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连州结缘于1999年。其时,我与朋友曾到连州从事过贸易,因每次来去匆匆,只知道这里景致颇佳,并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2001年,我参与编撰《张氏南轩通谱》,在湖南省图书馆查阅《张宣公年谱》时,得知先祖张浚、张栻曾在绍兴十六年(1146)七月至绍兴二十年(1150)九月在连州居住,便对连州格外关注起来。
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连州,在古代是沟通南北的重镇,又是风景秀丽的州城,有“路通西北八千里,景占东南第一州”的称誉。张浚处在金人入侵、南宋偏安的年代,他作为朝里的重臣,极力主张抵抗,图谋恢复北方被金人侵占的土地,一贯反对和议。早在宋高宗赵购建炎年间,就提出了抗金的策略,主张在川陕地区发展军事力量,用以牵制金人使之不能以全力南侵,藉此稳保东南,徐图恢复中原。他毅然出任川陕金西诸路宣慰使,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川陕新军,主将是吴玠、吴璘。绍兴初年,金兀术起兵10万,大举西犯,吴玠、吴璘在大散关之东的和尚原同金兀术展开血战,击败10万金兵,这是宋史上有名的和尚原之战。川陕的吴玠、吴璘所部和岳家军是当时两大劲旅。张浚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起做了3年宰相,抗金的局面有很大的发展,他令岳飞从鄂州进驻襄阳,准备收复中原,对岳飞说:“此君之素志也。”无奈高宗赵构根本不愿意收复失地,他深怕被掳的徽、钦二帝回来,自己的皇位也坐不住了。他由内奸秦桧包办绍兴和议,岳飞被杀,政局遂转。到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张浚压制不住满腔悲愤,要出来指责朝政,又想到这会得罪宋高宗和秦桧,恐怕母亲年老,经不起打击,因而犹豫不定。他母亲看见儿子一天天消瘦,问明缘故,鼓励他说:“你父亲说‘宁言而死于斧钺’这句话你忘记了吗?”张浚即上疏,指陈当时政局如人体生了大疮,劝高宗及时医治,秦桧大为恼怒,即贬他到了连州。
作为抗金名将的张浚被贬来连州,那时正是秦桧横行的日子,他不能过问国事,只能置身在山水间,跟随在身边的是其长子张栻。其时张栻才13岁,因自幼聪颖、好学,颇得父亲的欢心,时时带在身边。这次被贬来边远的连州,张栻也跟随父亲来了。据《宋史。张栻传》和《张宣公年谱》记载,张浚日夕读《易》,亲自教授张栻。所教莫非仁义忠孝之实。宋高宗曾问张浚:“卿儿想甚长成?”张浚回答说:“臣子栻年十四,然脱然可语圣人之道。”张栻一直跟随父亲张浚,十几岁时就能为父亲出谋划策,许多父亲的幕僚都自愧不如。张栻写“连州八景”诗时才不过十三岁,此诗一出大受当时连州知州王大宝的欣赏,不但收他为学生,还以经制钱资助他们父子俩。
张浚在连州住的是濯缨堂,故址现在已无法找到。据《连县志》记载,连州的巾峰山是个风景区,山麓在唐代是著名的海阳湖,半山腰曾经有个读书堂,即为先祖张栻研经求学之所。张浚曾在海阳湖留下一块游览题名的碑刻,文为“紫岩张浚携子栻游燕喜亭。阳山唐赋、陈宗谔、欧阳献可、欧阳湘,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已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手写的这个碑刻本来是很珍贵的,但一度湮没了,清代金石学者翁方纲找了7年,才从列秀亭废墙下发掘出来。
面对连州的奇山秀水,张栻不禁诗兴大发,他根据湟川沿岸之景,择其最著名的八处,作《湟川八咏》,定“湟川八景”。即: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崑湖叠献、静福寒林、楞伽晓月、双溪春涨、龙潭飞雨。
巾峰远眺 巾峰在城东3公里处,形如巾帻,又曰翠巾峰。崔巍百仞,俯览一州。先祖张栻登临此地,作《巾峰远眺 》一首:“我闻路将军,威棱著湟水。又闻韩吏部,风流遗燕喜。徘徊巾峰阿,遐想千古意。天地多黄埃,凭栏频徙倚。”诗中路将军即汉伏波将军路博德。他曾率领军队由湟川水路南下平定广州。韩史部即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曾被贬为阳山县令,而来连州游玩并作《燕喜亭记》以传世。巍巍巾峰山因为有了张栻这首《巾峰远眺》而成为当时一大风景点。此景至今游人不断。
圭峰晚霭 连州城西15公里处,有孤峰拔地,陡峻峭削,形如信圭者,故曰“圭峰”。该峰周长1.5公里,高330多米,蔚然森秀,直逼云霄。山下一水清澈如镜,四势叠嶂,平冈回环,峙立俨若儿孙。薄雾烟云缭绕,苍翠袭人,景为“圭峰晚霭”。共2页,当前第1页12
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连州,在古代是沟通南北的重镇,又是风景秀丽的州城,有“路通西北八千里,景占东南第一州”的称誉。张浚处在金人入侵、南宋偏安的年代,他作为朝里的重臣,极力主张抵抗,图谋恢复北方被金人侵占的土地,一贯反对和议。早在宋高宗赵购建炎年间,就提出了抗金的策略,主张在川陕地区发展军事力量,用以牵制金人使之不能以全力南侵,藉此稳保东南,徐图恢复中原。他毅然出任川陕金西诸路宣慰使,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川陕新军,主将是吴玠、吴璘。绍兴初年,金兀术起兵10万,大举西犯,吴玠、吴璘在大散关之东的和尚原同金兀术展开血战,击败10万金兵,这是宋史上有名的和尚原之战。川陕的吴玠、吴璘所部和岳家军是当时两大劲旅。张浚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起做了3年宰相,抗金的局面有很大的发展,他令岳飞从鄂州进驻襄阳,准备收复中原,对岳飞说:“此君之素志也。”无奈高宗赵构根本不愿意收复失地,他深怕被掳的徽、钦二帝回来,自己的皇位也坐不住了。他由内奸秦桧包办绍兴和议,岳飞被杀,政局遂转。到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张浚压制不住满腔悲愤,要出来指责朝政,又想到这会得罪宋高宗和秦桧,恐怕母亲年老,经不起打击,因而犹豫不定。他母亲看见儿子一天天消瘦,问明缘故,鼓励他说:“你父亲说‘宁言而死于斧钺’这句话你忘记了吗?”张浚即上疏,指陈当时政局如人体生了大疮,劝高宗及时医治,秦桧大为恼怒,即贬他到了连州。
作为抗金名将的张浚被贬来连州,那时正是秦桧横行的日子,他不能过问国事,只能置身在山水间,跟随在身边的是其长子张栻。其时张栻才13岁,因自幼聪颖、好学,颇得父亲的欢心,时时带在身边。这次被贬来边远的连州,张栻也跟随父亲来了。据《宋史。张栻传》和《张宣公年谱》记载,张浚日夕读《易》,亲自教授张栻。所教莫非仁义忠孝之实。宋高宗曾问张浚:“卿儿想甚长成?”张浚回答说:“臣子栻年十四,然脱然可语圣人之道。”张栻一直跟随父亲张浚,十几岁时就能为父亲出谋划策,许多父亲的幕僚都自愧不如。张栻写“连州八景”诗时才不过十三岁,此诗一出大受当时连州知州王大宝的欣赏,不但收他为学生,还以经制钱资助他们父子俩。
张浚在连州住的是濯缨堂,故址现在已无法找到。据《连县志》记载,连州的巾峰山是个风景区,山麓在唐代是著名的海阳湖,半山腰曾经有个读书堂,即为先祖张栻研经求学之所。张浚曾在海阳湖留下一块游览题名的碑刻,文为“紫岩张浚携子栻游燕喜亭。阳山唐赋、陈宗谔、欧阳献可、欧阳湘,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已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手写的这个碑刻本来是很珍贵的,但一度湮没了,清代金石学者翁方纲找了7年,才从列秀亭废墙下发掘出来。
面对连州的奇山秀水,张栻不禁诗兴大发,他根据湟川沿岸之景,择其最著名的八处,作《湟川八咏》,定“湟川八景”。即: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崑湖叠献、静福寒林、楞伽晓月、双溪春涨、龙潭飞雨。
巾峰远眺 巾峰在城东3公里处,形如巾帻,又曰翠巾峰。崔巍百仞,俯览一州。先祖张栻登临此地,作《巾峰远眺 》一首:“我闻路将军,威棱著湟水。又闻韩吏部,风流遗燕喜。徘徊巾峰阿,遐想千古意。天地多黄埃,凭栏频徙倚。”诗中路将军即汉伏波将军路博德。他曾率领军队由湟川水路南下平定广州。韩史部即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曾被贬为阳山县令,而来连州游玩并作《燕喜亭记》以传世。巍巍巾峰山因为有了张栻这首《巾峰远眺》而成为当时一大风景点。此景至今游人不断。
圭峰晚霭 连州城西15公里处,有孤峰拔地,陡峻峭削,形如信圭者,故曰“圭峰”。该峰周长1.5公里,高330多米,蔚然森秀,直逼云霄。山下一水清澈如镜,四势叠嶂,平冈回环,峙立俨若儿孙。薄雾烟云缭绕,苍翠袭人,景为“圭峰晚霭”。共2页,当前第1页12
※本文作者:桎木山人※
上一篇:《写景散文》官山:恬静的安息地
下一篇:《写景散文》寻访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