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法 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1
总第7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1 7+4+1 8+9+1 8+7+1
9+7+1 6+4+1 7+6+1 6+5+1 8+3+1
2、用竖式计算:
36+57 48+34 56+29 48+37
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
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
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
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三、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
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
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加 法 教学
总第8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3 6 4 2 8 7
+7 2 + 8 8 +4 9
2、结合板演对具体情况进行评议。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2、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怎样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76+284
3、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4、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屏幕上出现课本第18页的估算方法)
5、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通常我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划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未能估计出和的范围,这一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6、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7、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
8、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现实性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9、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1、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2、 第二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进行订正。
3、 作业,练习五第9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加 法 综合练习课
总第9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复习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7+8+1 5+9+1 6+4+1 3+9+1 7+5+1 9+6+1
2、笔算下面各题
649+273 786+245 392+508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练习
1、 练习五的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 学生列式计算
(2) 集体订正
2、 练习五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练习五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4、 练习五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
5、 练习五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
6、 练习五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
7、 练习五的第9题。指名读题,理解题。说一说你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2
一 、教学目标
2、 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会在等号后面写得数。
3、会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4、培养观察、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三、重难点
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
三、教学活动
(一)复习
1、看图填数
( ) 4 5
2 1 2 ( ) 3 ( )
2、同桌玩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游戏。
(二) 新知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意义,学习加法
(1)请每位同学左手拿1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把这些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学生左右手分别拿着小棒做合起来的动作,并且说出共有3根小棒)
(2)口述: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让学生反复口述)
(3)教师: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合起来一共几根小棒)也就是:左手墙根小棒,可以用来表示,右手2根小棒可以用2来表示,那么把左右手的小棒合起来并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把1和2合起来,1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就是1+2,“加”用“+”表示。
(4)1+2得几?等于几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是的等于号。这个算式读作:1加2等于3。
板书:1 + 2 = 3
加号 等于号
读作:1加2的的等于3。
(5)今天我们认识了2个新朋友,你打算怎样记住它“
3、 小结:表示把2部分的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 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出示书第23页的气球图。
(1) 这幅图画画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 请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生:3个红气球,1个蓝气球,合起来有4个气球。
(4)教师:请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师生共同小结:把几样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完成课本p23的做一做。
2、 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1题。说说图一再填空。
3、完成课本p24做一做第2题。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4、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3+2
5、填一填。
6、写一写。
4+□=□ □+□=□
7、算一算。
8、你能帮小鸡找到自己的家吗?
还有1只小鸡没有家,你能给它建一座房子吗?
9、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提高练习】
10、看算式先画○,再写出得数。
1+2=
2+1=
【拓展练习】
11、 □+□=5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加法。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关于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对小数加法和加法运算定律的巩固和加深。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渗透转化思想以及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5人。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个体差异很大。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很好的掌握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能灵活应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有三分之二多的同学对于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还不能灵活应用,而且计算时也比较容易出错;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前面三分之一的同学,可以做到一点即通,而主要障碍点来自后面的三分之二的`同学,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相对较差,需要反复的教,反复的练,甚至要一个个的手把手的教,点对点的练。所以在本节课应该采用集中学习,分组辅导,点对点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复习运算律: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35+26=26+35 ②(27+38)+62=27+(38+62)
3.导入本课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分数,是否也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以旧引新,说明过去学的都是整数的运算定律,今天开始学习小数的运算定律 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读懂题目,弄清题意:这里要求什么?怎样形式?为什么?
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后得出:
一共用了多少钱,就是把买文具所用的钱相加。
8.9+3.6+6.4+1.1=_____(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出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思维。】
3.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联系整数计算以方法想一想,怎么计算?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有没有简便一点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学合作、交流。学生完成探究后,每组代表汇报小组探究的结果。可能有两种:
(1)8.9+3.6+6.4+1.1
=12.5+6.4+1.1
=18.9+1.1
=20(元)
(2)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元)
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想一想,你会选择哪种?哪种算法好?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二种算法更好,用到了加法结合律,更简便。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整数加法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包括两层意思:同样存在和同样应用。这里让学生计算四个小数相加的和,列出算式以后,有些学生会按运算顺序依次相加,也会有学生调换加数的位置,另行组织相加的顺序。各种算法的最后得数相同,说明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整数加法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小数连加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把加数结合相加,计算结果不会改变。即小数加法同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运算律使算法更简便。
【设计意图:总结,加深印象】
三.练习
1.完成“练一习”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学生练习后,提问: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里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54页练习九第3~5题。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a+b=b+a
(a+b)+c=a+(b+c)
①35+26=26+35 ②(27+38)+62=27+(38+62)
8.9+3.6+6.4+1.1=_____(元)
(1)8.9+3.6+6.4+1.1
=12.5+6.4+1.1
=18.9+1.1
=20(元)
(2)8.9+3.6+6.4+1.1
=(8.9+1.1)+(3.6+6.4)
=10+10
=20(元)
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已经理解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于整数加、减计算。本课的教学是对原有的知识的一种迁移,所以在教学新知识前,我先让学生复习整数运算律的运用,为新知的探究打下基础。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对运算律在小数中的运用作出探索,先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经过比较得出的两种算法中选择最简便的,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中运用的运算规律同样也适用于小数。这样安排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学得更主动,掌握得更牢。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复习:看哪组算得快。(开火车比赛。比赛规则:每列的第一个同学做完后第二个同学接着上来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学边看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7+2.5= 4.4+3.7=
6.22+0.78= 1.16+4.84=
0.78+5.22= 4.83+1.17=
(6.4+1.3)+8.7= (2.8+5.5)+4.5=
6.4+(1.3+8.7)= 2.8+(5.5+4.5)=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芳芳想买一支钢笔6.60元、一个卷笔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铅笔0.55元,该带多少钱?
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思考:
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3、揭示课题。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归纳。
分小组讨论:小数加法简便运算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先观察数的特点,看能不能凑成整数,再根据定律选择合适的.算法,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还要检查。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查数字是否抄错,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有出错。)
5、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任选一组文具计算它们的总价。
(1)、圆珠笔1.47元 圆规2.16元 直尺0.53元
(2)、彩笔12.89元 橡皮0.52元 涂改带3.48元 别针1.11元
(3)、圆规2.16元 卷笔刀6.60元 橡皮0.52元 订书机5.84元 墨水2.40元
6、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的在里打“√”,不能的在打“×”。
8.5+3.85-5.13 ( ) 6.02+4.5+0.98( )
2.7+6.6+3.4( ) 6.17+28+3.2( )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
7.58-2.66-( )
(3)、运用今天的知识出一道题考考同桌。
7、: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以同学们购买文具为主线。在计算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想,通过自主举例、验证,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的运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多元目标。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
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
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
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内容】
48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
在黑板上的板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答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xx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答。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答
师板书:-=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
生成问题: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
-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
+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 +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情景导入二:
(1)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2)师: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新授铺垫
1、小黑板出示:笔记本3元4角 讲义夹4元7角5分 一本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共多少钱?
2、根据生回答板书:8元1角5分
3、提问你是怎样算到的?
4、把这三个数据化成用“元”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板书:元 元 元)
5、根据这三个数据,你可以得出哪些数学算式?
板书:+=(元)=(元)=(元)
6、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它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没有相同之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吗?
学生尝试在自备本上列竖式。两名学生板演。
你是怎样列的?在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探索减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刚才通过自己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蒜,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列列这道题,看看怎样列结果才能等于。
学生尝试列竖式。一名学生板演。
你是如何列的?有没有不同的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化简的探索
=这道直接请学生起来说怎样列,老师板演。
提问:列竖式计算的结果是,我们算的对吗?为什么?
那你觉得在横式上写哪个比较简便?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比较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你现在能说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1、48页练一练第1题
运用刚才学的,四大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做的又对又快。四人板演。
全体校对。2、48页练一练第2题
看谁的眼睛亮,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习八1-3题
4、归纳总结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有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约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出示两组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赛。(1、2组的学生口算a组内容;3、4组的学生口算b组内容)
a组:25+13= 16+17= 20+31=
b组:24+15= 75+48= 85+69=
第3、4组的学生在口算b组习题时,一定会遇到问题。老师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a、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约23分钟)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1和“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如果不懂,优生对其辅导),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65+78我是这样算的,先算5加8等于13,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9加2生再加1就等于12,十位上就写2,百位上写 1。
生2:……
……
(2)错例展示
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中,学生经常会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师: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做一做”第2题。(列竖式计算)
(说明:掌握笔算方法有困难的同学到老师这儿进行小组教学,帮助纠错。)
2、开放题:下面的□里可以填几?
5 4 5 4
+□7 +□7
—— ——
□ 1 1□1
(说明:教师对慢生辅导第1题时,其他学生完成第2题。第2、3题反馈时让快生反馈,慢生倾听)
3、想一想?
你能计算出356+678等于多少吗?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__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49、80+49、20=99、00
49、80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习八”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作业:练习八第3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__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通过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3.00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14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3、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三)巩固练习
完成P72做一做1、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板书设计
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加 法 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下一篇:千 米 的 认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