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1
课前花絮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
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
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
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众笑)
师:你们老师贵姓?
生:邱老师。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有什么想法?
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众笑)
生:老年男性。
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
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
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
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生:应该眼见为实。
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
生(大声):一言为定。(抚肩示意生坐下)
(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第一课时
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
师:书读了几遍?
生:两遍。
师:有看三遍的吗?
生:我。(三、五个举手)
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
(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这叫会读书。(教师巡视)
(评:于老师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师: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教师指导)
师:把书放下。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与刚才(上课前)完全不一样了,咱们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每位同学的脸上。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
生:我痛恨英法联军!
师:他读出一个英法联军无耻,他读出一个痛恨。
生: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生: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师:他读出一个难过、痛心、恨。(板书“恨”字)注意“恨”这个字的写法,竖心,先两边后中间。这位同学说了,他一恨英法联军,二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
(评:时时不忘写字教学,在写字评析中提升情感。)
生:第五自然段。
师:读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请同学们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请你读第五自然段。
(一生站起来读)
师:请坐。看黑板,(板书掠、搬、毁、放火)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同学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年10月6日——读
(生齐读)
(评:课文朗读,于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
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如果你发现了请做记号。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
(教师指导)
师: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要静心、专心读书。(教师指导)
(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书读了一半。
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 而且)
师:看黑板,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这叫会读书,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
(一生读2、3、4自然段。生边读师边讲解。)
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齐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
(生齐读)
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生:众星拱月。
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
师:继续读。
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一学生读这一节)。
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
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
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
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
(评:于老师教学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循循善诱,相机点拨,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这个做法值得仿效。)
师:流连其间——,读。
(一生读,师鼓励并指导)
师:你再读一遍,不要着急,第三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再读一遍。
师:我给你拿着,读——
师:不是很好,看来人与人需要互相帮助。读了五遍终于读好了。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请坐,读不好是正常,一遍读好了是超常。三遍读不好是正常。
(评:“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老师不断给这们学生鼓励,并暗示互助对学习的帮助。可见,于老师对课改有着准确而深入的理解。)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2、3段?
(学生自由读)
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3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
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你们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很好。齐读,“所以”——,读——
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
(评:于老师巧妙地将两部分截然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感情,再通过诵读表达出来。)
师: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休息一会儿。
第二课时
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两大优点。第一,读书非常投入,越读越好,越读越懂,感情越真挚。第二优点,读书会做记号。有许多同学把第二、三、五段画了许多波浪线,而且有人在旁边写了一句话。喜欢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诉我。
生:因为这一段主要讲了我们中国各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生:圆明园很美丽,它是中国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师:好,这是他说的几句话。这就是会读书。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第五段做了记号,因为你读了两恨,一恨,英法联军;二恨,满清政府。这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继续上课。
师:课文2、3、4、5段都读了,唯独第一自然段没读,谁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纠正“估量”的“量”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师:一齐把这一节读一读。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你对作者对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同学们,听我说,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交流。愿意对自己说的对自己说,愿意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师巡回看)师:看了课文的插图,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学生自由写作,师来回指导)
(评:《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门槛,要求学生乐于将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愿意与人交流。于老师摒弃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方法,学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达,这样的写作合乎学生心理。于老师这种做法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
师(边走边问):有写诗的吗,咱们班有诗人吗?
(评:于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看似提问,实是引发,是对诗意的追寻。这种暗示是教学的机智。)
师: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读出你的情。再读一遍,发现问题自己改。(请坐端正)我们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
生: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真是丧尽天良。我们祖国现在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怕你们到我们的国土上胡作非为!
师:我们今天强大起来了,他们再来胡作非为已是不可能了,历史不会重演!
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种伤害,一种深刻的教训。帝国主义,罢手吧,这是世界每个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唤。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们,站起来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吧!(掌声)
师: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小小年纪,说出了所有中国人想说的话。
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满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掌声)
(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充满激情)
(评:这是本课的又一高潮。学生之所以情绪高,正是这一环节的设置。先是读,后是写,现在又读,环环相扣,环环都围绕一个中心——言语训练。)
师:同学们说的话,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建议每个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诵下来,让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背的时候注意这些关联词。先记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下面依照什么,根据什么,概括不仅有什么还怎么样,最后写游览的感受。记住这些关联词,记住层次有助于你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
(评:背诵切忌死记硬背。于老师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自然成诵,这样学生会记得更长久。)
师:请你背这一段,你叫什么名字,
生:施帅旗。
师:率领的率?
生:元帅的帅。
师:什么旗?
生:红旗的旗。
师: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当好一面帅旗。(对旁边一学生耳语:如他背不出来提醒一下)
(评:一种关爱在不经意间流淌。)
师:相当了不起!(鼓掌)还有谁想背的?好,请你。
(一女生再背,同样耳语)
师:(掌声)时间关系不背了。
师: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却不能从中国人民的心中抹掉。
师:今天,我又发现大家很会背书,很会写文章。下面请大家认真读、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这就是字帖。什么叫读帖,就是认真观察,每一笔的笔顺,起笔、落笔。边观察边书空。不出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读完了,请观察这四个字:苏、艺、奉、唐。现在推荐四个小书法家上来分别写这四个字。
(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态度认真,近乎虔诚)
师:字写得好得红圈。
师:这个字哪里圈红的?要圈就圈这里吧。(在“艺”字的折处圈了一下)
师:下面看于老师写一个苏,江苏人要把“苏”写好;艺,上面小一点,下面大一点;奉,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请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话:“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师生交流
师:下课,有同学有话说。
生:我真的觉得于老师和同学很接近,这很好。
师:我得了两个字——“很好”,谢谢施帅旗对我的评价。
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同学。
师:握握手,老同学和小同学握握手。拍照。(古剑按动快门,众笑)
生:你虽然是老年男性,听了你的课,觉得你是青年男性。
师:再上两次课就成幼儿园的了。(众笑)
生:(深情地,眼圈红润)你是我永远的朋友。
师:朋友,还是永远的朋友,握握手,合个影。(古剑按动快门,掌声)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教者的读、写训练的巧妙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2
课前花絮师:同学们好!生:于老师好!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生:老师说的。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生:你叫于永正。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生:你跑过许多省市。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众笑)师:你们老师贵姓?生:邱老师。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有什么想法?生:你头发白了。师:不是中年男性了。(众笑)生:老年男性。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生:应该眼见为实。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生:是的。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生(大声):一言为定。(抚肩示意生坐下)(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第一课时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生(齐):《圆明园的毁灭》。师:书读了几遍?生:两遍。师:有看三遍的吗?生:我。(三、五个举手)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生齐读课题)(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这叫会读书。(教师巡视)(评:于老师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师: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教师指导)师:把书放下。读了两遍课文,现在我发现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与刚才(上课前)完全不一样了,咱们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每位同学的脸上。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生:我觉得英法联军是无耻的强盗!生:我痛恨英法联军!师:他读出一个英法联军无耻,他读出一个痛恨。生:我觉得英法联军简直毫无人性!生:圆明园的毁灭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生: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很难过,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师:他读出一个难过、痛心、恨。(板书“恨”字)注意“恨”这个字的写法,竖心,先两边后中间。这位同学说了,他一恨英法联军,二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评:时时不忘写字教学,在写字评析中提升情感。)生:第五自然段。师:读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请同学们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师:请你读第五自然段。(一生站起来读)师:请坐。看黑板,(板书掠、搬、毁、放火)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同学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评:课文朗读,于老师没有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学生读得很到位。)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如果你发现了请做记号。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教师指导)师: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书切忌在慌忙,潜于功夫兴味长”要静心、专心读书。(教师指导)(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书读了一半。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 而且)师:看黑板,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这叫会读书,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一生读2、3、4自然段。生边读师边讲解。)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齐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生齐读)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生:众星拱月。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师:还可以怎么说?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师:继续读。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一学生读这一节)。师:停,蓬莱瑶台,有知道的吗?生:我在电视上看的,说蓬莱岛上住着许多神仙。师:书上这样说的,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还有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你懂了吗?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师:武陵春色,有懂的吗?我看谁书读得多。生:大概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吧。师: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是想象。继续读。(评:于老师教学生理解字、句的意思,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循循善诱,相机点拨,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这个做法值得仿效。)师:流连其间——,读。(一生读,师鼓励并指导)师:你再读一遍,不要着急,第三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再读一遍。师:我给你拿着,读——师:不是很好,看来人与人需要互相帮助。读了五遍终于读好了。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请坐,读不好是正常,一遍读好了是超常。三遍读不好是正常。(评:“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于老师不断给这们学生鼓励,并暗示互助对学习的帮助。可见,于老师对课改有着准确而深入的理解。)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2、3段?(学生自由读)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3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你们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师:很好。齐读,“所以”——,读——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评:于老师巧妙地将两部分截然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感情,再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师: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休息一会儿。 第二课时师:我发现同学们有两大优点。第一,读书非常投入,越读越好,越读越懂,感情越真挚。第二优点,读书会做记号。有许多同学把第二、三、五段画了许多波浪线,而且有人在旁边写了一句话。喜欢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诉我。生:因为这一段主要讲了我们中国各个地方的美丽景色。生:圆明园很美丽,它是中国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师:好,这是他说的几句话。这就是会读书。这一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知道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第五段做了记号,因为你读了两恨,一恨,英法联军;二恨,满清政府。这两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继续上课。师:课文2、3、4、5段都读了,唯独第一自然段没读,谁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师纠正“估量”的“量”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师:一齐把这一节读一读。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你对作者对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同学们,听我说,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交流。愿意对自己说的对自己说,愿意对别人说的对别人说。(师巡回看)师:看了课文的插图,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学生自由写作,师来回指导)(评:《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门槛,要求学生乐于将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愿意与人交流。于老师摒弃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方法,学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达,这样的写作合乎学生心理。于老师这种做法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师(边走边问):有写诗的吗,咱们班有诗人吗?(评:于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看似提问,实是引发,是对诗意的追寻。这种暗示是教学的机智。)师:把自己写的意思读出来,读出你的情。再读一遍,发现问题自己改。(请坐端正)我们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生: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真是丧尽天良。我们祖国现在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怕你们到我们的国土上胡作非为!师:我们今天强大起来了,他们再来胡作非为已是不可能了,历史不会重演!生: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种伤害,一种深刻的教训。帝国主义,罢手吧,这是世界每个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唤。我最想对自己说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们,站起来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起来吧!(掌声)师:代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小小年纪,说出了所有中国人想说的话。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满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掌声)(每一个发言的孩子都充满)(评:这是本课的又一高潮。学生之所以情绪高,正是这一环节的设置。先是读,后是写,现在又读,环环相扣,环环都围绕一个中心——言语训练。)师:同学们说的话,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建议每个人把第三自然段背诵下来,让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给大家四分钟的时间,背的时候注意这些关联词。先记住有什么也有什么,下面依照什么,根据什么,概括不仅有什么还怎么样,最后写游览的感受。记住这些关联词,记住层次有助于你背诵。(教师巡回指导)(评:背诵切忌死记硬背。于老师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自然成诵,这样学生会记得更长久。)师:请你背这一段,你叫什么名字,生:施帅旗。师:率领的率?生:元帅的帅。师:什么旗?生:红旗的旗。师:看你能不能起表率作用。当好一面帅旗。(对旁边一学生耳语:如他背不出来提醒一下)(评:一种关爱在不经意间流淌。)师:相当了不起!(鼓掌)还有谁想背的?好,请你。(一女生再背,同样耳语)师:(掌声)时间关系不背了。师: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却不能从中国人民的心中抹掉。师:今天,我又发现大家很会背书,很会写文章。下面请大家认真读、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这就是字帖。什么叫读帖,就是认真观察,每一笔的笔顺,起笔、落笔。边观察边书空。不出声,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读完了,请观察这四个字:苏、艺、奉、唐。现在推荐四个小书法家上来分别写这四个字。(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态度认真,近乎虔诚)师:字写得好得红圈。师:这个字哪里圈红的?要圈就圈这里吧。(在“艺”字的折处圈了一下)师:下面看于老师写一个苏,江苏人要把“苏”写好;艺,上面小一点,下面大一点;奉,一撇一捺要写得夸张一点。请大家坐好,我送大家一句话:“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师生交流师:下课,有同学有话说。生:我真的觉得于老师和同学很接近,这很好。师:我得了两个字——“很好”,谢谢施帅旗对我的评价。生:(深情地)你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同学。师:握握手,老同学和小同学握握手。拍照。(古剑按动快门,众笑)生:你虽然是老年男性,听了你的课,觉得你是青年男性。师:再上两次课就成幼儿园的了。(众笑)生:(深情地,眼圈红润)你是我永远的朋友。师:朋友,还是永远的朋友,握握手,合个影。(古剑按动快门,掌声)(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教者的读、写训练的巧妙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3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篇课文涵盖的语文的知识点的训练却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学透,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我把课文分成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里我就针对我设计的第二课时说一说。
(一)、说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拓展点:
1、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训练说话。
2、学习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用具体语句说一说。
(这样设计,凸显教学训练的重点,合理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说教学环节
1、说导入:引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物质财富,也为祖国各地的城市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等各地景点图片),真是举不胜举。今天,老师还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那就是圆明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意境。)
2、说学习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理解重点词语:通过课件图片的出示,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辉煌。
(3)、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也有;有也有。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4)、拓展:请学生先用一个词语来补充下面的句子,并用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拓展说话,并启发学生用“我来读”或“我来说”为开头回答。)
3、说小结: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
4、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殿堂亭台楼阁
“买卖街”山乡村野
辉煌
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说明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 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想一想你能有几种填法。
1、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齐读这三句话。
三、组织学生展开自学讨论:
这三句话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有一个旅行团要到北京去旅游,其中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圆明园。你愿意当他们的导游吗?好,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就来当游客。现在你们可以准备一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2-4自然段,前后四人展开讨论。
2、补充资料,看一段录像。
3、提示:一般导游介绍一个园林的时候总是先介绍它的具体位置,然后介绍它的整体布局,即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介绍的、也是具体介绍的是这个园林的建筑特色,主要景观等。你们能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先向各位游客介绍一下圆明园吗?
4、学生按教师提示的顺序作介绍,教师作相应的指导,并练习朗读。
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
第三自然段:句1:你平时见过的哪一个建筑也是金碧辉煌的,你能举个例子吗?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你能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举些例子吗?练习读句1,指名读,比赛,全班朗读。句2、3:讲解平湖秋月、雷锋西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句4,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听了导游们的介绍,你觉的圆明园怎么样?板书:景观千姿百态。再让我们来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
第四自然段:板书:收藏:最珍贵。
5、各自朗读2--4自然段,并结合板书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吗?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六代一百五十年的营建,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惜,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
1、看录象。
2、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想想你能不能?quot;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4、指名回答,板书:掠夺、毁坏、焚烧、化为灰烬。
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5、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五、体会文章的中心。
1、课文学完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讲,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二:对侵略者的仇恨。)
2、这里,李老师还摘录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为什么说当"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我们这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这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以此问题来引导学生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正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五、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规模:非常大 掠夺
举世闻名 景观:千姿百态 毁灭 化为灰烬
收藏:珍贵文物 焚烧
损失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 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 ,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 (课件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
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美吗?走进园中,你还想出来吗?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吧!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再现珍贵文物
①、园中还有什么?个别回答
②、从先秦到清代,历经多少年?
③、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园内所拥有的可以怎么形容?
④、欣赏课件(课件欣赏圆明园珍贵文物的图片,)
⑤、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怎样?个别读、齐读
6、深入理解“不可估量”
雨果说: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后被毁灭了。齐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你们现在读这句话什么滋味?愤怒、惋惜、痛心(带着感受读)
四、目睹毁灭过程,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1、这群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的,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的情景。(视频)
2、读最后一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那是怎样的掠呀?
那是怎样的毁呀?
预设二:
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化为灰烬?
3、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教师随机在板书中擦去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它的毁灭,是——引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语气沉重)
五、练笔,抒发情感
1、站在这残垣断壁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音乐二胡独奏《江河水》渲染)
2、交流
3、总结升华:孩子们,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思品目标
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及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知道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怎样毁灭了圆明园。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先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查阅资料: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圆明园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这幅图吗?(板书:圆明园)圆明园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资料谈,板书:的毁灭)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150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的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今天,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
观察课题,这两个“圆”和“园”的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二、检查字词
1、出示疑难生字:毁 剔 瑰 烬
读准字音: 瑰 剔。
2、出示形近字,理解字义,然后组词。
剔踢 煌蝗 烬尽 你用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考考同桌。
3、词语理解
(1)出示:圆明园 万春园 长春园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举世闻名 不可估量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流连其间 奇珍异宝 烟云笼罩
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化为灰烬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谁读给大家听?
(2)重点词语理解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而使透空明晰。形容精工制作、内部镂空的工艺品。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3)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环绕(围绕)宏伟(雄伟)
估量(估计)奉命(遵命) 任意(随意) 珍贵(宝贵)
反义词:损失(收获)破坏(建设)
销毁(保存)精华(糟粕)
三、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想想课文分几部分?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第一段,第一段写什么?“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齐读第一段,为什么用感叹号?怎么读?
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如此大的损失?相信大家通过下节课的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1题。
第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圆明园今日场景的配乐录像)
看着这些断壁残垣大家有什么感受?谈一谈。(3—5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昔日这座举世闻名、辉煌无比的皇家园林,去倾听它的诉说。
二、研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看看历经劫难的圆明园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听了它的诉说,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请大家边读边画下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一些批注。(学生自学,教师深入其间,观察、询问、倾听、启发。)
(在学生认真自学之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然后,抓住圆明园“诉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一)昔日辉煌
1、学习2自然段。
指名朗读,请同学们画出圆明园由哪几部分组成?
出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众星拱月”的各种园子。
指名读,指导朗读,想象圆明园的规模宏大。
出示:圆明三园全景图
请看,这就是昔日规模宏大、布局精妙的圆明三园。
出示文字补充材料,说明它的建筑总面积和水域面积。
师范读2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圆明园的规模宏大、布局精妙。
生练读,注意体会。指名读。
2、学习3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圆明园规模宏大,圆明园的里面又是什么样子呢?(圆明园内的建筑、景观丰富多彩)
默读思考:圆明园内丰富多彩的建筑景观,主要有什么特点?批注在旁边。
同学交流。指名汇报:规模不同 象征不同 创意不同 风格不同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读出来。
指名读相关句子。
随机出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象征着……也有象征着……。园中许多景物都是……还有……。园中不仅有……还有……
指导朗读,完整地体会圆明园中建筑宏伟繁多,风格特点各异,建筑艺术登峰造极。
师引读(红字)。(启发学生领悟这个自然段先具体后总结、先描写后议论抒情的表达顺序。)
3、学习4自然段。
出示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过渡句。说明4自然段要写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一读,画下来。
出示
有上自……下至……还有……。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名读,齐读。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
指导朗读,体会圆明园中历史文物众多且渐渐珍贵无比、价值连城。
为什么课文结尾将圆明园概括为“园里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全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辉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这种自豪骄傲读出来,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读出来!练习读。
指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3、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领悟这三个自然段从不同方面记叙的顺序。
(二)惨遭毁灭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宏伟、收藏着无数珍贵历史文物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1、学习5自然段。
出示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自由读,谈谈感受。
再读,体会带点字的意思。从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默读5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准备交流。
(“掠”、“毁”、“烧”。“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
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
(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2、同学们,我们不愿看不忍看又不能不看,让我们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吧!
播放电影中英法联军抢掠、焚烧圆明园时的一段录像。
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师介绍补充资料《圆明园之火》)同学们,我们的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指导朗读,深刻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暴戾恣睢和中国人的愤恨、痛惜与无奈。
3、在1860年中国的土地上,侵略者为什么竟敢如此胡作非为,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小结: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清军守军望风而逃,留守者自杀,留居者避匿……致使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
4、将1、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领悟课文首尾照应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应重在写“毁灭”,为什么却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默读课文,边读边揣摩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运用对比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文本从课题看,应重在写“毁灭”,但实际上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从而使毁灭更让人触目惊心,让人无限惋惜,这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三、真情表达
出示圆明园的废墟图:现在你站在这片废墟前,你心中想的是什么?有人要重建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
(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中,让孩子们真正的去关爱我们的祖国,达到真正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目的。)
1、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内心都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吧!
2、指名读自己所写内容,生欣赏、评价。
3、教师小结,升华情感: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但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 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 ,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 (课件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
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美吗?走进园中,你还想出来吗?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吧!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再现珍贵文物
①、园中还有什么?个别回答
②、从先秦到清代,历经多少年?
③、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园内所拥有的可以怎么形容?
④、欣赏课件(课件欣赏圆明园珍贵文物的图片,)
⑤、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引读(课件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怎样?个别读、齐读
6、深入理解“不可估量”
雨果说: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后被毁灭了。齐读(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你们现在读这句话什么滋味?愤怒、惋惜、痛心(带着感受读)
四、目睹毁灭过程,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1、这群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的,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的情景。(视频)
2、读最后一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那是怎样的掠呀?
那是怎样的毁呀?
预设二:
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化为灰烬?
3、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教师随机在板书中擦去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它的毁灭,是——引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语气沉重)
五、练笔,抒发情感
1、站在这残垣断壁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音乐二胡独奏《江河水》渲染)
2、交流
3、总结升华:孩子们,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8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辉煌,想到了它被毁后的废墟,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正像文中所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
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9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教学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通、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10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八、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九、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毁灭
(爱) 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11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绚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同学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同学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同学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同学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身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俺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俺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身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置”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横。
“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充”字,不要写成“流”字的右边。
“略”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字,右边是“口”,不要把两局部颠倒了。
注意“损”和“捐”;“销”和“锁”;“征”和“证”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xx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计:量,读“liang”,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碧”误写成“壁”。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局部,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见教材简析)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层次。
1、自身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二、学习课文内容。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局部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俺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可胜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示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安排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
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请同学一一说出来。想想自身说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俺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同学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xx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xx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局部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巩固练习。
熟读前两局部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读读课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方法了,也不放过,想方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摆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只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
二、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
三、讨论问题。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局部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四、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巩固练习。
分段练习背诵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篇12
作者:夷陵区实验小学 望智慧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今天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的隧道,寻访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师:通过预习课文,你想进一步弄清课文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师:根据你以往的学习经验,你有什么好的学习建议?
生: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
生:先自学,在小组一起交流讨论。
生:小组合作学习。
生:扣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
生:边读课文边想想画面。
师:大家说的方法都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课文中描写昔日圆明园的段落。
师:刚才大家都在昔日的圆明园中尽情游玩,谁来说说昔日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生:昔日的圆明园由长春圆、圆明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又叫园明三园它由三个园组成,像一个到品字形。(出示课件)
生:我“从众星拱月”这个词也感受到它的布局很美,规模很大,因为周围的小园环绕在它东西南三面,就象星星围绕在月亮周围一样美。
师:你扣住“众星拱月”这个词说得很好,你还把“众星拱月”这个词的意思也说出来了。(出示课件)
师:圆明园除了巧妙的布局,园中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逐一出示课件)
生:我觉得园中的殿堂很美。因为书上说“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从“金碧辉煌”这个词我想到殿堂内外都刷了金漆,各种摆设也金晃晃的,好华丽啊!
生:我觉得平湖秋月很美。我仿佛看见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升上了天空,白色的大玉盘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湖水中,一片宁静祥和。
生:我觉得山乡村野很美。我仿佛看见田里的油菜花开了,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来,好香啊!
生:我觉得雷锋夕照很美。我知道它是仿照杭州西湖的雷锋夕照建成的。每当太阳下山,金色的太阳就给雷锋塔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生:我最喜欢买卖街,那里很热闹。我从“象征”这个词和“买卖街”上的引号看出这不是真正的买卖街,是皇帝为了图热闹,让宫女和太监们扮成生意人,拿着各种宝贝在买卖街上叫卖。
生:我觉得园中的亭台楼阁很美。我从“玲珑剔透”这个词看出它们十分小巧精致,也许它的栏杆上,门窗上都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生:我觉得园中得西洋景观很美。想象中白色的欧式建筑与民族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我喜欢蓬莱瑶台,它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我想象中湖中心的一个小岛,岛上有许多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清晨,起雾了,蓬莱瑶台象披了一层轻纱,就更像神仙住的地方了。
师:大家介绍了这么多景点,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同走进圆明园!(课件出示圆明园景色,课文朗读、音乐伴奏)
师:漫步在这美丽的园中,面对这人间奇迹,你是什么心情呢?
生:我太高兴了!我想天天住在这里。
生: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生:我恨不得拿一个摄像机把这些美景都摄下来,回家天天看!
生:我为我们国家有这么美的圆明园感到自豪!
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们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呢?
生:能!
(指名朗读)
师:还有谁想试一试吗? (再指名朗读)
师:除了这些令人留恋往返的美景,圆明园中还有什么让你惊叹不已的?
生:我觉得圆明园中收藏的历史文物也很美。
师:具体说说。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你能想象那收藏着哪些珍贵历史文物吗?
生:圆明园中收藏的有玉人玉马。
生:圆明园里有皇帝的玉玺和龙袍。
生:圆明园里有各种珍珠和玛瑙。
生:圆明园里有外国进贡的时钟和洋枪。
生:圆明园里有金佛金塔。
生:圆明园里有四库全书。
生:圆明园里有王羲之的字唐伯虎的画。
……
师:大家说得真好!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圆明园中的部分文物,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播放文物课件)
师:这么多这么美的文物装扮了圆明园,难怪它又是―――
生: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同学们,我们漫步在昔日的圆明园内,领略了它的布局美,欣赏了它的景物美,观赏了它的文物美,此时此刻,面对圆明园,你想说什么?
生:圆明园,你得没让我陶醉了!难怪雨果称你是月宫仙境。
生:圆明园,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件无与伦比的杰作。
生:圆明园,你真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圆明园,你记录了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为你骄傲!
生:圆明园,你不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世界的财富,我为你自豪!
师:大家说得真好!昔日的圆明园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令人自豪!然而1860年的一场浩劫,使这美好的一切灰飞烟灭。
(播放明园毁灭的课件)
师:看完课件,你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觉得非常心疼,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花了150多年时间才修成的,如今化为灰烬,多么可惜啊!
生:我恨,恨那些侵略者,他们凭什么要抢走我们国家的宝物?我恨,恨我们的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
生:我非常气愤,那些侵略者真是无法无天!
生:我看到的是一伙强盗野蛮的行径!
师:此时此刻,大家心中交织着愤怒、仇恨、痛苦、惋惜之情,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他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师:那些词句让你感到恨?
生:我从 “实在”“任意”这些词感觉到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生: 我从“闯进”、“凡是”、“统统”这些词也感觉到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师:还有想读一读的吗?(指名朗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她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如“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她读到这里的时候充满了惋惜之情。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昔日辉煌美丽的圆明园化为了灰烬,从此,这里没有了什么?
生: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没有了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生: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
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生: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没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中没有的这一切,损失的这一切,能计算吗?能弥补吗?因此,每一位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的中国人都会打心底无限悲恨得喊出:(出示课文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师:回想当年圆明园是何等的壮丽何等的辉煌,如今,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石柱在风中在雨中哭泣,面对这些残存的石柱,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石柱,你是落后的旧中国被侵略的屈辱见证。
生:都是那些可恨的侵略者,无能的清政府使你变成废墟。
生:现在我们中国强大了,可以在这些遗址上重建圆明园。
生:我觉得不能将这些遗址推掉后重建。
生:我也不同意推掉遗址后重建,因为这些事注时刻提醒着人们落后就要挨打。
生:我也觉得应该保存好这些石柱,列宁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记住这圆明园毁灭的惨痛教训。
生:我觉得可以再建,中国日益强大,我们正在向和谐社会迈进,更何况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把这一大片残垣断壁留在那儿与周围的环境多不和谐啊!
生:把这些石柱留下来显得不和谐。才会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让人们不会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
师:同学们,无论石柱是否保留,圆明园是否重建,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更不会忘记一个炎黄子孙肩头的重任。下课!
评析《圆明园的毁灭》
夷陵区实验小学 贾雯
望老师的课《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建构教材,突破了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的难题,在课堂上将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建构语言与精神和谐发展的课堂,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符合四年级阅读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 一、 情感的课堂,激情导入创情景;二、 感悟的课堂,粗读课文知内容;三、 交际的课堂,细读课文品精华;四、超越的课堂,总结升华求拓展。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尤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心灵,超越了传统观念的课堂、教材和教师,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四年级年级阅读教学要求,望老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 让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如新课开始老师导入:通过预习课文,你想进一步弄清课文哪些问题呢?学生说:我想知道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课文中有“玲珑剔透、众星捧月、小巧精致”等词语,望老师结合课文让学生弄清了词语的意思。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本课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隔很久,学习它是在跨越时空,教师的引导相当重要。在教学课文最后一部分时,望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深情的说:“昔日的圆明园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令人自豪!然而1860年的一场浩劫,使这美好的一切灰飞烟灭。看完课件,你心里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非常心疼,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花了150多年时间才修成的,如今化为灰烬,多么可惜啊!有的说,我恨,恨那些侵略者,他们凭什么要抢走我们国家的宝物?我恨,恨我们的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还有的说,我非常气愤,那些侵略者真是无法无天!我看到的是一伙强盗野蛮的行径!老师继续说:此时此刻,大家心中交织着愤怒、仇恨、痛苦、惋惜之情,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老师说:昔日辉煌美丽的圆明园化为了灰烬,从此,这里没有了什么?学生再说: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没有了西洋景观。没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以上的语言训练一方面是让学生交流了阅读的感受,同时让学生与作品产生了共鸣。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学生看到优美的课件激动的说:我觉得园中的殿堂很美。因为书上说“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从“金碧辉煌”这个词我想到殿堂内外都刷了金漆,各种摆设也金晃晃的,好华丽啊!我觉得平湖秋月很美。我仿佛看见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升上了天空,白色的大玉盘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湖水中,一片宁静祥和。我觉得山乡村野很美。我仿佛看见田里的油菜花开了,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来,好香啊!我觉得雷锋夕照很美。我知道它是仿照杭州西湖的雷锋夕照建成的。每当太阳下山,金色的太阳就给雷锋塔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这里的教学没有停留在课文里面的简单词句,而是有意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的语言描绘园中的景物。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课程故事:
新课的讲解已经接近尾声了,望老师深情地对同学们说:回想当年圆明园是何等的壮丽何等的辉煌,如今,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石柱在风中在雨中哭泣,面对这些残存的石柱,你想说些什么呢?一个学生说:石柱,你是落后的旧中国被侵略的屈辱见证。另一个学生说:都是那些可恨的侵略者,无能的清政府使你变成废墟……听到这里,宽敞的礼堂里一片沉静,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燃烧起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我不禁暗自高兴。望老师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
就在这时,一只小手停在半空,似乎要说些什么。望老师发现了这个学生,及时请他站起来发言,我有点担心了。这个学生会说什么呢?年轻的望老师能处理好这个“意外”吗?只听见这个学生说:现在我们中国强大了,可以在这些遗址上重建圆明园。紧接着就听见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不能将这些遗址推掉后重建,因为这些事注时刻提醒着人们落后就要挨打。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是望老师事先没预料到的,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只见望老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学生一起开始了争辩。学生在争辩中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起不忘国耻的感情……望老师总结说:同学们,无论石柱是否保留,圆明园是否重建,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更不会忘记一个炎黄子孙肩头的重任。
听着他们精彩的辩论,我庆幸那位学生的“突发奇想”,我也庆幸望老师没有埋没他们的精彩;庆幸望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对教学流程的调控,对预设与生成的巧妙处理。
其实,语文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相反它具有数理化所不具备的审美性和情趣性,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品尝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文章来源:夷陵区实验小学
(语文课 堂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上一篇:《四季》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下一篇:《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