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提问与设计(通用2篇)
政治课堂教学提问与设计 篇1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是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是课堂知识落实的有力措施,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与操作。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他人的成果,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和运用,有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成功之处,也有脱离学生实际的失败之处,当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指导教学,不断进步。
一.课堂教学的提问要精心设计,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问在知识关键处,突出课堂重点,在一堂课起到统领作用。在不严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有时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例如,在讲高三政治常识《前言》时,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政治常识讲述的内容,我围绕着课本上提到“政治常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提出问题,问:1、编写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2、我国有哪些国家制度? 3、从制度上讲,如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渴望着寻找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简略地介绍课本内容,吸引学生的共同参与。
二.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看来,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开讲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政治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们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们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此时老师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将很难让接下来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充满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讲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讲高一“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火火的北京》。然后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这首歌歌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就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句,都想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使这堂课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上好整堂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有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大量数据来说明的方法外,还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 ----- 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表明美国政治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虚伪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精妙的发问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例如,讲哲学常识第六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 2、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三、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学生答问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答不上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发问,使问题问在学生需要处。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情况来设计问题。例如,我在讲政治常识第四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依据学生的思维梯度和层次,进行了如下的提问:1、什么是民族团结? 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 3、怎样坚持民族团结? 4、假如你是国家民政部门负责民族工作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在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的基本属性”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经济学道理,更通俗地理解知识,我通过实物展示进行设问,以两个汉堡包与一支钢笔为例:1、 为什么需要交换? 2、为什么能够交换? 3、为什么在一定时期只能以这样的比例进行交换? 4、这种比例会出现变化吗?为什么? 5、这种交换体现了什么实质?通过这样的设问,步步深入,层层启发,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透过现象把握实质,由浅入深,能激发学生寻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进取心。既加深了学生对商品基本属性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气氛。例如,我在讲“劳动者的主要权力与义务” 时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的真实案例“谁毁了我一生”导入 新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中九个打工妹中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最主要的是打工妹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得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那么什么是劳动者的权力和义务?其关系是怎样的?这样他们不但一下子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而且产生了学过这些知识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接下来的整堂课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
五、课堂教学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全局,具有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担心基础较差的同学答不出问题而耽搁时间,从而忽略大部分学生,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没有积极性,只是消极等待,好象不关他们的事,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因此提问时,要照顾到大多数人。提出的问题既不要过浅,也不能过深,要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在提问时,我经常采用这样的语言:“现在请X同学回答,同时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自己的观点。” 有时还请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来重复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或者是进一步提出与刚才问题相关的问题来让其他同学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具有整体性。
提问要对教学过程 全盘考虑,作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环相扣,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
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关键是设计什么问题,怎样设计问题,如何使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典型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这是一堂课是否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政治课堂教学提问与设计 篇2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是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是课堂知识落实的有力措施,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与操作。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借鉴他人的成果,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和运用,有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成功之处,也有脱离学生实际的失败之处,当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指导教学,不断进步。
一.课堂教学的提问要精心设计,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问在知识关键处,突出课堂重点,在一堂课起到统领作用。在不严谨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有时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例如,在讲高三政治常识《前言》时,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政治常识讲述的内容,我围绕着课本上提到“政治常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提出问题,问:1、编写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2、我国有哪些国家制度? 3、从制度上讲,如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渴望着寻找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简略地介绍课本内容,吸引学生的共同参与。
二.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看来,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开讲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政治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们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们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此时老师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将很难让接下来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充满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讲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讲高一“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火火的北京》。然后提问:“刚才播放的歌曲叫什么名字?这首歌歌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就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句,都想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这样的提问,使这堂课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而为上好整堂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有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大量数据来说明的方法外,还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 ----- 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表明美国政治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虚伪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政治课教学可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精妙的发问等,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例如,讲哲学常识第六课“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只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我在讲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一员外家有四位女婿,分别是文人、做官的、经商的、种田的。有一天,他们在员外家同桌饮酒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便望雪兴叹对起诗来。身分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诗句。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他们对下雪的认识不一样? 2、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
三、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学生答问中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答不上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发问,使问题问在学生需要处。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情况来设计问题。例如,我在讲政治常识第四课“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依据学生的思维梯度和层次,进行了如下的提问:1、什么是民族团结? 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 3、怎样坚持民族团结? 4、假如你是国家民政部门负责民族工作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在讲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的基本属性”时,为了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经济学道理,更通俗地理解知识,我通过实物展示进行设问,以两个汉堡包与一支钢笔为例:1、 为什么需要交换? 2、为什么能够交换? 3、为什么在一定时期只能以这样的比例进行交换? 4、这种比例会出现变化吗?为什么? 5、这种交换体现了什么实质?通过这样的设问,步步深入,层层启发,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透过现象把握实质,由浅入深,能激发学生寻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进取心。既加深了学生对商品基本属性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的提问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的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地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应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即时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这样,使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之中,这样的课也才会有生动可言。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有气氛。例如,我在讲“劳动者的主要权力与义务” 时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的真实案例“谁毁了我一生”导入 新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中九个打工妹中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局,根本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最主要的是打工妹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得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那么什么是劳动者的权力和义务?其关系是怎样的?这样他们不但一下子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而且产生了学过这些知识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接下来的整堂课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
五、课堂教学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全局,具有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担心基础较差的同学答不出问题而耽搁时间,从而忽略大部分学生,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没有积极性,只是消极等待,好象不关他们的事,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因此提问时,要照顾到大多数人。提出的问题既不要过浅,也不能过深,要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在提问时,我经常采用这样的语言:“现在请X同学回答,同时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自己的观点。” 有时还请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来重复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或者是进一步提出与刚才问题相关的问题来让其他同学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课堂教学的提问要具有整体性。
提问要对教学过程 全盘考虑,作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环相扣,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
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关键是设计什么问题,怎样设计问题,如何使设计的问题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典型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这是一堂课是否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