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精选15篇)
我学会了 篇1
课题与教学内容第一课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过程方法读中理解让学生感知态度情感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教学重点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方 案(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李明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丽丽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二) 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a)电脑出示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学生发言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教师随即提示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
学生说学生谈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学生发扬积极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写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
我学会了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呈现了6种动物的身高或体长的信息图。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或自己了解的其他有关信息,提出自己喜欢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或连续退位减,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并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身体、种群、数量等方面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你了解动物吗?(学生表现出疑惑)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去,认识和了解一些动物朋友,好吗?(好)
[设计意图]:动物是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引出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更好的完成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索求知,交流合作
1、观察图画、搜集信息
教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通过图画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出数学信息)
地球上最大的鸟——鸵鸟身高203厘米
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比鸵鸟矮198厘米
东北虎体长245厘米,尾长68厘米
猎豹的体长135厘米,尾长61厘米
斑马高148厘米
长颈鹿比斑马高196厘米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蜂鸟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老虎的身长是多少厘米?
猎豹的身长是多少厘米?
长颈鹿高多少厘米?
长颈鹿比鸵鸟高多少厘米?
老虎比猎豹的身长长多少厘米?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学们可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长颈鹿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斑马高148厘米和长颈鹿比斑马高196厘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口算、用计数器拨、进行估算、列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回答的同时要说清楚具体的方法(如怎样估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等)
全班同时竖式计算,指一名同学板书。
计算完后讨论:我们在计算这道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前面做题情况进行总结)
4、小组内选取问题探究解决
用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两个你们喜欢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选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学生汇报小组内学习成果。
指名到台前,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同时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动物吧。课前你们都了解了哪些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把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板书)你能独立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解决。(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学生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其他同学给予判断和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开始的老师引导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拓展练习
1、帮小动物找家
900 867 925
157+768 576+324 245+622
2、你的作业都对了吗?不对的请你改过来,再用竖式算一算。
389+ 314≈700 800-239≈500
624+268 ≈900 606-259≈200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计算和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只要同学们留心就会发现和解决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对学生一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数学无处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思想,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
1、激趣导入。本节课,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创设了去动物园看动物的情境,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中巩固了所学。
2、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个人选取不同的解题策略,既节约了时间,又覆盖了不同的层面的学生,提高了解题效率。
3、拓展部分学生的信息量增多,不但能学习到书本上的有关信息,还在课前收集了一些动
物信息,由此产生新的数学问题,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最后小结部分主要想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思想,让学生多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我学会了 篇3
活动准备
PPT《我学会了》
"火车头"1个。
操作材料(6组)
背景音乐。
活动目标
知道自己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感受自己有了进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利用照片对比让幼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教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你刚上小班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哭哭啼啼上学、高高兴兴上学。
教师:刚上小班的时候,小朋友总是哭哭啼啼的。
2.拉衣服排队、拉手排队。
教师:刚上小班的时候,小朋友都还不会排队,大家都是拉着衣服走路的。
3.老师喂饭、自己吃饭。
教师:刚上小班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不愿意自己吃饭,还要老师喂呢。现在的我们都是自己吃饭的。
二、利用各种形式让幼儿回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
教师:我们上了一年的小班,大家都学会了很多的本领,有了很大的进步。你们愿意把自己学到的本领告诉大家吗?
1. 围绕一日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进步。
(1)来园教师:看,这是早上,小朋友都来上学了,你学会了什么呢?
(2)晨锻教师:在我们外出锻炼的时候,你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呢?
(3)集体活动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了,你都和老师学会了哪些本领呢?
(4)用餐教师:吃饭时间到了,你又学会了什么呢?
(5)午睡教师:该睡觉了,那在睡觉的时候你学会些什么呢?
2.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幼儿所学到的其它本领,教师小结。
教师:你们说的可真好。老师为你们竖起大拇指,真棒!在这一年里,我们真的学会了很多的本领呢。老师还把它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照片)小朋友们可真棒呀!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幼儿分组操作,巩固并提升所学本领。
1.教师:马上我们小班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要上中班啦!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中班的操作材料,有描线、筷子夹蚕豆等等,待会儿就请小朋友选择一样,去做一做、玩一玩。做完之后可以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如果你能把"我学会了"这句好听的话说给客人老师听,客人老师会奖励你们一个红苹果。
(1)叠衣服、扣纽扣
(2)剪饼干
(3)各种图形拼图
(4)筷子夹蚕豆
(5)数学操作
(6)用记号笔描线
2.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教师:看,谁来了?(小火车)这是一列进步小火车,现在让我们乘着火车一起去中班参观我们的新教室吧!
我学会了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李明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丽丽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a)电脑出示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
我学会了 篇5
我又像往常翻开了这一页,映入我眼前的是一个富有悬念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不记得看了多少遍,只记着读完后的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我只知道我学会了长大……
《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了爸爸与“我”之间的往事,写了作者父亲的严厉、慈祥。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这就预示着作者的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作者仅仅以一朵夹竹桃衬托她渴望父亲去看的心情。上台做代表,是作者在父亲鼓励下努力的成果,然而父亲病了。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一直努力拼搏下去,而我呢?爸爸常常提醒我要努力学习,常常提醒我不要害怕困难,可是我一直没有去做,把他说的话当作耳边风,直到后悔了,爸爸照常鼓励我。
作者与自己的父亲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父亲做的一切都为了儿女。当我遇到难题时,爸爸总是抽空耐心为我讲解;当我遇到困难时,爸爸不会过分溺爱我,只说:“自己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他总是无时不刻教育着我。是呀,父母的爱总是那么的伟大,我渐渐变了,我变得没有以前任性,我渐渐懂事了,我遇到困难不再退缩,因为逃避不可能解决问题,我知道这就是长大。
作者在文章写爱花的爸爸病危,以花暗示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作者不在逃避问题,她镇定自若地接受了事实,她决定了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是呀,长大就意味着负责任,长大就意味着不在让人担忧。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灵已经长大,不再任性。
我学会了长大,我明白做错事要自己承担,我明白做人不可以任性妄为。当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体会到了长大……
我学会了 篇6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秋天到了,葡萄园的葡萄熟了,一串串紫滢滢的葡萄挂满了枝条。多么诱人呀!(课件出示情境图)
2、问题博士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提问题最多的同学将成为今天的“问题小博士”。
3、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后指名学生说。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左边有138棵葡萄,右边有354棵葡萄,一共有多少棵葡萄?
(2)绿色葡萄收了74箱,紫色葡萄收了265箱,一共收了多少箱葡萄?
(3)左边有138棵葡萄,右边有354棵葡萄,左边的比右边的少多少棵?
(4)绿色葡萄收了74箱,紫色葡萄收了265箱,紫色葡萄比绿色葡萄多收了多少箱?
(5)两种葡萄一共种了多少棵?
……
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意识。]
二、解决问题 培养能力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想一想,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比一比谁想得最多,说得最全。
(1)独立思考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归纳总结。
(2)组内交流
提出要求:交流时要注意交流的顺序,还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组长做好总结,准备参加全班的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全班交流
每一小组的代表在班内谈自己小组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引出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顾,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也为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做好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另外,通过小组合作给予全体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弥补大班级教学中交流面小的不足。在活动前提出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的能力,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使自己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2、谈话: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现在一定很想解决这些问题了(指黑板上的问题),请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把自己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检测能力。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注意创设情境,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延伸 巩固成果
(课件出示练习题)
1、上下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先估一估再计算出来。
308 184 128 216 392
631 782 602 371 416
和:
差:
[设计意图: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估算过程,然后进行具体的计算。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三位数加减法不同算法的掌握程度。]
2、一个箱子里有145瓶矿泉水,另一个箱子里有258瓶矿泉水。420个学生,每人1瓶,够吗?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谈话:假如你是学校的体育部长,你在安排全校的体育活动中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和同位交流。(给出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学校体育器材数量)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多元评价 归纳总结
1、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如何?有何感想?你认为哪几个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丰收园”中的苹果,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并评一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表现。
2、小结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做得满意或者不够满意呢?(学生自我评价)希望我们收获的苹果越来越多,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内自评、互评,使全体同学都有了说的机会。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转化成大家共同的财富,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学会评价他人。]
我学会了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我学会了”的谈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和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3、体验学会了的愉悦,从而教育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通过我学会了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
1、说一说
谈话:自从你们出生到现在,在这技能的美好时光中你们一定也学会了不少本领和知识吧,那你能不能把你在这几年中学到了什么说给我们的大家听一听呢?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派代表上台汇报。
教师小结:这几年来,我们学的东西可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强了,也更懂事了。
2、想一想
师: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中都会有第一次,有第一次成功的喜悦,也有做不好,失败的烦恼。不,当我们回想起来的时候也满有意思的。
教师讲述自己的第一次做饭的经历。
师:我想你们也一定有不少的第一次的经历吧,能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
3、议一议
每个同学都经历过很多次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那你们能不能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来谈一谈要想把一件学会、学好,应该如何去学呢?
小组讨论,再汇报。
4、比一比
同学们都会做很多事,现在我们几个小组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更棒,把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
三、总结
缩小话题,落实到学习上来,鼓励同学们学习。
四、课外活动
举办一个个人作品展。
我学会了 篇8
设计意图:
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心理上的健康。本次活动注重的是幼儿心理上的健康。由于幼儿上小班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幼儿学会了很多的本领,但是幼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学到了多少本领,只是会说一些技能方面的本领。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健康活动《我学会了……》,本次活动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并充分感受到自己有了进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2.感受自己有了进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PPT《我学会了》
2. "火车头"1个。
3.操作材料(6组)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利用照片对比让幼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教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你刚上小班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哭哭啼啼上学、高高兴兴上学。
教师:刚上小班的时候,小朋友总是哭哭啼啼的。
2.拉衣服排队、拉手排队。
教师:刚上小班的时候,小朋友都还不会排队,大家都是拉着衣服走路的。
3.老师喂饭、自己吃饭。
教师:刚上小班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不愿意自己吃饭,还要老师喂呢。现在的我们都是自己吃饭的。
(二)利用各种形式让幼儿回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
教师:我们上了一年的小班,大家都学会了很多的本领,有了很大的进步。你们愿意把自己学到的本领告诉大家吗?
1. 围绕一日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进步。
(1)来园教师:看,这是早上,小朋友都来上学了,你学会了什么呢?
(2)晨锻教师:在我们外出锻炼的时候,你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呢?
(3)集体活动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了,你都和老师学会了哪些本领呢?
(4)用餐教师:吃饭时间到了,你又学会了什么呢?
(5)午睡教师:该睡觉了,那在睡觉的时候你学会些什么呢?
2.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幼儿所学到的其它本领,教师小结。
教师:你们说的可真好。老师为你们竖起大拇指,真棒!在这一年里,我们真的学会了很多的本领呢。老师还把它拍成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照片)小朋友们可真棒呀!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幼儿分组操作,巩固并提升所学本领。
1.教师:马上我们小班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要上中班啦!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中班的操作材料,有描线、筷子夹蚕豆等等,待会儿就请小朋友选择一样,去做一做、玩一玩。做完之后可以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如果你能把"我学会了"这句好听的话说给客人老师听,客人老师会奖励你们一个红苹果。
(1)叠衣服、扣纽扣 (2)剪饼干 (3)各种图形拼图 (4)筷子夹蚕豆(5)数学操作 (6)用记号笔描线2.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教师:看,谁来了?(小火车)这是一列进步小火车,现在让我们乘着火车一起去中班参观我们的新教室吧!(开火车出教室)
我学会了 篇9
课 型
复习课
教
学
目
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并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 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
点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
点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身体、种群、数量等方面的数据。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你了解动物吗?(学生表现出疑惑)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去,认识和了解一些动物朋友,好吗?(好)二、探索求知,交流合作 1、观察图画、搜集信息教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通过图画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出数学信息)地球上最大的鸟——鸵鸟身高203厘米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比鸵鸟矮198厘米东北虎体长245厘米,尾长68厘米猎豹的体长135厘米,尾长61厘米斑马高148厘米长颈鹿比斑马高196厘米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蜂鸟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老虎的身长是多少厘米?猎豹的身长是多少厘米?长颈鹿高多少厘米?长颈鹿比鸵鸟高多少厘米?老虎比猎豹的身长长多少厘米? ……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可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长颈鹿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斑马高148厘米和长颈鹿比斑马高196厘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口算、用计数器拨、进行估算、列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回答的同时要说清楚具体的方法(如怎样估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等)全班同时竖式计算,指一名同学板书。计算完后讨论:我们在计算这道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前面做题情况进行总结) 4、小组内选取问题探究解决用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两个你们喜欢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选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汇报小组内学习成果。指名到台前,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说明解题思路。三、拓展延伸,自主探究谈话:同学们,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动物吧。课前你们都了解了哪些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把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板书)你能独立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解决。(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学生汇报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其他同学给予判断和评价。四、拓展练习 1、连一连 900 867 925 157+768 576+324 245+622 2、的作业都对了吗?不对的请你改过来,再用竖式算一算。 389+ 314≈700 800-239≈500 624+268 ≈900 606-259≈200 五、小结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只要同学们留心就会发现和解决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学会了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学会许多的东西的。
2、通过看图的方式,学习折钱包并明白自己的学习策略。 3、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学会本领后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张正方形的蜡光纸
活动过程:
1、谈话:我会…
◎教师:虽然我们是小班的小朋友,但是已经会做许多的事情啦!你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吗?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教师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帮助幼儿分析,让他们较明确的、真实的知道自己的能力。
2、尝试学习看图折钱包。
◎理解折纸步骤图的含义。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蜡光纸,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要学习折钱包。启发幼儿看折纸步骤示意图,折出小钱包。教师引导幼儿看图中的虚线、箭头等,帮助幼儿理解图式的意思,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折纸活动。
◎学习看图折钱包。
幼儿尝试折纸,教师注意在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理解步骤图的含义,但是尽量不要代替他们折纸。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3、展示幼儿作品,体会其中的快乐。
◎向同伴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我们今天看图学会了折钱包,下面,我们去小×班给他们看看我们的钱包,告诉他们是我们自己折出来的,好吗?教师与幼儿共同到邻班去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你们给同伴看自己的钱包,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很开心很高兴是因为什么呢?教师:你学会了折纸,你很快乐,你还学会什么?你快乐吗?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我学会了 篇11
《我学会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那么,这两年多的学习中,大家学会了些什么呢?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
(1)看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2)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
(3)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4)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看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1)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2)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3)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板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4)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5)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6)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板书设计:
1、我学会了
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我学会了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页。
教材简析:
本课是对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自我检测。通过解决问题,全面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1、会综合的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情境图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轻松的对话开始这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础练习。
(一)说一说,看谁说的准。
①小数的乘除法都是怎样计算的?
②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③在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充分的交流中,简单的回顾整理小数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交流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4.8÷0.06 72÷0.8 6.3÷0.09 1.3+2.8
3.2-1.9 0.49÷0.7 0.04×1.2 3.2×0.6
[设计意图]一组小小的口算练习,难度不大,给学生继续探究的自信。
(三)填一填,看谁学的牢。
(1)27×32=864,那么2.7×3.2=□;0.27×3.2=□
(2)0.25÷0.5=□÷5 4÷0.25=□÷□
(3)不计算,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87×0.98○287 2.5×57○5.7×25 0.23×1.01○0.23
98÷25○98 28.6÷0.4○28.6 32.8÷0.2÷5○32.8
(4)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
②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
③除法运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
④2.5÷0.01与2.5×100的结果相等。( )
[设计意图]这一组题目对小数乘除法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考察,关注了学生掌握的程度,并通过多让学生交流,弥补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四)算一算,看谁算的巧。
(1)竖式计算。(带※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1.3×2.06 ※0.037×11.8
※9.62÷0.158 57.76÷15.2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26+3.14+4.74+4.86 0.9+99×0.9
4÷0.8-0.8÷4 8.59-4.1×0.1-4.59
1.5×[1÷(2.1-2.05)] [16.7-(6.2+9.5)] ×8.3
[设计意图]集中对计算进行了练习,既关注计算的正确率,也关注了计算的方法,从“巧”字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选择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
谈话:小明要去超市买点食品招待客人,你能帮助一下他吗?
出示课本第53页利民超市部分食品价格表。
食品名称 单位 单价(元)
话梅 袋 2.40
花生 袋 1.90
怪味豆 袋 4.50
巧克力 袋 10.50
食品名称 单位 单价(元)
可乐 听 2.80
椰汁 听 3.20
水果糖 千克 17.50
奶糖 千克 19.80
(1)有1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听可乐?
(2)用20元钱买5袋话梅,应找回多少元钱?
(3)用0.75千克奶糖和一袋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钱?
(4)有20元钱,买0.6千克水果糖,剩下的钱能买几袋花生?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上述问题中还没有提到怪味豆和椰汁,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这两种食品的问题。多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提出问题,比如提出有关于小数乘除法的问题,或者混合运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而且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谈话: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学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的零用钱约为2.5元。根据这条信息,你想进一步了解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一个人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2.5×365=912.5(元)
②全班同学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2.5×50×365=45625(元)
……
谈话:看到我们得到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每天节约1.5元,你能算一算我们全校同学一年能节约多少钱吗?(按1000人计算)
1.5×1000×365
=1500×365
=547500(元)
如果这些钱用来买数学书捐给希望小学,可以买到多少本呢?(学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47500÷5.93≈92327(本)
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在这里设计拓展性的练习,再一次与生活相联系,而且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进行了爱心教育。
五、收获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再一次交流这节课中的收获与反思,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与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除法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认识自我、评价他人,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练习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在拓展延伸活动中,安排了计算零花钱的环节,学生计算起来饶有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我学会了 篇1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按顺序抹椅子的方法。
2、对劳动初步产生了兴趣。
活动准备:
1、抹布若干块(保证人手一块)。
2、一张较脏的椅子,表情娃娃图示。
活动过程:
1、引发抹椅子的积极性。
(1) 听一小段宝宝的哭的音乐,让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
音?(哭声)
(2)寻找哭声,出示小椅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小椅子怎么啦?它为什么不高兴?(知道我们天天坐小椅子,小椅子脏了,它很不舒服)怎样使这张脏椅子变干净呢?(知道用抹布可以帮小椅子洗脸、洗澡,把椅子抹干净)
2、示范抹椅子,让幼儿掌握抹椅子的方法和顺序。
(1)师:拿一块抹布放在椅子上,将抹布对折后再对折,变成一个方形。用手抓好抹布,先抹椅面,要顺着从外向里抹,再抹椅背,然后抹椅腿,最后抹横档。(强调要蹲着抹,抹布的一面脏了,可换另一面。)
(2)提问:拿了抹布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抹椅子先抹什么地方?最后抹什么?
3、请一幼儿上前尝试抹椅子,其他小朋友空手练习。(边做边说)
4、幼儿分组练习抹椅子。
(1)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掌握了抹椅子的方法。
(2)欣赏抹干净的椅子,感受愉快的心情。
我学会了 篇14
习作课
1.能把自己学会的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
2.能够写出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积极和同学互换修改。
3.注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导入新课,唤起记忆。
同学们,成长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一天天长大,学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回想一下,你学会的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最有成就感?(学会了轮滑,学会了弹曲子,学会了包饺子,学会了打乒乓球……)
二、畅所欲言,确定选材。
1.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学本领的照片)
学会的本领,有体育类、有文艺类、有家务类。
你想到了哪次学本领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因为初次尝试所以印象深刻,因为学习的过程、特殊的体验……)
2.指名讲,引导提示:
先讲清楚自己印象深刻的是学会什么事情(本领)。然后用简单一两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再想想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学会的,还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问、追问,也可以提建议。
4.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评价点拨:
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克服困难学会后的感受;
按顺序,有条理(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板书: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三、片段赏析,指导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重点是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作家是怎么把过程写具体的。
出示片段:
1.毕淑敏作品:《学会看病》。
2.学生作品:《我学会了捣大蒜》。
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收获:受到了什么写法启示?
回想一下本单元课文,出示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板书: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四、不吐不快,妙笔生花。
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准备写什么,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认真构思一下,可以简单列出提纲或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五、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把你认为自己写得最精彩、最得意的部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待会儿我们再来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修改。
教师总结:
回顾本次作文的全过程,你收获了哪些写作的经验?(选材方面: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有话可说;按顺序写更有条理;要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具体;要把有趣的经历和心情的变化突出写,让作文更打动人;要有真情实感。)
我学会了
讲清楚 按顺序 有条理
写具体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历,把自己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写具体。如何克服困难和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经历,是抒写真情实感的关键部分。为了避免选材的千篇一律,要让大家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分享各自学会的本领。
2.引导学生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从而互相启发,互相提议,分享习作的快乐。在点评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欣赏、鼓励为主,正面引导,增强学生自信心。
我学会了 篇15
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介绍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2、学习总分法,介绍清楚,说好一段话,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审题明义,激发兴趣
1、板题提问:你学会了什么?
2、回答:我学会了
3、讲义:有条理地介绍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以后长大有什么经验、发明作介绍就有基础了。
二、示例学法
1、示例:我学会了做糖醋藕饼星期天,我在妈妈的指点下认真地操作起来。我把藕洗干净,轻轻地削去皮,然后切成薄薄的藕片,放在一旁待用。我从冰箱里取出精肉,放进绞肉机里绞成肉糊拌入葱花、姜末、细盐、味精等调料。接着关键的一道工序开始了:我用左手轻轻托着藕片,右手用一只小勺子把肉糊均匀地涂在藕片上,然后用另一个藕片夹住,最后把藕饼小心地放进烧热的油中,炸得黄里透亮,把佐料均匀倒在藕饼上,这样一道香味俱佳的糖醋饼就做成了。我吃着这藕饼,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使我懂得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2、讨论方法:先总,学会了什么?——再分,怎样学会?——总,得到启发?
三、同桌对讲,尝试练习
四、全班交流考核评讲
五、小组交流考核评比
六、作业:
向你的好友介绍学会的本领,准备在班内开展“露一手”的中队活动。
下一篇:冬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