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通用13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1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丰富的理趣;
2、引导学生用耳朵“观察”世界,用笔描绘声音,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文章理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笔描绘所听到的声音
过程设计:听声→品文→悟理→绘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声激趣
声音游戏:(ppt)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一些声音,请学生迅速说出听到了什么。在良好的竞赛氛围中引出课题。请学生用特别的方式(眼睛看着同桌,用坚定的、喜悦的、充满激励的语气)读课题(ppt)。
二、品味语言
师:是的,你一定会听见的!那么,在生活中,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目的:进一步激趣)那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呢?请把书翻到116面读1—3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后另请生评价。
师指导读法:不要为读书而读书,这样读不出效果。读书要有情有味。这篇文章用第几人称写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全文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叙述,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仿佛作者在与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如话家常。)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几个好朋友周末郊游,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路上,她们笑靥如花,脚步如风,谈笑风生,开始了一场关于声音的谈话。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三人一组在假设的情境下再读1—3自然段。点一组学生(三个女生)到讲台上表演读(ppt展示相关图片)。再请学生谈感受。全班用此“情境法”(或曰“游戏法”)练读5—7自然段。
请三个男生上讲台表演读课文的5—7自然段(ppt展示相关图片)。
师:三个女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与三个男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征?
明确:(ppt)三个女孩描绘的一组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三个男孩描绘的一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在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而不被留意。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声音的文字?为什么?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展开思考。
明确:(ppt)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妙设情境(蚂蚁准备做体操、雪花飘落在孤灯的面颊上)、充满想象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化表面的“无声”为实际的“有声”,让我们领会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佳境界;同时也将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声音写得别有情味。
三、感悟理趣
(ppt)问题探究:文章开头为何先从“无声”世界写起,然后才过渡到“有声”世界?
明确:写“声音”从无声写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写法上),同时启发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之列,用心听就一定听得见(要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哲理上)。
师:本文是一篇随感式小品文,作者在文中谈了她的很多感悟。老师给大家读9—12自然段(配乐)(ppt),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用笔标记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朗读或默读均可)9—12自然段,在富含哲理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学生交流感悟。
也请要质疑问理的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相机引发学生思考,如:声音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是否世界上的一切声音我们都该无选择地听呢?(要懂得“过滤”)究竟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什么叫“会听”什么叫“不会听”?什么叫“用心听”?(即从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感悟人生)如果不用心听会怎样?会听的人应该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心)
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这句话的理解(ppt)。
(1)从亲人的唠叨声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声中,我听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3)从绵绵的春雨声中,我听到了……
(4)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ppt)小结:正面:会听(用心听),在“听”的过程中成长,充实生活,获得很多乐趣;
反面:不会听(不用心听),“没有感觉”、内心世界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四、描绘声音
1、听,唐诗里的天籁之音
(ppt)请欣赏下面一组唐诗,迅速找出诗句中的声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引思:你能不能也说出描绘声音的古诗句?
2、写,这美妙的清音
(ppt)展示杜鹃怒放图、蜻蜓点水图、秋雨淅沥图、飞瀑直下图、花苞绽放图、春笋破土图、野花跳舞图。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描绘其中的声音。
师示范: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等待。当春风不断加温,杜鹃的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一个个粉红色的咕噜噜地泡泡全冒了出来。
(ppt)写法提示: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表达(运用修辞)
3、(ppt)播放《森林狂想曲》,请学生根据音乐编故事。
五、诗意作结(ppt)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2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人世间爱的和弦。
教学重点:1、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找寻你已失去或将要失去的纯真心灵;
2、通过寻找“声音”,寻找对生命珍爱的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教学难点:1、对“听见”二字的理解。
2、对惯性思维意识的突破。
教具使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段dv片
镜头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趴在地上喊:“妈妈,你快来听,小蚂蚁在唱歌呢!”妈妈走过来,生气的说:“竟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呢?看,把衣服都弄脏了,真不听话。”说完粗暴的拽起孩子,朝孩子的屁股打了几下。镜头定格在孩子委屈的目光中。
镜头二: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站在鸽子群中对着鸽子说话,妈妈走过来问:“宝宝,你在干什么?”宝宝回答:“妈妈,我在与小鸽子聊天呢!”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人怎么能和动物交谈呢。动物也永远不可能听懂人说的话。”“那为什么电影里的小动物就能和人谈话呢。”“宝宝,电影里演的是骗人的。”镜头定格在孩子失望的目光中。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两段片子,你都想了些什么?(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总体可归纳成两大类,一类同学认为人类是可以听懂各种声音的;一类同学认为人类是不可能听懂任何声音的。)那么,人类到底能不能听懂各种声音呢,让我们去从桂文亚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赏析与研读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思考提出的问题。(大屏幕中提示)
1.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a、“你”指代的对象是谁。b、“听”的内涵。c、“会”的内涵。d、“一定”的内涵。
理解:
a、“你”应指文章面对的所有读者,其实更进一步应理解为所有人,包括有耳障的人。
b、“听”的内涵不仅指有听力的健康人用耳朵听,还应指可以凭借视觉、触觉、心灵去感知声音,一切体验生命、享受生命的行为。
c、“会”的内涵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到,就可以做到。只要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可以尽情享受生命赋于人类的一切。
d、“一定”二字是对“会”“听”二字内涵的肯定,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无论一个人的个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世间,他都有享受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权力。
2.课堂质疑,后课补记。(本个环节是在分析题目和品读篇章的过程中,由学生提出,师生探讨的内容,但在授课前,教师无法预测学生都会提出哪些质疑,因而是课后补记的内容)
a、文章中第八自然段中“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一句和文题“你一定会”产生矛盾。
学生观点一:既然作者认为聋子听不见声音,那题目中的“你”就不应理解为所有人。
学生观点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文中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用心听了吗?”不就是在向读者召示,声音是可以用心“听”的,所以文题中的“你”应该包括所有人。
学生观点三:反驳观点二,认为⒀自然段中的“用心听”是在善于用耳朵的基础上用心听,不能段章取义。
教师引导:这几名同学都很善于动脑筋,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就在于对“听”字内涵的理解上仍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可以说,是对“听”字内涵没有深层的认知。所以,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听”的内涵。从物理学角度来定义: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声响。根据这一科学理论,我们能否设想一下,耳聋的人能否感知到声音。
学生1:可以让耳聋的人把手放在振动器上,通过声音高低不同产生的振幅不同来感知声音的变化。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睡莲花开的声音》,其中讲一位修女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让一个耳蜗移植失败的聋儿童感知到了声音的存在。清晨修女让聋儿童用手轻轻抚在睡莲花蕾上,当太阳升起来时,睡莲花竟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聋儿童清晰地感受到了花开的声音。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
学生2:我认为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手势的变化来感知声音。例如广场上的音乐喷泉,随着旋律的变化起伏不定;例如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舞蹈《千手观音》,优美的旋律就在她们的心中。虽然我们的耳朵不聋,可是我们总将它关闭,也一样无法感知到声音的美妙。所以说,用耳朵感知声音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去感知声音,才能真正感知到声音的美好。
教师总结:……在学生们深入的探讨声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学会用心去领悟课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听见”二字的内涵迎刃而解。
3.学会感知:(多媒体)播放班德瑞的《清晨的田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知,在倾听的过程中,你都看见了什么(看见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再播放一段没有音乐的田野风光片,在片中小草破土而出,牵牛藤向上攀沿,金色的麦浪此起彼伏,让学生在无声的状态下感知(感知到生命是那样美好)。
4.课堂小结。无论生命以何种方式存在,它都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精彩。
5.作业安排:a学会唱一手歌──金海心《把耳朵叫醒》b怎样帮助盲人感知色彩。
6.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板书理念:把心字底变形为“人”字,意在体现文题中的“你”指所有人。把心字两点作为“耳”和“心”字,意在告诉学生,用耳更要用心才能真正品味道声音的美好。而整个板书就是一个大大的“心”字,意在告诉学生,无论是“声”的世界,还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爱。
编辑短评:《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讨论。文章很简单,语言文字上也有特异之处,编选此文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验用耳朵感受到的世界,提醒学生学会善于启动所有的感观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世界。因此,教学时,可把重点放在对“听”的体验上。比如让学生读自己用耳朵感知的世界。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花了大量时间探讨“听”的内涵,似乎有些偏了。(雨果)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3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课堂酝酿——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导入 新课:
音乐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不是人们单一的用耳听得到的,还需要加上自己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会沉浸在那种美好的意境中,请同学们听《春江花月夜》,相信。
媒体展示: 桂文亚
1、你从这许多声音中主要听到了什么?
(教师力求能让学生领悟到水声、划水声,引导学生完成对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这段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吗?
(学生只要能说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静静的湖面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复引导,能说多少就让他们说多少。)
二、内容探究
1、教师提问:谁知道有关作者的一些情况,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好吗?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作者多次获奖。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2、生活中有千变万化的声音,桂文亚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有趣的声音,读了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的哪种声音是最有趣的,为什么?
(学生只要能简要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就行。)
3、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声音,桂文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听?
彩屏展示:用心 选择 想象
4、教师导读
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有没有有声音?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文中的几个声音游戏,请大家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三、文字感悟
1、请你朗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读时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学生可自己选择读书的段落,可在座位上读,也可在行间里读,还可以上讲台读。)
2、你认为文章的语句,哪些是让你感动的,哪些又是让你感叹的,哪些语句读来就有一种美的享受,请勾画出来,并自己分析产生这种美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1)、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2)、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3)、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四、课后拓展
1、声音会使人幸福,但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请再听《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你的愉悦或是感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2、课外作业 :请自己找一首乐曲,去领悟感受它给你带来的……把这些感受写成文字,形成感动自己的一篇文章。
五、展示平台:
□桂文亚
声音 ( 用心 选择 想象 ) 听
文章特色:
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运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平时要注意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怎样才能用心去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的美丽。
拓展习题
一、 比较一下,然后再组成词语。
秒( ) 闭( ) 拨( ) 脆( )
妙( ) 闲( ) 拔( ) 危( )
二、仿照课文的句子,你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 的声音吧?当 , 当 ,当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 寂静 闲暇
四、把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写一写。
(一)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2、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qing导入。
1、联系实际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奇妙的声音。那有谁能够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生答)
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你一定会听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声音的第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张开你的小耳朵,用心去倾听这篇优美的文章,看一看你能“听”懂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下?那就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注意当好“小老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组内互检,合作学习生字。
用生字卡片组内互检,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读词语比赛。
老师展示生字词,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组内交流收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并且想像一下你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
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声音是很熟悉的,并且听到过;哪些声音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听到过。
5、读课文,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许多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声音,是因为平常对熟悉的事物觉得习以为常了。
6、引导学生通过读第七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耳朵关闭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地去听。通过抓住“寂静、闲暇”等词语,体会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聆听,就会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会给我们解除疲惫、增添乐趣。
7、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应该怎样用心去听周围的声音。
8、用心聆听,体验生活中美妙的声音。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听周围的声音(鸟鸣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教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呼吸声、农家的鸡鸣声、汽车的鸣声等)。
9、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声音美妙的角度去说。
10、是呀,这么美妙的声音,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听,我们会听见吗?让学生自由谈,激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
四、美读课文,升华感情。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有感情的去读一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3、师读,学生评价。
4、学生继续练习有感情地读。
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在自己的生活天地中,都有哪些声音?你喜欢哪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有趣的声音和一些不和谐的噪音两个方面说,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据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格式,结合生活中的体会,仿写句子。
六、小结。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周围的声音是美妙的。只要我们注意倾听,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
教学准备:课件、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上课铃声响后)刚才,大家还在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现在怎么会这么安静?那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呢?
2、噢,原来如此。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下课,那生活中你还听到那些声音?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3、想不到我们周围的声音这么奇妙。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和声音有关的散文,——出示课题
4、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问,读了题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问,教师在题目右边打一个“?”,并板书:怎样听?
1、学生回答,因为到了上课时间。
2、回答,听到铃声。
3、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准备好的课题
5、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铃声引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
认识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呼啸 狂风 掠过数 拨水
寂静 闲暇 丰富 美妙
(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拨”不要读成“bē”舌面音“卷、寂”的发音要注意)
4、帮助学生理解“寂寞”和“闲暇”。
文中“寂静”换一个词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它可以和哪个词对对子?
(“闲暇”的理解同“寂静”)课件出示:
在 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 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
5、指导写字
师强调并范写“啸、拨“啸”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拨”: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友”“渐”注意三部分间的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生字词认识它们。
2、同桌交流划出的新词。
3、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4、指名重点读这几个词语。
5、指名读句子。
6、学生回答:在横线上填一个别的词语,但意思不变。
7、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
8、学生描红、仿影、临帖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识生字的能力
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是一个好方法。(此环节的问题学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读课文中)
课改在强调多读的同时,书写也同样重要,尤其是正确的书写。
三、读通课文
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
2、师范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先练习再指读)
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指导学生读好。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熟读课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读课文,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读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在交流的同时,教师除了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之外,还要指导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件出示:
(1)当清风 明月,当微风
树梢,当寒风呼啸着 田野,当狂风 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山间的清泉 溪流,……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①指名填空: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好?
②屏幕出示原句,指导学生朗读,你觉得怎样可以读好?
(二)思维发散:(课件出示)
你总听过 的声音吧?当
,当 ,当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仿照课文的句子,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
3、质疑解疑
为什么课文里说,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1)若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师反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有的学生若能说出来,教师可指导说清楚;若学生觉得有难度,师可巧设疑问:
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
其实,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可有的同学却从没有听见,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
丰富
用心听吧
美妙
(3)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4、“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听,看看能听到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生填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顿
5、指名读,齐读,男女分读。
6、先说一说后,再写一写。
7、学生提出问题。
8、学生畅所欲言
9、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看法。
10、大声朗读、指名读、齐读
11、学生聆听半分钟
畅所欲言:鸟叫声、风扇转动声、呼吸声……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
通过对词的推敲,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词语的精妙。
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较难理解,有心的学生一定会提出。
教师把问题的提出权解答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明白怎样才是用心去听,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二、美读课文
升华感情 1、是呀,多么动听,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让我们再去用心去听一听,用我们美妙的声音读一读。
2、你喜欢听谁的声音呢?
师评:真要感谢你们的父母给了你们这么美妙的嗓音,老师都要陶醉了。 1、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各推荐男女生两名,合作读完全文。
读中感悟,领会声音的美妙。
三、内容延伸
拓展思维 听到美妙的声音,固然令我们心情舒畅,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声音,你能举出个例子吗?能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噪音”这个词语,并且指出它对人体的有害。)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的声音大多是美妙的,对于噪音,我们应想法克服,激发学生的这种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
2、搜集资料或者调查访问: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样克服? 第二项作业属于实践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酝酿——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导入新课:
音乐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不是人们单一的用耳听得到的,还需要加上自己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会沉浸在那种美好的意境中,请同学们听《春江花月夜》,相信你一定会听见的。
媒体展示: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1、你从这许多声音中主要听到了什么?
(教师力求能让学生领悟到水声、划水声,引导学生完成对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这段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吗?
(学生只要能说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静静的湖面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复引导,能说多少就让他们说多少。)
二、内容探究
1、教师提问:谁知道有关作者的一些情况,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好吗?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作者多次获奖。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2、生活中有千变万化的声音,桂文亚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有趣的声音,读了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的哪种声音是最有趣的,为什么?
(学生只要能简要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就行。)
3、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声音,桂文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听?
彩屏展示:用心 选择 想象
4、教师导读
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有没有有声音?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文中的几个声音游戏,请大家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三、文字感悟
1、请你朗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读时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学生可自己选择读书的段落,可在座位上读,也可在行间里读,还可以上讲台读。)
2、你认为文章的语句,哪些是让你感动的,哪些又是让你感叹的,哪些语句读来就有一种美的享受,请勾画出来,并自己分析产生这种美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1)、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2)、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3)、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四、课后拓展
1、声音会使人幸福,但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请再听《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你的愉悦或是感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2、课外作业:请自己找一首乐曲,去领悟感受它给你带来的……把这些感受写成文字,形成感动自己的一篇文章。
五、展示平台: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声音 ( 用心 选择 想象 ) 听
文章特色:
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运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2、轻轻、细细品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教学准备:
下载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内容。
2、标记自己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新课
1、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段各种声音的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大意。
四、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
梳头 掠过 吹拂 麻雀 呼啸 拨水 啃骨头
机警 闲暇 美妙 逐渐 狂风卷起 上楼梯
2、重点理解词语:呼啸寂静闲暇美妙逐渐
3、选择重点词语造句
4、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五、深入理解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
3、全班交流: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为什么呢?
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了。但却从没听到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第二课时
一、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互听互评)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
1、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田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三、练习巩固
1、听写词语比赛
2、朗读自己喜欢的而且自己觉得读得好的句子。
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用心去听
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比较抽象、耐人寻味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象自己的耳朵已关闭”?教育学生用心倾听周围的世界。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7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关于采用的人称
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阅读时,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2.关于语言技巧
(1)本文的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2)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3)文中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3.关于课文内容与结构
开头三段写了三种“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三种声音太细微,因而我们难以觉察。接着作者又写了三种“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读过这三种声音我们似有所悟,原来声音世界里竟是如此丰富多彩。第1至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
行文至第9段,作者用“你当然知道……”一句,从对声音的“列举”跳脱开来,转入对声音与我们生活关系的探讨。“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接下来,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会听,有选择地听,他就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成长,“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接着,作者又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去听。
文章的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二、问题研究
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开篇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祝福》),作家描写雪花飘落“似乎瑟瑟有声”,把无声写成有声,目的在于使人更加感到夜的沉寂。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练习说明
一、课文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这个题目的答案不必要求统一。细心的同学可能都听过,粗心的同学听过也难以描述具体的感受。但不论是细心的,还是粗心的,都可以让他们讲讲各自的感受。
此题的核心在于“用心听过”,不是一般地听到,随意地听见,而是用心地有意识地去聆听,是从中感受到喜怒哀乐的,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知识的。回答此题若扣住了“用心听过”这一重点,就可以避免泛泛的空谈。
二、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篇课文的语言晓畅有趣,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要读得语气亲切自然,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三、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课文中提出的五种声音游戏都挺有趣,要做好组织工作,对每位同学来说,虽然只做一种,但对全班来说,每一种都应有人来做。这五种游戏,应以后两种为重点。“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实际上已由“听”迁移到“写”,要求由乐声得到启发,进行联想和想像,写出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这可以作为启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新途径,请大家共同来探索。将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话录下来,再仔细听一听,这是用“耳朵”来细致地体味生活的方法。要启发学生:听,要用心听,想,要用心想。录下的一首歌、一段话,说不定从中能听出歌中歌、话中话,让学生体会到一点生活醉心的奇妙。
教学建议
一、要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自然理解课文含义,在反复朗读中选出喜爱的语句。教学这篇课文,组织好朗读是重点。要变换朗读的方式,使教学始终充满生气。
二、游戏可以在课上进行,计划做哪些游戏,事前要准备好道具。有的感觉要讲出来,有的感觉要写出来。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8
教学准备:课件、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上课铃声响后)刚才,大家还在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现在怎么会这么安静?那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呢?
2、噢,原来如此。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下课,那生活中你还听到那些声音?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3、想不到我们周围的声音这么奇妙。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和声音有关的散文,——出示课题
4、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问,读了题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问,教师在题目右边打一个“?”,并板书:怎样听?
1、学生回答,因为到了上课时间。
2、回答,听到铃声。
3、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准备好的课题
5、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铃声引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
认识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呼啸
狂风
掠过数 拨水
寂静
闲暇
丰富
美妙
(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拨”不要读成“bē”舌面音“卷、寂”的发音要注意)
4、帮助学生理解“寂寞”和“闲暇”。
文中“寂静”换一个词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它可以和哪个词对对子?
(“闲暇”的理解同“寂静”)课件出示:
在
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
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
5、指导写字
师强调并范写“啸、拨“啸”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拨”: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友”“渐”注意三部分间的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生字词认识它们。
2、同桌交流划出的新词。
3、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4、指名重点读这几个词语。
5、指名读句子。
6、学生回答:在横线上填一个别的词语,但意思不变。
7、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
8、学生描红、仿影、临帖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识生字的能力
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是一个好方法。(此环节的问题学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读课文中)
课改在强调多读的同时,书写也同样重要,尤其是正确的书写。
三、读通课文
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
2、师范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先练习再指读)
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指导学生读好。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熟读课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读课文,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读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在交流的同时,教师除了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之外,还要指导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件出示:
(1)当清风
明月,当微风
树梢,当寒风呼啸着
田野,当狂风
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山间的清泉
溪流,……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①指名填空: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好?
②屏幕出示原句,指导学生朗读,你觉得怎样可以读好?
(二)思维发散:(课件出示)
你总听过
的声音吧?当
,当
,当
,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仿照课文的句子,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
3、质疑解疑
为什么课文里说,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1)若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师反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有的学生若能说出来,教师可指导说清楚;若学生觉得有难度,师可巧设疑问:
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
其实,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可有的同学却从没有听见,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
丰富
用心听吧
美妙
(3)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4、“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听,看看能听到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生填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顿
5、指名读,齐读,男女分读。
6、先说一说后,再写一写。
7、学生提出问题。
8、学生畅所欲言
9、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看法。
10、大声朗读、指名读、齐读
11、学生聆听半分钟
畅所欲言:鸟叫声、风扇转动声、呼吸声……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
通过对词的推敲,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词语的精妙。
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较难理解,有心的学生一定会提出。
教师把问题的提出权解答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明白怎样才是用心去听,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二、美读课文
升华感情
1、是呀,多么动听,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让我们再去用心去听一听,用我们美妙的声音读一读。
2、你喜欢听谁的声音呢?
师评:真要感谢你们的父母给了你们这么美妙的嗓音,老师都要陶醉了。
1、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各推荐男女生两名,合作读完全文。
读中感悟,领会声音的美妙。
三、内容延伸
拓展思维
听到美妙的声音,固然令我们心情舒畅,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声音,你能举出个例子吗?能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噪音”这个词语,并且指出它对人体的有害。)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的声音大多是美妙的,对于噪音,我们应想法克服,激发学生的这种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
2、搜集资料或者调查访问: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样克服?
第二项作业属于实践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点拨引导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选取《丁香花》这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目的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品味课文(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学生游戏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五)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
写出对《丁香花》感受。(1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让自己最感动的声音材料。
2、扫清字词障碍。
3、就自己感受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诚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几部分?
四、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2、品味文章中重点句子或语段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解答
五、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人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11
教学目标
①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①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
投影仪
教学法设计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
a、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①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②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③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②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③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
④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
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
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教师归纳〕
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 篇13
一、第1至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
1、开头三段写了三种“声音”:
“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蚂蚁小跑步的声音”
“雪花飘落的声音”。
这三种声音太细微,因而我们难以觉察。
2、接着作者又写了三种“声音”:
“风吹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
“水声”。
读过这三种声音我们似有所悟,原来声音世界里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二、行文至第9段,作者用“你当然知道……”一句,从对声音的“列举”跳脱开来,转入对声音与我们生活关系的探讨。
“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接下来,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声音对我们的意义:
会听,有选择地听,他就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成长,“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接着,作者又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去听。
三、文章的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上一篇:《哪吒闹海》教案及描述性评课
下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