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我以前对戏曲并没有任何兴趣,相反,却有一种本能似的抵触,总觉得这种烦琐的程式是那个年代的东西,时至今日,已是腐朽的外衣下包裹的变质躯壳,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销声匿迹。但不知从何时起,我居然爱上了这个曾经处在我生活边缘地带的东西。旁人多感到不可理解,现在想来,我自己也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记得我第一次对戏曲有印象是一次在电视晚会上听一位花脸唱,不晓得是谁,也不知唱得是什么,只觉得这个人唱得很高,很快。听着听着,一声惊呼,感觉声音不是从嗓子里出来的,而是从脑门里出来的。我把这个看法给一位内行一说,他连连说我有“慧根”,能在对戏一无所知时就听出这种感觉来,绝对和戏有缘。得到他的鼓励称赞,我着实得意了一阵子。从此,在看电视时,由过去的见戏就换台变成了遇到好戏瞅一眼。渐渐地,我觉得戏是个好东西了。唱得亮堂、衣裳华丽、跟头翻得刺激,既快乐了耳朵、又高兴了眼睛,有什么不好的呢,与其看明星一集一集地吹肥皂泡,还不如看段戏图个热闹。
又过了几年,也算读了几本书,好像也认识了一些问题。此时再来看戏,不觉又是一声惊呼。这回看的是一出武戏,写两个江湖好汉因为误会,半夜三更在一房中拼命。这舞台之上当然是灯火通明的,可演员摸来摸去的表演却让人感到了分明是在黑夜之中,搏斗因黑夜而十分惊险。在大白天表现黑夜?这在影视剧和话剧里简直让人不可思议,可戏曲舞台上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有诗意。我感到这和齐白石画虾不画水的道理一样,用美学家的话说,这叫“计白当黑”。“计白当黑”的道理好深奥呀,我到现在也不敢说真正理解了。这时的我,突然对戏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觉得这里面肯定有宝。于是,我开始了对戏曲的再认识。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从脑门发出声音是京剧净行里裘派的声腔特色,类似的还有程派青衣,这种唱法术语叫“脑后摘音”。我也知道了半夜里打架的戏叫“三岔口”,是北方各剧种都演的经典中的经典(京剧团出国演出,此剧必演)。我也明白了戏曲的好看根本不是因为热闹(当然,大多数人看戏是图热闹),我更明白了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是中国的国粹,是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一座宝藏丰富的大山。
自从我爱上了戏,就被相当一部分人当作了异人。
“欧呦!这个人真在听戏呀!”
“啧啧啧!我有些害怕,我要快些离开了”
“哇塞!好不凡的爱好耶!”
……
初听这些话,气得我不得了,时间长了,我也习惯了,不表示惊奇似乎也不正常,再听这些话,我就高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人家后来也见怪不怪了。终于有一天,有人向我认真地问道:“你为什么流行歌曲听得少,而戏却听得多呢?”我无法向他说明程式和虚拟有多美,只好对他说:“酒鬼都不太爱喝饮料,因为喝惯了味道重的,喝别的口味太淡”。
我对我的回答颇为得意,又热情地讲解着电视上的京剧。
“你有没有听出来他的声音是从那里出来的?”
“声音?当然从嘴里出来啦,难道还从耳朵里出来呀?”
“不,不是从耳朵里出来,是从脑门里出来的!”
“脑门里出来的?”
他闻言大惊失色,连忙细听,经过一段相当认真的倾听,终于承认了我所说的确实是对的。于是我觉得这“慧根”不光我有,他也有吗!也许人人都有,只是没有发现就是了。看来,这世上的事情,不要总带着成见去看,走进它,才会真正了解它,真正了解了它,也许你就会说:“哎呀,这么好的东西我以前怎么就不知道呀!”
最近又见了那位先生,他说:“我最近看电视,如果遇到戏的话,我还要稍微停一下,看看演得是什么呢。”
和我前几年的情况一样。
※本文作者:月照天心※
上一篇:《现代散文》被抹杀的信任
下一篇:《现代散文》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