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 子(精选14篇)
轮 子 篇1
一、课文说明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对轮子作用的研究,引导学生知道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本课与《车》一课组成本册的“机械”教学单元,对学生进行人类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的思想教育。
本课能力训练的重点是,继续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练习;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对事物归纳、概括的能力。
本课的编写思路是:先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进行分析,提出研究课题,然后通过对比实验及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建立概念。最后再回到实际生活中,用实验研究得到的理论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事例,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出示了两组对比图,提出“用哪种方法好”的问题。每一组图都画出了两种工作方法,其中一种是使用轮子工作的。究竟用哪种方法好?学生实际生活中是有经验的,通过对这两种工作方法的分析,引导学生指出利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为了验证使用轮子是否省力,教学自然地导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试一试哪种方法省力?课文安排了一组对比实验:在桌面上用手指推一块砖头,第一种方法直接推,第二种方法在砖头下垫上几根铅笔推,试一试哪种方法省力?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得出使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的结论。
第三部分,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说一说哪些物体安装了轮子?有什么好处?课文出示了几件装有轮子的物品,它们是医用小车、行李小车、缝纫机、皮转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图找出这些物品轮子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
二、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利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
2.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文第一部分的挂图或幻灯片。
2.实验用重物(砖或书等)。
3.圆杆铅笔,每组四枝。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挂图(或幻灯片)。(出示第一部分的挂图或幻灯片。)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讨论用哪种方法好
提问:请你说说用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讨论:当学生指出用安有轮子的皮箱和用小车推粮食这两种方法好,可以省力时,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种方法可以省力?
(引导学生指出这两种方法都使用了轮子。)
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根据平常的经验,都认为使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用轮子工作真的可以省力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轮子。(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使用轮子工作能省力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①找块整砖头,放在桌面上,用小拇指推一推,砖动没动,小拇指有何感觉。
②将砖头下面垫上几根铅笔,再用小拇指推一推,砖头动没动,小拇指有何感觉。
(2)学生分组实验。不垫铅笔和垫铅笔的方法各做l——2次。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
讨论:
比一比方法1与方法2有什么不同?
方法1和方法2哪种方法省力?
观察:砖头下边垫的铅笔像什么?
组长再做方法2的实验,其余同学观察砖头下铅笔的运动。实验后启发学生指出滚动的铅笔像一个个轮子。
(5)教师小结:垫在砖头下边的铅笔就好像是轮子,使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
3.指导学生讨论生活中轮子的应用
提问:学习了应用轮子工作可以省力的知识,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安装了轮子,它们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充分发言)
讨论:依次出示课文中的图,讨论这些物体安装的轮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巩固
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轮 子 篇2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点数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的轮子的数量,并说出总数,并一一对应。
2.在帮助公园停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停车场每位幼儿各一份。
2.经验准备:认识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
活动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参与法。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 师:“今天天气真好,动物朋友们约好了一起去公园玩,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来了哪些小动物呀?”(幼儿大胆猜测)。
2. 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看都来了些谁?”(小狗,小猫,小狐狸,长颈鹿)。
二、感知轮子的数量
1. 看图数一数轮子的数量。
师:“今天来了好多的小动物,他们都开着自己的车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开了什么车。”
师:“这个是谁呀?”(小白兔)。
师:“小兔子开了什么车呀?”(一个轮子的车)。
师:“小兔子开来了独轮车。数数看小兔子的车有几个轮子呀?”(一个)。
师:“小兔子开了一个轮子的独轮车。”
2. 依次数一数其他小动物的车。
师:“来看看小狗,小狗开的什么车?”(两个轮子的自行车)。
师:“原来小狗骑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来。”
师:“那小狐狸呢?”(三个轮子的三轮车)。
师:“小狐狸骑了三个轮子的三轮车来。”
师:“那长颈鹿开了什么车呀?”(四个轮子的小汽车)。
师:“长颈鹿开了四个轮子的小汽车来。”
师:“原来小兔子开了一个轮子的独轮车,小狗骑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小狐狸骑了三个轮子的三轮车,长颈鹿开了四个轮子的小汽车。”
3. 比一比轮子的数量。
师:“那他们这些车子中,哪辆车的轮子最多,哪辆车的轮子最少?”
师:“请你们自己数一数。”
师:“小兔的独轮车轮子最少只有一个,长颈鹿的小汽车轮子最多,有四个。”
师:“你们是不是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
三、帮助小动物们停车
1. 出示黑猫警长。
师:“你们看来了谁呀?(黑猫警长)你们听听黑猫警长想要和我们说什么。”
师:“黑猫警长告诉我们不能乱停车,要我们把车子停停好。”
2. 有秩序的停车。
师:“小动物们听了黑猫警长的话,准备去把自己的车子停到公园的停车场里,可是他们遇到了困难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
师:“看看停车场的管理员有没有给我们什么提示呀?”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地上有轮子是不是?”
师:“我们来一起数一数,第一个车位里有几个轮子呀?”
师:“有几个?那我们应该停谁的车进去呀?”
师:“要停小兔子的独轮车进去对不对?”
3.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师:“现在请你们帮着小动物把车停一停吧。”
师:“停的时候看仔细啦,不可以停错哦,不然会被管理员拖走的。”
四、集体指导
1. 集体指导。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把小动物们的车都停好呀?”
师:“看来你们都停好了,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停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停一下好不好?”
师:“老师请小朋友上来停一下看看,是不是应该这么停。”
2. 幼儿自己纠正。
师:“老师已经帮小动物停好了,你们呢?”
师:“看看你们停的和老师停的一不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快快改一下吧。”
师:“小动物们谢谢你们帮他们停车,天已经晚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也开着我们的小火车回班级吧。”
轮 子 篇3
一、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16~17 页的内容,是在教学5和2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在学生初步探索规律,掌握2和5的口诀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掌握3的乘法口诀,为后面学习其他表内乘法打基础,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从而为后面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 和5的乘法口诀,是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2和5的乘法口诀迁移学习新知识,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初步探索规律,通过填一填、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记一记等掌握3的乘法口诀,为后面学习其他表内乘法打基础,便于学生从而为后面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学生的灵活性可能不够,因此,在提炼出乘法口诀的过程,通过操作强化练习,这样才能扎实掌握,积累知识,熟练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表示的含义。
(2)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口编3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
难点:积累经验,对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有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对已有乘法口诀的知识迁移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先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学生畅所欲言,再创设情境 “‘十一’快到了, 小明想给它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要几个轮?
2、玩中学:
(1)数一数
先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再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 出你是怎样数的。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各表示什么。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3连加的过程,算出得数。运用已有的经验,强化几个3相加得几的体验。
(1)看图填表。
说一说,1辆有3个,2辆有6个,3辆有9个……
三轮车 1 2 3 4 5 6 7 8 9
轮子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2) 摆一摆
同桌合作,摆几个三角行,需要几根牙签。让学生在上面用3连加的基 础上,借助三 角形数边数的活动编3的乘法 口 诀。学生可以摆一个三角形,列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有的学生不摆三角形,也能直接写算式编口诀,也是可以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经经历口诀的编制的过程,理解口诀表示的含义。
(3) 说一说
师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诀。先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表示几个3?怎样编出3的乘法口诀的?再同桌交换互相检查。
(4) 记一记
先让学生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和你的 同桌 说一说。再在班内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通过比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口诀。用师生对口令和“开火车”等活动形式巩固对口诀的记忆。
3、学中做:
(1) 完成练一练1---3题。
(2) 出示卡片,直接说得数,看谁说的有对有快。
3×3 4×3 4+3
4+2 5×3 4×7
9×3 2×6 8×3
4、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同学们参加学习小组,每组有6个人,有3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数学故事。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独立思考,说说淘气应还给售货员多少 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程资源开发:
注重学习方法资源开发,虽然以学完了2、5的 乘法口诀,但是不能直接给出结果,而是通过填一填、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记一记等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的可接受度大,教学可操作性强。
轮 子 篇4
温州七幼 潘 娟 设计意图:
有现实生活中,轮子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幼儿经常看到,用到轮子,但他们从来不大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力一装上轮于,有什么用?这主要是现今的孩子缺乏发现力和主动尝试的精神。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滚动的轮子》这节课,采用比较一猜想、预测一动手操作一交流这一流程,让幼儿亲身从事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来获得感性认识。 活动要求:
l、区分能滚与不能滚的物体,比较其异同,知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轮子能向两面滚动。
2、通过尝试活动,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诙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l、圆球,瓶子,轮子娃娃各一个;一辆没有轮子的汽车。
2、收集各种大小纸盒、积木、球、饮料瓶,轮子状的物品及各种玩具车。
3、准备三条l—2米左右长的路。 活动过程:
一、什么会滚,什么不会滚?
1、出示两辆车(一辆有轮子,一辆没有轮子)通过比较,知道轮子可以滚动。
①教师以小象笨笨的口吻引出课题。
师:“我是小象笨笨,城里的朋友给我送来了一辆汽车,可是我不知道怎样让车动起来,谁能帮助我?”
②出示没轮子的汽车,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会动?
③教师给汽车装上方形的轮子,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汽车还是不会动。
幼:(方的东西不能浪,圆的东西能滚。)
④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什么才是滚?(连续着向前旋转叫做“滚”)
2、自由玩纸盒、积木;轮子等物,引导幼儿将物品分成“会滚”与“不会滚”两堆。
师:我有一堆东西,可是我不知道哪些东西会滚,哪些东西不会滚,你们去试一试,然后把不会滚的放到(滚 )这个框里,把会滚的放到( 滚 )那个框中。(幼儿动手操作)
二、比较球体,瓶子状的物体,轮子滚动的方向有何不同。
l、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娃娃”,请小朋友试着猜一猜谁“滚”的本领最大。
①(在吵闹声中)分别出示这m种“娃娃”,请幼儿说一说它们是谁?
②请幼儿猜一猜谁的本领大?
师:原来,它们都说自己滚的本领最大,那你们猜一猜,到底谁的本领大?
2、通过尝试,发现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轮子、瓶子等物体只能向两面滚动。
三、玩车子
1、联想,在生活中你们还看到什么地方装了轮子,有什么用?
2、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在光滑的。松软的、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玩车,比较其不同。(三辆车必须是一样的)
①请幼儿摸一摸这三条路有什么不同?
②出示三辆一样的车,请幼儿各自选择一条认为汽车在上面开得最快的路,在后面站好,从中各选取一位小赛车手进行比赛。(时间允许可交换进行赛车,这样效果更明显)
③、请幼儿说一说哪条道上的车开得最快,为什么?
3、“车轮旅行记”,在车轮上涂上颜色,在白纸上滚过,观察车轮的不同印迹。
①教师示范,讲解,幼儿动手操作。
②教师小结。
四、听“开汽车”的音乐,进“森林”。
教师以笨笨的口吻说:“今天,我学到了许多有关轮于滚动的知识,我想请你们到我的家去作客,你们愿意吗?
轮 子 篇5
教材简析: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了“数三轮车轮子个数”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用3连加的过程,为列乘法算式和编3的乘法口诀做准备;然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最后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
学情简析:
学生通过5和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编制口诀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因此尝试编出3的乘法口诀应该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口诀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
目标预设:
1、知道3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3的乘法口诀。
2、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景。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2、出示三轮车图:观察一下一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1辆汽车有3个轮子。
2辆三轮车呢?3辆…9…分别需要几个?
我们今天要来比比看谁有好办法能很快数出有多少个轮子?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摆一摆:用小棒代替轮子,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列一个算式。
(1)、出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试一试摆2个△用几根小棒?
(2)、边摆遍数,3个△,4个△,5个△,6个△......呢?
(3)、能用算式解答吗?板书乘法算式。
2、数一数:请同学独立数出分别有几个轮子,填在16页的表格内。
汇报:说说是怎么数的?表格里的数各代表什么?
3.探索3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三角形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数车轮子、摆三角形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
(1)说一说:表示几个3?
怎么编出3的算法公式?
(2)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讨论;怎么记住3的乘法口诀?
(4)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4、记一记: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记。师生,生生对口诀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1)、我说二三 谁跟我对得数,生: 得六
(2)、三四十二 谁跟我对乘法算式:3×4=12 或4×3=12
(3)、练习形式:师生对练 同伴对练 小组选代表对练 男女生对练
2.找朋友(17页练习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对的同学奖励自己一颗星.
全班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找规律。(17页练习2题)
(1)、独立填空。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你是怎样思考的?
4、过河。(17页练习3题)
分小组比赛计算。
评讲: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数学游戏:开火车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熟练3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用口诀进行口算。
(四)、拓展性学习
(1)、出示书p17 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说故事。
(2)、想想:小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
6x3=18(元) 或 3x6=18(元)
售货员阿姨找了他多少钱?
5元
淘气还应给阿姨多少钱?
20—5=15(元) 18—15=3(元)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 2×3=6 二三得六
3个3 3×3=9 三三得九
4个3 3×4=12 三四得十二
5个3 3×5=15 三五十五
6个3 3×6=18 三六十八
7个3 3×7=21 三七二十一
8个3 3×8=24 三八二十四
9个3 3×9=27 三九二十七
轮 子 篇6
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 作者:魏宁 来源: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设计意图]
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幼儿园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伴随幼儿成长。但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忽视。种类繁多的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变来的?幼儿对这些从不注意。因此我设计了《轮子变、变、变》这节教育活动,整节活动都围绕一个 “变”字,幼儿通过玩各种轮子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种类的变化;通过看生动有趣的动画,了解轮子的演变,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以前没有轮子到现在种类繁多的轮子这个变化,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 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 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 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尽情发言。
引导幼儿发现轮子的异同。(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儿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幼儿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 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 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幼儿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轮 子 篇7
目标
1.感知4以内数量,会给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2.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
2.幼儿事先剪下的轮子,胶水。
过程
1.数数车轮。
——请每个幼儿看统计表,分别数一数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的轮子数量,然后在统计表的右边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请幼儿说说车子的名称及其轮子数量。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轮子数量,说说什么车的车轮多,什么车的车轮少。
2.学念儿歌。
——教师借助统计图表,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与幼儿互换问答角色,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将幼儿分成问、答两组,完整念儿歌一遍。
3.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只轮子,讨论怎样表现自行车、三轮车、 小汽车、火车等。
——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结伴组合进行模仿游戏。如两人组合模仿自行车,四人组合模仿小汽车,许多人组合模仿火车等。
建议
1.该活动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感知轮子数量与车辆的关系。
2.模仿游戏可充分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主观意愿,及时肯定幼儿的造型创意,如许多人组合模仿大卡车,两人组合模仿摩托车等。
附:轮子歌
一个轮子什么车?
一个轮子独轮车。
两个轮子什么车?
两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
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
四个轮子是汽车。
许多轮子什么车?
许多轮子是火车。
轮 子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片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1辆车需要3个轮子,2辆车呢?3辆------9辆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3的乘法口诀。
二、数一数
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数的。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个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个3;第二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三、摆一摆
请同学用小棒摆三角形。
摆个三角形,试着列一道算式,编出一句口诀。
学生完成边摆边数边说的活动。
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及时板书: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 2×3=6 二三得六
同桌的小朋友把算式和口诀读一遍,检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对了。
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呢?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记一记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
老师与同学对口令记口令。
任意两组“开火车”记口诀。
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金牌。
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九( ) 一三( )
二三( ) 三三( )
三六( ) 三三( )
四、练习
填空。
6×2=( ),读作( )乘( )等于( )。表示( )个( )相加。
7个3相加是( ),再加1歌是( )。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9×3=( ),3×9=( ),用的口诀都是( )。
连线
2×4 4+4+4 3×5 3个3
2×3 4个2 6×3 5个3相加
5×5 3×2 2×3 3个6
3×4 五五二十五 3×3 3+3
轮 子 篇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6~p17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需要几个轮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的内容。教材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它们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结果;再根据表中的数量关系,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要学生经历的。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3个3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特别强调了“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此外,还要注意到练习的安排,不仅要包括新学内容,还要包括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探索车辆与车轮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难以直观操作,所以笔者把教材中“试一试”的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调整到填表之前,并改成“画一画、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1.画一画、说一说。
师:你们能在这张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小圆圈表示三轮车的轮子,请同学们来画一画。
师: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评析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填一填,议一议。
师:“填一填”,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师:“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评析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
3、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评析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巩固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师:现在用“练一练”的第3题,(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这个故事的教育性不仅仅体现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淘气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品质,更值得大家学习。故事最重要的情节是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及意义后,再让小组合作解决淘气买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淘气买书应付多少钱?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重在激励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回家后,要做两件事:①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②把今天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知道不知道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低年级不布置笔头练习作业,但要把课堂学习自然地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恰当地布置一些家庭学习任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或反馈给老师。)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 “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陈佳锋同学却持反对意见:“老师,不要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佳锋,你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我说“三六”,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佳锋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
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课后,我与佳锋同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等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由于主情境图“需要几个轮子”没有以直观的“三轮车”展示,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教师对原教材进行了改编,即把“试一试”中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改成“画一画、说一说”,并移到“填一填”的前面进行教学,这样调整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究几辆三轮车与几个轮子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其中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学生利用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口诀的记忆。这些教学环节都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练一练第3题,设计成同桌的两次“过河”比赛,有创意。每个学生独立口算8题,在评价同桌时又口算了8题,他们的口算练习一题也没少,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与评价的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轮 子 篇10
活动目标:
1、 知道使用轮子速度快;能省力。
2、 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并且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3、 乐意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准备:
教具:推车:2只;两箱子物品。
各种形状的积木块以及斜木板1块。
学具:各种积木块。
笔和纸。
酒瓶盖、盒子、胶水、铜丝和橡皮泥。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 教师出示没有轮子的推车,让幼儿拖一拖,感觉一下轻重。
(2) 往推车里装入物品,再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推动。
教师总结:因为车子里装了物品所以就变得很沉,我们没有办法拖动它。
2、 基本活动,探索轮子的形状和功能。
(1) 教师出示有轮子的推车,在把第一个推车里的物品全部装入带有轮子的推车里。
讨论:比较两个推车的不同之处。
总结:因为第二个推车装了轮子,而第一个推车没有装轮子。装了轮子的推车拖起来比较省力。所以,我们能够轻松地拖动它了。
(2)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会怎么样?
(3) 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状做轮子的的不同之处。
3、 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他形状在斜板上做实验,观察哪种积木滚得快/
教师总结:原来圆形的物体比其他的物体滚得更快更远,所以轮子就做成圆形的。
4、 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活动延伸,扩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活动。但是由于幼儿本身缺乏一些应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够丰富,导致活动中气氛不够浓烈。此外,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提问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些欠缺,致使幼儿理解有误。因此,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我(老师)以后多加的注意,争取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活动评析
第二次活动案例
科目名称:科学
课题名称:省力的轮子
活动目标:
1、 道使用轮子速度快;能省力。
2、 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并且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3、 乐意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准备:
教具:推车:2只;两箱子物品。
各种形状的积木块以及斜木板1块。
学具:各种积木块。
笔和纸。
酒瓶盖、盒子、胶水、铜丝和橡皮泥。
活动过程:
1、 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没有轮子的推车,并且往推车里装入物品,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推动。让感觉一下轻重。
教师总结:因为车子里装了物品所以就变得很沉,我们没有办法拖动它。
2、 基本活动,探索轮子的形状和功能。
a) 教师出示有轮子的推车,在把第一个推车里的物品全部装入带有轮子的推车里。
讨论:比较两个推车的不同之处。
总结:因为第二个推车装了轮子,而第一个推车没有装轮子。装了轮子的推车拖起来比较省力。所以,我们能够轻松地拖动它了。
b)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会怎么样?
c) 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状做轮子的的不同之处。
3、 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他形状在斜板上做实验,观察哪种积木滚得快/
教师总结:原来圆形的物体比其他的物体滚得更快更远,所以轮子就做成圆形的。
4、 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出示各种图片,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6、 活动延伸,扩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反思:
经过上一次的活动我发现在第一环节上有些多余。因此,我把这一环节删除了。结果幼儿很快就能感觉到没有轮子的推车里放有物品是如何的沉重。同时,我根据幼儿在上次活动中实际生活经验的不足,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中又做了一定的修改。让幼儿通过各种图片来对带有轮子的物品多加的认识从而来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能够熟练地操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第三次活动案例
科目名称:科学
课题名称:省力的轮子
活动目标:
1、 使用轮子速度快;能省力。
2、 了解周围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并且对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兴趣。
3、 乐意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带“轮子”的玩具。
活动准备:
教具:推车:2只;两箱子物品。
各种形状的积木块以及斜木板1块。
学具:各种积木块。
笔和纸。
酒瓶盖、盒子、胶水、铜丝和橡皮泥。
活动过程:
1、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没有轮子的推车,并且往推车里装入物品,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推动。让感觉一下轻重。
教师总结:因为车子里装了物品所以就变得很沉,我们没有办法拖动它。
2、基本活动,探索轮子的形状和功能。
a) 教师出示有轮子的推车,在把第一个推车里的物品全部装入带有轮子的推车里。
讨论:比较两个推车的不同之处。
总结:因为第二个推车装了轮子,而第一个推车没有装轮子。装了轮子的推车拖起来比较省力。所以,我们能够轻松地拖动它了。
b)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轮子为什么是原形的?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形状做轮子会怎么样?
c) 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状做轮子的的不同之处。
3、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他形状在斜板上做实验,观察哪种积木滚得快/
教师总结:原来圆形的物体比其他的物体滚得更快更远,所以轮子就做成圆形的。
4、 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 出示各种图片,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6、 活动延伸,扩展幼儿的思维。
轮 子 篇11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学习讲述句子“我们喜欢大轮子”,感知大轮子带给小动物的快乐。 2、探索轮子的玩法,体验轮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圈与幼儿人数一样;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轮子,引出主题。 师:宝宝们瞧,这是什么呀?(轮子)你在哪里见过轮子呢?(汽车、电瓶车、卡车等) 二、教师用ppt,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熊在草地上散步,看它发现了什么? 小熊把大轮子推回去平铺在地上做了一张桌子,并请了它的朋友来玩。 (点击ppt出示小狗、小兔、小猴)森林里的动物听说有这么一个轮子,有人打起了坏主意,也想要这个轮子,看看谁来了? 小狐狸说:把你们的轮子给我吧,我给你们很多很多好吃的。 小动物们怎么说? 带领幼儿一起学说:"不给,不给,我们喜欢大轮子。"又有谁来了?他也想要轮子。动物们怎么说:不给,不给,我们喜欢大轮子。"谁又来了?你觉得它是来要轮子吗? 我们来听听小鸟说了什么? 哎呀,这下怎么办呢? 小动物们会怎么做呢?会不会把轮子还给汽车呢?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引导幼儿讨论: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大轮子,它们围着大轮子吃饭、聊天、讲故事,非常开心,可为什么它们又把大轮子推出树林,给大汽车呢? 使幼儿明白别人丢了东西,拣到了应该还给别人,轮子是汽车上的零件,汽车更需要轮子等道理。 五、游戏活动:转转转。 1、师:汽车上有了轮子可以开车;小动物得到了车轮,用车轮当桌子,给它们带来了快乐;假如你得到了车轮,你想做什么呢? 2、师(出示大圈):这个大圈象个大轮子,你想用这个轮子做方向盘吗? 3、教师带领幼儿没人手上拿一个轮子方向盘,开着小汽车走出教室。 附故事:大轮子 小熊在散步,突然发现草丛里丢着一只大轮子。 就把大轮子推回去放平做了一个张桌子,摆上水果就喊他的朋友了。 "小狗——小兔——小猴——快来呀——我们有桌子啦——"小狗、小免、小猴都跑来了。啊,多棒的桌子啊呀,结结实实,稳稳当当,他们在这儿聊天,讲故事。大家都喜欢"大轮子桌子"。 狐狸听到消息,跑来了。"把大轮子给我吧,我给你们许多许多好吃的!""不给!不给!我们喜欢大轮子!"狐狸只好离开了。 大灰狼来了说"把大轮子给我吧,要不我可就生气了!""不给!不给!我们喜欢大轮子!"小熊、小狗、小兔,小猴团结在一起,大灰狼也没办法。 一只大鸟飞来,他告诉大家,有一辆大汽车丢了一只大轮子,开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啊? 小动物们都紧张起来。他们真舍不得"大轮子桌子",就讨论起来。 "我们没了大轮子桌子,吃什么都不香啊!"小狗说。 "世界上没有比大轮子桌子更漂亮的桌子啦!"小兔说。 "谁见谁羡慕呢!"小猴说。 "可是,"小熊说,"汽车没了轮子,就像咱们没了脚啊!"最后,他们决定,把大轮子还给大汽车。就把轮子推出了森林。 嘀嘀——大汽车安好轮子,开动了,好一副雄纠纠的模样。 小动物们为大汽车高兴,为大汽车鼓掌,跟大汽车说再见。
轮 子 篇12
1、 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 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 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 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 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 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 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 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 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 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 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 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
《车轮》
班级:大班
活动目标:1、愿意克服给车轮打孔中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知道车轮上的孔的大小要与车轴的粗细相符。
3、能使用工具给轮子中心钻孔。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
教师:了解幼儿对工具的使用情况。
幼儿:幼儿已理解半轴与轴的关系。了解简单的钻孔工具和使用方法。
物质材料:各种钻孔的工具。记录表、笔。粘好吸管的“车身”、没有孔的“车轮”,、“轴”、小泡沫。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制作小汽车的材料。
1、看一看,桌上的材料和上次做小汽车的材料一样吗?(车轮没有孔)
2、没有孔怎么办?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教师在集体记录表上记录。
1、可以用什么来为“车轮”打孔?
2、╳╳想到了用起子这样一个工具,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为“车轮”打孔(强调工具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幼儿联系以往经验进行猜想:铅笔、针、打孔机、电钻、毛衣针、剪刀、锥子、铳……。)
轮 子 篇13
学习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观察轮子的纹理,学会欣赏 不同的条纹图案。
自由创作压印画,发展视觉 空间能力,锻 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轮子纹理不同的玩具车。
水彩、海绵、海 绵盒、图画纸。
活动过程
形式:小组
1. 出示不同的玩具车,鼓励幼儿以不同的方式观察,例如用手触摸轮子、滚动轮子,请幼儿观察轮子上的条纹图案。
2. 向幼儿提问:“用什么办法把玩具车的轮子花纹印在纸上?”
3. 出示水彩、海绵和海绵盒,请幼儿选出喜欢的玩具车,在各色海绵盒中蘸颜色,然后在画纸上按照自己的创作想法,前后、左右推动玩具车,创作轮子画。
4. 完成后,请幼儿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评价
· 会用各种方式观察轮子的纹理。
· 喜欢做压印画,体会创作的乐趣。
轮 子 篇14
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轮子变、变、变
来源: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魏宁
[设计意图]
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幼儿园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伴随幼儿成长。但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忽视。种类繁多的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变来的?幼儿对这些从不注意。因此我设计了《轮子变、变、变》这节教育活动,整节活动都围绕一个 “变”字,幼儿通过玩各种轮子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种类的变化;通过看生动有趣的动画,了解轮子的演变,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以前没有轮子到现在种类繁多的轮子这个变化,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
一、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 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 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 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尽情发言。
引导幼儿发现轮子的异同。(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儿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幼儿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 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 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幼儿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