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精选3篇)
传统教学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1
老树发新芽
----
江苏吴江松陵第一中学 沈建中
一、问题提出
(一)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海拔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要求课堂中能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是专门教别人,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启发性的障碍,这种方式只会堵塞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导致师生情感上的对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无处于变化之流的个体。”无论我们怎么教,最终是为了学,只顾教而忽视学,最终的教是无效的。教师的教学如同向车胎中打气一样,只顾打,而不管车胎是否破了,车胎的气门是否堵塞,结果打的气要么跑出去了,要么根本没进去。为此,课堂教学实行改革,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教室”为“学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自主流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即启发性。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时效性很强而教材从不可能随时改变的特点,再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知识面、学习时间等因素制约,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实践教学法”就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它一方面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展现来自社会实践的最新材料以证明政治理论的科学生;另一方面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证明政治理论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政治课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息息相通,必须运用该原则,因为它既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又是实践活动的指南,同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内驱力,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使政治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用
(一) 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积极转变
启发性原则促使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积极转变。由于教学过程 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而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由于对升学率的过度强调,使教师将教学重点仅仅局限于对课本固有内容的熟练掌握和记忆,教师成了教材的维护者,而学生被当成储存知识的口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创造性。由于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更是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根本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传授知识时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兴趣。假如我们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形变的完全两样了。针对当前“金钱高于一切”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演讲讨论会,同学生们争相发言,阐述各自观点,有的认为有钱,手持大哥大,坐小轿车,吃山珍海味者是有价值的人生;有的认为周游世界,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有的认为能掌握知识,学有一技之长,并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报效祖国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学生发言时,教师应注意把握时机,及时加以指导,指出要像孔繁森、高建成等英模那样,把自己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之中,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不平凡的成绩来,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我们学生应追求的人生,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真正的、有价值人生的理解。可见,这种民主讨论的课堂教学形式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能够畅所欲言,露出自己思想深处的疑惑,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容易引起师生的共鸣,这比“一言堂,满堂灌”要好得多。
政治课教材的改革,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也要实现把“教材”转变为学生的“学材”。新编政治课教材很注重把深刻的哲理内涵与既规范又通俗的表述结合起来,还引用了一些俗谚俚语、寓言神话以及自然科学的例证、人物故事等,不仅使文字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容易读懂容易理解,为教师把“教材”转变“学材”创造了客观条件。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是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体现,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转变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从应试教育的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学生“学”这方面来,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实现“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也是确立学生“主体论”的关键所在,否则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关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教学活动,如调查报告、讲解、辩论、交流、模拟设计、表演、自学等,以此去理解、体会、扩充教师讲解的知识和教材的内容。
(二) 教学封闭性向教学开放性的积极转变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政治课堂因遵循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与素质教育相脱节的情况,比如在教学内容上惟书惟参、不求实际、枯燥乏味,在教学手段上音调划一,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使学生毫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该原则的目的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使政治课教学做到四“活”:(1)教学内容“活”。既要讲书本知识,又要联系实际;既要讲过去,又要讲现在和将来;既要讲中国,又要讲世界。(2)教学方法“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单调划一”,而要“常变常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不能用十几种方式说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整体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做到教法灵活。例如,在讲高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时,学生对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其内因是根据难以理解,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外力作用重要的观念上。有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法,采用三个体积大小相近的气球、皮球、铅球和一把吹风机来演示,同样的风力,分别吹三个球,三个球的运动结果却不同,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在机械运动中内因依然是物体运动变化的根据的结论。(3)课堂练习要“活”。练习的内容既有知识的识记,又有知识的应用。练习的方式上,既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又要说明是怎样记住的,还要说明这一知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4)学生表现“活”。学生的口要“活”,要激发学生踊跃发言,开拓思路,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手要“活”,能积极动手解答,尝试成功的喜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正是上述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主体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拓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在讲“遵守公共道德”一课时,针对我校一些班级存在“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并结合上述情况,讲述了在我们吴江市城市以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文明礼貌等吸引外资,发展电子经济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言行举止对自身的道德修养,未来成才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参考书给予的材料,而应扩大眼界,要善于吸取或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材料,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善于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取有用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质,而且平时还要多了解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状况,关注我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留意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掌握能密切配合历史教材和现实的各种有关材料。通过自己的深刻领会并结合课本的基本原理,寻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讲“宗教”这一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法转功不是宗教”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已见,以自己所见到的,或听到的大量事实,证明了不是宗教,而歪理邪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从面使学生明确了宗教的内涵、特征,区分了它同封建迷信的区别,认清了“法转功’的邪教本质,使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知识,又提高了分辨的能力,突出了思想政治的开放特点。
总之,教学原则的运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指课容量的简单增大,而是指课堂的有效率,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传统教学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2
老树发新芽
----
江苏吴江松陵第一中学 沈建中
一、问题提出
(一)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海拔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要求课堂中能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是专门教别人,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启发性的障碍,这种方式只会堵塞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导致师生情感上的对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无处于变化之流的个体。”无论我们怎么教,最终是为了学,只顾教而忽视学,最终的教是无效的。教师的教学如同向车胎中打气一样,只顾打,而不管车胎是否破了,车胎的气门是否堵塞,结果打的气要么跑出去了,要么根本没进去。为此,课堂教学实行改革,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教室”为“学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自主流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即启发性。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时效性很强而教材从不可能随时改变的特点,再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知识面、学习时间等因素制约,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实践教学法”就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它一方面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展现来自社会实践的最新材料以证明政治理论的科学生;另一方面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证明政治理论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政治课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息息相通,必须运用该原则,因为它既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又是实践活动的指南,同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内驱力,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使政治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用
(一) 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积极转变
启发性原则促使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积极转变。由于教学过程 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而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由于对升学率的过度强调,使教师将教学重点仅仅局限于对课本固有内容的熟练掌握和记忆,教师成了教材的维护者,而学生被当成储存知识的口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创造性。由于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更是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根本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传授知识时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兴趣。假如我们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形变的完全两样了。针对当前“金钱高于一切”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演讲讨论会,同学生们争相发言,阐述各自观点,有的认为有钱,手持大哥大,坐小轿车,吃山珍海味者是有价值的人生;有的认为周游世界,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有的认为能掌握知识,学有一技之长,并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报效祖国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学生发言时,教师应注意把握时机,及时加以指导,指出要像孔繁森、高建成等英模那样,把自己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之中,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不平凡的成绩来,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我们学生应追求的人生,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真正的、有价值人生的理解。可见,这种民主讨论的课堂教学形式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能够畅所欲言,露出自己思想深处的疑惑,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容易引起师生的共鸣,这比“一言堂,满堂灌”要好得多。
政治课教材的改革,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也要实现把“教材”转变为学生的“学材”。新编政治课教材很注重把深刻的哲理内涵与既规范又通俗的表述结合起来,还引用了一些俗谚俚语、寓言神话以及自然科学的例证、人物故事等,不仅使文字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容易读懂容易理解,为教师把“教材”转变“学材”创造了客观条件。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是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体现,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转变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从应试教育的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学生“学”这方面来,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实现“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也是确立学生“主体论”的关键所在,否则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关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教学活动,如调查报告、讲解、辩论、交流、模拟设计、表演、自学等,以此去理解、体会、扩充教师讲解的知识和教材的内容。
(二) 教学封闭性向教学开放性的积极转变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政治课堂因遵循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与素质教育相脱节的情况,比如在教学内容上惟书惟参、不求实际、枯燥乏味,在教学手段上音调划一,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使学生毫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该原则的目的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使政治课教学做到四“活”:(1)教学内容“活”。既要讲书本知识,又要联系实际;既要讲过去,又要讲现在和将来;既要讲中国,又要讲世界。(2)教学方法“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单调划一”,而要“常变常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不能用十几种方式说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整体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做到教法灵活。例如,在讲高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时,学生对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其内因是根据难以理解,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外力作用重要的观念上。有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法,采用三个体积大小相近的气球、皮球、铅球和一把吹风机来演示,同样的风力,分别吹三个球,三个球的运动结果却不同,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在机械运动中内因依然是物体运动变化的根据的结论。(3)课堂练习要“活”。练习的内容既有知识的识记,又有知识的应用。练习的方式上,既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又要说明是怎样记住的,还要说明这一知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4)学生表现“活”。学生的口要“活”,要激发学生踊跃发言,开拓思路,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手要“活”,能积极动手解答,尝试成功的喜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正是上述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主体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拓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在讲“遵守公共道德”一课时,针对我校一些班级存在“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并结合上述情况,讲述了在我们吴江市城市以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文明礼貌等吸引外资,发展电子经济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言行举止对自身的道德修养,未来成才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参考书给予的材料,而应扩大眼界,要善于吸取或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材料,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善于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取有用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质,而且平时还要多了解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状况,关注我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留意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掌握能密切配合历史教材和现实的各种有关材料。通过自己的深刻领会并结合课本的基本原理,寻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讲“宗教”这一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法转功不是宗教”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已见,以自己所见到的,或听到的大量事实,证明了不是宗教,而歪理邪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从面使学生明确了宗教的内涵、特征,区分了它同封建迷信的区别,认清了“法转功’的邪教本质,使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知识,又提高了分辨的能力,突出了思想政治的开放特点。
总之,教学原则的运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指课容量的简单增大,而是指课堂的有效率,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传统教学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3
老树发新芽
----
江苏吴江松陵第一中学 沈建中
一、问题提出
(一)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海拔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要求课堂中能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是专门教别人,学生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启发性的障碍,这种方式只会堵塞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导致师生情感上的对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无处于变化之流的个体。”无论我们怎么教,最终是为了学,只顾教而忽视学,最终的教是无效的。教师的教学如同向车胎中打气一样,只顾打,而不管车胎是否破了,车胎的气门是否堵塞,结果打的气要么跑出去了,要么根本没进去。为此,课堂教学实行改革,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教室”为“学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自主流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即启发性。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时效性很强而教材从不可能随时改变的特点,再加上学生认知能力、知识面、学习时间等因素制约,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实践教学法”就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它一方面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展现来自社会实践的最新材料以证明政治理论的科学生;另一方面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证明政治理论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政治课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息息相通,必须运用该原则,因为它既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又是实践活动的指南,同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内驱力,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使政治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用
(一) 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积极转变
启发性原则促使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积极转变。由于教学过程 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而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由于对升学率的过度强调,使教师将教学重点仅仅局限于对课本固有内容的熟练掌握和记忆,教师成了教材的维护者,而学生被当成储存知识的口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毫无主动性、创造性。由于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更是被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根本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传授知识时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兴趣。假如我们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形变的完全两样了。针对当前“金钱高于一切”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演讲讨论会,同学生们争相发言,阐述各自观点,有的认为有钱,手持大哥大,坐小轿车,吃山珍海味者是有价值的人生;有的认为周游世界,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有的认为能掌握知识,学有一技之长,并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报效祖国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学生发言时,教师应注意把握时机,及时加以指导,指出要像孔繁森、高建成等英模那样,把自己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行列之中,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不平凡的成绩来,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才是我们学生应追求的人生,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真正的、有价值人生的理解。可见,这种民主讨论的课堂教学形式融洽了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能够畅所欲言,露出自己思想深处的疑惑,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容易引起师生的共鸣,这比“一言堂,满堂灌”要好得多。
政治课教材的改革,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也要实现把“教材”转变为学生的“学材”。新编政治课教材很注重把深刻的哲理内涵与既规范又通俗的表述结合起来,还引用了一些俗谚俚语、寓言神话以及自然科学的例证、人物故事等,不仅使文字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容易读懂容易理解,为教师把“教材”转变“学材”创造了客观条件。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是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体现,是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转变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把教学的重点从应试教育的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学生“学”这方面来,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实现“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也是确立学生“主体论”的关键所在,否则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关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教学活动,如调查报告、讲解、辩论、交流、模拟设计、表演、自学等,以此去理解、体会、扩充教师讲解的知识和教材的内容。
(二) 教学封闭性向教学开放性的积极转变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政治课堂因遵循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与素质教育相脱节的情况,比如在教学内容上惟书惟参、不求实际、枯燥乏味,在教学手段上音调划一,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使学生毫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该原则的目的就是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使政治课教学做到四“活”:(1)教学内容“活”。既要讲书本知识,又要联系实际;既要讲过去,又要讲现在和将来;既要讲中国,又要讲世界。(2)教学方法“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单调划一”,而要“常变常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不能用十几种方式说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整体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做到教法灵活。例如,在讲高二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时,学生对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其内因是根据难以理解,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外力作用重要的观念上。有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法,采用三个体积大小相近的气球、皮球、铅球和一把吹风机来演示,同样的风力,分别吹三个球,三个球的运动结果却不同,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在机械运动中内因依然是物体运动变化的根据的结论。(3)课堂练习要“活”。练习的内容既有知识的识记,又有知识的应用。练习的方式上,既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又要说明是怎样记住的,还要说明这一知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4)学生表现“活”。学生的口要“活”,要激发学生踊跃发言,开拓思路,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手要“活”,能积极动手解答,尝试成功的喜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正是上述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主体思维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拓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在讲“遵守公共道德”一课时,针对我校一些班级存在“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并结合上述情况,讲述了在我们吴江市城市以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文明礼貌等吸引外资,发展电子经济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言行举止对自身的道德修养,未来成才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参考书给予的材料,而应扩大眼界,要善于吸取或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材料,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善于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取有用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质,而且平时还要多了解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状况,关注我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留意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掌握能密切配合历史教材和现实的各种有关材料。通过自己的深刻领会并结合课本的基本原理,寻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讲“宗教”这一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法转功不是宗教”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已见,以自己所见到的,或听到的大量事实,证明了不是宗教,而歪理邪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从面使学生明确了宗教的内涵、特征,区分了它同封建迷信的区别,认清了“法转功’的邪教本质,使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知识,又提高了分辨的能力,突出了思想政治的开放特点。
总之,教学原则的运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指课容量的简单增大,而是指课堂的有效率,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