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实施方案(精选7篇)
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为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丰富的物种、多元的文化、特殊的区位等综合优势,抢抓国家和省加快推进养生、医药、医疗、养老、运动、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重大机遇,积极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六盘水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决策部署,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旅游业与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着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旅游“四个价值”最大化,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驱动,将六盘水建设成为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中心、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综合健康养生基地,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市州的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道路。
(二)基本内涵
六盘水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基本内涵是:产业上清洁生产、节能低碳、生态环保、循环高效;业态上运动休闲、避暑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设施上功能完善、人本智慧、方便快捷、安全规范;服务上热情周到、真诚礼貌、文明卫生、诚实守信;环境上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常流、土壤常净。
(三)发展布局
全市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为“一轴两路三城四带五组团”。“一轴”即以北盘江为轴,从毛口延伸至乌蒙大草原。“两路”即六安城际铁路和水盘城际铁路。“三城”即市中心城区、盘县县城和六枝特区县城。“四带”即沿主要公路干线,打造都香高速(落别至梅花山)、水黄公路(郎岱至野玉海)、水盘兴高速(玉舍至新民)、沪昆高速(英武至胜境关)4条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带。“五组团”:即牂牁江组团(牂牁江、廻龙溪、月亮河、梭戛生态博物馆等),乌蒙大草原组团(乌蒙大草原、娘娘山、哒啦仙谷、妥乐古银杏、丹霞山等),野玉海组团(野鸡坪、玉舍森林公园、海坪旅游小镇等),梅花山组团(梅花山、明湖湿地公园、三池三湖等),韭菜坪组团(韭菜坪、大河农旅景区、月照养生谷等)。
(四)工作目标
到20xx年,力争全市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实现游客接待180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170亿元以上。
二、加快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七大”产业发展
(一)山地大健康养生产业
充分发挥六盘水紫外辐射适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农产品有机质含量高、温泉资源丰富、天然大空调、大氧吧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等健康养生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妥乐古银杏、月照养生谷、青山红豆杉养生园、罗咪期铭镓养生园、胜境温泉、廻龙溪温泉、落别龙井温泉、娘娘山温泉、百车河温泉、野钟温泉、新民温泉、5大国家森林和湿地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山地养生主题乡村酒店(客栈)、农庄、百草园、体验园、生态产品保健基地及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依托农业“3155工程”,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茶叶、刺梨、银杏、红豆杉、核桃、魔芋、小黄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保健食品、保健品和旅游商品。到20xx年,力争全市健康养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建设2个以上省级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基地,10个以上市级养生项目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生态旅游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市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山地大健康医药产业
充分发挥六盘水适宜生物生长的气候优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势,积极推进医药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山地医药、保健、养生等健康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黄精、红豆杉、丹参等地道特色优势大宗药材和天麻、三七、石斛等名贵中药材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及药浴、按摩保健、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大力开发刺梨、红心猕猴桃、苦荞、姜茶等健康保健品,研发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滋补养生药膳、药酒、药茶等药食产品;大力培育六枝宜枝魔芋、盘县天刺力、红豆制药、水城姜业等一批养生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宏奇、三特、金大元等龙头医药企业;加快推进梅花山、沙淤、妥乐、月照等滋补养生基地、中医药文化主题园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园区、中医药名村镇建设,打造一批医药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积极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城市。到20xx年,力争全市医药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培育5亿元医药企业1个以上,1亿元医药企业2个以上;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15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扶贫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生态旅游委、市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山地大健康医疗产业
充分发挥三级综合医院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医疗旅游服务新业态。加快推进凉都医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等重点卫生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中国凉都”旅游目的地就医条件;积极发展集基本医疗与养老、健康服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医院、临终关怀医院等特色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商业保险与医疗产业合作机制,积极开发医疗健康商业保险,做大旅游健康服务产业。到20xx年,力争全市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77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17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2.65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政府金融办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山地大健康养老产业
充分发挥六盘水夏季气候凉爽、冬季低海拔河谷地带温暖的立体气候优势,良好的生态植被优势、功能完善的现代都市环境等优势,积极推进养老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山地避暑避寒、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六盘水休闲旅游避暑生态养生苑、梅花山养老中心、青山红豆杉生态养生园、月照养生谷、红桥高端养老中心、廻龙溪温泉度假区养老公寓等一批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养老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商业保险等服务。到20xx年,力争全市养老床位数达2万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以上,初步构建特征明显的养老旅游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旅游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五)山地大健康运动产业
充分发挥六盘水夏季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亚高原山地户外运动条件优越等优势,积极推进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山地康体运动旅游产业。加快推进玉舍、梅花山、坡上草原等冰雪运动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中国南方冰雪基地;加快推进老王山国家聚合式生态型多梯度运动训练示范基地、野玉海国际山地运动基地、乌蒙山山地康体运动基地、韭菜坪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娘娘山山地户外运动基地、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山地运动基地、黄果树瀑布源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地运动基地、牂牁江户外运动基地等康体运动基地建设;继续举办好夏季马拉松赛、山地自行车赛、滑翔伞邀请赛,积极策划举办汽车拉力赛、单绳攀爬(SRT)赛、摩托车场地越野赛、攀岩挑战赛、龙舟赛、野钓大赛、露营大会等特色户外旅游赛事活动。力争到20xx年,运动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冰雪旅游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以上。(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旅游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旅游文化投资公司等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六)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六盘水丰富的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山地运动、乡野体验、民族民间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新兴业态,着力构建现代都市、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四位一体”的山地旅游产品体系。加快推进梅花山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百车河生态旅游度假区、乌蒙大草原景区、妥乐古银杏景区、韭菜坪景区、野钟景区(含野钟大峡谷、红岩温泉、花嘎天坑)、营盘景区(含九归大峡谷、乌蒙大地缝、牛棚梁子、哈青峰林)、火铺杜鹃景区、新民景区(新民温泉、梯田、羊圈化石群)、哒啦仙谷农旅景区、娘娘山农旅景区、郎岱农旅景区、大用农旅景区、落别农旅景区、大河农旅景区、米箩农旅景区、水城古镇(含贵州三线博物馆)、三池三湖、仡佬镇等重点旅游综合体建设,着力完善景区的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打造推出特色一批传统村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公园和生态旅游景区,加快推进盘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到20xx年,力争全市打造5个4A级旅游景区、10个农旅景区、30个特色旅游乡镇、80个美丽乡村和900户农家乐(乡村旅舍、精品客栈)。(牵头单位:市生态旅游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文化投资公司等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七)山地大健康研学产业
充分发挥六盘水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大型公共设施、高等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优势,积极推进科研教育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旅游新业态;积极策划举办国内国际重大山地旅游、健康养生、运动休闲、文化体验等学术研讨、节会活动。加快推进野玉海、梅花山、韭菜坪、娘娘山、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等夏令营、冬令营基地建设,加快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凉都国学馆、矿山公园、地质公园等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加快市科技馆、市文化馆、市美术馆、植物园、农耕院、重点企业(园区)科研基地、民族(苗、彝、布依、白)文化园、盘县丹霞山、盘县大洞、羊圈鱼龙化石、梭嘎民俗生态博物馆等研修旅行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研修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生态旅游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科协、市商务粮食局、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文化投资公司等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着力构建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七大”支撑体系
(一)山地大健康旅游线路体系。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着力构建现代都市、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山地大健康旅游线路体系。
北盘江水域:重点打造牂牁、野钟、龙场、营盘、普古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木城、鲁嘎、扁朝、格支、天门、龙场、舍烹、中兴、新场、牛场、龙河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牂牁江、北盘江野钟景区、营盘景区、娘娘山农旅景区等旅游综合体。
都香高速(六盘水境内段):重点打造落别、大用、岩脚、梭嘎、陡箐、月照、大河、大湾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牛角、抵耳、水塘、木贡、高兴、土发、猴儿关、双洞、大箐、高炉、海嘎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洒耳景区、大用农旅景区、廻龙溪景区、梭嘎景区、月照养生谷、大河农旅景区、梅花山国际休闲度假区、韭菜坪景区等旅游综合体。
水黄公路:重点打造月亮河、郎岱、牂牁、猴场、蟠龙、米萝、玉舍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补雨、阿乐、木城、鲁番、扁朝、补那、法那、裸么、俄嘎、海坪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月亮河景区、郎岱农旅景区、牂牁江景区、百车河景区、米萝农旅景区、野玉海山地度假区等旅游综合体。
水盘兴高速:重点打造玉舍、发耳、营盘、乌蒙、坪地、机场坪、双凤、丹霞、竹海、大山、普田、新民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转山、双井、高峰、坡上、小树林、岩脚、鄢官、水塘、黑土坡、乐民、羊圈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营盘景区、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丹霞山、老厂竹海、新民景区等旅游综合体。
沪昆高速(盘县境内段):重点打造英武、刘官、淤泥、石桥、胜境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麻郎垤、岩博、妥乐、沙淤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胜境(刘官)温泉、盘州古城、妥乐古银杏、沙淤农旅景区等旅游综合体。
机场高速:重点打造月照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金竹林、尖山坡、小屯、沙包、大坝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月照养生谷等旅游综合体。
六安城际铁路:重点打造大用、新窑、关寨、陡箐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斗篷、岱港、黑晒、茶山、补林、上云盘、土发、猴儿关等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大用农旅景区、陡箐土发“音画食尚·东关E寨”等旅游综合体。
水盘城际铁路:重点打造坪寨、都格、乌蒙、鸡场坪等特色乡镇;重点推进沿线可视范围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发野玉海、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等旅游综合体。
(牵头单位:市生态旅游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
(二)山地大健康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按照“十三五”交通规划布局,加快“快旅慢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到20xx年,力争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80公里,建成旅游公路250公里,“快旅慢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航空:重点加快推进盘县机场和乌蒙大草原、野玉海、梅花山、韭菜坪、牂牁江等景区的直升机停机坪建设。
铁路:重点加快推进沪昆客专境内段、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六盘水至盘县城际铁路等快速铁路建设。
公路:重点加快推进盘兴(高速)、六(盘水)威(宁)高速、纳(雍)六(枝)晴(隆)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毛口至坪地、岩脚至梭嘎等一批旅游公路建设;推进主干道至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旅游公路建设。
交通服务设施:重点加快推进三个主城区(各1个)智慧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游客中心、停车场、换乘站点建设(三类设施四县区均不少于10个);推进自驾车营地和房车营地建设;推进三个主城区旅游交通标识、公路旅游交通标识和景区旅游交通标识的建设完善;依托公路加油站站点完善旅游综合服务配套功能。
交通运输服务:重点加快推进旅游汽车租赁服务公司建设;开通三个主城区至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旅游客运专线;开通或加密六盘水至北京、上海、广州、海南、昆明、重庆、武汉、长沙等主要客源城市航线。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月照机场公司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山地大健康旅游食宿服务体系。按照体系化、特色化、规范化、体验化的要求,加快现代都市、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四个层次”的餐饮住宿设施建设。到20xx年,力争新增旅游床位数4万张以上。
主城区:结合旅游开发实际,重点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旅游星级饭店、精品连锁酒店、产权酒店、第二居所等旅游住宿设施,规划建设一批集住宿餐饮美食等为一体的综合街区、社区、别院等休闲旅游地产。
特色乡镇: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经济型酒店、精品客栈、青年旅舍、分时度假酒店、养老公寓和特色美食店。
美丽乡村:重点规划建设农家乐、乡村旅舍和精品客栈。开发地方特色餐饮,重点开发黔菜系列、风味小吃和保健食品,开展特色经营,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快餐配送和连锁餐馆。
旅游综合体: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如牂牁江游轮及水上居所、梅花山冰雪、韭菜坪石林、乌蒙大草原帐篷、野玉海房车、娘娘山树屋、妥乐银杏舍屋、廻龙溪温泉、野钟悬崖、月照洞穴等度假酒店、主题酒店、企业庄园和餐饮综合体、生态餐厅、养生主题餐馆。
(牵头单位:市商务粮食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旅游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市旅游文化投资公司等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山地大健康旅游娱乐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六盘水夜郎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文化、健康文化、农耕文化、城市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山地大健康旅游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建设。
主城区:积极利用建成的体育场馆、文化馆、影剧院、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推进主城区大型游乐场建设,开发荷城古城、水城河景观带类型多样的娱乐消费项目。
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结合实际开发具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健康文化等特色的娱乐项目、演艺项目、体验项目,加快娱乐场地设施建设。
(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旅游委、市民宗委、市规划局、市旅游文化投资公司等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五)山地大健康旅游商品购物体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旅游开发布局,切实加快山地大健康旅游商品开发及专业卖场建设。到20xx年,力争旅游商品生产总值达25亿元,旅游商品的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5%左右。
旅游商品: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开发农民画、剪纸、刺绣编织、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等旅游工艺品,推进旅游工艺品规模化和产业化,鼓励发展旅游商品专业村和专业户;突出山地特色,重点开发盘县火腿、天刺力、红心猕猴桃、蓝莓、核桃、茶叶、生姜、苦荞、酒业、玄武岩矿泉水等旅游特色食(饮)品。
旅游商品卖场:三个主城区重点加快旅游购物街区、旅游商品超市、旅游商品电商平台的规划建设;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区、超市、商铺及电商平台。
(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粮食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旅游委、市农委、市旅游文化投资公司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六)山地大健康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大力培育旅游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等主体,切实壮大旅游企业数量和规模。
投资开发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市县两级旅文投公司,组建一批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建设子公司,积极参与全市旅游开发和重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野玉海、牂牁江、乌蒙大草原、妥乐古银杏、韭菜坪、百车河等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景区公司治理结构,做活、做实、做大景区开发经营主体。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上市公司、集团公司、连锁企业、品牌加盟商等客商参与我市景区开发、食宿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服务主体:加快引进一批“全国百强社”到六盘水设立分社;鼓励市内旅行社兼并重组和联合经营,组建旅游联盟、旅行社超市、旅行社电商等新型旅游服务组织;加快重点景区、宾馆、车站、商场等场所的旅行咨询服务分支机构建设;加快重点客源市场旅游咨询宣传服务机构的规划建设,积极发展壮大以旅行社为重点的旅游中间服务组织。
(牵头单位:市生态旅游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投资促进局、市旅游文化投资公司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七)山地大健康旅游生态环境体系。围绕“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常流、土壤常净”目标,加快构建山地大健康旅游生态环境体系。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大重点旅游景区核心区禁(限)区划定;强化主要公路、铁路、城镇、园区、景区周边的植被景观建设和“整脏治乱”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文明诚信单位(村镇、街道、社区、景区、酒店、旅行社、交通等)示范创建,努力打造“三乡·五园”八张国家级生态名片,建设绿色凉都。(牵头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市林业局、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旅游委、市农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全体会议或专题工作会议,对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调和处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情况的跟踪、督促和调度,定期将调度情况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领导。(牵头单位:市生态旅游委;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二)政策保障。优先推进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七大产业”的工商、税务、组织机构代码“三证合一”及联审办理,推进简政放权,规范和下放审批权限,全面清理收费项目,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关于养生、医药、医疗、养老、农业、文化、旅游等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为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七大产业”和“七大体系”提供用地指标、招商引资、贷款融资、人事待遇等方面的强有力政策保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的投入,建立市县两级财政直接投入增长机制。(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三)统计保障。建立以“七大产业”、“七大体系”主管牵头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覆盖市、县的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统计网络;完善“七大产业”、“七大体系”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报送制度。(牵头单位:市生态旅游委、市统计局;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四)人才保障。实施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把“七大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六盘水市师范学院及六盘水职院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设置,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专业人才,有计划地选派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特色乡镇、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旅游饭店、旅行社等管理服务人员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旅游委、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五)宣传保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和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知晓率、认同感、参与度;加大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对外营销力度,市、县(特区、区)每年均组织不少于4次赴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媒介全方位、大力度宣传“中国凉都”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品牌,扩大六盘水山地大健康旅游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牵头单位:市生态旅游委;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六)监督保障。各县(特区、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和市直责任部门要尽快组建工作专班,认真制定落实工作方案或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市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城市建设,尤其是“七大产业”、“七大体系”发展工作的检查指导,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要牵头组织开展联合督查,督查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负面清单管理内容之一。(牵头单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生态旅游委;责任单位: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
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来青阳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青阳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精神,聚焦当前旅游发展“有点无线、有点无面”的短板,杨田镇将结合实际,抓住特色,主动作为,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定位
围绕“农耕小镇—山水杨田”主题,立足杨田镇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按照“一轴两翼三线”(一轴即G330国道为生态旅游大道,两翼即以仙隐山、广德口水库区域发展康养度假项目和以力进生态农业为代表的G330国道以东发展高端休闲观光农业,三线即以杨朱线(杨田—朱备)、杨酉线(杨田—酉华)、青泾线(青阳—泾县)东堡段这三条公路沿线发展农旅养生项目)。)布局杨田旅游项目,深挖资源,积极谋划布局发展康养健身、休闲、生态之旅等旅游业态。
二、工作举措
(一)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一是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健康养生理念以及现代健康理论,以杨田镇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结合旅游全域化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生态、气候、环境、文化等健康养生资源,20xx年,杨田镇包装储备大农业大健康大旅游项目50个,深度编制推介九曲湖旅游综合体、涧泉田园综合体、九甲里艺术村等三个农旅项目。积极推进大云房车文旅综合体项目、力进生态农业等已落地项目的建设工作、九曲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杨岭田园综合体项目方案设计。未来三年,将围绕九华山,引进新业态,错位补位发展杨田旅游,积极对接中国保利、中合万家、华昌控股、中交建等大公司洽谈合作意向。
二是精心谋划、科学布局,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健康产业基地。以青泾公路沿线在上下东堡、涧泉、黄泥等村,发展健康休闲农业、现代观光果园和养生度假产业。以五梅村为主依托中药种植产业的基础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深入挖掘中药养生特色,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中药材加工、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中药康养基地。以G330国道沿线在仙梅、缑山、杨田、东南等村规划建设集生产、旅游、示范、科教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以现有东堡食品产业园为基础在G330国道及G3高速之间规划建设集研发、加工、展示、贸易为一体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园。
三是因地制宜,围绕绿色健康种植业、生态健康养殖业和健康休闲农业等,加快建设一批品牌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特色名优名品。组织镇内农特企业申报生产工艺非遗(石磨麻油、葛粉加工、黄精丸加工),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目前已开发黄精粉丝、葛粉丝产品并审定生产标准),鼓励御九华等相关企业挖掘展示黄精、葛粉、粉丝、小菜等产品制作文化。重点推动地藏黄精、涧泉葛粉、九华白甜瓜等“三品一标”农特产品。20xx年,完成6家市、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化建设。20xx年前,完成10家省、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推进试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合格证制度”。
(二)完善投入机制,巩固项目建设
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交通干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0xx年前,杨田镇将不受任务数限制,应改尽改,9个村全部实行改厕整村推进。现有旅游公厕已全部移交劲旅公司管理,家风馆旅游公厕已挂牌三星级。20xx年,新建三星级旅游公厕一所,G330线对外开放公厕三所,同时进一步完善九甲里和黄泥旅游驿站,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旅游厕所由“建”向“管”转变。
二是建立服务机制,成立由镇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布局旅游项目,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项目规划等服务。
(三)创新营销模式,编制精品线路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积极参加旅游资源推介、旅游商品展销、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大型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将互联网、户外、车体、宣传品、纪念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的开展宣传。二要积极参加“青山之阳·九华原乡旅游季”系列活动,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编制旅游精品线路。一是着力打造精品项目点,争取纳入市、县级精品旅游路线;二是依托“一轴两翼三线”旅游布局,结合杨田镇康养度假项目、农旅养生项目、美丽乡村等,着力打造一条杨田康养旅游精品路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顺利推进,成立杨田镇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协调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形成部门分工分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理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项目服务。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服务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三)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知名国企、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引进有理念有实力的文旅企业,推动杨田镇旅游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__〕33号)精神,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生态优势,加快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医、康、养、健”产业要素,推进健康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健康产品供给,优化健康服务,把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兴产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xx年,健康旅游及紧密关联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3%;建成市级以上健康旅游集聚区5个以上,健康主题小镇3个以上,形成5个以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健康旅游品牌。实现特色健康服务与旅游服务融合发展,服务模式和服务标准不断健全,新业态大量涌现,成为国内著名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康养胜地。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1、健全养老体系。促进养老与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创新发展“候鸟式”旅游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合理利用闲置宾馆、学校等设施申办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鼓励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向社区延伸,养老机构服务社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化,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丰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推动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完善养老设施。完善市县两级福利院、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福利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全州县老年公寓康养楼、龙胜各族自治县老年公寓怡养楼、市福利院养护楼、桂林市第二福利院、桂林市城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改扩建项目。[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推进医养结合。推进不少于3家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试点,发挥互补优势,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出台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流程相关制度,实施“一事通办”审批事项清单。将符合医保协议管理规定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医疗保障局,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二)重点推进健康旅游产业
1、丰富健康旅游产品。依托现有的健康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民族健康养生文化,着力打造灵川县、永福县、阳朔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灌阳县、临桂区、雁山区等县(市、区)精品健康旅游线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设施完善、品质一流的健康旅游产品。[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推进健康小镇建设。推进永福百寿镇、阳朔兴坪镇养生度假小镇、龙胜龙脊镇、秀峰桃花湾旅游休闲度假区、雁山草坪回族乡、灵川大圩镇等一批养生养老小镇建设(市民政局牵头);推进龙胜温泉、全州炎井温泉、平乐仙家温泉等温泉健康小镇建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牵头);推进阳朔运动休闲小镇、桂林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恭城平安乡等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市体育局牵头)。[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健康主题小镇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中各健康主题小镇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单位]
(三)发展壮大医疗医药产业
1、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桂林区域医疗中心,重点推进桂林旅游综合医院建设,确保20xx年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与安全等设施,构建区域性游客医疗急救服务网络,健全医疗急救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急救网络旅游景区景点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发展特色医药产业。以特色中药民族药和医疗器械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桂林喉口类、抗泌尿系统感染等中成药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中药产业,扶持一批壮瑶药材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支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进一步提升崇华中医街服务内涵;充分发挥我市在临床检验设备及配套试剂、超声波洁牙设备等方面的生产研发优势,进一步巩固现有的生化分析仪、牙周治疗仪、光固化机等优势产品市场,打造桂林智慧医疗产业链。(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四)提升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1、大力发展健康食品。利用桂林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食用菌、罗汉果、芋头、马蹄、果脯、果蔬萃取、速冻菜、脱水菜等产品产业化发展,积极研发一批健康饮品、健康食品等系列产品。(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
2、支持发展营养膳食。挖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开发具有桂林地域特色的药膳、滋补类膳食,加快培育桂林养生功能菜系列,建设一批以健康饮食、食疗养生为主题的餐饮和名店,深度开发便携型桂林米粉等方便食品,打造一批桂林特色营养膳食知名品牌。(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
(五)培育发展健康运动产业
1、促进健康运动融合发展。以桂林山水、气候和生态资源为依托,积极开发户外运动产品、线路及服务,大力发展“健康+体育”产业。办好桂林国际马拉松赛等群众性品牌赛事,完善“一县一品”品牌赛事布局,重点打造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阳朔攀岩系列赛、荔浦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灌阳全国山地户外运动锦标赛等赛事,不断提升赛事等级,推动“健康+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加快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加强绿地、江河堤岸等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牵头单位: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加快重点工程和集聚区建设
1、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在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医疗、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运动等领域认真筛选一批健康产业大型项目纳入桂林市重大项目、自治区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对带动性强、投资额度大、示范性好的重大项目,要成立市级或县级指挥部,统筹协调有关工作,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全程跟踪推进。[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各重大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管委会,其中各重大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管委会作为项目主体实施单位]
2、加快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桂林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__—20xx年)》(市政办函〔20__〕13号)部署,大力推进桂林国际智慧健康旅游产业园、桂林万福养生休闲旅游区、桂林市琴潭“大龙湾·栖息式”社会化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阳朔兴坪休闲养生度假区、桂林漓东健康养生旅游综合区、罗山湖体育旅游休闲区、桂林生命电子博览园等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牵头单位:各集聚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
(七)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
1、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实现企业开办“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张网络、一个工作日”,打通企业办证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切实降低健康产业相关企业成本,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行政审批局)
2、强化招商引资。不定期开展有关生物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医疗等专题招商,通过项目建设、产业链条合作、参股合资、品牌管理、平台运营等方式,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健康产业企业机构。(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
3、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大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宣传推广各类健康产品,营造健康产业发展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桂林日报社、桂林广播电视台)
(八)落实提供各项政策支持
1、落实用地保障。将健康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前提下,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地。鼓励将未开发房地产用地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转型用于健康养老项目用地。对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若后续调整为营利性养老服务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
2、争取资金支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储备,全力争取中央及自治区的资金支持,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工作,争取普惠养老支持资金。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创新符合健康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利用外资发展我市健康产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金融办)
3、落实税费优惠。对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企业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机构与公立养老机构同等享受用水、用电、用气、有线电视收费等优惠政策。支持用电量达到要求的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牵头单位:市税务局、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
4、加强人才建设。依托桂林现有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和优化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医学英语、营销运营等从业人员,为全市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各层次服务人才。加强针对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国际旅行健康咨询机构、旅游服务机构等相关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旅游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技术及服务人才有序流动机制。(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体育局)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市健康产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成员单位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做好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解决我市健康产业发展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本方案要求,上下联动,狠抓工作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牵头部门对分工任务负总责,并指定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其他配合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积极支持,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三)强化督促问效。市健康产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对照工作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将年度任务落实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对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懈怠、推进不力的要依规严肃处理。
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篇4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扩大就业、稳定经济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xx〕14号)和《阿坝州健康促进县创建实施方案》(阿州指发〔20xx〕4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州委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依托我县健康服务资源和旅游资源,充分激发和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积极打造和延伸产业链,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大力促进健康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1.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康复、护理等服务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全县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等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健康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中医保健、健康养老、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健康评估和健康风险预测水平明显提高,对个人和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能力明显提升。
3.大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定位、科学规划,逐步开展健康旅游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和示范区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开发一批蕴含九寨沟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路线,加快九寨沟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深度融合。
4.环境不断优化。引导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行业规范、标准更加科学、完善,行业管理和监督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群众幸福感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一核三带多点”医疗机构新布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新格局。通过错位发展、优化配置,纵深推进医共体建设,形成“一核三带多点”医疗机构新布局,以医共体总医院为核心,建立ICU、介入治疗等新学科,全面提升危急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以第二人民医院、双河镇卫生院、玉瓦乡卫生院为纽带建立医疗卫生次中心,加强慢病、常见病、多发病救治水平,提升旅游应急救治能力;以多点分布为支撑,乡、村卫生机构辐射全县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全面发展中藏医药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藏医药服务。积极开展“治未病”和老年病研究工作,推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服务。支持有资质的中医、民族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推进药材种植业及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保健产业,大力推进中藏医药科技创新,积极研发一批中藏医药养生保健系列产品。
3.着力构建慢病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室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康复科、民族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功能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县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患者的分级诊疗机制,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建立急性期病人到县级医院就诊,康复期病人回基层诊疗的双向转诊机制,到20xx年底,初步建成以县中藏医院康复医疗科中藏医特色康复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治疗室为主,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县、乡、村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4.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功能。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院、社区和居民家庭,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保健咨询、健康指标监测和健康信息管理等服务,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和关怀服务。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在中藏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设置老年病床。
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责任单位:县科技农牧局、县民政局
(二)促进发展全民健身服务
完善乡、村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结合我县风景名胜区、乡村振兴、宜居县城建设、魅力小镇打造等,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开展具有九寨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例如半程马拉松、藏羌健身锅庄、广场舞等活动。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运动会,创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体育模式,吸引更多职工参与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严格保证青少年学生体育课时和课外体育活动。
牵头单位:县文体旅游局
责任单位:县级各部门
(三)塑造健康行为
加强控烟限酒。加强控烟宣传教育,推行无烟社区、无烟单位、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无烟环境创建,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强烟酒销售监管,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引导合理膳食。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改善居民食盐、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的建设。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培养本土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和护士等,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等心理健康服务。
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共创健康环境
将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爱国卫生运动、疾病防控相结合。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公共健康服务设施用地,完善相关公共设施布局和标准,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健康家庭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普及健康理念。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五)落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卫生健康部门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推进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发展“健康保健员”“健康指导员”“家庭保健员”等岗位,探索健康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落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任务,为辖区各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支持。
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六)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
依托现有医疗健康和旅游资源,重点突出各地具有九寨沟特色的系列产品,打造九寨沟健康旅游产业链。
1.突出中医药资源优势,发展中藏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发挥九寨沟生态、文化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利用中藏医药特色资源,推动中藏医药与旅游休闲有机融合,大力开发具有九寨沟特色的中藏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康养中心、罗依生态园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中国·九寨刀党参馆、九寨沟国际医养度假(示范)区项目为建设重点,打造以中藏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等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中藏医药健康旅游。
2.突出医养结合资源优势,发展医养结合型健康旅游服务。整合闲置资源向医养结合型老年康复护理院建设发展服务转型。依托我县“天然氧吧”、自然资源的优势,挖掘负氧离子等健康功能,以候鸟式养老为主题,开发森林氧吧、高山瑜伽、森林雾浴、农耕体验等健康项目,提供睡眠体验、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等特色服务,推进我县医养结合型健康旅游服务业发展。
3.突出温泉资源优势,发展温泉疗养型健康旅游服务。根据南坪镇温泉水质特色,结合我县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以理疗、保健、美容等功能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不同疗养功能的温泉疗养型健康旅游产品。
4.突出健康食材资源优势,发展食疗养生型健康旅游服务。以健康群体、亚健康群体、病症患者为旅游目标市场,将健康饮食与旅游融合,打造九寨沟特色食疗养生型健康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我县地方特色养生食品、特殊药膳食品等,将健康饮食与我县旅游相融合,为旅游者提供人性化的健康饮食服务。
牵头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责任单位:县科技农牧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商务经济合作局、县文体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九寨沟县实际情况,扩大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规模,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推动专家智力帮扶实施,健全我县对外合作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在实施多点执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试点工作,鼓励医师开展多点执业,尤其是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
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
(八)加大健康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强化健康旅游目的地营销,积极推广推介我县健康旅游产业和产品。在文化和旅游官方网站开设健康旅游专栏及健康旅游信息交流区。创新开展“健康酒店”评选活动,举办营养膳食、康复服务技能等培训班,鼓励酒店结合道地药材向广大游客提供营养膳食、推拿按摩服务。以提升辖区居民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重点内容,在电视、移动媒体和新媒体播放健康公益广告,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巡讲,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质量和覆盖面。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文体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
三、保障措施
(一)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强化政府在健康促进、标准规范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康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多规合一、部门联动、产业融合”的一体化实施机制,统筹协调医疗健康、旅游等方面的政策,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二)健全机制、加强监管。加强健康服务业监管,依法规范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加强综合执法、食品药品、卫健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合监管和执法,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日常监管,落实专项经费预算。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导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自觉开展诚信服务。
(三)交流合作、开放共赢。加强与健康旅游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积极开拓我县健康旅游市场。加强与省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升我县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大力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我县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篇5
一、总体要求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落实中央、省、X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等决策部署,构建“一环两板块”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响“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将X打造成为产品结构丰富、产业体系健全、行业服务优质的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到X年,力争全市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8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旅游工作机制
1.完善协作推进机制。发挥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源整合、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旅游+”“+旅游”工作项目和成果。
2.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行业主管服务引导,企业、园区和协会主体发展、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落地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旅游项目策划、招商、落地和投入运营,扩大旅游有效投资。
3.创新景区管理机制。推进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引导、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开发、经营、托管旅游景区。以旅行社为纽带促进景区与客源地市场全面衔接。
4.创新对台旅游合作。深化南台旅游合作,拓展对台青少年研学实践、自驾互通、乡创等旅游新业态交流往来。
(二)加强规划统筹引领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深度挖掘和梳理旅游资源,推进多规合一,留足旅游发展空间,延续历史文脉,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编制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课题研究或行动计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健全旅游规划体系;配套制定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推动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建立旅游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三)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1.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一批古建筑、古民居、古寺庙等,依靠市场力量和利益机制,植入合理业态,加快成功文化产业园、蔡氏古民居、叶飞故里、汉侯博物馆等项目开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把握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发展趋势,挖掘X南文化、海丝文化、文物遗迹、传统村落、博物馆、红色遗址等旅游资源,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研学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和推广。弘扬传统技艺,加大文化旅游创意商品的孵化力度,开发富有X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
2.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做优生态康养休闲游,注重提升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旅游功能,开发建设天然氧吧、地质科普、气象景观、山地避暑、现代农业、森林旅游等生态休闲产品,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田园综合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乡渔村等,加快杨子山大地艺术、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凤清生态旅游、春风燎原小镇、五峰山生态修复旅游等项目招商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加快五里桥畔、大佰岛等项目建设,发展海钓、帆船、游艇等“游岛玩海”旅游产品。
3.发展特色旅游镇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重点培育九都镇、蓬华镇、东田镇、翔云镇、眉山乡、向阳乡等一批旅游休闲集镇,以及英都镇良山村、梅山镇林坂村、康美镇福铁村、罗东镇霞山村、乐峰镇湖内村、官桥镇岭兜村、丰州镇环山村、石井镇奎霞村、翔云镇椒岭村、码头镇诗南村、霞美镇沃柄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带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由所在乡镇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
4.促进“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加快工业、健康、体育等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计划。利用工业园区、展示区等开展工业旅游,培育观光工厂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滨海、山地旅游风景道,加快布局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露营公园、户外运动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科学合理利用“清新流域”,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推广徒步穿越、森林拓展、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漂流、垂钓等水上运动,培育滑翔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项目,加快推进九都国际滑翔伞、梅山激流回旋等基地建设力度。发展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温X养生等健康旅游,创建一批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养生旅游休闲示范基地。
(四)提升旅游要素品质
1.构建多元住宿体系。鼓励发展目的地度假酒店、精品文化主题酒店、生态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加快宏超、爱乐御府、万豪国际等酒店项目建设力度。
2.提升旅游景区质量。实施A级景区提升工程,完善服务配套功能,争创更高等级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
3.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推动丰州古街、洪濑美食街等旅游特色餐饮街区建设。依托石材、水暖、纺织鞋服等优势产业,开发旅游商品及伴手礼,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展销会,积极打造地方优秀旅游商品品牌。
4.促进生活休闲业态发展。引导开发夜游旅游项目,促进地方服务业向夜间旅游服务延伸,着重打造夜间文化演艺、夜景观光、特色餐饮购物、夜间休闲娱乐等“月光经济”产品。
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换股参股、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落实旅行社地接业务奖励。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扶持一批旅游“双创”企业。强化与在线旅游企业合作,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旅游企业。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筹建市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集散服务网络,扩展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等重要节点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全市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
2.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完善以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为中心,辐射各景区(点)、重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优化提升全市景区之间通达性,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以及停车场、服务区等相应配套基础设施。
3.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新三年“厕所革命”行动计划,至X年,全市再新改建旅游厕所25座。积极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有一个AAA级旅游厕所,特色村至少有一个AA级旅游厕所,其他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4.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推进旅游建设,打造旅游云平台。应用旅游大数据,增强旅游职能管理好和宣传营销,完善导览与服务功能,拓展信用、监管和互动功能。
5.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快位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引导标识建设,增强“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形象宣传,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六)强化旅游品牌营销
1.打造旅游品牌。立足X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旅游节点城市的定位,以“成功故里,海丝X”为城市品牌,统一营销主题,市级层面统一对外营销X,把X推向全国。引导和推动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打造目的地旅游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力争融入省“全福游·有全福”品牌体系。
2.开展精准营销。积极构建市、镇、企业“三位一体”营销体系,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旅游消费需求,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营销精准度。深挖主要客源市场,拓展潜在客源市场,加强港澳台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华侨华人聚集国家的客源市场营销。
(七)综合治理旅游市场
1.践行服务承诺。践行“放心游X满意在X”旅游服务承诺。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联合执法等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对旅游市场开展随机抽查。加快与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旅游市场智慧化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2.强化安全保障。落实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安全警示、宣传、引导,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加强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公告、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和应急管理。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3.强化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我市旅游特点,加强地方旅游服务标准研究,逐步建立符合X实际、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4.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实施导游服务提升工程,完善导游培训体系,促进全市旅游队伍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健全导游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惩戒导游失德失信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权益保护。
(八)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革命旧址遗址等资源的保护利用,科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承载量,保障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加大对旅游道路沿线、休闲集镇、旅游村集中整治,优化旅游环境。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开展“清新指数”监测发布。倡导旅游志愿服务公益行动。
(九)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1.扩大旅游扶贫成效。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和直接就业、定点采购、培训指导等方式,拓展旅游扶贫覆盖面,推进旅游扶贫富民。
2.推进服务设施主客共享。以主客共享理念,推动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3.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深化文明旅游、文明宾馆酒店、文明导游创建。落实旅游“红黑榜”,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和信息通报机制。把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纳入到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加强对全域旅游的统筹领导,抓好落实。
(二)加大资金扶持。大力支持“六大旅游产品”培育,支持新增3A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创建。统筹、整合、用好发改、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财政资金。积极申请中央、省、X市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
(三)保障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扶贫项目用地,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鼓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旅游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安排旅游产业用海,优先支持高端生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快人才培育。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人才支持计划,鼓励涉旅企业引进旅游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篇6
为大力发展健康旅游,振兴发展新经济,满足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要,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根据省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重大决策部署,依托我市健康服务资源和旅游资源,充分激发和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打造和延伸产业链,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大力促进健康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强化政府在健康旅游体制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健康和旅游纵深融合,营造良好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
2.立足本地、创新发展。立足我市实际,充分发挥现有健康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化健康旅游服务,创新发展方式,扩大辐射范围,提升联接能力,构建具有吉安地域特色的健康旅游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
3.交流合作、开放共赢。积极融入省内外区域合作,借鉴省内外优秀经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我市健康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我市健康旅游机构在省内外的综合竞争力。
4.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合理布局,选择我市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健康旅游试点,积极探索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形式及路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健康旅游有序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xx年,逐步开展健康旅游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和示范区的申报和建设工作,配合省里做好“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建设,开发一批蕴含吉安特色的健康旅游产品,加快吉安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夯实我市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紧密结合。
到20xx年,全市健康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健康旅游产业布局合理,健康旅游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多层次、多业态的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健康旅游市场运行和保障机制基本健全,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将吉安作为健康旅游目的地,产业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
二、提升健康旅游产品供给能力
(四)发展和丰富健康旅游产品
依托我市现有医疗健康和旅游资源,重点突出各地具有吉安特色的系列产品,打造吉安健康旅游产业链。
1.突出中医药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发挥吉安生态、文化资源富集的资源优势和名山秀水的品牌优势,利用中医药特色资源,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休闲有机融合,大力开发具有吉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优先在景点景区设立热敏灸体验馆,建设热敏灸小镇,打造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等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在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玉笥山等地打造一批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基地,力争建设1-2个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突出特色医疗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医疗型健康旅游服务。融合各项资源,选择区位理想、医疗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康养条件齐全、生态环境好的县(市、区),打造涵盖医疗保健、中医药、康体运动、绿色生态、古文化、红色基因、医养结合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多功能的综合型健康旅游目的地。(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工信局、市教体局)
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以健康体检和疾病治疗为主的综合医疗服务,打造集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实体型现代化健康服务园区。加强“高、精、尖”卫生人才的引进,组建高端医疗团队、特色诊疗服务团队,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医疗旅游机构。(市卫健委)
3.突出医养结合资源优势,发展医养结合型健康旅游服务。整合闲置医疗资源向医养结合型老年康复护理院建设发展服务转型。依托我市医疗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以医疗、养老为主题,开发集医疗、康复、保健、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产品。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推进智能健康养老应用,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型健康旅游服务业发展。(市卫健委、市工信局)
4.突出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型健康旅游服务。依托我市生态资源特色优势,强化生态资源的医疗、保健、康养价值,挖掘负氧离子、矿物质等健康功能,开发森林氧吧、矿泉浴、高山瑜伽、森林雾浴和农耕体验等众多健康项目,提供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等特色服务。(市文广新旅局、市卫健委)
5.突出温泉资源优势,发展温泉疗养型健康旅游服务。发挥我市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根据各地温泉水质、功能及环境差异,结合中草药资源功效,以理疗、保健、美容等功能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不同疗养功能的温泉疗养型健康旅游产品。(市文广新旅局、市卫健委)
6.突出健康食材资源优势,发展食疗养生型健康旅游服务。以健康群体、亚健康群体、病症患者为旅游目标市场,将健康饮食与旅游融合,打造吉安特色食疗养生型健康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我市地方特色养生食品、特殊药膳食品等,将健康饮食与我市红色旅游相融合,为旅游者提供人性化的健康饮食服务。(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
7.突出我市运动休闲资源优势,发展康体运动型健康旅游服务。以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引导,开发攀岩、登山、山地越野、龙舟等健康旅游项目。积极参与或组织开展省内和全市知名赛事,实现赛事旅游与全民健身相融相促。(市教体局)
8.融合各项资源,发展综合型健康旅游目的地。选择区位理想、医疗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康养条件比较齐全、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打造涵盖医疗保健、中医药、康体运动、绿色生态、古文化、红色基因、温泉、食疗、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全链条、多功能的综合型健康旅游目的地。(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体局)
(五)创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项目)
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项目)申报工作,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项目)建设。参与制定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建设申报标准,推进健康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打造系列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品牌。(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
(六)提升健康旅游服务品质
加强健康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于安全措施。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优化和完善“全域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提升健康旅游智能化导航水平,积极参与“互联网+健康旅游”试点工作。推进智慧健康旅游产品研发及其服务技术的创新,激发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
三、培育健康旅游消费市场
(七)加大健康旅游推介力度。充分利用有关推介平台、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博览会等多种方式,强化健康旅游目的地营销,积极推广推介我市健康旅游产业和产品。在文化和旅游官方网站开设健康旅游专栏及健康旅游信息交流区。(市文广新旅局)
(八)推进健康旅游服务信息化。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参与健康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加强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健康旅游智能化导航水平。(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
(九)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相关商业保险公司加强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按规定落实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市卫健委、市发改委)
四、优化健康旅游发展环境
(十)科学规划,推进健康旅游持续发展。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省统一部署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建设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吉安健康旅游发展研究,探索健康旅游发展理论、模式和路径,指导吉安健康旅游可持续发展。(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
(十一)推进市场准入和行业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条件,精简审批材料,规范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改革审批方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健康旅游产业全链条、全过程的包容、审慎、有效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推行属地化管理,依法规范健康旅游服务机构及个人从业行为。强化健康旅游产品质量重点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建立适应新生事物特点的科学监管模式,打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促进健康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
(十二)完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健康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健康旅游产业土地供给的综合协调,科学规划健康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依法依规强化用地监管,严禁擅自改变用途。支持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医疗保健业、旅游业等相关机构开展健康旅游业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旅游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旅游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人才、管理、服务、技术、品牌等建立协议合作关系,允许公立医院根据规划和需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性医疗机构。(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发改委)
(十三)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我市相关高校开设健康旅游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健康旅游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士、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医学英语、营销运营等从业人员。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技术及服务人才有序流动的机制。加大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科研投入,深入研究健康旅游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及健康旅游管理等领域。(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
(十四)推进行业诚信自律建设。鼓励成立健康旅游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管理和社会监督,提升行业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互联网+信用+健康旅游”,提升社会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行业自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健康旅游行业自律机制,促进健康旅游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市卫健委、市文广新旅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五、保障措施
(十五)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康旅游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多规合一、部门联动、产业融合”的一体化实施机制,统筹协调健康旅游发展涉及的医疗健康、旅游等方面的政策,推动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十六)推进试点示范。各部门根据职能牵头实施,推进试点示范建设和申报。选择一批具备良好资源条件、具有前期工作基础、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地方积极性较高的健康旅游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并做好相关申报工作,形成稳定的健康旅游市场。
(十七)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与健康旅游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积极开拓我市健康旅游市场。加强与省内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升我市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大力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我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旅游项目实施方案 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闹纲要(20xx-20__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赞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辖型发展、富民兴区”总任务,加快万盛旅游创新发展,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万盛旅游历经20余-年探索实践,对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是万盛加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进资源型城市辖型的重大举措j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全面辖型升级的必然选择j是加悔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j是保障和馥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提升文明法浩素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兢载体。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对于统筹和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市五大功畿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四季度假,突出生态文明、运动健康、智慧智畿、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推进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实现全域布局、全面融合、全民参与、全新发展,加悔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偶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赞需求。
坚持生意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意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旅游揖融资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区间合作,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甚享。积襁营造良好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姜、传播美。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万盛,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全域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效。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20%以上,在村居民收入3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建成黑山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庆生态旅游度偶基地和重庆运动养生基地。
到20__年,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20__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3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40%以上来源于旅游忱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重点任务
(一)统筹旅游资源,全域布局导区导点
按照“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偶”的思路,把566平方公里作为旅游导区全域规划建设,构建“一城两带两区五镇”空间格局。“一城”,即美丽幸福旅游城市,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实施规划建设改造,融入旅游元素,彰显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公园、马鞍山骑行公园、方家山森林公园、白果坪湿地公园、犀牛背文体公园、二郎山健身公园及樱花温泉、黑旗崖、刀子岩、东岳庙等特色休闲景点,建设城区都市忭闲旅游集聚区。“两带”,
即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以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天籁谷、奥陶纪、狮子槽、南天门、板辽湖八大精品导区为主体的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绿水一白龙湖现代农业园一天星特色民宿村落一庙蛔农耕原乡一桓辽问茶文化园一凉风生态渔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两区”,即黑山谷旅游度偶区和鱼子岗旅游度假区,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地。“五镇”,即五个特色小镇,包括青年千年古镇、石林苗族风情镇、丛林三线文化镇、金桥民俗文化镇、关坝渝黔边城。呈现“移步异导?‘于平常中蕴神奇”的全域旅游新景象。
(二)创新旅游业态,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
发展生态旅游,围绕建设全国最美养生导区目标,加强湿地、植被、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涵养,丰富生态、生物、地质等游害体验活动,开发森林养生游、文化养生游、科普科考满等产品,形成万盛施游特色品牌。发展体育旅游,围绕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目标,扶持体育导区建设和四季体育项目,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产品融合,推出羽毛球体验游、千里徒步游、定向测向拓展游,培育万盛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合理利用民俗村搴、村落古镇,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的旅游导点导观,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林家乐厦精品民宿游、生志农业观光游。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需求,针对养老服务、医疗康体,积极开发老年休闲养生度假产品;针对拍客、车友等新的旅游群体,包装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线路,推出探险游、低空体验游、品酒品茗游、生态垂钓游、冰雪游、温泉游等一日、两日、多日游产品线路。
(三)强化管理服务,全面提高游客满意度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景区创A、饭店创星、旅行社创强工作。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相关企业、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害消赞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旅游行业规范化建设,实施动态监管,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创建一批标准化名牌旅游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金牌导游。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和应急救援体系,营造旅游安全环境。倡导健康旅游方式,开展文明主题活动,打造文明礼仪、诚实友爱的.旅游文化环境。
(四)创新营销方式,全面提升旅游影响力
构建大营销格局。健全“正炙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宣传机制,加强旅游城市形象整体推广、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包装、重要节会赛事营销、影视综艺节目合作,积极与知名旅游网站、主要旅行社共建协作。策划开展多样性旅游主题活动,积极运用社交媒体、朋友圈、自媒体等新媒体,加强互联网营销,形成全民宣传、全民参与的大营销格局。
创新营销方式。加强活动营销,推出浪漫春游季、消夏避暑季、金秋感恩季、运动冰雪季等四季系列活动,策划打造黑山谷羽毛球挑战赛、龙鳞石海定向越野赛、春季高山动谩气球节、乡村旅游节等精品节会,针对备类目标人群,不断制造旅游兴奋点、引爆点。做深做透重庆、四川、贵州等基础目标市场,积极推进长三角、珠三角、华中等重点目标市场,探索拓展港澳台、日韩等国际市场。主动对接集团消赞市场、民间自发团体市场、老年人市场等,制定优惠和激励政策,实施精准营销。
(五)积概融入“互联网+”,全力发展智彗旅游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全域旅游。以“互联网+”网络平台为支撵,实施全域旅游咨询与指挥中心、导点无线互联网、旅游电子地图、旅游门户网站、旅游云计算数据库、旅游电子票务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消赞一卡通、旅游咨询投诉及服务热线、电子语音解说及互动终端等旅游十大工程建设,宴现有线宽带镇、村、导点全覆盖,无线网络全域全覆盖,重要导区节点wIFI全免费,全面建成旅游服务体系。
(六)科学规划布局,全面提升休闲地产品质
按照“长远规划、把握节奏、有序投放”的思路,合理布局、稳妥推进忭、闹地产建设。大力推行“高山生意导区中怵闲地产?‘旅游配套项目琳、闹地产”开发模式,布局丛黑路、狮子槽、黑山谷北门、黑山谷南门、奥陶纪、石林椅子台、南天门、板辽燕石、九锅箐等九大避暑休闲地产片区。坚持有序推进、分步宴施,降低地产密度,回归忭、闹本质,打造重庆性价比最高的忭、闹地产品牌。
(七)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加强旅游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推动渝黔复线、金桥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加大国道、省道改造力度,增强渝南黔北旅游导区之间互联互通能力。提质建设旅游环线公路,重要导区、导点、度假区连通道路实现全面油化。设立通往旅游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牌,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建成黑山水库、观音寺提水工程,实施农网改造,推进供气全域覆盖,增强旅游供水和能源保障能力。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完善全域旅游配套服务功畿。按照导城一体要求,优化度假区与城区、导区与场镇、城市与农村旅游服务功哉划分和项目布局。完善餐饮、购物、螟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旅游购物,打造“万盛味道?‘万盛慢生活”“健康万盛、运动万盛”等休、闹品牌,健全高中低齐备的旅游接待体系,全面增强全域旅游配套服务箭力。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强城区、丛林、青年等对外交通节点旅游集散功能,打造谕南黔北旅游集散地,增强万盛旅游对外辐射力和带动力。
(八)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旅游发展鞍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畿力建设。开设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公立医院在导区度偶区的分院、服务站点,在重要导区导点设立卫生室,对游害、度假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医疗服务。增设亲子游乐、托儿早敦等教育设施,提升全域旅游教育文化设施功靛。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实行导区导点公交“一卡通”,实现城区、导区和乡村旅游导点公交全覆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完善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全域旅游社区基层组织,提高市正盘管理、警务救援等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全域旅游人文关爱和认同感。
(九)打造旅游精品,全力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
加悔黑山谷旅游度假区建设。宴施创建国家弧旅游度假区两年攻坚行动,对照创建标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打表推进。建立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研判、定期调度、定期督查。加大向上争取和申报工作力度,积襁争职市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支持,确保20xx年创建成功。
上一篇: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