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里面有什么(通用3篇)
种子里面有什么 篇1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一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种子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并且会用放大镜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对种子哪部分长出根、茎、叶进行猜想,通过种子的发芽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初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的记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且对种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植物生命的第一步种子开始,对种子进行观察,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并预测种子发芽时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用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我们选择本地常见的几种种子:大豆、蚕豆、花生、向日葵种子等,通过对这几种种子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真实地感受种子内部的结构,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得到多方位的发展。此外还需准备其它一些材料: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烧杯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能用解剖的方法,通过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
●知道种子里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
●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生命;
●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先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植物的知识整理在记录纸上,然后来举行一场“植物知识”竞赛。
2、学生整理记录。
3、学生交流。
【评析】“植物知识”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导入 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了解学生有关植物的知识基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
1、谈话:许多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种子。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种子在小组内介绍一下。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4、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评析】观察种子的不同和相同,不要局限在外形、颜色等有限的方面,这部分的教学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围绕问题自己去观察、研究,就算有的同学把研究深入到了种子的内部,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给予帮助!这里和下面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三、研究
1、谈话:同学们,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提问:①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把种子剥开来看一看)
②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剥开来呢?(放在水里泡一泡)
4、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剥开,观察蚕豆?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5、学生观察。
6、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一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7、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的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9、提问:其它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剥开其它一些种子(花生、大豆、葵花子)看看,里面有什么?
10、学生观察。
11、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2、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里面是很相似的。其它种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评析】这里的研究是有目的的研究,是借助工具进行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对细微部分进行观察的能力,科学地记录观察结果是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方法比知识重要。
四、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
1、谈话:为什么一粒种子可以长成一棵植物呢?种子里有“植物宝宝”吗?猜一猜,种子里哪部分将来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又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2、学生猜想。
3、谈话: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呢
4、学生设计实验。
5、讲解实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培育第一粒种子,以后每天放一粒种子,共放七粒,每天做记载。
6、布置学生课后实验。
7、小结:种子里的“植物宝宝”,就是长成根、茎和叶的部分科学上叫“胚”,其余部分都是胚的“食物”。
【评析】为了保证过程的探究性,我们反对为了课堂教学过程 的完整性,在课前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结果,因为这样就把问题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结果的验证过程,趣味性和“科学研究”价值都大大下降,这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就整个过程而言,学生兴致勃勃地设计了实验,研究热情正高时,就因教师提供的实验结果嘎然而止,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失去研究的兴趣。
五、课后延伸
在小盒子的3个分格里放3粒黄豆,一格不放水、一格放少许水、一格多放一点水,比较3粒黄豆的发芽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是一个研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这样的研究无非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周围一切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研究问题。一般,这样的研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全的放任自流肯定不行。
教学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可是这些种子这么硬,怎样才能剥开来呢?
生:用手指剥。
生(抢着说):用刀切开来。
生:用榔头敲。
众生:哈哈哈……
生:用牙齿咬。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行,用刀切、榔头敲、牙齿咬,万一把种子弄坏了怎么办?
生(议论纷纷):对呀,弄坏了怎么办!
生:老师,我有办法:把种子放在水里泡一下就可以了,我家以前做“回芽豆”,就是先把豆子放在水里泡一夜,这样就容易剥开来了。
生(抢着说):对,我家也做过。
【评析】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争论式”的讨论方式,教师以简单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热闹的争论场面,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己找到最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讨论中,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使他们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多,不过我们觉得用水泡更合理些。瞧,老师这儿已经泡好了一些种子,有蚕豆、大豆(就是黄豆)、花生、葵花子。让我们先来研究蚕豆,请大家剥开蚕豆种子,剥的时候要特别细心,别把种子弄坏了,观察里面有什么,同时记住随时把看到的结果用文字或者图画记在记录纸上。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醒个别小组为了观察仔细,可以使用放大镜。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师:好,同学们结束观察。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想到用放大镜来观察。有的小组还把剥开的蚕豆种子整齐地排在桌上,瞧,这一组排得多整齐啊!并且把你们的发现都记在了记录纸上。蚕豆呢?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你来说,对,就是你。
生:蚕豆外面有一层皮,是深绿色的;拨开以后有两个豆瓣、豆瓣的一角有小芽。
生:我和他的发现差不多,蚕豆外面有皮,有两个豆瓣,也有一个小芽,但是我用放大镜观察后发现小芽的一头好象有点尖,是白色的,另一头象片小叶子,绿绿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小组有什么发现吗?
生(抢着说):里面有一条虫子!
众生:哈哈哈……
师:是吗,让我看看,唉,真的有。可能是种子放久了吧。不过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老师,我还发现蚕豆皮上有一道黑色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师:它叫“种脐”,种子一般都有种脐。
【评析】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老师并没有强调所有的学生必须知道;并没有刻意告诉学生什么是子叶、什么是胚根和胚芽。只要求学生能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能经历一次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在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即使课上出现“小意外”,也是非常尊重学生;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研究,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对蚕豆的里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那么,其它种子的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请大家剥开其它一些种子,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新发现,这些?
生:这些种子的外面都有一层皮,不过花生和大豆的皮比较软,葵花子的皮比较硬。
生:都可以分成两瓣,还都有芽。
生:我发现花生种子的芽一端有点尖,另一端是分叉的好象两片小叶子。
生:我发现豆瓣的里面都有点凹进去。
师:说得都很好,谁能完整地说一下吗?
生:花生、大豆、葵花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一层皮,都有两瓣,里面都有芽。
【评析】这一活动始终是在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师生关系融洽,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喜欢上这样的课。
种子里面有什么 篇2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一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种子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并且会用放大镜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对种子哪部分长出根、茎、叶进行猜想,通过种子的发芽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初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的记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且对种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植物生命的第一步种子开始,对种子进行观察,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并预测种子发芽时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用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我们选择本地常见的几种种子:大豆、蚕豆、花生、向日葵种子等,通过对这几种种子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真实地感受种子内部的结构,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得到多方位的发展。此外还需准备其它一些材料: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烧杯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能用解剖的方法,通过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
●知道种子里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
●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生命;
●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先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植物的知识整理在记录纸上,然后来举行一场“植物知识”竞赛。
2、学生整理记录。
3、学生交流。
【评析】“植物知识”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导入 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了解学生有关植物的知识基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
1、谈话:许多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种子。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种子在小组内介绍一下。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4、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评析】观察种子的不同和相同,不要局限在外形、颜色等有限的方面,这部分的教学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围绕问题自己去观察、研究,就算有的同学把研究深入到了种子的内部,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给予帮助!这里和下面的“种子里面有什么”不是截然分开的。
三、研究种子里面有什么
1、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2、学生猜想。
3、提问:①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把种子剥开来看一看)
②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剥开来呢?(放在水里泡一泡)
4、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剥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5、学生观察。
6、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一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7、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的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9、提问:其它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剥开其它一些种子(花生、大豆、葵花子)看看,里面有什么?
10、学生观察。
11、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2、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里面是很相似的。其它种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评析】这里的研究是有目的的研究,是借助工具进行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对细微部分进行观察的能力,科学地记录观察结果是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方法比知识重要。
四、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
1、谈话:为什么一粒种子可以长成一棵植物呢?种子里有“植物宝宝”吗?猜一猜,种子里哪部分将来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又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2、学生猜想。
3、谈话: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呢
4、学生设计实验。
5、讲解实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培育第一粒种子,以后每天放一粒种子,共放七粒,每天做记载。
6、布置学生课后实验。
7、小结:种子里的“植物宝宝”,就是长成根、茎和叶的部分科学上叫“胚”,其余部分都是胚的“食物”。
【评析】为了保证过程的探究性,我们反对为了课堂教学过程 的完整性,在课前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结果,因为这样就把问题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结果的验证过程,趣味性和“科学研究”价值都大大下降,这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就整个过程而言,学生兴致勃勃地设计了实验,研究热情正高时,就因教师提供的实验结果嘎然而止,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失去研究的兴趣。
五、课后延伸
在小盒子的3个分格里放3粒黄豆,一格不放水、一格放少许水、一格多放一点水,比较3粒黄豆的发芽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是一个研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这样的研究无非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周围一切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研究问题。一般,这样的研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全的放任自流肯定不行。
教学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种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可是这些种子这么硬,怎样才能剥开来呢?
生:用手指剥。
生(抢着说):用刀切开来。
生:用榔头敲。
众生:哈哈哈……
生:用牙齿咬。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行,用刀切、榔头敲、牙齿咬,万一把种子弄坏了怎么办?
生(议论纷纷):对呀,弄坏了怎么办!
生:老师,我有办法:把种子放在水里泡一下就可以了,我家以前做“回芽豆”,就是先把豆子放在水里泡一夜,这样就容易剥开来了。
生(抢着说):对,我家也做过。
【评析】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争论式”的讨论方式,教师以简单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热闹的争论场面,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己找到最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讨论中,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使他们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多,不过我们觉得用水泡更合理些。瞧,老师这儿已经泡好了一些种子,有蚕豆、大豆(就是黄豆)、花生、葵花子。让我们先来研究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请大家剥开蚕豆种子,剥的时候要特别细心,别把种子弄坏了,观察里面有什么,同时记住随时把看到的结果用文字或者图画记在记录纸上。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醒个别小组为了观察仔细,可以使用放大镜。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师:好,同学们结束观察。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想到用放大镜来观察。有的小组还把剥开的蚕豆种子整齐地排在桌上,瞧,这一组排得多整齐啊!并且把你们的发现都记在了记录纸上。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呢?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你来说,对,就是你。
生:蚕豆外面有一层皮,是深绿色的;拨开以后有两个豆瓣、豆瓣的一角有小芽。
生:我和他的发现差不多,蚕豆外面有皮,有两个豆瓣,也有一个小芽,但是我用放大镜观察后发现小芽的一头好象有点尖,是白色的,另一头象片小叶子,绿绿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小组有什么发现吗?
生(抢着说):里面有一条虫子!
众生:哈哈哈……
师:是吗,让我看看,唉,真的有。可能是种子放久了吧。不过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老师,我还发现蚕豆皮上有一道黑色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师:它叫“种脐”,种子一般都有种脐。
【评析】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老师并没有强调所有的学生必须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并没有刻意告诉学生什么是子叶、什么是胚根和胚芽。只要求学生能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能经历一次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在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即使课上出现“小意外”,也是非常尊重学生;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研究,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对蚕豆的里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那么,其它种子的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请大家剥开其它一些种子,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新发现,这些种子里面有什么?
生:这些种子的外面都有一层皮,不过花生和大豆的皮比较软,葵花子的皮比较硬。
生:都可以分成两瓣,还都有芽。
生:我发现花生种子的芽一端有点尖,另一端是分叉的好象两片小叶子。
生:我发现豆瓣的里面都有点凹进去。
师:说得都很好,谁能完整地说一下吗?
生:花生、大豆、葵花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一层皮,都有两瓣,里面都有芽。
【评析】这一活动始终是在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师生关系融洽,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喜欢上这样的课。
种子里面有什么 篇3
1.种子里面有什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一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种子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并且会用放大镜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对种子哪部分长出根、茎、叶进行猜想,通过种子的发芽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初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的记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且对种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植物生命的第一步种子开始,对种子进行观察,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并预测种子发芽时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用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我们选择本地常见的几种种子:大豆、蚕豆、花生、向日葵种子等,通过对这几种种子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真实地感受种子内部的结构,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得到多方位的发展。此外还需准备其它一些材料: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烧杯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能用解剖的方法,通过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
●知道种子里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
●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生命;
●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先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植物的知识整理在记录纸上,然后来举行一场“植物知识”竞赛。
2、学生整理记录。
3、学生交流。
【评析】“植物知识”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导入 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了解学生有关植物的知识基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
1、谈话:许多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种子。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种子在小组内介绍一下。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4、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评析】观察种子的不同和相同,不要局限在外形、颜色等有限的方面,这部分的教学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围绕问题自己去观察、研究,就算有的同学把研究深入到了种子的内部,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给予帮助!这里和下面的“种子里面有什么”不是截然分开的。
三、研究种子里面有什么
1、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2、学生猜想。
3、提问:①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把种子剥开来看一看)
②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剥开来呢?(放在水里泡一泡)
4、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剥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5、学生观察。
6、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一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7、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的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9、提问:其它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剥开其它一些种子(花生、大豆、葵花子)看看,里面有什么?
10、学生观察。
11、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2、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里面是很相似的。其它种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评析】这里的研究是有目的的研究,是借助工具进行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对细微部分进行观察的能力,科学地记录观察结果是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方法比知识重要。
四、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
1、谈话:为什么一粒种子可以长成一棵植物呢?种子里有“植物宝宝”吗?猜一猜,种子里哪部分将来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又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2、学生猜想。
3、谈话: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呢
4、学生设计实验。
5、讲解实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培育第一粒种子,以后每天放一粒种子,共放七粒,每天做记载。
6、布置学生课后实验。
7、小结:种子里的“植物宝宝”,就是长成根、茎和叶的部分科学上叫“胚”,其余部分都是胚的“食物”。
【评析】为了保证过程的探究性,我们反对为了课堂教学过程 的完整性,在课前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结果,因为这样就把问题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结果的验证过程,趣味性和“科学研究”价值都大大下降,这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就整个过程而言,学生兴致勃勃地设计了实验,研究热情正高时,就因教师提供的实验结果嘎然而止,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失去研究的兴趣。
五、课后延伸
在小盒子的3个分格里放3粒黄豆,一格不放水、一格放少许水、一格多放一点水,比较3粒黄豆的发芽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是一个研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这样的研究无非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周围一切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研究问题。一般,这样的研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全的放任自流肯定不行。
教学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种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可是这些种子这么硬,怎样才能剥开来呢?
生:用手指剥。
生(抢着说):用刀切开来。
生:用榔头敲。
众生:哈哈哈……
生:用牙齿咬。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行,用刀切、榔头敲、牙齿咬,万一把种子弄坏了怎么办?
生(议论纷纷):对呀,弄坏了怎么办!
生:老师,我有办法:把种子放在水里泡一下就可以了,我家以前做“回芽豆”,就是先把豆子放在水里泡一夜,这样就容易剥开来了。
生(抢着说):对,我家也做过。
【评析】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争论式”的讨论方式,教师以简单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热闹的争论场面,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己找到最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讨论中,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使他们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多,不过我们觉得用水泡更合理些。瞧,老师这儿已经泡好了一些种子,有蚕豆、大豆(就是黄豆)、花生、葵花子。让我们先来研究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请大家剥开蚕豆种子,剥的时候要特别细心,别把种子弄坏了,观察里面有什么,同时记住随时把看到的结果用文字或者图画记在记录纸上。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醒个别小组为了观察仔细,可以使用放大镜。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师:好,同学们结束观察。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想到用放大镜来观察。有的小组还把剥开的蚕豆种子整齐地排在桌上,瞧,这一组排得多整齐啊!并且把你们的发现都记在了记录纸上。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呢?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你来说,对,就是你。
生:蚕豆外面有一层皮,是深绿色的;拨开以后有两个豆瓣、豆瓣的一角有小芽。
生:我和他的发现差不多,蚕豆外面有皮,有两个豆瓣,也有一个小芽,但是我用放大镜观察后发现小芽的一头好象有点尖,是白色的,另一头象片小叶子,绿绿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小组有什么发现吗?
生(抢着说):里面有一条虫子!
众生:哈哈哈……
师:是吗,让我看看,唉,真的有。可能是种子放久了吧。不过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老师,我还发现蚕豆皮上有一道黑色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师:它叫“种脐”,种子一般都有种脐。
【评析】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老师并没有强调所有的学生必须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并没有刻意告诉学生什么是子叶、什么是胚根和胚芽。只要求学生能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能经历一次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在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即使课上出现“小意外”,也是非常尊重学生;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研究,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对蚕豆的里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那么,其它种子的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请大家剥开其它一些种子,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新发现,这些种子里面有什么?
生:这些种子的外面都有一层皮,不过花生和大豆的皮比较软,葵花子的皮比较硬。
生:都可以分成两瓣,还都有芽。
生:我发现花生种子的芽一端有点尖,另一端是分叉的好象两片小叶子。
生:我发现豆瓣的里面都有点凹进去。
师:说得都很好,谁能完整地说一下吗?
生:花生、大豆、葵花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一层皮,都有两瓣,里面都有芽。
【评析】这一活动始终是在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师生关系融洽,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喜欢上这样的课。
上一篇:卵石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