的第三个环节:估计身高。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2. 请一名学生上来站到老师身边。你有多高?同学们,身高是130厘米。看了他的身高,你能猜猜老师有多高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刚才有几个同学猜的已经很接近了,告诉大家,老师的身高是150厘米。谁猜的最准?
4.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老朋友(请王老师上场)。同学们,和王老师打个招呼吧!王老师比曾老师高多了, 你们能猜猜王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能说说你猜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吗?
5. 说得真好,可以用**同学和王老师比,也可以用曾老师和王老师去比,都可以。刚才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的答案,到底谁猜得最准呢,我们请王老师来告诉大家吧!
6. 谢谢王老师!
7.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猜身高。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做一做1
(1)人人动手将估计结果写在亮题版上
(2)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组合作)
(3)说说估计的方法(a、一段一段估计再算出周长再比较;b、分别将两图的线段分段对比,估计两条线段是一样长还是哪条长些,短些,从而估计出周长最长的图形。)
2、做一做2
(1)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计方法。
(2)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每个同学自己估计,当你侧平举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每组的同学手拉手围一圈,估计一下,这圈的周长是多少。
(3)两个小组合作,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余下的同学还可以拉成周长为几米的圈呢。
四 小结下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估计能力一定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