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导学案(通用16篇)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
学校名称:麟游县镇头小学课程名称:语文内容主题:《晏子使楚》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师姓名:王彩霞教龄:32年内容简介:《晏子使楚》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尊严”为主题的课例,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尊严,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为了人的尊严,我们要学会自尊和尊人。从人的尊严还可以扩展为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信仰的尊严等。尊严,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屈辱上,而是建立在自尊和尊人的基础上,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我的思路是课前让学生阅读课文五步法:读—划—写—— 记——练让学生养成学会读书的习惯。在读中发现不懂的问题。然后课堂上小组自主合用学习解决问题。
授课 年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 文 主 题 《晏子使楚》 任课 教师 王彩霞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时 1 授课日期 2010年3月26日 教 材 分 析 《晏子使楚》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尊严”为主题的课例,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尊严,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为了人的尊严,我们要学会自尊和尊人。从人的尊严还可以扩展为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信仰的尊严等。尊严,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屈辱上,而是建立在自尊和尊人的基础上,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 学 生 分 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九年制学校,学生来自十几个不同的自然村,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有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近五年的语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可以独立对文章进行阅读,只是在分析理解能力上有些欠缺,有待于老师的点拨与指导。 设 计 理 念 为了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表演课本剧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 学 要 求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本课,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严肃、押着、赔不是、淮南、犯罪、得意洋洋、安居乐业。 2、 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语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晏子的聪明机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尊严的教育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教学难点:懂得尊严来自个人和国家的实力;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关 键 问 题 :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语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 学 方 法 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并产生问题。2、小组合作法: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问题。3、指导法: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4、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5、表演法: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案三单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4 播放情景片段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目标呈现 ①重点品位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②朗读课文,感受晏子的机智 1、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2、观赏晏子的形象 自主合作品味文本 10 创设体验和生成问题情境 1、整合学生“生成单”上的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品读全文 3、引导小组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充分讨论,让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重点问题科学指导 3 创设指导情景 1、教师提炼重点问题 2、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有效指导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品味文本展示交流 15 创设展示情景 1、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 2、指导学生自我展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问题,并进行多元展示 挖掘意义表演课本剧 5 创设展示与表演情景 1、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2、欣赏学生表演,点评学生表演 1、学生进入角色,带着情感把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2、其他学生欣赏及评议 归纳拓展深化情感 3 创设拓展与总结情景 教师总结,激发情感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 课外 拓展 联系现实思考晏子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祖国的尊严呢?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宴会了,你能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吗? 板书 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教学 反思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课堂上要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本课教学要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晏子使楚》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王彩霞主题思想:《晏子使楚》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作品特色: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本文展示了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的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一、看拼音写词语。wú rǔ wēi fēnɡ ái xiǎo lěnɡ xiào wéi nán ( ) ( ) ( ) ( ) ( )ɡuī ju qiú fàn chū xī dà chén ɡān jú ( ) ( ) ( ) ( ) ( ) dào zéi qǔ xiào ( ) ( )二、读一读,写一写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三、比一比,再组词敞( ) 准( ) 陪( ) 臣( )
敝( ) 淮( ) 赔( ) 矩(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 )五、完成下面填空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 ),迎接晏子。六、课文讲了楚王几次侮辱晏子? 《晏子使楚》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王彩霞同学们,请认真讨论完成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交流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问题一: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侮辱了几次? 问题二: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结果怎样呢? 问题三:第二次楚王又是怎样侮辱晏子的?结果怎样呢? 问题四:第三次晏子又是怎样战胜楚王的? 《晏子使楚》问题训练——评价单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王彩霞 同学们,相信这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小吧, 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赶快行动起来,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 )楚国。楚王仗着自己( ,)想乘机( )晏子,显显楚国的( )。晏子凭着自己的( )和( ),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驳。从此以后,楚王( )晏子了。2、楚王知道晏子( ,)就故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高的洞。而晏子说( ),楚王只好叫人打开城门迎接他。二、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填上与“叫”意思相近的词。1、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 )大夫取笑了。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 )上等人去。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 )你来呢?4、楚王只好( )大开城门,迎接晏子。三、阅读天地。“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1、给划线字选择的读音。用——画出来。淮南(huaí zhǔn)枳(zhī zhǐ)盗贼 (zheí zeí)柑橘( jú jǔ)2、这段话出自( )之口,这是他第( )次反驳想侮辱他的楚王。3、你对画横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4用“--------------”画出文中的两个反问句。四.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整个教学环节围绕“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展开: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本堂课中,学生的展示精彩纷呈,学生首先展示自己小组的自学成果,然后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补充。此时,课堂中的交互气氛便油然而生。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超越。实现了课堂中问题展示的高潮,朗读展示的高潮,声情并茂,入情入境。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学生展示偏重于优等生,而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2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
课 题: 晏 子 使 楚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五 执教 吴清华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及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懂得晏子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习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及维护齐国尊严的爱国思想品质。 预习准备: 读通课文,认记生字词,针对课文质疑。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预习检测 (3) 1、我会默写:wu ru( ) qiu fan( ) gan ju ( ) bi ren( ) 2、我会理解:大夫 侮辱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3、我能用“安居乐业”说一句话。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导入感知 (6) 一、激趣导入: 1、理解文题《晏子使楚》,晏子是( )人。“使”的意思是( ) 2、从本文中,你想进一步了解晏子的哪些方面? 二、整体感知: 1、我能读通课文,并做好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批注、质疑。 2、我能与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课文中晏子与楚王的对话。 3、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本文讲了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探究 (6) 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讲了晏子与楚王之间的哪几次较量? 2、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令你气愤的是什么?令你高兴的是什么? 4、从晏子的语言中你感悟到什么?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 5、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相关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展示交流 (20) 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在展示时,我会把内容说清楚;别的同学展示时,我会认真倾听,并能补充和质疑。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总结巩固 (5) 一、总结归纳: 我在学习本文时的方法是? 二、 巩固练习: 1、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2、 晏子应对楚王的语言妙处是什么? 3、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 收获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3
《晏子使楚》导学案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内容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重点) 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难点) 导 学 案 我 会 预 习 一、读课文三遍,圈画生字,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二、我会给“子”字组成词: 我认为这些词语可以分为( )类。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晏子”中的“子”的意思是: 三、查字典,写意思: 敝 : 大 夫: 仗 着: 枳: 淮: 四、查找资料《晏子春秋》和晏子的相关资料。 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一、引导自学,组内检查(20分钟) (一)导入新课预习检测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说说查找到了哪些资料? 2、把课文读一遍,读通顺,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把字音读正确。 3、积累生字词。(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理解带点的字的意思) 敝国 淮南 枳 晏子 仗着 侮辱 乘机 规矩 囚犯 柑橘 撒谎 笑嘻嘻 面不改色 大臣 盗贼 赔不是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填空部分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1、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时期,齐国大夫 和楚国 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2、思考:课文写了三个回合的斗智。 第一次是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想让他 ,而晏子却说: ,晏子的话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为了侮辱晏子说: ,意思是: ,晏子反唇相讥说: ,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是楚王在招待晏子时押了个犯人说: ,意思是: 晏子却说: ,隐含的意思是: ,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 3、读了课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 5、分角色读读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的对话,看谁读得最好。 二、组内合作,交流收获 1、我们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的问题是: , 请( )同学代表我们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 (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三、资料链接学习提示 1、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2、“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四、全班展示共享收获
1、导学流程:
导入脍有人
预习检查 课内自学 展示汇报 检测反馈 课外拓展 2、教师点拨: 在朗读时注意楚王的三次笑和晏子的表情变化,从中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机时更好地读好课文。 3、学法指导:这是一篇记事文,学习在了解课文内容时,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课文中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要朗读好人物对话并抓住人物的表情描写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检 测 反 馈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6分)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二、阅读:(4分)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 板书 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学习内容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音。(重点) 2、初步理解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难点) 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导 学 案 自 主 乐 学 合 作 交 流 一、自主学习,组内交流(20分钟) (一)课前检测,回顾旧知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是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了晏子 的特点,要晏子从狗洞里进去。晏子的一席话,不得不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开了城门,读读晏子说的话,他的话妙在哪里? 提示一:晏子的话妙在: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 ,那他就钻 ,楚王要是说自己的国家不是 ,那就应该 ,所以打开了城门让晏子进去。 一词说明楚王真是无可奈何。 提示二:晏子的话很好的使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访问的是 国,不是 国,楚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 国,所以他一定会 。 2、读课文第四自然界段,思考: (1)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3)划出描写晏子和楚王表情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这次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 (2)晏子的话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是为了说明橘之所以变为枳是因为: ,齐国的人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是因为: ,讽刺了楚国 。 4、课文写了楚王三次“笑”,请在课文中划出来,认真读读上下文,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二、组内合作,交流收获 1、我们小组交流的问题是: , 请( )同学代表我们小组交流。 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 (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 三、全班展示,共享收获 1、流程:
导入脍有人
课内自学 展示汇报 表演课本剧 检测反馈 2、教师点拨: 课文感悟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特点。 检 测 反 馈 一、比一比,再组词。(6分) 敞( ) 淮( ) 赔( )矩( ) 尊( ) 撒( ) 敝( ) 准( ) 陪( )臣( ) 遵( ) 撤( ) 二、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2分) 三、提高选做题:仿照“提示二”说说晏子第二次和第三次和楚王斗智所说话所运用的逻辑推理是怎样的?(4分,) 课 外 拓 展 一、读一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 国 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 国 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想一想:晏子的话妙在哪里?又运用了怎样的逻辑推理? 二、演一演 1、看视频资料,分析这篇课文中人物的特点是: 楚王: 晏子: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组内表演课本剧。 3、学法指导:回忆一下看过的古装戏,表演时演出古人的味道,要配上动作、表情,故事开始可用上一些旁白,注意演出人物的特点。 板 书 设 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弄巧成拙) (能言善辩)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学习比喻的修辞和类比手法的运用。
3、感悟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晏子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学习比喻的修辞和类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进入课题
(新课)一、回顾背景(师补充细节)大屏幕再现背景。
二、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文言知识,夯实基础,师指导纠正。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晏子的语言艺术。
四、问题研讨
1、晏子到达楚国之前,楚国君臣都做了什么?文章为什么要交代这一段呢?
2、面对楚王的侮辱时,晏子是如何运用巧妙的言辞来反击楚王,并使楚王屈服的。
3、晏子能够反辱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分析,归纳晏子形象。
五、拓展延伸:联系到我国人在外倍受欺凌的现实,谈谈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六、成语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
七、中考连接:口语交际试题中的辩论类试题解答
八、课堂小结主题总结
九、布置作业
准备材料,进行一场题为《如何做一个新世纪的优秀男生和女生? 》的辩论。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
2、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重难点】
1、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如何反驳,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2、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朗读引入,春秋末年,齐国派谁出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盛,想做什么?楚王几次侮辱晏子?那晏子出使的结果怎样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板书:
不敢不尊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找到相关的句子,把关键的词句勾下来。楚王的用波浪线,晏子的用直线。
板书:
楚王~~~晏子
2、抽生回答,楚王是如何侮辱的,你找到了什么句子,你勾了什么关键词句?楚王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3、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先读句再勾词。晏子的这番话是话里有话,你读一读,体会晏子的话中之意。(板书话中之意)说一说,建议用上“如果……就……”。
楚王听了之后,一想:如果让晏子钻洞,我楚国不就成了狗国了吗?所以怎样?(学生用朗读回答。)
4、楚王的第一次侮辱被晏子击退了,真是大快人心,我把晏子说的话换了一句,让楚王不敢小瞧晏子。出示问句,读一读,都是问句有什么不同?反问是表肯定的意思,改为肯定句是什么意思?晏子这样问行不行?晏子心里明白表面糊涂,你觉得晏子会怎样说那番话,谁来试一试。你体会到晏子的聪明了吗?
板书:
体会晏子的聪明
5、分角色朗读,有关楚王的句子请1、2大组读,晏子的句子3、4大组读。
(分角色读。)
6、第一次交锋可真是精彩,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就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晏子说临淄人多的话可是非常精彩,后来演变成了三个成语,你知道吗?当形容某处人多时就可以用上这些词。
注意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上体会晏子的聪明。晏子的笑是假装表示歉意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掩饰尴尬无可奈何的笑,因为他说了不生气。表演时要注意加上表情与动作。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不敢不尊重 晏子 话中之意
钻狗洞 狗国 分角色朗读,评价
没有人 下等国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6
一、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组词
赔( ) 敝( ) 撒( )
陪( ) 敞( ) 撤( )
淮( ) 尊( ) 既( )
准( ) 遵( ) 即( )
三、读句子,解释粗体的字和词
1、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 )
2、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 )
4、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
四、将下面的三句话各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 )大伙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五、选词填空
尊严 尊重 尊敬 尊称
1、村委会隔壁住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因为他以前在中学教过书,邻居们都( )他为李老师。
2、我爷爷虽然文化不高,但是生活经验丰富,没有私心,肯帮助人,所以得到了大伙儿的( ),村里人有了什么事都愿意来找他商量。
3、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 ),我们必须查办这些贪污分子。
4、( )长辈和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六、阅读答题
种植春天
这是一则日本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做中介,把冰凌百丈变成繁花万朵。也许,这样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则童话后,对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看法,请给每个人写一句简短的评价。
国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读文章最后几个自然段,联系文题“种植春天”,想一想,从这则童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⑵、⑴
二、组词
赔偿 敝国 撒网
陪伴 宽敞 撤销
淮南 尊重 既然
准备 遵守 即使
三、读句子,解释粗体的字和词
1、凭借,依靠。
2、指社会环境,主要是社会风气。
3、道歉,承认失败。
4、开玩笑,嘲笑。
四、将下面的三句话各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挥袖成云;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五、选词填空
1、尊称 2、尊重 3、尊严 4、尊敬
六、阅读答题
不管做什么,只要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开动脑筋,周密策划,就能想出好办法,把事情办好。
七、阅读答题
1、国王:待人冷酷,最终也得不到人间温暖。
少女:春天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某种希望的代表。
农夫:善待他人,得到回报。
2、如果你有希望,你便努力去培植它,一定会有收获。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7
【教学构想】
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的方式有很多,去博物馆看实物,听解说员讲解,直观而清晰;翻开文献,自主去寻觅,迅速而全面,通过文字还能直接触摸那些智慧的灵魂,可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文字的障碍。许多学生害怕文言文,再好的内容,学生走不进去,也是惘然。
《晏子使楚》是学生接触文言文以来,第一篇较长的文本,文中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楚国君臣商议,决定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刁难晏子,实则矛头直指齐国。面对楚王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却盗,正是楚地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造成,让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这种应变的机智,不惧大国,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历经再长的岁月,依然闪烁着熠熠光采。
我们的学生,处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国与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对国际时事的关注较之建国以来任何时期的同龄人有了更大的热情和兴趣,此时看机智、爱国、颇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发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确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那么,我们就以内容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再将他们急于知晓内容的积极心理不着痕迹地转到扫清文字障碍的环节上,最终兴味盎然不费气力地攻下这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1、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2、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1、自主、合作学习及比较阅读,突破重难点。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我们来列个表看看。
师给出对比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明确:
楚王
晏子
刁难目的
应对技巧
设小门迎接戏弄其矮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使楚不入
笑齐无人指晏子不配为使
齐人多巧移话题
使不肖主以退为进
诬齐人为盗指责齐人善盗
引“化橘为枳”指出比喻、类推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反取其辱
不辱使命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八、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教学后记】:
文言文教学也能用时事激趣:
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是“我要学”,而初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持“要我学”的被
动心态,如何将这种消极的心态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心态?老师们都知道需要激趣,用什么方法激趣呢?是老师讲故事,还是营造古文化的气氛?都可以。《晏子使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文言文也能与时事相联,从与时事的勾连中激起学习的欲望与趣味。因此这一课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导入非常重要,在你最喜欢的外交家及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件或外交人物问题的导引下,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此时引出两千多年前的晏子,学生就有了“我要了解他”的积极心态了。
虽然这个环节花了将近6分钟时间,事实证明它是非常值得的。后面的诵读以及字词、文句疏通的学习在这种积极心态下就有了顺利进行的良好前提。
合作学习前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定要充足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形式,要让它落到实处,必须先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合作解决,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此时的老师仅需要给学生方法上轻巧的点拨,以及学生学习后予以适当的总结。
用好《语文读本》让知识技能得到有效拓展
在自主合作学习以及对课后练习进行探究后,学生对晏子在此次外交事件中的表现有了清楚的了解,对他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此时教师顺势提出晏子使楚的另外两个故事,在全面了解晏子外交风采的心理指引下,学生们兴致极高地来到了《语文读本》里,这样的拓展就有效多了,通过比较、归纳,他们就有了与晏子对话的愿望。虽是相隔两千多年,晏子的精神一样滋养现代的孩子们去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上是同学生们共同学完《晏子使楚》后的三点感想。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8
《晏子使楚》读后感
今天,我们刚学完了《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文章是讲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总是想乘机侮辱晏子,但是次次都被晏子有力地反驳回去。第一次是让晏子从狗洞钻进去,但晏子以“从狗洞进去等于访问狗国”的这句话使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第二次是说齐国没人才,但晏子先讲自己国家的规矩,再贬低自己,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第三次是楚王说齐国没出息出盗窃,又被晏子以“因为水土不同”而反驳了回去。晏子的反驳从不出口伤人,而是很尊重对方。晏子既维护了齐国和自己的尊严,又表现出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从这文章可以看出晏子很看重尊严。但在现实中,我们的同学就不像晏子那样说话尊重人了。前几天我在学校小店门口看见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同学,于是开始了激烈的“战争”,说的每一句都是粗口,还骂个不停,我上前阻止,他们竟然连我一块儿骂。
同学们,做一个像晏子一样文明说话的人吧!让我们成为有礼貌有文明的少先队员吧!
五(5)班 曾淑芬
读《晏子使楚》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而晏子三次都巧妙地回击,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晏子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学完了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文中的楚王想侮辱晏子,可晏子以他的聪明才智反驳了楚王,既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我想对楚王说:您不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就去侮辱别人,这样既损坏了自己的形象,又损坏了楚国的名声,还会造成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想告诉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要讲礼貌,学会尊重别人,不能去侮辱别人,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
请我们大家都记住:文明礼貌伴我行!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文明人!
五(5)班 刘嘉欣
小学读后感:读《晏子使楚》有感
《晏子使楚》是我的语文书上其中的一篇课文,虽说是课文,可我还是象读其他课外书一样写了读后感。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借势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课文的3-5自然段主要写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言语中充满了挑畔和嘲弄。先是对齐国大夫直呼“你”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输。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晏子的言语中带着奇妙的感觉。在生活中这种事非常多。前些日子,我在看一本书时,看到了与这种事情差不多的情节,一位女人在别人家吃饭时,主人为了帮她盛饭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结果她说:“你的衣服真有品味!”我那时想:这句话分明在嘲笑主人的衣服弄脏了,太不应该了。
在生活中,大家不能在别人做错事的时候嘲笑别人,这样是可耻的。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叙述文中的故事。
2.通过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中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明确主人公晏子的人物形象(品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不仅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战士,还出现了不少外交大使。这些外交官,用自己的一张嘴,在外交这个无烟的战场上展示着自己极好的口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齐国的这位外交大使——晏子,去感受他那张“利嘴”吧!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渡语: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
思考:本文具体讲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课文主要讲述了在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要出使楚国,而楚王通过三次不同的言行举止侮辱晏子,想以此来显示楚国的威风,而晏子却用巧妙的语言予以回击,从而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3.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1)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语句,我们一起探讨、解决。(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并解答)。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明确:是想仗着自己国家的强盛,以显示楚国的威风。
②“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该如何理解?
明确:此为二者的第一次相斗。楚王了解到晏子身材矮小,挖洞让晏子入城,而不是开城门去迎接,以此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晏子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所以,楚王只好打开城门。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2)针对问题,探究体悟。
①楚王是怎样辱没晏子的?画出有关句子。
明确:句一——“……让晏子从五尺高的洞钻进去”;
句二——“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句三——“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注意体会“瞅”“冷笑”“笑嘻嘻”等词语表现了楚王怎样的心理)
②楚王达到目的了吗?把他每次辱没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明确:第一次——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说明了什么?说明楚王作为一国之君,迫于晏子能说善辩的口才,“屡战屡败”,最终只能甘拜下风。)
4.拓展延伸,体会道理
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明确:“侮辱”出现在文章中的第二段。指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文章(故事)一开始点明楚王对齐国使者晏子的'态度——侮辱,并接连通过三个情节(钻狗洞,齐国无人才以及齐国人是强盗)来欺辱晏子。“尊重”出现在文章中的最后一段。指敬重;重视。文章最后指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转为敬重,可以看出,在其间发生的三个小情节中,晏子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占了上风,使得楚王节节败退,从而迫使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这一点从侧面可以看出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5.小结作业,升华情感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晏子这类外交大使的能言善辩以及不卑不亢的精神品质。课下同学们发散思维,将文本中的故事任选一个进行改编,下节课与同学一起分享。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0
【教学背景】
自读感悟,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课上应该自由地读感悟、自主地读感悟、自信地读感悟。一个“自”字,集中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读感悟”则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课上的独特表现。而开放引导,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自读感悟的唤醒、启发、激励、调控应该是多元的、立体的、动态的。开放引导的起点,正好是学生自读感悟的终点。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读意识、自读能力和自读习惯各不相同,对同一文本的意义建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终点上表现出来的自读收获、自读困惑和自读兴味肯定各不相同。面对学生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自读表现,教师除了选择多元、立体、动态的引导策略,别无它途。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放引导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学境界。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楚国,去欣赏外交家晏子的风采。
2、(点击课件)揭示课题,人物简介。
3、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我们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现在同学 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读读课文。(点击课件)
要求: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
二、展示舞台。
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很适合于合作表演,但是这节课老师想带领 同学们去尝试另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那是什么方法呢?请看大屏幕(点击课件,“过把导演瘾”出现)。
按平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活动,看清要求,注意小组分工协作,组长做好笔记。
学生讨论。
学生导演,学生点评,老师适当也点评。
三、各显神通。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像晏子这样爱国的,古往今来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种精神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话题:说说古今爱国的小故事
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能进行资料整合并能找出与课文的联系和区别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同学发言,同学补充发言,老师总结。
四、思维火花同学们说的很全面,下面我们再次回归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对晏子进行评价(点击课件,“思维火花”出现)。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静下心来,思考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采用了开放引导的教学策略,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演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不足之处是,第一,在同学们导演过程当中,对学生的点评略显粗糙。第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仔细的考虑问题的深度。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这是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20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狗国
b.“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成挥如摩接
C.“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b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d.“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聪明善辩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
3.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书设计 (同上)
【设计意图】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不成,所以用虚线表示。楚王最后对晏子的态度用红粉笔书写,突出楚王前后的思想转变。“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呈上升趋势,明显地揭示出了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是越来越大,那么,他应得的下场也是越来越惨(往下的箭头越来越长),“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用蓝粉笔书写,“聪明善变、心中有国”用红粉笔书写,是为了强调这是晏子三次战胜楚王的“法宝”。
四、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伙伴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题揭题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晏子是一个著名的外交家,他的许多事迹被记录在一本名叫《晏子春秋》的书中,大家在课外可以去看一看,读一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晏子春秋》中的其中的一个故事,那就是《晏子使楚》。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1)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2)“使”:出使,就是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去访问另一个国家。
二、课内自学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2、晏子到达楚国后,始终受到楚王什么样的“接待”?晏子是怎样对付的?结果怎样?
3、通读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提示:
(1)楚王为什么侮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 1 )到( 2 )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 3 )到第( 5 )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 6 )自然段。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想趁机侮辱晏子。
第二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驳,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三、交流汇报
1、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初学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来看看本课的情景剧。
1、观看录像(情景剧)。
师:看了这个情景剧,你觉得晏子这次出使楚国有没有完成使命?你从课文中哪句话可以知道?(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导读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强调“不敢不尊重”几个字读重音。)
3、在这之前,楚王想怎样对待晏子?(侮辱晏子)晏子又怎么做?(巧妙反击楚王)
二、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1、请认真读课文,用“—”划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用“﹏”划出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讲讲你是如何理解的。
2、全班汇报: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生边汇报,边幻灯呈现)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3、指导朗读以上三个句子。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晏子第一次面对楚王的侮辱是怎样反击的?谁愿意把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4、学习:晏子第一次反击楚王
师:晏子看到城门紧锁,旁边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他生气吗?(生气!)可是他大发雷霆了吗?(没有)那他说这话时态度是怎样的?(冷静的,平静的)。
(1)指名读句“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指导朗读)
(2)晏子的话传到楚王耳中,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3)晏子的话叫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晏子说的话妙在哪呢?(他的话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5、小组合作学习:晏子第二、第三次反击楚王
过渡:晏子见了楚王后,又遭到了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侮辱,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呢?请认真读文,再讨论下面两组填空题。
第一组:
①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②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③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①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②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③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角色朗读第二次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击楚王的话。
(2)完成第一组填空题。
(3)说说晏子的话妙在何处?(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分角色朗读第三次楚王侮辱晏子,晏子反击楚王的话。
(4)完成第二组填空题。
(5)说说晏子的话妙在何处?(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他没有直接说“是两国水土不同”,而是说“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三、总结全文
1、复述故事的前因后果。(瞧,晏子不愧是个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楚王仗势欺人,本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故趁机侮辱晏子,可是,均被晏子巧妙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楚王看到了晏子的高度智慧,所以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学了课文后,你觉得楚王和晏子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扩展延伸
1、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聪明人的题目: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歌德会怎样说呢?)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楚王(骄横) 晏子(爱国、能言善辩)
(侮辱) (反击)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 是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是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3
郑百苗 莫国夫
------------------------------------------------------------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扣课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三次侮辱晏子的异同点;2.学习生字"晏",理解"出使、侮辱、强盛"等词语。
操作目标:1.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的含义;体会晏子反驳的巧妙;2.能表情朗读晏子第一次反驳的话。
情感目标:1.初步激发学生对晏子的智慧和勇气的敬佩之情;2.重点: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的含义,体会晏子反驳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师指春秋形势图)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教"晏"字,并向学生介绍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由此而引出课题。
2.读题:
二、扣题默读课文
围绕"晏子"、"使"、"楚"这三个词语,解决三个问题。
1.(1)晏子是个怎样的人?(2)"使"是什么意思?(3)楚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2.让学生默读课文,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回答。
3.反馈估计:针对学生可能选择的问题及回答,教师相机诱导。
三、扣"使"再读课文
导入 :刚才我们抓住课文题目,初步了解了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也初步领悟了"使"的意思和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
深入:
1.课题中揭示这篇课文主要事件的关键词又是哪一个呢?让学生回答哪几个小节在写"使"的过程?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至5节,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来谈谈晏子到了楚国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样的侮辱?(板书)"面对侮辱"
3.反馈:你选的是第几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中晏子面临怎样的侮辱?
第一个小故事:
生:楚王让晏子钻狗洞。
生:楚王开洞让晏子钻进去。(课件演示)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说明晏子面临的侮辱吗?(板书)让堂堂齐国大夫钻狗洞,这楚王真是太欺负人了!
第二个故事:
生:楚王说晏子不中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楚王说齐国没有人。
师: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改成陈述句怎么说?这儿的"人"指什么样的人?其实楚王的侮辱还是集中在另一个问句上?--"既然齐国有那么多人,又为什么打发你这个晏子来呢?"楚王的言下之意就是侮辱晏子怎么样?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
第三个小故事:
生:楚王说齐国人是强盗。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晏子面临的侮辱。
四、抓重点句读议第三节
导入 :刚才,咱们抓住了课题中的关键词,初步了解了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进行了三次针锋相对的斗争,但我们要全面地认识晏子,还需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好在这三个小故事间相互独立,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的较量。
深入:
1.请同学们默读第3节,划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反馈:(课件)这是晏子的反驳,也是这一节中的重点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4.反馈:让选择第一句最厉害的学生说说理由。(课件)
生:这是一个狗洞,不是城门?--承认要钻的洞是狗洞。(板书)
生: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由狗洞推想到狗国(板书)
生: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还击,向楚王质问(板书)
师:哪个句子在反驳中是晏子转守为攻的关键?--不错,晏子由狗洞推想到狗国,正是晏子由劣势转为胜势的转折点!
5.明确推理过程。
A.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B.完成作业 :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那么
C.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比较: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我不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自由朗读这两句话。
(2)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反馈:从刚才的句子比较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6.那么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7.反馈诱导
(1)选"怒气冲冲"。
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如果真像你说的,晏子大叫大嚷,怒气冲冲地说这番话,会产生什么后果?晏子那么聪明,会这样说吗?
(2)选"心平气和"。
你为什么选择"心平气和"?什么叫心平气和?晏子面对楚王如此的侮辱,他心里能不气愤吗?但是他能把这种气愤表现出来吗?心里感到愤怒但又要努力克制这种愤怒,我们应选哪个提示语比较合适?
(3)选"冷静"。
谈一谈你为什么选择"冷静"?而不选择其它两个呢?
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课件演示)
8.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学生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9.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引读)
教师指导朗读:把"只好迎接"两个词读重音,再试着读(板书只好迎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五、小结延伸
1.看来晏子这番话的确说绝了,把威风八面的楚王反驳得无话可说。
刚才我们就是用:
(1)找出重点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含义。
(3)通过比较,朗读体会晏子反驳的巧妙。
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一方法来读懂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三个回合的交锋。
2.最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1至3节,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4
《晏子使楚》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赢得尊重的故事。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智吸引人,其编写意图是使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以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文章除了本身的故事内容能体现它之外,晏子本身的语言也极具特色,特别是两处“?”,颇值得我们细细地体会与回味。
1、“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这句话出现在楚王为侮辱晏子,而让其钻“狗”洞,晏子针锋相对而说的一句话。
(课堂实录):
生: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晏子的回答很有特色,特别是这句“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语惊起千层浪,在该生的提示下,学生纷纷回至文中体会,从而引发了孩子们的更多思考:
生:晏子这句话采用了疑问的方法,但我们一读就知道楚国肯定会让晏子从城门进入,既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生:晏子明知却问,表面糊涂,实际心理非常明白。
师:换成反问试试,细细体会,有什么不同?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难道真是个“狗”国吗?
生:如果晏子采用反问,虽然语气强烈,起到了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作用,但楚王肯定不会接受,很可能让两国之间产生新的矛盾,甚至引发一场战争。
生:反问语气过于强烈,如果换成疑问,我们可以看出晏子的勇敢这中蕴含了一种机智,机智之中又不乏一种敏锐。
生:一个疑问,既让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又不伤害楚王的面子,一举两得!
2、“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是楚王再次以貌取人,晏子对答的其中一句话。
(课堂实录):
学生在自我感悟这段话的基础上思考:晏子说这句采用了什么方法,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生:晏子以反问的语气,对楚王的侮辱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
师:为何晏子采用反问的方式,而不像上次,以疑问代之?(学生细读体会)
生:晏子之所以采用反问的语气,既能显示齐国人口众多,又可见他的凛然之气、豪迈之气,溢于言表。
生:这种语气,有正义而不可侵犯之意!
生:晏子说这句话的反问语气,正好与他的神情“严肃”相互照应,更可见他为维护齐国的尊严而表现出的坚定决心!
简单的两个“?”号,简单的两个句子,却在平淡中将晏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果敢中不乏机敏,既不失齐国尊严,又给楚王以颜面;反诘中不乏诤诤铁骨之气,将“威武不能屈”的形象勾勒惟妙惟肖。细究它们,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有益的启迪——这或许就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吧!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5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晏子使楚》导学案 篇16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 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经 过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结 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由于本篇课文故事性强,读来使人很受感染,而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尽管学校一再强调说普通话,但对于准确朗读很难把握,单调的唱读现象普遍存在,更不要说有感情地朗读了。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为了使本节课发挥最大效益,课前我鼓励学生练习排课本剧,把枯燥的说教与乏味的朗读转化为生活场景,这样我想更易于被学生所理解、所接纳。加之表演又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在今天的课堂上,我选取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同学们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们能开动脑筋,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当时我真感觉自己是课堂上最幸福的人,同时我又有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课本剧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延伸。
同时,课本剧的展示,会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接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从而达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再者,这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说,既是对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又是他们思维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他们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而对于观看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不敢直接参与表演,但在观看时他们肯定也会受到感染,产生一些新的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我来演,我会……”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让文本意蕴跃进的过程。以上这些,在本节课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到了,所以我很欣慰!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导学生读书不够,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第二,在同学们表演课本剧的过程当中,我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学生的点评也有点粗糙。第二,在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读中深刻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人物是内心世界,学习作者对人物个性化的描写。
第三,由于时间紧,学生们小组活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如果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再评选出优秀向全班展示汇报,这样会更体现出教学中的民主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
第四,由于课堂时控观念不强(这是自己以往教学中的“老病”),因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晏子语言的严密推理等;写作顺序,如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指导不够,这是最遗憾的地方。
总之,反思这节课,今后我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1.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丰满;
2.优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力求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
3.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并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