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教案(精选13篇)
第三册教案 篇1
一、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得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听懂老师的课堂用于和与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能就某一设置情景进行简单的对话,能够较准确地读单词、对话;并能够根据所学语音知识拼读记忆生词;对于给材料作文,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并加上自己的创意,是行文流畅,语句通顺;大部分同学能够阅读懂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材料。多数同学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上课积极,下课敢于提问,初步掌握了英语学习的技巧,成绩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
但其中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自身素质,基础偏差,或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知难而退、缺乏自信,以至于和其他同学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已基本形成。初二一班相对成绩较差,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头大、腰细、尾巴大”,尖子生多,中间生少,尾巴粗大,成绩提高非常困难。其中有三个学生,没有一点学习能力。初二二班相对好一些,虽然后面有一部分学生成绩差,但中间势力强大,且成绩呈普遍上升趋势,其中有几个男同学后劲十足,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二、 本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争取达到甚至超过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 ,培优扶差,力保学校三年规划的实现;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坚持教学改革创新,放眼中考,立足长远,做最受欢迎的教师。
三、 教材内容分析
初二英语(上)共分14个单元,其中第七、第十四单元为复习单元,无新的语法和句式。现将各单元内容作以下分析:
一单元主要涉及到有关教师节的会话及贺卡的写法,并谈到中英名字表达上的不同。愈法项目复习第一册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
二单元的主线是一次野外旅行,语法项目为be going to一般将来时。
三单元围绕中秋节展开,语法项目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四单元的中心话题为on the farm ,进一步讲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五单元的主线是谈论动物,语法内容为提建议的表达方法。
六单元的主要内容是Find the right place ,语法是与其相关的表示需要、询问方向和指点方向。
八单元——十单元中心是谈论过去,语法项目为一般过去时。
十一单元围绕dates、months、seasons展开,语法涉及到序数词、反意疑问句季介词in,on和at 的用法。
十二单元中心话题是天气,主要语法由will引导的一般将来时及感叹句。
十三单元的主线是come to the party ,语法内容是表示邀请和应答及请求许可的句式。
四、 教学措施
1、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对学生口语表达的错误,不要有错必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应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中适当扩大听和读的输入量,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交际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已获得初步的交际能力;教师要控制授课时间,空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练习,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3、 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为了便于理解,可以适当夹杂手势、
表情,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对于用学过的英语解释不清楚的内容,可适当使用母语。
4、 被好学生、课本、大纲,确立最佳教案。
5、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6、 语言点讲解要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使学生理解准确、深刻。
7、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节假日可适当布置阅读作业 ,一是增强语感,二是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8、 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每一单元结合内容布置相应的书面表达练习,择优选读,讲解技巧,使学生逐渐找到英语写作的窍门。
9、 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上学期成绩,制定出培优扶差的目标生,分层次辅导,分层次练习,分层次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10、 合理利用课外资料,重点题要重点练习、重点讲解,要做到主次分明,讲求实效。
第三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倍”的意义。
3、感知“倍”的含义,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倍”的含义。
2、了解“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棒或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看一看,那里有很多的小动物,好不好?
出示主题图片。
师: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动物,每种动物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数,然后填表。
生:有6只小鸭,1只孔雀。
生:有2只松鼠,3只猴子。
生:有12只小鸟,8只小鸡。
……
教师板书。
师:动物乐园里有这么多小动物,看看它们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问题探究
1、出示图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小鸭是小猴的多少倍。
师:用6个小圆片代表6只小鸭,圈一圈,看看6里面有几个3?
板书:小猴 ○ ○ ○
小鸭 ○ ○ ○ ○ ○ ○
学生动手圈。
生:6里面有2个3。
师:有谁知道6和3是什么关系?
师: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算式是:6÷3=2。
学生齐读算式,指名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
2、师:按照上面的方法,画出松鼠的只数,小鸟的只数,看看小鸟是松鼠的多少倍?
学生独立画在书上,小组交流。
生:有2只松鼠,8只小鸟,8里面有4个2,所以小鸟的只数师松鼠的4倍。算式是:8÷2=4。
教师板书:松鼠 ○ ○
小鸟 ○ ○ ○ ○ ○ ○ ○ ○
8÷2=4。
三、体验感悟
出示题目:
(1)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 ÷ = 。
(2)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 = 。
师:请小朋友自己摆一摆,在组内交流,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
生:有6只鸭子,2只松鼠,鸭子数是松鼠的3倍。算式是:6÷2=3。
生:有3只猴子,1只孔雀,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算式是:3÷1=3。
教师板书。
师:除了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生:小鸟数是松鼠的几倍?
生:小鸟数是鸭子的几倍?
生: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
……
如果学生提到除不尽的问题,教师要告诉学生除不尽的两个数不成倍数关系。
四、实践应用
1、完成“练一练” 第1、2题。
师:看清图意,独立填写算式。
学生独立填写算式。
师:说说你所填写的算式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生:算式是:8÷4=2。8里面有2个4,所以8是4的2倍。
生:30÷6=5。30是6的5倍。
生:9÷3=3。小朋友的身高是机灵狗的3倍。
2、完成第3题。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1)、(2)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晴天数是阴天的几倍?算式是:12÷6=2。
生:阴天数是雨天的几倍?算式是:6÷3=2。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回家后,找一找家中的哪些物品之间有倍数关系。
练习设计:第47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鸭子 6 只,松鼠 2 只,孔雀 1 只,
猴子 3 只,小鸟 12只,小鸡 8 只。
鸭子数是猴子的 2 倍。 6 ÷ 3 = 2
小鸡数是松鼠的 4 倍。 8 ÷ 2 = 4
第三册教案 篇3
学 科
数学
班级
初二(4)
任课教师
课 题
平方根(一)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使学生能够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正确的求出一非负数的平方根。
3、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
非负数平方根的个数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关系引入平方根的概念
展标
投影: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4cm2,则它的边长为---------cm
2、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2cm2则它的边长为---------cm
这两个小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一个新的概念——平方根
(板书课题)
投影教学目标
口答:
2cm
算不出来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
感知目标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施标
1、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
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
平方
2、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几个
平方根?
(2)0有几个平方根
(3)一个负数有几
个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填空(投影)
1、( )2=9
2、( )2=0.25
3、( )2=16\25
4、( )2=0
5、( )2=0.0081
这五个小题形如x2=a
X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板书: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叫做开平方
( )2=-4
提问:
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平方根?
如果有的话,有几个?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次根号
↑
a的平方根:±√a
↓
被开方数
口答
总结平方根的定义
找出:9、0.25、16\25、
0、0.0081的平方根
此题无解
并说明理由
讨论总结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平方根表示方法练习
4、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361
(2)144\49
(3)0.81
(4)23
读作:正、负二次根号下a
a的正的平方根:+√a
a的负的平方根:-√a
投影练习题:
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26、②247、③0.2
④3、⑤7\83
2、+√7表示什么意思?
3、-√7表示什么意思?
4、±√7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解题步骤:
解:
(1)∵(±19)2=361
∴361的平方根为
±√361=±19
(2)∵(±12\7)2=
144\49
∴144\49的平方根为±√144\49=±19
(3)∵(±0.9)2=0.81
∴0.81的平方根为
±√0.81=±0.9
(4)23的平方根为
±√23
理解
写在练习本上
口答
计算:
(±19)2=361
(±12\7)2=144\49
(±0.9)2=0.81
(±√23)2=23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查标
四、小结
目标检测:46页
(一)、(二)、(三)
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订正练习题答案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平方根:
一、定义
二、性质
三、表示方法
四、求法
练习
归纳总结
板
书
设
计
平方根(一)
一、定义:…… 三、表示方法……
开平方:……
二、性质 四、求法
1、…… 例:……
2、…… (1)
3、…… (2)
(3)
布置作业
书:146页 A组 第1题
课后自评
领导签字
学 科
数学
班级
初二(4)
任课教师
课 题
平方根(一)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使学生能够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正确的求出一非负数的平方根。
3、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
非负数平方根的个数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关系引入平方根的概念
展标
投影: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4cm2,则它的边长为---------cm
2、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2cm2则它的边长为---------cm
这两个小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一个新的概念——平方根
(板书课题)
投影教学目标
口答:
2cm
算不出来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
感知目标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施标
1、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
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
平方
2、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几个
平方根?
(2)0有几个平方根
(3)一个负数有几
个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填空(投影)
1、( )2=9
2、( )2=0.25
3、( )2=16\25
4、( )2=0
5、( )2=0.0081
这五个小题形如x2=a
X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板书: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叫做开平方
( )2=-4
提问:
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平方根?
如果有的话,有几个?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次根号
↑
a的平方根:±√a
↓
被开方数
口答
总结平方根的定义
找出:9、0.25、16\25、
0、0.0081的平方根
此题无解
并说明理由
讨论总结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平方根表示方法练习
4、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361
(2)144\49
(3)0.81
(4)23
读作:正、负二次根号下a
a的正的平方根:+√a
a的负的平方根:-√a
投影练习题:
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26、②247、③0.2
④3、⑤7\83
2、+√7表示什么意思?
3、-√7表示什么意思?
4、±√7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解题步骤:
解:
(1)∵(±19)2=361
∴361的平方根为
±√361=±19
(2)∵(±12\7)2=
144\49
∴144\49的平方根为±√144\49=±19
(3)∵(±0.9)2=0.81
∴0.81的平方根为
±√0.81=±0.9
(4)23的平方根为
±√23
理解
写在练习本上
口答
计算:
(±19)2=361
(±12\7)2=144\49
(±0.9)2=0.81
(±√23)2=23
补 标 小 结)
教 学 过 程( 展 标 施 标 查 标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查标
四、小结
目标检测:46页
(一)、(二)、(三)
巡视指导学生练习
订正练习题答案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平方根:
一、定义
二、性质
三、表示方法
四、求法
练习
归纳总结
板
书
设
计
平方根(一)
一、定义:…… 三、表示方法……
开平方:……
二、性质 四、求法
1、…… 例:……
2、…… (1)
3、…… (2)
(3)
布置作业
书:146页 A组 第1题
课后自评
领导签字
第三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了解“我”在林中寻找火红的枫叶是为了给老师做贺卡,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认识12个生字。理解“然而”一词的意思。
3.初步感知汉字的书写规律,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体会汉字的结构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汉字的书写规律,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体会汉字的结构美。
2.通过读文,了解“我”在林中寻找火红的枫叶是为了给老师做贺卡,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各种枫叶,识字卡片,白纸,教师用枫叶、贺年卡自制拼音、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贴上火红的枫叶)
2.看着老师带来的这位新朋友,你能说一句话吗?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点评:课堂伊始,便让学生无忧无虑地想象,充分地表达,同时初步感知枫叶。
3.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火红的枫叶》。
(板书:“火红的”)
4.齐读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学生边空书边读。
二、自主学习,确定目标
1.自由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火红的枫叶什么样?小姑娘为什么找火红的枫叶?她是怎样找的?
2.这节语文课上,你还想学会什么?
学习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大家等。
点评:二年级学生可以尝试性地进行质疑,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三、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1)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结合上下文猜字,看拼音,查生字表,问老师、同学等。
(2)找伙伴读,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要求:把字音读正确。
(3)愿意读的同学起立读。
2.愿意听老师读读课文吗?刚才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读不准或有问题的地方,一会儿留心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3.自由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想想你最喜欢哪段,就重点读哪一段?
四、调动积累,认识生字
1.游戏:课件出示一片片枫叶,点击枫叶,出现生词。
今天 寻找 拾起 然而 比一比 朝霞
玫瑰 洁白 小诗 一张 贺卡
火红 贴在 送给
2.小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读词。
3.游戏:黑板上贴着一片片枫叶,枫叶的背面有生字。
今 寻 拾 然 而 比 朝
霞 玫 瑰 洁 诗 张 贺
火 贴 送
学生上黑板前摘下枫叶,读一读上面的生字。读得好的同学奖励一张贺年卡。
4.学生自由读生字。
5.同桌拿出生字卡片,自己读一读生字。把你认识的生字放在上一排,把不认识的生字放在下一排。
6.两个人商量商量,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7.刚才在学习中发现有几个字有一些问题,出示生字。
8.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记法。
9.教师、小老师教大家认字。
(1)教师带着同学们读字。
(2)同学推荐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全班读 男生读 女生读 指名读 快速抢读
10.游戏中巩固识字。
1.小组内速读生字比赛。
2.推荐选手全班读,其余学生做裁判(调动全班学生共同参与)。
3.摘枫叶。
一棵大树上有许许多多的枫叶,枫叶的背面有生字、新词。学生摘到后,能用它组词或说一段话,就可以得到枫叶。
11、在文中巩固识字。
课件:生字出现,学生读一读,生字回到文中,读一读文中的词语,再读一读文中的语句。
(1)今 今天 寻 寻找 火 火红
今天,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2)拾 拾起 比 朝霞 玫瑰
我拾起一片比朝霞、比玫瑰还红的枫叶。
(3)贴 洁 洁白 张 一张
我在一张洁白的纸上贴上火红的枫叶。
(4)诗 小诗 贺 贺卡 送 送给
我在贺卡上写下小诗送给老师。
点评:整个识字过程由文到字再到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学生更是调动已有的生活、学习积累,先自己学习,再互助学习,在此基础上,全班重点解决难记的生字。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在充分地活动,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此环节的设计中,还利用电教手段注重融游戏、竞赛于其中。
五、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创设情景,再现课文。
小姑娘是怎样找枫叶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指名读,评议 。注意体会我焦急的心情。(重点体会走来走去 又等词语)。
3.你能给“然而”换个词而使句子的意思不改变吗?
4.表演读。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表演。
点评:表演是学生的天赋,所以在理解课文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体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感悟。
5.我终于找到了一片火红的枫叶,这是一片怎样的枫叶呢?
学生自由朗读
这一部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文,可以邀请同学、老师读,可以推荐同学读,可以自己读,可以分角色读等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体会、感受到枫叶的美丽及我找到枫叶后惊喜的心情。
六、拓展课文,升华情感
1.我找到这么美丽的枫叶是为了什么?
2.你是否也能像小姑娘那样,把你手中的枫叶贴在洁白的纸上,再把你心中美好的语言一同写下来,作成贺卡,送给老师呢?
3.学生自愿组合、准备,教师到学生中间巡视。
4.学生自由展示作品。
七、指导书写
1.课件: 认真观察 ,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
今 寻 拾 然 而 比
朝 霞 洁 诗 张 贺
火 贴 送
2.学生观察这些字的书写、占格的位置。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件随即变红。
3.教师相机书写学生集中感到困难的字。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字书写。
⑴同桌互相交流。
⑵全班交流,投影出学生的生字卡。
⑶全体评议,先指出好的地方,再说出不足。
⑷全班再写。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定对快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们一定会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得到快乐。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快乐之星”。
九、布置作业
你想给自己留什么样的作业?
读课文,写生字,继续做贺卡(给爸爸、妈妈等)。
附:板书设计:
第三册教案 篇5
初二政治1-6课复习提纲及练习
侍崇贵
主线: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依法治国 含义、意义、主体、核心)
1. 公民的生活离不2. 开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第6课)
2.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A.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第2课)
B.促进经济建设(物质文明 第3课)
C.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第4课)
D.保护环境(第5课)
辅线: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在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等到方面,做出选择和判断.(以德治国)
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课:
前言是全书的总纲.第一课主要讲法律的含义,法律的基本特征,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本课共分两框,从道德是人们遵纪守法的基础,道德又要以法律的支持为保障的相互关系切入,引导大家在法律与道德的对比中,理解和把握法律的内涵.
重点为:A.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第二课:
本课知识点零碎,以考查选择题为主,注意把握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区别;认识到三者是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关系到每位公民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稳定和国际形象,因此每位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必须从自已做起,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重点为:A.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的原因?B.某种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如私自架设电网,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
第三课:
本课三个框题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第一框是必须强记的知识点,第二框第三框讲到法律规范经济行为和打击经济犯罪,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规范经济行为有助于防止经济犯罪,打击经济犯罪有助于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建设.
第四课:
本课围绕法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法律规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二是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这两部分是相互联系,前一部分是将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上升到国家的意志,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将其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才能用法律更好的保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重点为:A.保障性和促进性措施的理解?
B.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迷信,赌博,吸毒,制黄,贩黄,非法出版等会结合一定的材料考查;书本第54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意义.)
第五课:
环保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强调是是注意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以小带大,将社会性的环境总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应具备的环境意识和行为联系起来,努力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特别是开放性的试题要能提出解决环境部题的具体方案,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自己怎样为保护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本课的线索是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环境污染与破坏一旦形成,就很难在短期内加以消除,而且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必然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破坏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根据其情节,危害性不同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刑罚处罚;违犯环保法律法规要受到行政处罚或刑罚处罚
第六课:
本课要重点掌握未成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为什么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保护对象,基本原则以及四个保护方面的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在考查本课时,往往以漫画或文字材料创设情境,让我们分析实例材料中成年人的行为是否履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法律义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自我保护的对策(即如何自我保护?)
违法的未成年人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原因是(1).自然特点仍未发育成熟(2)法律地位上,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仍然是未成年人,且未来的路还很长(3)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经过教育改造,绝大数能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人.所以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也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解题思路:
(一).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做到书本的知识融汇贯通;
(二).选择题要细心,会的一定不要失分;
(三).主观题一定要”转化”,看看试题到底问什么?转化为书本上的知识点,开放性试题要从多角度回答;
(四).辨析题. 要先判断,然后带着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为什么片面?去回答.
为什么正确要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强调实施的好处,反之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五).材料分析题.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材料(文字.漫画.比喻等),都要从中找出主要的信息点,根据信息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知识点,然后再组织回答.
试题精练:
(1) 疑难点:
1.人们日常看到的杂乱垃圾,闻到的河水变味,听到的汽车噪声,受到的有害辐射等,属于环境问题中的 ( )
A.环境干扰 B.环境改善 C.环境污染 D.环境破坏
2.以下事例哪个最能体现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
A、2003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提议
B、我国法律规定了适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C、陈某因为敲诈勒索,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
D、在我国即使是国家领导人,也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
3.2003年12月12日,国家科技部公布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泉州市所辖晋江市、石狮市等8个县市同时上榜,泉州市于1997年、1999年、2002年3次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这是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 )
A、指引性措施 B、鼓励性措施 C、表彰性措施 D、表扬性措施
4.我国巳经形成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巳经建立在逐步健全的法制基础上。( )
A.宪法、法律B.宪法、法规C.法律、法规D.宪法、环境保护法
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 )
A.中国公民 B.学生 C.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D.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未进行户口登记的除外
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的方针是( )
A定罪、量刑、惩罚 B教育、引导、处罚C感化、帮助、辅导 D教育、感化、挽救
(2) 材料选择题:
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颁发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宣传贯彻《公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公约》要求,做文明网民。据此回答1-2题.1.《公约》的实施( )
A、表明我国法律禁止、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B、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视和关注C、可以引导青少年都能够文明上D、可以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免遭侵害
2.上述事例中的《公约》的实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三)组合选择题:
1.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剧增,水土流失,大气、水、海洋污染严重,臭氧层破坏,……所有这些现象表明 ( )
①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③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些问题对人类构不成挑战
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A. 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
(1) 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沿关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A(1)(4) B(2)(3)(4) C(1)(2) D(1)(3)(4)
3. 四川内江市某小学一名女教师,因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又不主动承认,竟怒令全班同学集体下跪.这位女教师的做法
(1) 坚持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违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言的原则(3)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4)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
A(1)(2) B(2)(3) C(2)(3)(4) D(1)(2)(3)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作用表现在
(1)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2)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3)它明确了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4)它使我国的精神文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A(1)(2)(3) B(3)(2)(4) C(1)(2) D(1)(2)(3)(4)
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 )
(1) 有利于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2)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决定作用(3)加强预防未成年年人的违法行为(4)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A(1)(2)(3)(4) B(1)(3)(4) C(1)(3) D(1)(2)(3)
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生开始迷恋上网,个别学生陷入”网吧”不能自拨.<<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生产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要以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房”为重点整顿文化市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1) 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3)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A(3)(4) B(2)(3)(4) C(1)(3)(4) D(1)(2)(3)(4)
(四)辨析题:
1.环境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与社会发展没有关系。( )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好鸟的双翼,有此双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
3.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与我们学生无关.( )
4.我国法律只有规范.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
5.“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因此,治理环境完全是资源开发利用者的责任.( )
(五)当材料分析题
1.当前,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从发生在校园的种种典型安全事故看,校园易发生的危险大约有以下几种:一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校内设施和危险建筑物倒塌引起的伤害;二是由于学校忽视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加上管理不力造成的意外伤害;三是火灾、爆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四是校外侵害;五是校园暴力伤害。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让他们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是学校、杜会共同的责任。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150多名人大代表共同呼吁: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1)请你运用初二《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谈谈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理由。
(2)除了加强立法,保障校园安全还须多方面努力。请你分别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3.某居民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居民张某拿了一瓶开过的啤酒前来交涉赔偿,原来酒瓶中有一只苍蝇,张某声称,开瓶时未发现,喝了半瓶才发现瓶中有只苍蝇,造成恶心呕吐,要求赔偿损失.这瓶啤酒被送到工厂,后经卫生检疫机关化验,发现苍蝇不是啤酒生产时混入的,怀疑是人为投放.于是厂方向法院起诉,经调查取证,果然是张某本人为了骗取赔偿所为.
请对张某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
4.陈某,15岁,在某中学读初二年级时,成绩不好,常挨教师批评。有几交,他的作业 未交,被教师用书猛敲脖子甚至赶出教室罚站。陈某觉得委屈,经常逃学,到录像厅看暴力等内容的录像。他的父母知道后,一气之下,让他弃学回家,帮助照顾生意。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游闲的“朋友”,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后来,又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财物,殴打小学生,后被公安机关拘留。
(1)陈某的教师,录像厅管理人员,陈某的父母的做法对不对?请分析说明
(2)陈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示?
5.材料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互联网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在未来社会,不懂网网络的人就是文盲.
材料二.某市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统计表
内容 聊天和游戏 查看不健康网站 学习 其他
比例 50% 25% 15% 10%
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中学生上网有哪些利弊?
(2).谈谈你对怎样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看法.
6.《学习手册》40页第18题,42页的热点引路
第三册教案 篇6
第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
一、认知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
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
理解:从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保护职责三方面,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从国家利益和青少年的自身需要两方面,说明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要求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并需要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积极配合社会各方面的保护,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重点: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四个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教学难点 :
青少年应在实际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法律,那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不需要法律呢?
家庭、学校、社会本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有时也会给青少年带来伤害,对于这些伤害,靠批评教育、社会呼吁和青少年的眼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立法,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
第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板书)
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板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为什么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1、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青少年年龄小,自我保护的能力很弱,甚至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人能被动地受侵害。为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侵害,就要动员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有效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立法,制定专门法律,来明确社会各界的职责,强化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
1)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维护青少年的佥权益不受侵害需要法律。(板书)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长知识的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内在欲望强烈,自我约束能力弱,加上判别是非的能力差,可塑性又很强,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若有不法之征教唆、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犯杀人罪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成上升趋势。
年份 犯罪比例(以1987年为100) 备注
1987年 13.6/万 100%
1991年 21.9/万 161%
1997年 30/万 220%
不但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除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之外,必须制定专门的法律,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边进边板书):
2)预防青少年犯罪,约束青少年的行为需要法律。(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1)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板书)
青少年就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主力军。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您感受到了吗?请说说看。
(同学说完,可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5页最后一段,请一个同学读一下。)
2)目前我国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板书)
请同学们读第76页第3自然段小字部分,有关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的各种表现。
为了确保青少年沿着党指引的道路科学、健康地成长,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家长、学校、教师、国家机关乃至全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的行为,例如(投影):
法律名称
条 款
内 容
宪法
46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婚姻法
15、29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义务教育法
4、16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禁止体罚学生。
劳动法
15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教师法
8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这些法律规定对于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以及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原有的法规中,虽然有一些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条款和规定,但是,面对社会性很强又具有特殊性的青少年群体,却难以发挥整体效应。着主要表现在:一是零碎而不系统,原则而不具体,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尚有不少缺口;二是没有形成保证实施法律的执行体系和司法监督体系,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三是我国有关青少年的法律偏重于司法性,而保护性、原则性、综合性法规很少。因此,无论从加强法制建设的需要,还是从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出发,都需要有一部专门保护青少年的法律体系。
3、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
我国未成年人专门立法工作开始于1980年,发展于1987年,以199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它填补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空白。为我国人民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它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类保护主体的职责及其应负的法律责任,从而把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起施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预防犯罪的专门法律,它关系到我们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和占我国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这两部法律都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那么,哪些是未成年人呢?
2)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板书)
未成年人的含义: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板书)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只要是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包括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未满18岁周岁的青年,不论是男性、女性、健康的还是残疾的、在学与不在学的,婚生的与非婚生的,都属于未成年人保护保护对象。
提问: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属不属于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因为这些未成年人,也有其合法权益,如受抚养权、受教育权等等,对这些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有利于促使他们改过自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提问:那么在我国境内居住或旅游的外国或无国籍的未成年人,是否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呢?
(同学讨论后,教师归纳。)
对此,未成年保护法并未做出直接规定。但宪法第3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根据这一规定的原则精神,在我国境内的外国或无国籍的未成年人,同样也应该获得应有的保护。
3)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目的和我国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发的目的。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尊重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为重要,不尊重其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地保护其合法权益。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板书)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方面内容:
1. 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2.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3.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
课后练习:
1、结合青少年的特点,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
2、联系社会上存在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说明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
第三册教案 篇7
《功的原理》教案
一、 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功的原理
二、 能力教学点
1、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2、 动手实验能力
3、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
四、 重点及解决办法
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五、 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
六、 教具准备
投影片 铁制大滑轮一个 塑料小滑轮28个 杠杆一根 钩码28套 定滑轮一只 细线若干 弹簧秤28个
七、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
片一:
我们的目标:
1、 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
讨论后得出:
(1) 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
(2) 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
(3) 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
3、请大家思考:
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
片二: 片三
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 所以不省功)
可以省距离
但费力 所以不省功)
使用简单机械
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
片四 片五(做成覆盖片)
二、 新授
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
实验次序
钩码重(牛)
弹簧秤示数(N)
钩码提升高度(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
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
1、用塑料轻质小滑轮
1.96
1.0
0.1
0.2
0.20
0.196
2、用塑料滑轮
1.96
1.1
0.1
0.2
0.22
0.196
3、用铁制重滑轮
1.96
2.7
0.1
0.2
0.54
0.196
(全班分成两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做实验1与实验2,事先安排其中一组同学做实验3,数据最后公布)
3、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1) 力对滑轮做的功________滑轮对钩码做的功
(2) 用动滑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且使用较重的动滑轮比使用较轻的动滑轮,动力所做的功要_________。
(3) 思考:从(3)~(1),动滑轮对钩码做的功都相等,但动力所做的功逐渐减少,为什么?能不能更少一点呢?能小到小于W2吗?
4、投影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片七:
设重物重力为G,重物匀速提升h时
手的拉力(动力)F=___G
手移动的距离S=_____h
拉力做的功W1=FS=____
动滑轮做的功W2=____
结论 :
W1______W2(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及摩擦)
5、阅读P.96实际上“……”
阅读“功的原理”,结合所做的实验,理解其中包含哪几种功?“所有阻力的含义”
三、总结:(板书设计 )(投影八)
(1)功的原理的内容: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利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
(2) 原理图
动力F
W1
机械G,
W2
重物G
(3)公式 (理想情形) W1=W2(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
(实际情形) W1=W2+W3(W3为克服自身重力G和自身摩擦f做功)
(W3=G,h,+W自摩)
(4) 适用范围:所有机械共同遵守的“黄金定律”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切机械,所以设计任何省功的机械均是徒劳的。
四、课堂练习(投影九)
1、 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
2、 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
3、 判断对错: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 ( )
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 ( )
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 ( )
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 )
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 )
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 ( )
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
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
4、 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 1、2 、3
2、 预习机械效率
第三册教案 篇8
一、教材简说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读读课文,你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6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要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笔顺:及。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猜对了吗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听录音朗读,注意以上的重点词句。 4自由选择一部分朗读,并展示给大家听。 5说说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板书在黑板上。 6你能帮风娃娃回答课文最后的问题吗?
(三)实践活动 搜集资料,再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一:自选板块,自主研读 (一)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二)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三)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2?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片断二:四会字教学(自主识字、写字)
(一)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纸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二)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三)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四)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五、资料袋 风 风指的是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风向指风的来向;风速指空气流动的速度。气象服务中常以风力等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风促使干冷和暖湿空气发生交换,常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风是一种自然能源,很早以前,人类就学会制造风车,借风力吹动风车来抽水和加工粮食,现在人们还利用风车来发电。帆船的行驶也是靠风力的推动。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风也经常给人类带来灾害。暴风、台风、飓风、龙卷风等对人类的危害都很大。
识字一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本课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读”中的词语,具有积累词汇和巩固生字双重目的,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尽力、尽量;爽快、凉爽、直爽……写字时应注意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可按照“主动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一)识字写字
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突出这个重点。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倡导自主识字,注意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识字;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用学到的词语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
要求认识的字要在多次复现中巩固。在认读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在学生认识后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反馈、巩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戏、听写、阅读补充的短小儿歌等。
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要求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在学生记住了要求写的十个字后,再指导学生写字。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教师范写的作用。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二)朗读感悟
朗读在本课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又有助于积累词语和感悟秋天的美好。朗读的方式要多样,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确,要有层次性。
可先让学生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如,先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再边读边想象,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最后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秋天美好的情境中,寓识字于朗读,以朗读促识字。
可让学生自主读“我会读”中的词语,以体现自主学习。可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三)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补充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段落或短文(教师自编或改编)。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五、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第三册教案 篇9
第六节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
三、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3。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
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则其数学表达式为:I=U/R [板书]
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欧姆定律公式I=U/R 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 ·
4。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90页第1、3题。
(五)作业 布置:作业 本第53页(一)1—4。
第三册教案 篇10
v 第六课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一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3、我国颁布的两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时间、内容
4、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前面学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那么我们的未成年人同样需要保护。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动植物在它还弱小时都需要外界的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也同样如此。
前言曾经提到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与法律息息,为什么说我们未成年人更加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呢?请生回答
师小结:
未成年人有其自身特点:
(1)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
(2)易受外界的影响,辨别事非的能力还很弱
(3)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所以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那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靠教育行不行?
举例:小红的父亲开家长会,看到初二(1)班的成绩排名榜上小红的成绩居第38名,父亲对小红前途失去信心,回家后,将小红毒打一顿,然后强迫她辍学到沿海去打工,深圳某鞋厂将14岁的小红做子学徒了工。
这则事例说明什么?以上受害者分别在什么地方?请生答
师总结:所以说对未成年人保护仅靠教育是不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有法律保护。法律具有强制力,对青少年成长起着指引作用,又起着约束和保护作用,法律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运用法律手段消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净化社会环境,法律协调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2、 有人说:“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是家庭和学校的事,和社会、国家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你们身边有一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做法吗?
如:书中的民警送小学生过马路,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影剧院、公园等应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3、 我国为了保护未成年人颁布的两部具体的法律名称、时间、内容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起步较晚,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1899年7月美国颁布的少年法庭法。世界各国都明确未成年人的重要性,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我国于1991年加入了国际《儿童权利公约》,成为公约国的一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经验交流会的专门法律。1991年9月在七届人大上通过,1992年1月1日施行。着重给学生讲解这是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它的重要地位,颁布时间,包含内容、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一部针对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出现低龄化、智能化、团伙性、暴力性特点,为了防患于未燃,于1999年6月,在九届人大上通过的一项法律,重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我们的两部法律都是为了保护谁?生答:未成年人。
那么什么是未成年人呢?
生答:未满18周岁的公民(包括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
我国法律保护的是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
请生思考:我国法律保护的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是不是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
师总结:有违法行为的未成个人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因为这些未成年人也有权益,对这些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有利于促使他们改过自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
4、 为了做好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这里包括哪几项原则?请生答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也是首要原则,这里的合法权益是什么?请生答:是指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不受侵犯。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名誉、姓名、肖像、个人隐私权)
举例:父母不得随意看孩子的日记、信件,教师不得体罚学生。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每一部法律都有其适应的范畴,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部针对未成年人颁布的法
律,所以必然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
(4)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又称教育原则)培养四有新人。
对未成年人保护以外还要进行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寻求别人的保护。
总结: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保护,我国通过两部法律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未
成年人健康成长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
5、 板书设计 :
自身特点,自我保护能力弱
未成年人 易受外界不良影响,犯罪率上升 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民族、国家的希望
青少年健康 1991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成长离不开 两部保护 1992年开始施行
法律 未成年人
的法律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人 ①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的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基本原则 ③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④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6、课堂练习:
(1)父母弃婴、溺婴、虐待未成年人尤其是女性未成年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B )
A、只要提高自身素质就行 B、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C、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D、只需要道义上反对父母虐待就行
(2)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正确的是( D )
A、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B、以牙还牙,报复对方
C、大事化小,少惹麻烦 D、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下列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象的是( C )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 ②具有我国国籍的婴儿、幼儿、儿童、少年
③具有我国国籍的未满18周岁的青年 ④具有我国国籍但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三、作业 布置
伴你学上的题目
第三册教案 篇11
一、活动主题:磨砺坚强意志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真正理解意志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2)初步形成自觉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能力。
(3)学习如何搜集资料、整理和归纳资料进行简单编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贴近时代的事例来学生学习磨砺意志的方法。
(2)有意识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开展意志品质锻炼,并注重落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尽可能从自己身上体验感受意志坚强对成长重要意义,增强培养锻炼坚强意志的自觉性和强烈愿望。
三、活动方式:
1、 分组合作探究评价
2、 学生合作体现团队精神。
四、活动准备:
1、通过报刊、书籍、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搜集有关意志品质方面的故事、图片名言警句。
2、同学分成小组
五、活动过程 :
人生道路不是鲜花铺满的平坦大道,它好比小树要经历许多风雨雷电的袭击才能长成高大挺拔的大树,雄鹰要穿越无数迷雾浓云的阻拦,才能练就搏击长空的翅膀,我们青少年只有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小故事:一个人到处找金矿,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块土地上挖了个遍,最后,终于绝望地卖掉了土地,而买他土地的那个人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只向下挖了几铁锹便挖出了金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检查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否和这个人一样?
成功来自失败后的不气馁,如果一个人意志薄弱,目光短浅,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么做事就只能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相关链接:
马克思《资本论》 用了40年。
爱因斯坦《相对论》用了40年。
李时珍27年写成了《本草纲目》
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二十多磅,速度和耐力已不如从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凭借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33岁的阿里和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进行了三次较量,在进行到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频于崩溃的边缘,他几乎再也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拚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这时就是在比毅力,看谁能比对方多支持一会,于是阿里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这令弗雷不寒而栗,表示放弃比赛,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取,这时阿里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为此抱憾终生。这个小故事体现了阿里的那些品质?
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想一想 、做一做、比一比
认真思考填写以下内容,从今天尝试去做,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最有毅力
表格:
我选择的小事是:
预计达到的目标是:
计划分几个阶段:
计划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实施:
监督人: (在家中)
(在学校)
计划实施人: 年 月 日
磨砺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磨砺意志还要拒绝不良诱惑,坚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有计划,强迫自己做不感兴趣但又有意义的事。
相关链接:
名人名言:
1、尽管我们用判断思考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
——— 席勒
2、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 歌德
3、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园圃里的园丁,不论我们插蓖麻,种莴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里香,或者单独培植一种草木,或者把全园种得万卉纷呈,那权力都在于我们意志。
———莎士比亚
第三只眼看苦难
四川安县出了个农民女作家雍晓华。她没有耀眼的本科学历,也不是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什么造就了这
1989年,高中毕业的她不幸被拐卖到了一处穷乡僻壤。对于初出校门,对未来怀着美好憧憬的女孩,她无异于掉进了暗无天日的陷阱。她曾努力呼叫,不断地逃跑,却被一次又一次地抓回并承受着牲口般的凌辱和暴打。当她对逃跑失去信心的时候,苦难就如一张巨大的网笼罩了她的全部生活。也许,她可以在苦难中一蹶不振,进而苟且偷生,因为那份打击实在太沉重了。可她没有,却将那段苦难和屈辱交织的岁月偷偷地记录了下来。过了一个又一个痛苦的夜晚,她终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凝练成一部血泪史,写成了一部反映被拐妇女不幸遭遇的长篇小说 《孽缘绝情》。当得知那部记录着她人生屈辱的书稿被批准出版时,她幸福地哭了。那和着十年辛酸的泪水,终于有了一丝甘甜,而那甘甜是用苦难酿造的。正是那部凝聚着人生苦难的小说,奠定了她在文学界的地位。1999年得以营救返乡后,她又一鼓作气,创作了长篇小说《村野情迷》和《乱世情仇,获得了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不免要遇到坎坷和挫折。这些被我们称为苦难的东西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高尔基流浪乞讨写就了〈人生三步曲〉,海伦凯勒在黑暗的世界里看到了人生最美的阳光,张海迪用残缺的躯体创造了完美的人生,霍金用他枯死的身体与宇宙进行着最鲜活的对话。本来,苦难就是一笔人生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忍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
挫折:
泥泞留痕
鉴真大师在剃度一年多以后,寺里的住持还是让他做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地外出化缘。要知道,这几乎是寺里人都不愿意干的最苦最累的苦差事。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不醒,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纟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干什么?”
鉴真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愤愤不平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子都穿不坏,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鞋子。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他的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透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看看吧。”
寺前的路是一块黄土地,由于刚下过一场透雨,路面泥泞不堪。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问:“你是否愿意做个天天撞钟混日子的和尚,还是愿意做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我当然想做个名僧了。”
住持捋着胡须接着说:“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回答:“当然。”住持接着又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上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没有再说话,迈步走进了泥泞里。走了十几步后,住持停下了脚步说:“今天我在这路上走一趟,你是否能找到我的脚印了呢?”
鉴真答到:
那当然能了。“
住持听后拍拍鉴真的肩膀说:“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步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双脚步踩在又干又硬的路上,什么足迹也没有留下。“
鉴真顿时恍然大悟:泥泞留痕。
乐在其中
如果你曾因为失败而泄气,请往下看。因为实现目标常常并不重要。且听我往下解释。
两个小兄弟决定在屋后挖一个深洞。他们干得正欢时,现金帐个大孩子停在一边看热闹。“你们在干革命吗呢?“其中一个问到。”我们打算挖一个洞,一直把地球挖穿!“小兄弟中有一个兴奋地主动答腔。大孩子们笑起来,告诉小家伙们把地球挖穿是不可能的。沉默了好一会,一个小孩子拾起一个装满蜘蛛、蠕虫和各色昆虫的罐子。他拿掉盖子,把里面的精彩内容展现在嘲弄者面前,然后轻声地、自信地说:”即使我们不能把地球挖穿,可瞧瞧我们挖洞时的奇妙发现吧!“
他们 的目标过于雄心勃勃,却使他们开挖起来。这正是目标的意义所在——促使我们按既定方向进发,换句话说,促使我们真正行动起来!
但是,并非所有的目标都会完满实现,并非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能成功,并非所有的希望都有可以满足,并非所有的爱都能维系永远,并非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当你达不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这么说:“没错儿,但瞧我这一路上的奇妙发现!看看我的努力带给生活的精彩!”
生活其实也是一个挖掘的过程。我坚信最终真正重要的是乐在其中。
笑谈失败
人都追求成功,惧怕失败,崇尚成功,指责失败,但却谁也避免不了失败。失败始终同成功相伴随,古今中外凡大成功者,大多曾有过大失败。实际上,人生更多的时候是面对失败,一个人前途命运关键的也是如何正确的面对失败。
泰国有个华裔商人施利华,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他是叱咤风云人物,著名的亿万富翁。1997年的一场金融风暴使他除了一身债之外什么都没有了。面对 这一惨败,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开始 街头叫卖三明治的新生涯。一年之后,“施华利三明治”在泰国已是尽人皆知,在职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的“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施利华名列榜首。不久前,他的照片同国王普密蓬 阿杜德、总理川
立派一起出现在〈曼谷邮报〉上。他说,人倒霉不一定是坏事,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这是千万个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一个普通例子,施利华的故事引发了自己人对失败的磨擦思考。
第三册教案 篇12
课题: §4.6 正方形(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 :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双边合作 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画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可视思维过程,从而掌握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
教学过程 :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要求对折一下,裁出正方形纸片.
问:所得的图形是矩形吗?它与一般的矩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是菱形吗?它与一般的菱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在小学里学习时称它为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一)新课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推断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
性质1、(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性质2、(1)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
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AC⊥BD,AO=CO=BO=DO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O≌△BCO≌△CDO≌△DAO.
问: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
2.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例2 已知:如图,点A′、B′、C′、D′分
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A′=BB′=CC′=DD′.
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及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它们的斜边都相等,从而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证明菱形是矩形.
证明:(略)
(二)练习
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cm,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对角线长和正方形的面积.
2.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所成的角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果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为什么?
4.如果一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为什么?
三 小结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正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四 作业
1.已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4cm,求它的边长和面积.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求证:正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小正方形.
4.求证:矩形的各内角平分线组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课题: §4.6 正方形(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 :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双边合作 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画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可视思维过程,从而掌握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
教学过程 :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要求对折一下,裁出正方形纸片.
问:所得的图形是矩形吗?它与一般的矩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是菱形吗?它与一般的菱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在小学里学习时称它为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一)新课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推断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
性质1、(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性质2、(1)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
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AC⊥BD,AO=CO=BO=DO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O≌△BCO≌△CDO≌△DAO.
问: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
2.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例2 已知:如图,点A′、B′、C′、D′分
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A′=BB′=CC′=DD′.
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及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它们的斜边都相等,从而判定四边形A′B′C′D′是菱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证明菱形是矩形.
证明:(略)
(二)练习
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cm,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对角线长和正方形的面积.
2.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所成的角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果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为什么?
4.如果一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为什么?
三 小结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正方形还是特殊的矩形、特殊的菱形,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四 作业
1.已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4cm,求它的边长和面积.
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求证:正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小正方形.
4.求证:矩形的各内角平分线组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第三册教案 篇13
11.10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一、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等量关系.
2、能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
3、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 :例2涉及比例、平均增长率与多年的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少3,它们的积是135,求这两个数.
(由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问:所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对于上述问题,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是2x-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35,整理得:
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先复习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字母表示问题里的未知数;
(2) 用字母的一次式表示有关的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所列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非一元一次方程而已.
2、例题讲解
例1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小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如图11—1).已知长方形钢片的长为30cm,宽为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400cm ,求这个长方形框的框边宽.
分析:
(1)复习有关面积公式:矩形;正方形;梯形;
三角形;圆.
(2)全面积=原面积 – 截去的面积 30
(3)设矩形框的框边宽为xcm,那么被冲去的矩形的长为(30—2x)cm,宽为(20-2x)cm,根据题意,得 .
注意:方程的解要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符合的应舍去.
例2 某城市按该市的“九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要比1995年增长21%,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分析:(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原来的基数的百分比,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增长率=
何谓平均每年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率是在假定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的前提下所求出的每年增长的百分数.(并不是每年增长率的平均数)
有关增长率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①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②连续n次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
连续n次以相同的减少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
(2)本例中如果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1995年的社会总产值为1,那么
1996年的社会总产值= ;
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 .
根据已知,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于是就可以列出方程:
3、巩固练习
p.152练习及想一想
补充: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
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
(三)课堂小结
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严格审题,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11.10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一、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等量关系.
2、能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
3、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 :例2涉及比例、平均增长率与多年的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少3,它们的积是135,求这两个数.
(由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问:所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对于上述问题,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是2x-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35,整理得:
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先复习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字母表示问题里的未知数;
(2) 用字母的一次式表示有关的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所列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非一元一次方程而已.
2、例题讲解
例1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小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如图11—1).已知长方形钢片的长为30cm,宽为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400cm ,求这个长方形框的框边宽.
分析:
(1)复习有关面积公式:矩形;正方形;梯形;
三角形;圆.
(2)全面积=原面积 – 截去的面积 30
(3)设矩形框的框边宽为xcm,那么被冲去的矩形的长为(30—2x)cm,宽为(20-2x)cm,根据题意,得 .
注意:方程的解要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符合的应舍去.
例2 某城市按该市的“九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要比1995年增长21%,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分析:(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原来的基数的百分比,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增长率=
何谓平均每年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率是在假定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的前提下所求出的每年增长的百分数.(并不是每年增长率的平均数)
有关增长率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①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②连续n次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
连续n次以相同的减少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
(2)本例中如果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1995年的社会总产值为1,那么
1996年的社会总产值= ;
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 .
根据已知,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于是就可以列出方程:
3、巩固练习
p.152练习及想一想
补充: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
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
(三)课堂小结
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严格审题,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