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想一想(精选3篇)
换个角度想一想 篇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第二课 换个角度想一想
【教学目标】
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准备】
1.调查表:课前调查本班最受欢迎的人。
2.flash课件:①三个艰巨的任务;②快乐的小集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师:老师有个和大家一样大的小表妹,这几天总是缠着我,问:怎样才能在班上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板书:受同学欢迎的人)唉!这可是个难题,我只有请大家帮忙,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就这问题在班里展开调查,帮老师寻找答案,怎么样,调查完成了吗?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展示给大家?
二、汇报调查表,分析得出结论
(一)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提要求
同学们,假如你是小汇报员,怎样做才能让大家喜欢听你的汇报呀?那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小汇报员愿意把他的调查报告与大家分享呀?
(二)布置任务
一边认真听汇报,一边认真观察、分析这些接受调查的、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生汇报调查表
追问:通过看刚才六个组的调查结果,你发现了我们身边那些受欢迎的同学的共同特点了吗?
适时追问: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么样?那假如下次别人遇到同样的困难,你会怎样做?踩了脚,面对别人无意中犯的错,他们怎么做的?(板书:替别人想 懂原谅 看优点。)
(四)小结
要想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就要多替别人想,学会宽容,多看优点。那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分析调查表)
(五)介绍问卷调查法
课前调查时,我们针对“受同学欢迎”这一话题,先设计了统一的问题和备选答案,再请接受调查的人选择答案,并回答问题,再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这种调查方法叫问卷调查法,通常,问卷的份数越多,结论越准确,今后我们也可以试着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
过渡:那我们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吗?让我们赶快组成“验证小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验证我们的结论好吗?
三、完成任务,检验结论
1.出示课件(三个艰巨的任务)
任务一:
①认真看28页,思考图中三个好朋友为什么会产生矛盾?
②你能帮三个小朋友想一个解决矛盾的好办法吗?
任务二:
①在小组内讨论:29页图中李勇为什么生气?
②假如老师是“李勇”,你们有办法将自己对我的关心表达出来,而让我愉快的接受吗?
任务三:
①在小组内讨论:30页图中女生为什么哭?想想这时男同学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②假如你也遇到了这样的事,你觉得怎样做更好?
师适时点评:这个办法真好,奖你一颗智慧星。这个主意真妙,奖你一颗智慧星。
2.学生讨论完成任务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并将智慧星奖给表现出色的同学。
3.智慧分享
说明:其实老师的智慧星里还藏着小秘密呢。得到智慧星的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吗?
(友谊金点子:找找本组同学身上的优点,夸夸他。)
师:快试试,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马上采访(追问)听到别人夸讲你,有什么感受呀!那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
小结:其实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人,就能拥有更多的朋友,使自己更受大家欢迎。
过渡:经过我们的验证,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同学欢迎的人呀?
(生总结)
师追问:那在这些标准中哪条是我们无法做到的呀?
(没有。)
四、对比标准 找差距
其实,生活中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那你做到了吗?快对照标准评价一下,如果自己做到了,在课题旁画张小笑脸,如果没做到,则写上一句提醒的话。
学生自我评价。
五、课堂小结
①出示课件(快乐的小集体)
②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如果每个同学遇事都能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就能更受同学们欢迎,拥有更多的朋友,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快乐、和谐的班集体。
附:调查表
调查对象(你们认为本班最受欢迎的人):
1.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必须当堂完成作业,有位同学却没带彩笔,你会怎么做?
①把自己的借给他 ②不管他继续画自己的画
为什么:
2.假如班上有位同学的父亲因为盗窃被抓了起来,而你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你会怎么做?
①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同学
②装作不知道,悄悄地关心他
为什么:
3.放学站队时,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会怎么做?
①马上跑去告诉老师 ②愉快的接受他的道歉
为什么:
4.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①对 ②不对
组长: 记录员: 组员:
换个角度想一想 篇2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共欢乐
第二课 换个角度想一想
一、教材分析
《换个角度想一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一个个冲突的生活场景,并在注重理性生活和道德生活结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清矛盾的实质及其所蕴含的换个角度想一想道理。具有鲜明的隐性辩证色彩。
二、设计理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通过再现教材中部分场景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先愿意换,通过交流讨论进而知道怎么换,通过总结、梳理、运用、实践从而能够换得好。培养学生辩思能力,更理智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尝试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问题、化解冲突。
3.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儿童。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欣赏他人。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名人有关名言或者小故事。
七、教学流程
活动一:考考你的眼力――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2.生谈感受,揭示主题。
活动二:当当小侦探――透析冲突产生的心理原因、负面影响
(分析产生冲突的心理原因,以及生气冲突可能带来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伤害。让学生了解冲突的负面影响,避免冲突。实现“愿意换”的阶段目标)
1.场景再现,大扫除风波(结合教材28页)。
2.分析人物心情。
3.心理医生解说生气对人体的影响。
4.视频:西安一中学两同学因互相踩脚引发命案报道。
5.读报:福州新店镇某小区一位五年级学生的自杀悲剧。
6、讨论交流
7、师相机板书:
生气危害健康
冲突影响友谊
冲动酿成悲剧
站在自己的角度
8、总结梳理。
活动三:争做小医生――结合生活实例解决问题
(请学生当心理侦探采用换位思考解决图片中的冲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实现“怎样换”的阶段目标)
1.迟到风波(师与生)。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例谈解决方法。
2.家庭风波(生与父母)。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例谈解决方法。
3.交流:
板书:
站在他人的角度
理解
宽容
友好
快乐
4.小结方法
活动四:换个角度发现美――尝试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同学
(检测学生是否懂得如何“换得好、换得巧”)
1.三个行,必有我师。(结合教材p31)
2.发现美(找找藏在周围同学身上的美)
3.品读教师或同学赠言。
4.全文总结:世界上最宽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类的胸怀!让我们一起带着包容的胸怀,去换个角度理解他人,欣赏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快乐、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换个角度想一想 篇3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 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