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名曰《灯下漫笔》,望文生义,从字面上来理解,他的这篇文章大概于灯下写就,故有此名。可我却更喜欢在灯下读书,喜欢那种心情,喜欢那种意境,喜欢那种深夜独坐时的寂静之感,更喜欢那种耽于冥想与思考的心态与情趣。
读古人书与古代文人雅士交流,读现代书仿佛与作者做促膝之谈,读外国书籍能领略异邦的文化与风情。读书之乐与苦,悲与喜,焦燥与烦闷,思雨飞越神游千万里,此中真趣正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惜春常怕花开早的春日来时,于劳作之余,一日里最大的乐事就是读书,在书中精神的寄托淡化了春光乍泄的快意。这时节鸣春的鸟儿,新着枝头含苞待放的花朵,虽表露着春天的可爱和美丽,但心系书籍的我,无心地留连更无心地赏玩,暂时收起了诗人的感悟,拿出了学子的孜孜不倦的专心与柔情。林语堂先生说:“作者应是读者的情人。”可我倒觉得书才是读者的情人,它丰富了你的精神的世界,使你于点滴之中见泉源,表象之中探真谛。
清凉对于夏日来说是很难得的,炎热的夏日煎熬得人难以忍受,非是赶考谁耐三分读。常思七分乐逍遥,去散步,去度假,去旅行,旅程中携书前往随时翻读大可未必,那样破坏了旅行的佳趣,心境不佳难读出书中的情趣。过了一个夏仿佛是做了一世人,当清凉的秋风起来的时候就该把玩心凡意收起了。可爱的秋天,清凉的秋天,收获的秋天,金黄的秋天,被诗人文士讴歌颂赞的秋天,最适合于写字读书心境颇与之相合的秋天,我很想把你永留在我的身边,伴我读书伴我思考伴我做事伴我抒发诗意的想象和情怀。不应错过这样的佳期,应多分担给读书一些美丽的秋光。冬日尤其是这北方的冬日,它有异于江南丽水的迷人之处,季节和气候的变换更加显著,躲在屋里伴着暖融融的气息,不管外面是刮着风还是飘着雪,也不去想象那银装素裹的世界,此种季候读书堪为赏心乐事。
四季的变换,寒暑的更迭,有时候过得真快,一年一年的逝去的时光,回顾时悲叹只好象是形同虚设,不由得令人生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读书也好象是别一个挽留光阴的使者,飞过了时间的轨迹,飞越了千载的时空,来寻觅那别离未久的故乡。
北方与江南不同,雨水并不是很多,所以这伴雨读书的佳趣就觉得非常的难得。晴日里适合出外闲步逍遥,阴晴欲雨的天气最适合于读书。读着进入了书中的世界里,这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让人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和不快,停留在富有情趣的沙龙里。不知不觉间,窗外下起了雨,不是滂沱大雨,不是急风暴雨,只是绵绵的令人梦回的细雨,轻柔地雨丝滴在窗外的花台上,寻它无迹,静听之无声似有声,迷惑了人的视线,憔悴了人的听觉,一种静定安闲难以言说不可名状,仿佛是从热闹的街市里忽转入静寞的小镇。一种说不出的柔情,一种独自孤处的满足袭上了心头。不见日光的阴雨天里,不知不觉间夜幕悄然而降,放下了书,吃过了晚饭。在向窗外望时,雨似乎比刚才大了些,花台上的两盆茉莉花被斜风细雨摇得东动西颤,细细的雨滴落下,轻摇了纯白色而香气四溢的花朵。远望鳞次栉比的建筑中无数的人家亮起了无数盏可爱的灯光,在细雨里望去,这灯光似乎比往日更加宁静与合谐。
旋开了电灯的按钮,淡白色柔静的灯光清楚地照出了书巻上的文字。一行行,一篇篇地读下去,忘记了窗外的细雨,忘记了那撼动花瓣的微风,也充耳不闻偶然打窗的淅沥的雨声。在夜的雨里读着,品着,书桌上书本旁的茶杯里飘溢着龙景芽茶的淡香。大约是夜半的时分,抛开了书,有些睡意了,想要上床去睡觉去。
听着窗外的雨声,躺在床上,我却想起了,去年的一个秋日,自己因事出差,正漂泊在江南的一个小镇。那小镇很美,在古典的精粹里微露着现代的气息,树上挂满了不败的秋叶,远望近瞻绿意微黄的一片。于奔波了一日之后,在一家小旅馆里暂住,黄昏时节外面飘起了细雨,细细密密下个不停。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心里不觉得生起了一股淡淡的乡愁来。你试想想,独自一个人漂泊在人迹陌生的小镇里,又当这样地雨夜,怎能不产生一种孤独之感,一种乡愁之情。抽出一本随身携带的书来读,听着窗外地雨声,认真地读着,忘记了一个人独处时的苦楚,忘记了是独自一个远漂在数千里之外。
因这秋日的夜雨伴读,让我想起了江南,想起了那一个富有诗意的下着细雨的晚上。这大概就是联想作用的反射吧!想一想雨中夜读的境界真的是很美,因为它静,因为它耽于冥想,因为它难得难遇,所以它也就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昙花佳境,尤其是那逢着夜雨的远地的漂流,深深地留在了人的记忆的心版上,使人难以忘怀。
※本文作者:杨华丰※
上一篇:《情感散文》土地
下一篇:《情感散文》早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