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待你我他》教案(精选2篇)
《平等对待你我他》教案 篇1
第 6课 平等对待你我他教案
第2框 平等待人
【前置检测】(相信自己我能行)
周恩来身为国家总理,处处平等待人:他要找秘书、警卫员、保密员、理发师办事从来都用“请”字;服务员给他倒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并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外出视察工作结束后,他也要和当地的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道谢。周总理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学习目标】(学会学习,一起体验求知的快乐)
知识与能力: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能建立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也能使自己获得尊重与肯定,反之,歧视和不尊重不仅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敌意,恶化人际关系;社会不平等则会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冲突。
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不以贫富贵贱智愚论人的品质。
【学习重点】 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难点】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学习过程(学会探究,一起体验知识海洋中波及的乐趣)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一目和第二目的资料总结
【小组合作再学交流】小组组长负责,交流自学成果,互相帮助解疑释惑
【班级展示】组内充分合作,要勇于表达,小组间竞争积极
【探究拓展】
郑板桥有一次去茶馆,老板见来客是个老头,随便说了声“坐”,并对小儿说了声“茶”了事。郑板桥对此没有理睬,对几张前人留下的墨宝观赏起来,老板见此情景,向这老头是读书之人,于是改口对郑板桥说“请坐”,又对小儿说“泡茶”,郑板桥对此仍不理会,这是邻座认出了郑板桥,高喊:“板桥先生,板桥先生!”老伴才知道这个老头原来是著名的郑板桥,忙说“请上坐”,又丢小儿说“泡好茶”。临走时,老板让郑板桥留下墨宝,郑板桥不假思索地为他写了一幅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郑板桥用这幅对联勾画出了那位老板的嘴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主要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2、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七嘴八舌话收获】(只有总结出来,认识才能清楚。相信你一定能行)时间,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平等待人
1、 学会平等待人
(1)、体现对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尊重;
(2)、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2、人格无高低(不以家境、身体、智能和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1)、身体有差异,人格无高低;
(2)、智能有差异,人格无高低;
(3)、家境有贫富,人格无高低;
3、不凌弱欺生和故意排斥他人与集体之外,真诚友善待人
(1)、凌弱欺生是对他人的歧视;
(2)、故意排斥他人与集体之外;
(3)真诚友善对待处于困境的人;
【当堂检测】(查缺补漏,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
一请选择
1、 背后议论、取笑有残疾的同学的行为是
① 不尊重残疾同学的表现②侵害了残疾同学的平等权③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④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2、每个人上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①学生犯错误时,成绩好的同学可以不挨批,成差的同学就得多受批评
② 小强是从乡下来城里念书的,经常听到同学叫他“黑娃”
③ ③老师对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一有优点马上表扬④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真大肆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物,依据 《刑法》,人民法院最后判处李真死刑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平等是人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平等待人体现着我们对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尊重。下列对平等或平等待人理解正确的是
①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②平等待人要求我们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③不凌弱欺生是平等待人的表现④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八年级3办的宋老师很受大家欢迎,他在上课时不强硬呵斥学生,从不打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都把他当成一个大朋友看待。因为他
①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②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③在 人格上与学生们能够平等④没有顾忌自己的尊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做法违背人格平等精神的有
①某工厂拒绝雇佣女工②某校拒绝农民工子女入学③某幼儿园只招聘男老师④政府给下岗职工进行再培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学校为了片面强调强调分数,分了一个重点班和一个差班,分到重点班的学生自负狂傲
分叉班的学生自卑自暴自弃,这种分班的做法
①错误的,造成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②正确的,同等水平智力的同学不会不平等③错误的,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差异④正确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德国有句谚语:“高贵的血和普通的血都是一样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人们不应有贵贱之分 ②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③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④社会不存在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8、要做到平等待人,这就要求我们
①以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②真诚的帮助处境不佳的人③为那些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④只有不歧视他人就可以了
a、①② 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 思考
王某家境富裕,父母为他在生活上花钱如流水。生活上的娇惯是王某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很差。对于那些家庭贫寒的同学,他带着有色眼镜,根本不和他们交往。
(1)王某的待人知道是否正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如果这种态度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课后反思】
《平等对待你我他》教案 篇2
第六课 《平等对待你我他》
第三框《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堂生成)
学法 1 自学法 2 讨论法 3 案例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 自主学习
1 自学课本。(在自学过程中,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在下面,并在书上划出_答案)(温馨提示:小声速读,边学边划,尝试出题,找出答案)
2 自学检测:(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填空)
1人格平等是_____的重要内容,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_____ 。肖像,是公民身体特有的_____或_____写照,维护公民的肖像权,是维护公民_____的体现。
2每个公民都是社会中的人,其品德、声望、信誉等名誉会受到社会成员的评价,因此,公民的名誉或_____代表公民的_____ 。
3荣誉是国家、社会或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_____或_____。侵犯公民的荣誉权是对公民_____的侵犯。
4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它公民的_____或_____。姓名权是我国每个公民的一项重要的_____,任何人都有权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姓名,并维护自己的_____权。
二 再学交流:(组内交流,互帮互学,交流后整理问题,并标出答案页码)
三 展示成果,确定目标
【拓展延伸】
1某大学生秦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个学生付某,用手机偷拍了付某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并在同学中传看,还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付某,付某很痛苦。
(1) 秦某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2 )秦某的行为侵害了付某的哪些权利?
(3)对此,付某应该怎么办?
2
(1)图中甲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乙的肖像权?请对甲的行为作简要的评析。
(2)请你对图中乙的行为作简要的评析。
(3 )假如你是图中的甲,你会怎么办?
【反馈达标】
五 自悟自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 自己总结,自悟自得;2 自由结合,交流所得)
六 达标训练
(一)单项训练
1胡继将吕某较胖的脸型十分夸张地花画了一幅漫画,并以《肥猪》为名,张贴在教室里,吕某理直气壮地跟胡继交涉。这是吕某在积极维护自己的 (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 荣誉权和姓名权
c 名誉权和肖像权 d 肖像权和姓名权
(二)多项选择
1据报道,在北京奥运会完成凤凰涅槃之后,射击美女杜丽并没有在媒体的镜头消失,因为和前男友张付的分手事件,她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人物。而在杜丽的情变的背后,一路贯穿下来的几乎全是媒体的偷拍。对媒体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a意在宣传公众明星,无可厚非 b 侵犯了杜丽的隐私权
c 侵犯了杜丽的人格尊严 d 杜丽应该依法维权
2 XX年3月17日,青浦名女门事件正在网上热传。从一名男子发布的文章可以看出,该男子不满被女友抛弃,便在网上开通博客,对女友进行辱骂,并张贴一些色情照片及女友的手机和家庭电话住址。该男子侵犯了女友的 ( )
a姓名权 b名誉权 c 隐私权d 肖像权
3 社会上有些人自恃财大气粗、大权在握、智力超群或者体力过人而认为高人一等,因此鄙视其他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a人格尊严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b 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
c 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d 世界上只有人格尊严最重要
4俄国诗人屠格涅夫有一次外出,遇见一个乞丐伸着枯瘦的手向他讨钱。屠格涅夫把手伸进口袋,忽然发现钱包忘了带,他只得怀着愧疚的心情,拉着乞丐的手握了握说:“兄弟,真对不起。”那个乞丐却紧紧握着屠格涅夫的手说:“兄弟,够了,有这么点就够了。”对这则故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们彼此在人格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b 尊重他人,平等等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c 一个人的地位决定其人格的高低
d要增强平等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5“领导来了有好酒,穷亲戚来了撵他走”这( )
a是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表现
b是不尊重他人、不平等待人的表现
c 表明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等级社会遗留的陈腐观念
d 是正常的待客之道
七 课后反思
上一篇:《理解老师》教案
下一篇:《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